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官绅对书院改制政策的不同思考——以俞廉三、王先谦、赵尔巽的教育改革活动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谢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9-53,共5页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官绅对书院改制政策所持的不同观点,反映了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不同思考。通过俞廉三、王先谦、赵尔巽的教育改革活动可见,虽然思考的侧重点相异,但主流官绅延续了湖南自甲午战争以来积极兴办近代教育的潮流。他们以自...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官绅对书院改制政策所持的不同观点,反映了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不同思考。通过俞廉三、王先谦、赵尔巽的教育改革活动可见,虽然思考的侧重点相异,但主流官绅延续了湖南自甲午战争以来积极兴办近代教育的潮流。他们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推动或参与教育改革,使清末湖南教育在整体上表现出了转变革新的强劲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官绅 书院改制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官绅协力与清末直隶新式教育的生成 被引量:3
2
作者 霍红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41,共6页
直隶是清末各省兴学的先锋,办理成效亦极昭著,堪为各地之模范。究其原因,极重要的一点是官绅协力。封疆大吏教育思想明确,积极倡导兴学,制定各种学堂规章,广筹教育经费,在办学方向上起着引导作用,在政策上提供了支持,在财力上提供了保障... 直隶是清末各省兴学的先锋,办理成效亦极昭著,堪为各地之模范。究其原因,极重要的一点是官绅协力。封疆大吏教育思想明确,积极倡导兴学,制定各种学堂规章,广筹教育经费,在办学方向上起着引导作用,在政策上提供了支持,在财力上提供了保障,推进了兴学活动的迅速扩展;基层的州县官员在上级的督促之下,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创建新式学堂;士绅在新的形势下,深入、广泛地参与地方事务,对于地方官员的行动给予了有力的配合,提供了兴学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 士绅 直隶 新式教育
下载PDF
华北县政改革与土劣回潮(1927—1937) 被引量:6
3
作者 郑起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1-36,共6页
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华北各县政权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国民政府改县长集权制为四局分权制,对县长进行考试、训练和考察;进行房科改革和废除差役;实行廉政和庶政公开,开明清以来县政权组织变革先河,取得了一定效果,其影响甚至直达当代,... 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华北各县政权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国民政府改县长集权制为四局分权制,对县长进行考试、训练和考察;进行房科改革和废除差役;实行廉政和庶政公开,开明清以来县政权组织变革先河,取得了一定效果,其影响甚至直达当代,但史学界对此研究尚付阙如。作者试以北伐之后国民政府在华北的县政改革为切入点,剖析国民政府时期的党政之争、官绅之争和新旧绅之争,以探讨县政改革与土劣回潮之间的关系,并及于国民政府最终丧失在华北统治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政改革 县政复旧 官绅之争 土劣回潮
下载PDF
1910年官绅民在湖南反洋教活动的态度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耀荣 王玲 《零陵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8-91,共4页
1910 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关键词 1910 官吏 士绅 民众 湖南 基督教 态度
下载PDF
《铁血湘西》:“正史”形态的文学地方志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起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文学湘西"存在三种审美境界,即诗意自然的湘西、风土民俗的湘西和乱世铁血的湘西。邓宏顺长篇小说《铁血湘西》围绕土匪张玉琳"玩枪""拖队伍"和中共地下党陈策搞武装建立"湘西纵... 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文学湘西"存在三种审美境界,即诗意自然的湘西、风土民俗的湘西和乱世铁血的湘西。邓宏顺长篇小说《铁血湘西》围绕土匪张玉琳"玩枪""拖队伍"和中共地下党陈策搞武装建立"湘西纵队"两条线索,正面开掘"铁血湘西"的审美资源,展开了现代湘西乱世中的乱局与险象,具有鲜明的"文学地方志"特性。作品显示出一种以历史大势为框架展开和判断乱世人生的"正史"气象,但也存在以事带人而影响人物典型化、历史味重而人文气息略有欠缺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湘西” 《铁血湘西》 乱世历史 “正史”形态 文学地方志
