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to Mg corrosion by modeling assisted local analysis 被引量:3
1
作者 Cheng Wang Wen Xu +2 位作者 Daniel Höche Mikhail L.Zheludkevich Sviatlana V.Lamaka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has been disclosed in recent studies as a significant secondary cathodic process during magnesium corrosion.This work elaborat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ORR to the total corrosion process ...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has been disclosed in recent studies as a significant secondary cathodic process during magnesium corrosion.This work elaborat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ORR to the total corrosion process of pure Mg at different impurity levels in NaCl electrolyte with the assistance of local techniques.A finite element based numerical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ntribution of ORR during the corrosion of the Mg test materials has been designed in this study considering the local oxygen concentration.Respective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 were calibra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evaluated accordingly.Finally,the simultaneous monitoring of local concentration of H_(2) and O_(2),and the combined modeling study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ORR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oxygen concentrati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Mg corrosion NaCl electrolyt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Numerical model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topical oxygen therapy in wound healing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被引量:1
2
作者 Marvin Queg Josephine De Leon 《Frontiers of Nursing》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Objectives:Non-healing wounds have been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health care because of increased morbidity,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have diabetes mellitus.Numerous regimens are being innovated to produce an evi... Objectives:Non-healing wounds have been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health care because of increased morbidity,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have diabetes mellitus.Numerous regimens are being innovated to produce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that would minimiz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healing.Topical oxygen therapy is an innovation in wound care that has been considered influential in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This intervention aims to increase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affected limb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Methods:This research applied an experimental design that targeted a total of 60 adult patients aged 45–64 year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A randomized systematic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allow equal chances and prevent bias.In total,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usual care for diabetic foot ulcers,and the remaining 3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opical oxygen therapy together with standard care for diabetic foot ulcers.Subject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Wagner-Meggitt Wound Classification System.Results:The result prov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ound grad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sual wound care plus the topical oxygen therapy using Friedman's test.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compared using Mann–Whitney statistical analyses,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opical oxygen therapy.Conclusions:Topical oxygen therapy was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to aid in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Fur ther research wa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topical oxygen therapy to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and promote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foot ulcer localize oxygenation neuro ischemic foot ulcer neuropathic ulcer oxygenATION topical oxygen therapy wound healing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Oxygen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norana parkeri Tadpoles
3
作者 Xingzhi HAN Qiong ZHANG +2 位作者 Liqing FAN Le YANG Zhensheng LIU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50-55,共6页
Ectothermic animals are tolerant of variable oxygen availability, whether low-oxygen levels constrain the fitness of ectotherms remains unclear. Nanorana parkeri, an anuran endemic to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is ... Ectothermic animals are tolerant of variable oxygen availability, whether low-oxygen levels constrain the fitness of ectotherms remains unclear. Nanorana parkeri, an anuran endemic to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is an excellent model with which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In this study, we raised tadpoles ofN. parkeri in oxygenated water (high-oxygen group) and deoxygenated unchlorinated tap water (low-oxygen group) and monitored their growth, mortality, and telomere length. The growth rate for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was higher in the low-oxygen group than in the high-oxygen group. However, dissolved oxygen did not affect development time, mortality, and telomere length of the tadpo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influenced some phenotype traits of plateau tadpoles, but it didn't influence the telomere length and survival rate, potential explanations are the local adaptation and N. parkeri tadpoles' wide oxygen tolerance, and fluctuant toxic content that resulted in little oxidative stress on tadpo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ow oxygen was not a stress to N. parkeri tadpoles' fitness and survival. This study is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Tibetan plateau amphib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AN FROG local adaptation METAMORPHOSIS oxygen concentration telomere length
下载PDF
Cathodoluminescent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n individual ZnO nanowire with oxygen vacancies
4
作者 贺晓波 杨天中 +5 位作者 蔡金明 张晨栋 郭海明 时东霞 申承民 高鸿钧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9期3444-3447,共4页
A single ZnO nanowire with intrinsic oxygen vacancies is utilized to fabricate four-contact device with focus ion beam lithography technique. Cathodoluminescent spectra indicate strong near-UV and green emission at bo... A single ZnO nanowire with intrinsic oxygen vacancies is utilized to fabricate four-contact device with focus ion beam lithography technique. Cathodoluminescent spectra indicate strong near-UV and green emission at both room temperature and low temperatures.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shows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conductivity of the ZnO nanowire at low temperatures (below 100 K). The further theoretical analysis confirms that weak loca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ectrical transport,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surface states induced by plenty of oxygen vacancies in ZnO nanow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nanowire electrical transport oxygen vacancies weak localization
下载PDF
换热器T2紫铜管在水线部位的腐蚀机理研究
5
作者 李超 王长罡 董俊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03-108,共6页
目的基于对换热器中T2紫铜管因受残留水作用而出现泄漏降压现象的研究,分析换热器T2紫铜管在水线部位的腐蚀机理。方法通过T2紫铜管的润湿试验,对腐蚀样品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对点蚀坑部位的腐蚀产物进行EDS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探... 目的基于对换热器中T2紫铜管因受残留水作用而出现泄漏降压现象的研究,分析换热器T2紫铜管在水线部位的腐蚀机理。方法通过T2紫铜管的润湿试验,对腐蚀样品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对点蚀坑部位的腐蚀产物进行EDS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探究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结构,从而推导出反应机理。结果铜管水线上部位和下部位都以均匀腐蚀为主,但是颜色有所差异。水线部位以点蚀为主,肉眼即可见排成直线的斑点状腐蚀坑,腐蚀产物的颜色主要为黑色和绿色。根据表征分析结果可知,腐蚀体系中含有HCO_(3)^(-)和SO_(4)^(2-)。腐蚀产物的组成有,内层Cu_(2)O,外层CuO,水线部位和水线以下部位铜管表面还有一层CuCO_(3)Cu(OH)_(2)膜。结论根据腐蚀产物的元素分析可知,在HCO_(3)^(-)和SO_(4)^(2-)共同存在的环境中,铜具有很高的点蚀敏感性,T2紫铜管很容易发生局部腐蚀,加之氧浓差电池的作用,水线部位铜管发生严重的点蚀以致穿孔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紫铜管 水线 点蚀 HCO_(3)^(-)和SO_(4)^(2-) 局部腐蚀 氧浓差电池
下载PDF
定位键指数用于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预测
6
作者 堵锡华 李靖 陈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8-1506,共9页
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种在多环芳烃苯环上,含有一个或数个羰基氧原子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具有比亲代多环芳烃更强的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因此探究高效的研究方法来建立毒性数据库非常重要.为研究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 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种在多环芳烃苯环上,含有一个或数个羰基氧原子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具有比亲代多环芳烃更强的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因此探究高效的研究方法来建立毒性数据库非常重要.为研究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毒性关系,根据含氧多环芳烃分子中原子空间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指数–定位键指数L,并分别计算了32个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分子的电性拓扑态指数Em、电性距离矢量M_(n),分析优化筛选了电性拓扑态指数其中的E16、电性距离矢量其中的M_(14)、M_(21)和M_(32)作为结构描述符,将它们与定位键指数L有机结合,与含氧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物毒性进行回归分析,以5种结构参数为输入变量点价值,神经网络结构采用5-3-1,建构了一种预测含氧多环芳烃急性毒性lgEC_(50)的神经网络模型,该预测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_(T)值达到较高的0.9826,对毒性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两者之间的平均误差仅为0.112;结果表明,含氧多环芳烃的急性毒性与定位键指数、电性拓扑态指数、电性距离矢量等结构参数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可为含氧多环芳烃的环境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多环芳烃 定位键指数 斑马鱼胚胎 定量结构-毒性关系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低氧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和治疗新策略
7
作者 苏晓凡 刘磊 +1 位作者 田卫东 谢利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4期229-234,共6页