下载PDF
湖南报纸与“土豪劣绅”的报道(1926-1927)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军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92-196,共5页
"土豪劣绅"是湖南农民运动时期的革命对象,当时湖南地区的两份大报湖南《大公报》和《湖南民报》中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报纸对"土豪劣绅"的指称,描述了"土豪劣绅"的一些基本特征。湖南报纸关于土豪劣绅... "土豪劣绅"是湖南农民运动时期的革命对象,当时湖南地区的两份大报湖南《大公报》和《湖南民报》中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报纸对"土豪劣绅"的指称,描述了"土豪劣绅"的一些基本特征。湖南报纸关于土豪劣绅的报道,既是土豪劣绅民间形象的自然反映,也应视为报纸"塑造"的结果。这些报道与《湖南民报》和湖南《大公报》的自身立场、时局变换以及社会风气的转移有关,而且在大革命时期的两湖地区以及两湖以外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豪劣绅 湖南《大公报》 《湖南民报》 新闻报道
下载PDF
在国家与地方之间:普庵信仰的生根、扩散
7
作者 袁坤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9-83,99,共6页
普庵信仰根源于江西宜春,在明清时期向南方诸省扩散,形成了普庵神信仰圈。在普庵信仰民间化的过程中,地方官府、乡绅成为普庵信仰传播的推力,封建王朝对其也屡屡进行加封,普庵信仰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手段。而普庵信仰之所以被国家... 普庵信仰根源于江西宜春,在明清时期向南方诸省扩散,形成了普庵神信仰圈。在普庵信仰民间化的过程中,地方官府、乡绅成为普庵信仰传播的推力,封建王朝对其也屡屡进行加封,普庵信仰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手段。而普庵信仰之所以被国家崇祀并成为国家正祀,正源于其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道德教化、安稳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庵信仰 封建王朝 地方官绅 社会控制
下载PDF
清末广东潮嘉地区官绅关系与地方社会(1901-1911年)——基于匪患问题的探讨
8
作者 陈佳春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5-98,共4页
清末广东潮嘉地区匪患问题十分猖獗,官绅对此问题上既有合作的理由,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总的来说,官绅关系因匪患因素而变得不和谐,双方的矛盾也因找不到妥善的解决方法而变得不可调和,彼此之间存在一种博弈的状态,归根到底都是... 清末广东潮嘉地区匪患问题十分猖獗,官绅对此问题上既有合作的理由,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总的来说,官绅关系因匪患因素而变得不和谐,双方的矛盾也因找不到妥善的解决方法而变得不可调和,彼此之间存在一种博弈的状态,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在地方社会运作机制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加之大量新式武器在城市和乡村泛滥,使整个潮嘉地区陷入了武力化的境地。匪患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有利环境得到滋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潮嘉地区 官绅关系 匪患 地方社会
下载PDF
清代湘西地区改土归流考略
9
作者 熊晓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22-124,共3页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标志着土司统治时代的结束。通过改土归流,国家得到统一,政权趋于稳定,国力日益增强。文章对湘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冲突与影响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清代 湘西地区 改土归流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所暴露的政治问题
10
作者 贾学清 《绥化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它假托鬼狐故事,暴露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揭露贪官污吏以及土豪劣绅的丑恶嘴脸,抨击科举制度的罪恶,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黑暗现实。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政治问题 中国 古代 文言文短篇小说 科举制度 蒲松龄