炎症状态下牙周组织的代谢增强、微循环障碍及牙周细菌的大量繁殖所引起的牙周袋内低氧微环境是牙周炎的重要病理生理学特征。高原居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烟等所引起的牙周组织及牙周袋内低氧也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 炎症状态下牙周组织的代谢增强、微循环障碍及牙周细菌的大量繁殖所引起的牙周袋内低氧微环境是牙周炎的重要病理生理学特征。高原居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烟等所引起的牙周组织及牙周袋内低氧也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低氧与牙周炎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本文对低氧与牙周炎的相互作用以及基于牙周袋内低氧微环境的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牙周炎 局部释氧材料
下载PDF
局部正压通风方法解决采面低氧问题的试验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裴晓东 蒋曙光 +3 位作者 吴征艳 朱佳诺 赵粟 姚志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针对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易产生低氧现象的难题,以山西某矿3105工作面低氧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煤层地质条件、工作面通风方式、大气压力变化和自然风压是工作面产生低氧现象的... 针对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易产生低氧现象的难题,以山西某矿3105工作面低氧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煤层地质条件、工作面通风方式、大气压力变化和自然风压是工作面产生低氧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探究了采用局部正压通风方法解决采面低氧问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负压通风时,增加风速不能明显提高工作面上隅角区域的氧气体积分数,仍低于20%;采用局部正压通风时,采场内20%氧气体积分数等值线在通风风速达到1.6 m/s时,与工作面呈平行状态,增加风速能有效提高采面上隅角的氧气体积分数;采用局部正压通风回风巷增阻时,相较于单一的局部正压通风能够在更小的风速条件下解决采面低氧的问题,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工作面采场气体运移模型,开展了不同通风方法、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3105工作面现场实践表明,采用局部正压通风回风巷增阻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工作面低氧问题,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流的氧气体积分数由15%上升到20%以上,并始终保持正常水平,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工作面低氧 局部正压通风 上隅角 采空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9
作者 姚微微 金依华 徐芸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30-223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3组,每组40例。对3组患者麻醉平稳调整体位后,分别静脉输注0.125、0.2和0.3 mg/kg的艾司氯胺酮至手术结束。用便携式彩超测量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_(1)),麻醉诱导后10 min(T_(2))、60 min(T_(3))、120 min(T_(4)),手术结束平卧位10 min(T_(5))时双眼ONSD值;以血压计、近红外光谱血氧仪监测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比较3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记录3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率。结果3组患者T_(2)、T_(3)、T_(4)时ONSD值均大于T_(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5)时ONSD值与T_(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间点ONSD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组间MAP、rSO_(2)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组间及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3组患者术后2、4、12 h的VAS评分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VAS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低到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7.5%、12.5%,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5、0.2、0.3 mg/kg的艾司氯胺酮可调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ONSD值,减轻炎症反应,增强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上述作用随艾司氯胺酮的剂量增大而增加,可为术中颅内压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镇痛 艾司氯胺酮 剂量 视神经鞘直径 平均动脉压 局部脑氧饱和度
下载PDF
重庆酉阳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10
作者 孙婷婷 杨琰 +2 位作者 姜修洋 罗振宇 唐越尔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09,共14页
为深入探究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个相邻地形区大气降水中δ^(18)O、δD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基于两个水文年(2 020.06-2 022.05)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槽谷(海拔333 m)和毛坝向斜(海拔1 140 m)降水δ^(18)O和δD的采... 为深入探究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个相邻地形区大气降水中δ^(18)O、δD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基于两个水文年(2 020.06-2 022.05)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槽谷(海拔333 m)和毛坝向斜(海拔1 140 m)降水δ^(18)O和δD的采样数据,建立了两地的大气降水线,分析两地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δ^(18)O和δD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5-10月)偏负,旱季(11月至次年4月)偏正。两地大气降水δ^(18)O表现出显著的降水量效应,温度效应的影响较弱。(2)龙潭槽谷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小于毛坝向斜,两地大气降水线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水汽凝结时的温度和蒸发条件。(3)龙潭槽谷大气降水中的δ^(18)O和δD的平均值较毛坝向斜偏正。d-excess的结果表明,龙潭槽谷δ^(18)O和δD存在微弱的云下二次蒸发。同次降水过程中龙潭槽谷大气降水δ^(18)O总体上较毛坝向斜降水δ^(18)O偏正,这表明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地的大气降水δ^(18)O受高程效应影响。(4)年际变化上,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地大气降水δ^(18)O的变化主要受印度洋水汽输送比例的影响。2020年夏季,印度洋水汽到达研究区的比例为76%,降水δ^(18)O偏负;2021年夏季,印度洋水汽到达研究区的比例为52%,降水δ^(18)O偏正。研究结果对增进西南岩溶槽谷区水循环过程的认识和今后展开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局部地形 龙潭槽谷 毛坝向斜 武陵山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动态分析
11
作者 钟亮 张春来 +1 位作者 胡芬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9,809,共15页
为了解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数据库,对1997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间的573篇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关键词频率、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布、作者影响... 为了解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数据库,对1997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间的573篇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关键词频率、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布、作者影响、研究热点、共被引文献以及主题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刘再华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继承和发扬了袁道先提出的岩溶作用参与全球碳循环并具有碳汇效应的观点,并提出了偶联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模型,极大推动了岩溶碳汇的研究。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和关键词时区图清楚地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可认为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领域经历3个发展阶段:1)1997-2006年的起步阶段,粗略估算了全球碳酸盐岩风化回收大气CO_(2)的量为0.110~0.608 Gt C·a^(-1),占全球碳遗漏的15%~30%;2)2007-2014年的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研究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关注不同流域在外源酸、径流条件及植被覆盖对碳酸盐岩风化的影响;3)2015年之后以大气-生物-土壤-水-基岩为系统的岩溶关键带理论指导下的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新阶段,考虑了水生生物光合作用、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条件下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循环 岩溶碳汇 文献计量学 研究动态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微环境和缺氧状态的影响
12
作者 杜荣艳 郑苗苗 沈泽坤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局部氧疗对难愈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微环境及缺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予传统清创联合换药方式治疗)和...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局部氧疗对难愈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微环境及缺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予传统清创联合换药方式治疗)和观察组(103例,予VSD联合局部氧疗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创面温度、创面渗液酸碱度(pH试纸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组织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01),肉芽组织生长面积及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01),完全愈合、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1)。治疗后21 d观察组伤口温度、渗液酸碱度、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创面组织琥珀酸脱氢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VSD联合局部氧疗可以改善难愈性创面患者的创面微环境及缺氧状态,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难愈性 负压封闭引流 氧疗 局部 微环境 缺氧
下载PDF
PRP局部注射联合局部氧疗治疗Wagner分级2~4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礼永 韦仁杰 黄大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创面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局部注射联合局部氧疗治疗Wagner分级2~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7例Wagner分级2~4级的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 目的:观察创面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局部注射联合局部氧疗治疗Wagner分级2~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7例Wagner分级2~4级的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PRP组(45例)。对照组创面给予常规处理及局部氧疗;PR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RP局部注射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炎症指标情况、疼痛评分、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3周后,PRP组各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PRP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RP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PRP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创面PRP局部注射联合局部氧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足创面感染,加快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速度,提高创面的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疗 富血小板血浆 创面 糖尿病足 疗效 局部注射
下载PDF
纳秒脉冲激光制备黑硅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王可 王梓霖 +7 位作者 周晓雨 黄伟其 张铁民 彭鸿雁 王安琛 张茜 黄忠梅 刘世荣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1,共9页
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在常温常压室内环境下扫描刻蚀单晶硅片,通过改变扫描方式和扫描的线间距制备了各种不同结构的黑硅样品,重点研究了扫描方式、扫描间隔、高温吹氧退火时间等对黑硅光致发光(PL)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参量制备的硅表面... 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在常温常压室内环境下扫描刻蚀单晶硅片,通过改变扫描方式和扫描的线间距制备了各种不同结构的黑硅样品,重点研究了扫描方式、扫描间隔、高温吹氧退火时间等对黑硅光致发光(PL)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参量制备的硅表面微结构对光吸收率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拉曼和荧光光谱仪、吸收光谱仪等对制备的黑硅样品形貌、光吸收和PL发光特性进行了检测与表征,获得了吸收率高于90%且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黑硅结构样品。研究发现,采用线性扫描方式制备的黑硅样品的PL光谱主要分布在红光波段,而采用正交扫描方式制备的黑硅样品的PL光谱中在近红外900 nm附近有稳定的发光峰;此外,在黑硅样品中还观察到630 nm附近的电子局域态发光,并通过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解释了其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黑硅 吹氧退火 光致发光谱 反射谱 局域态发光
下载PDF
百脉泉泉群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
15