下载PDF
宋代两湖兴学力量与地方官学的兴衰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益明 赵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3-109,共7页
北宋建立后,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兴学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官学的发展。南宋初,由于战乱,地方官学遭到严重损毁,后又陆续恢复重建。两宋时期,两湖地方官学也经历了从草创到兴盛的发展过程。两湖地方官学的发展离不开兴学力量的积... 北宋建立后,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兴学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官学的发展。南宋初,由于战乱,地方官学遭到严重损毁,后又陆续恢复重建。两宋时期,两湖地方官学也经历了从草创到兴盛的发展过程。两湖地方官学的发展离不开兴学力量的积极参与。这股兴学力量主要包括州县主官、教职人员、地方士绅等,他们秉持"教学为先"的理念,尽职尽责,主动兴学,推动了州县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忽视州县学发展的情况,其表现较为多元,最主要的就是对地方官学的轻视与执行上的懈怠。此外还有诸如因政务繁忙无暇兼顾地方官学、经费不足只能听之任之等客观原因,对地方官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两湖地区 地方官学 兴学力量
下载PDF
早期粤汉铁路交涉与晚清地方官绅集团
12
作者 余治国 何赟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5-59,共5页
以张之洞为代表人物的晚清地方官绅集团在早期粤汉铁路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张之洞在湖广地区任职时间长达20余年,具有深厚的政治人脉基础,这使得他与湖广的地方官绅集团成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地方官绅集团在铁... 以张之洞为代表人物的晚清地方官绅集团在早期粤汉铁路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张之洞在湖广地区任职时间长达20余年,具有深厚的政治人脉基础,这使得他与湖广的地方官绅集团成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地方官绅集团在铁路建设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政治能量与影响力。第三,粤汉铁路在从提议到借款交涉的早期阶段,地方官绅仅在张之洞的操纵下扮演了舆论发声者的角色,对铁路建设的策略选择并无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绅集团 粤汉铁路 张之洞 铁路交涉
下载PDF
清代湖南地方官学藏书考
13
作者 王秀山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清代湖南地区有地方官学藏书近 90处。藏书来源主要是明代官学藏书遗存、颁赐书籍、购置、接受捐赠、地方自刻等。地方官学藏书提供了生员教材 ,为官员施政提供了参考 ,保存了历朝上谕、地方文献等 。
关键词 清代 湖南 地方官学 藏书 考证 版本
下载PDF
地方官绅与汉冶萍公司1500万日元借款风潮
14
作者 李超 王择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在民国初年的实业借款背景之下,汉冶萍公司与日本签订了1500万日元大借款,鄂省官绅为维护地方利权,与有利益关联的其他省份共同掀起了反对风潮,并积极筹划挽救之策与善后办法。汉冶萍公司则坚决抵制地方官绅的反对行为,坚持公司为商办性... 在民国初年的实业借款背景之下,汉冶萍公司与日本签订了1500万日元大借款,鄂省官绅为维护地方利权,与有利益关联的其他省份共同掀起了反对风潮,并积极筹划挽救之策与善后办法。汉冶萍公司则坚决抵制地方官绅的反对行为,坚持公司为商办性质,借款当商借商还,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力促借款案生效。地方官绅的反对借款实质上体现了民初时局中地方势力对实业利权的争夺与维护。而在此次风潮中,报刊舆论充当了扩大事件影响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绅 汉冶萍公司 日债
原文传递
游移于官绅之间:清廷团练办理模式的演变(1799-1861)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59,共12页