作者 王雅璇 肖蓓 +3 位作者 崔步礼 臧婧杰 郁万鑫 宗荷花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研究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泉水的补给来源,对水资源管理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百脉泉泉群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降水及泉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获取了本地大气降水线、泉水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蒸发线... 研究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泉水的补给来源,对水资源管理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百脉泉泉群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降水及泉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获取了本地大气降水线、泉水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蒸发线,并探究了百脉泉泉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2H的波动范围为-151.55‰δ18O—-4.28‰,δ18O的波动范围为-19.93‰δ18O—-0.52‰,δ2H和δ18O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相似,均呈现双峰状(“M”型),本地大气降水线(LMWL)为:δ2H=7.58×δ18O+4.17。百脉泉泉水的δ2H的波动范围为-65.23‰δ18O—-37.01‰,δ18O的波动范围为-8.99‰δ18O—-4.04‰。泉水δ2H—δ18O均落在本地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泉水同位素蒸发线(LEL)为δ2H=5.75×δ18O-δ18O13.23,斜率(5.75)小于本地大气降水线斜率(7.58),表明泉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且在入渗之前经历了较弱的蒸发作用。各泉泉水的补给区海拔均高于298 m,补给高程呈现百脉泉和东麻湾>墨泉和梅花泉>筛子泉和龙湾泉。且因地形、地层、岩性及降水量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泉水同位素值及喷涌量的变化滞后于降水,降水至泉水喷涌时的补给周期尚需进一步结合同位素定年及水文地质条件厘定。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百脉泉泉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泉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本地大气降水线 蒸发线 补给来源 百脉泉泉群
下载PDF
富氧燃烧实验台及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矫振伟 苏俊林 潘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0,共4页
富氧燃烧是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石油液化气在实验台中富氧燃烧的热工试验研究,通过控制助燃空气的含氧浓度来改变燃烧特性和火焰形状、温度,确保合理燃烧。助燃空气中的含氧浓度控制在24%~28%范围内,燃烧的技术性、经济性... 富氧燃烧是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石油液化气在实验台中富氧燃烧的热工试验研究,通过控制助燃空气的含氧浓度来改变燃烧特性和火焰形状、温度,确保合理燃烧。助燃空气中的含氧浓度控制在24%~28%范围内,燃烧的技术性、经济性能较佳。根据燃烧火焰的流动特性和局部助燃富氧空气流动特性确定相关参数,能够得到较好的燃烧效果,较高的锅炉热工效率。采用该方法进行局部增氧助燃烧更为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燃烧特性 氧浓度 局部助燃 锅炉效率
下载PDF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掺混过程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斌斌 夏智勋 +3 位作者 王德全 胡建新 马立坤 赵湘恒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1-735,共5页
补燃室燃烧性能与内部掺混流动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解和研究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多相射流与空气掺混过程,掌握多股多相射流掺混过程输运扩散机理,增进人们对于掺混燃烧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本文在成熟商业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能够... 补燃室燃烧性能与内部掺混流动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解和研究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多相射流与空气掺混过程,掌握多股多相射流掺混过程输运扩散机理,增进人们对于掺混燃烧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本文在成熟商业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能够较精确地预示补燃室内多相射流与空气掺混流动过程的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补燃室多相湍流掺混过程的计算模型,经试验验证仿真误差小于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相湍流混合扩散过程评估方法,提出了颗粒掺混度、气相掺混度和局部氧燃比等概念。可定量分析补燃室内空间各点的掺混程度,帮助人们了解掺混,并从掺混的角度认识补燃室燃烧原理与过程,同时为补燃室掺混增强技术研究及掺混燃烧理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冲发动机 数值仿真 掺混评估方法 颗粒掺混度 局部氧燃比
下载PDF
局部氧疗联合红油膏促进慢性皮肤溃疡的愈合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璐 李欣 +2 位作者 冯薇 陈璐 陈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6期20-21,40,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联合红油膏对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期间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联合红油膏对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期间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在外用红油膏治疗基础上结合局部氧疗,对照组患者仅外用红油膏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疮面的细菌培养结果、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疮面细菌培养结果均较培养前有改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75%,高于对照组的4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用药后发生局部皮肤红斑、瘙痒。结论局部氧疗联合红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能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促进了慢性皮肤溃疡疮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局部氧疗 红油膏 护理
下载PDF
壁式氧气管道装置消毒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冬兰 温静 +1 位作者 张其迈 田文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7-418,共2页
目的 解决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污染和消毒问题 ,特别是对其不可拆卸部位的消毒。方法 通过细菌学的实验检测 ,在了解其污染状况的基础上 ,针对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结构特点 ,采用 0 2 %过氧乙酸 (PAA)局部浸泡加吹氧的消毒方法。结果... 目的 解决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污染和消毒问题 ,特别是对其不可拆卸部位的消毒。方法 通过细菌学的实验检测 ,在了解其污染状况的基础上 ,针对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结构特点 ,采用 0 2 %过氧乙酸 (PAA)局部浸泡加吹氧的消毒方法。结果 消毒后瓶盖及送氧管出口、通气导管内、外壁等全部部件无细菌生长。结论 必须高度重视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消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式氧气管道装置 局部浸泡 吹氧 消毒
下载PDF
国内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光林 牛正东 陈勇 《应用科技》 CAS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能用于各种燃料和大多数工业炉窑。介绍了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国内有关典型应用实例说明: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用于节能和环保时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最后通过实测数据证明:用富氧助燃时,能明显降低燃料的...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能用于各种燃料和大多数工业炉窑。介绍了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国内有关典型应用实例说明: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用于节能和环保时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最后通过实测数据证明:用富氧助燃时,能明显降低燃料的燃点和燃尽温度,并大大缩短燃尽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增氧 助燃技术 工业护窑 节能 环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