自1799年为镇压白莲教起事而首次大规模推行团练至1861年与太平天国激烈对抗中撤回"督办团练大臣",在地方官与在籍绅士谁来掌握办团主导权的问题上,清廷的态度经历了从"官办"-"官督绅办"-"绅督绅办&... 自1799年为镇压白莲教起事而首次大规模推行团练至1861年与太平天国激烈对抗中撤回"督办团练大臣",在地方官与在籍绅士谁来掌握办团主导权的问题上,清廷的态度经历了从"官办"-"官督绅办"-"绅督绅办"-"官办"的轮回。办团模式在官绅之间游移的背后,是清廷为实现"官绅联为一气"、最大限度地发挥团练功效而不断调适官绅关系的努力。而其最终放弃在籍绅士办团,而将团练改归官办,乃源于始终无法解决双方在办团过程中产生的对团务、军务以及一般地方公事均构成严重妨害的"事权"之争。准确把握嘉道咸同年间历次统治危机时期清廷采用的办团模式及其决策背景,当有助于增进对于晚清时期国家的社会动员策略与地方权力结构互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练办理模式 在籍绅士 地方官 官督绅办 绅督绅办
原文传递
“先天之孔子”:明清山东文昌崇祀的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树国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80,157-158,共18页
中国神灵崇拜由来已久,其发展、演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往往引起统治者关注,故其变迁历程易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文昌崇祀源于星辰崇拜,后在道教的推动下与巴蜀梓潼神融合为主宰文运之人格神。文昌崇祀于明永乐年间传入山东,景... 中国神灵崇拜由来已久,其发展、演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往往引起统治者关注,故其变迁历程易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文昌崇祀源于星辰崇拜,后在道教的推动下与巴蜀梓潼神融合为主宰文运之人格神。文昌崇祀于明永乐年间传入山东,景泰以后逐渐发展,万历至清末一直盛行。关于其神格属性,明清时期一直存在质疑之声。山东官员、士人在质疑的同时,试图将其纳入儒家体系内解释,宣扬文昌乃"先天之孔子"。他们认为调整文昌奉祀地点的风水可兴地方文运,宣扬文昌神仁孝之道有利于教化,为此积极推广文昌崇祀,意在宣扬教化的同时,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 梓潼神 儒家 地方官 士绅
原文传递
宋代的地方官、士人和社会舆论——对苏州地方事务的考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柯立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9年第1期188-204,共17页
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由于地方财政状况的恶化,造成了地方官府在公益事务中活动范围的缩小,地方士人更多关注当地事务,在地方事务中日渐活跃。但这并不能说明南宋时期在公益事务中地方官府逐渐无所作为和地方势力优势地位的确立。由于宋... 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由于地方财政状况的恶化,造成了地方官府在公益事务中活动范围的缩小,地方士人更多关注当地事务,在地方事务中日渐活跃。但这并不能说明南宋时期在公益事务中地方官府逐渐无所作为和地方势力优势地位的确立。由于宋代中央财政的集权日益加强,使得征敛频繁,加剧了地方官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但这也迫使地方官府与地方势力之间彼此相互依赖,使得两者在地方事务的运作过程中有可能走得更近。本文以宋代苏州地方事务为中心,考察了地方官和民间力量(尤其是士人)在这些事务推动过程中的接触和互动。在这些事务中,地方官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或多方询访,或接受士人的建议,积极与各阶层民众沟通,在遇到富豪的批评、阻挠时,则与之周旋,晓之以辞,求其态度之转变,以调动各类资源,在官府财力有限的情形下,推动地方事务的开展。地方士人和豪富势力也通过与官府的合作,经常往来,确立其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地方事务的开展引发舆论的关注,地方官、士人和豪富都受其影响,并试图运用舆论的力量来达成其目的,其中士人是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地方事务 地方官 士人 社会舆论
原文传递
清末吉林地方的官绅矛盾——以宣统三年“火烧船厂”事件为中心
18
作者 赵鑫宇 《兰台世界》 2023年第5期147-150,共4页
清末随着士绅阶层经济水平的提升、政治诉求的增强,官绅矛盾凸显。宣统三年,吉林省城发生大火,长期的权力争夺和救灾举措不当导致惨重损失,引发了以谘议局为代表的吉林士绅的不满。谘议局就火灾问题向吉林巡抚发出七条质问,巡抚被迫辩... 清末随着士绅阶层经济水平的提升、政治诉求的增强,官绅矛盾凸显。宣统三年,吉林省城发生大火,长期的权力争夺和救灾举措不当导致惨重损失,引发了以谘议局为代表的吉林士绅的不满。谘议局就火灾问题向吉林巡抚发出七条质问,巡抚被迫辩护。“火烧船厂”质问事件是清末以来“民权”与“官权”对抗的一个缩影,是清末官绅矛盾中的一个代表性事件,推动了火灾善后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强了吉林士绅的政治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吉林 官绅矛盾 火烧船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