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克教育思想的未解之谜——以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为线索 被引量:2
1
作者 韦永琼 《高等理科教育》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新一轮的洛克研究热潮,主要集中于洛克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洛克流亡荷兰期间,出版了其生前唯一一本以"教育"一词命名的著作——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到目前为止,此书仍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汉...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新一轮的洛克研究热潮,主要集中于洛克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洛克流亡荷兰期间,出版了其生前唯一一本以"教育"一词命名的著作——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到目前为止,此书仍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汉语译名。这实际透露出洛克的教育论说此前在教育学界并未得到真正符合其本义的透彻理解。经梳理与分析后认为: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其实尤为洛克本人所重视!它与《人类理解论》《政府论》等一同构成了洛克学说的整体核心部分。从洛克政治哲学的整体设计高度上看待他的家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以往研究未能充分关注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研究 政治哲学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幼儿家庭教育
下载PDF
Conceptions of Childhood and the Educational Rights of the Child
2
作者 Andrew Stable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9期857-866,共10页
Formulations of children's rights rest on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childhood yet conceptions of childhood are not stable across time and space. Such concept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placing different emphases ... Formulations of children's rights rest on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childhood yet conceptions of childhood are not stable across time and space. Such concept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placing different emphases among three different factors: the child as subservient to parents and ancestors (Child 1), as a young person requiring special protection and having characteristics distinct from adults (Child 2) and as a novice (Child 3). Different social arrangements place relatively different emphases on these three factors in their overall conceptions of childhood. Adopt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Will and Interest rights (Archard 2002), the paper considers how an emphasis on Child 1, 2 or 3 presupposes and demands a distinctive considera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The argument concludes with a reflection on how children's rights might be construed if the nature of adulthood is problematised alongside that of childhood. In this case, capabilities (as means to enable functionings) may prove a more fruitful concept than rights (as actual or possible existenti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ren's rights education CHILDHOO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下载PDF
The Physical Laws and Mathematical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and the Traditional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3
作者 Leo Depuydt 《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 2021年第12期988-1039,共52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es a complete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blueprint of the brain’s OS. A first addition to the book (see Chapters 5 to 10 below) concer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fore-mentioned blueprint and the more than 2000-year-old so-called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which came to be viewed as being three (3) in number, namely the laws of 1) Identity, 2) Contradiction, and 3) the Excluded Middle. The blueprint and the laws cannot both be the final foundation of the brain’s OS. The design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e laws in strictly mathematical terms in light of the blueprint. This addition constitutes the bulk of the present article. Chapters 5 to 8 set the stage. Chapters 9 and 10 present a detail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laws. A second addition to the book (Chapter 11) concern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laws and the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Laws are part of physics. Axioms are part of mathematics. Since the theory of the brain’s OS involves both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it exhibits both laws and axioms. A third addition (Chapter 12) to the book involves an additional flavor of digitality in the brain’s OS. In the book, there are five (5). But brain chemistry requires a sixth. It will be called Existence Digitality. A fourth addition (Chapter 13) concerns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heories of physics in light of the ignorance of deeper causes. Chapters 1 to 4 present preliminary matter, for the most part a brief survey of general concepts derived from what is in the book [1]. Some historical notes are gathered at the end in Chapter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tle Boole G. Brain’s Os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Kolmogorov A. N. Laws and Axioms Leibniz G. W. locke J. Logic philosophy Rational Human Intelligence Venn J.
下载PDF
张力与平衡: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读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平和光 傅岩 孙龙存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以张力作为探究的立足点,分别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内容选择、学术价值和组织管理五个方面诠释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所蕴含的五大张力: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张力、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张力、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张... 本文以张力作为探究的立足点,分别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内容选择、学术价值和组织管理五个方面诠释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所蕴含的五大张力: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张力、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张力、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张力、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张力、学术自治与外部干预的张力。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维持这五大张力的平衡,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平衡 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以教育社会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例
5
作者 张彦聪 蔡伟峰 王东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2-94,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是指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教育学课程的学科化知识体系。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之根本特性契合了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是指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教育学课程的学科化知识体系。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之根本特性契合了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基本需求,能够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与铸魂功能。从课程思政视角看,体系转化问题不仅是思想理论体系与学科化知识体系的结构整合,更是一种独特的“课程思政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这种课程思政知识结构实质上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与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关系在教育学课程领域的投射。控制论模式是对体系转化之课程思政知识结构进行形式化描述的理论工具。课程思政知识结构的构造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构造”与“教学进程的构造”两个关键环节,构成了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落实到课程教学实践的“体系转化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 课程思政知识结构 教育社会学
下载PDF
为了生命的超越——尼采生命哲学观的教育思想意蕴透视 被引量:7
6
作者 程从柱 周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共5页
在一定意义上,尼采的生命哲学观与其教育观是同构的,其肯定生命的"酒神精神"、求取生命强力的"权力意志"、破除传统文化价值幻象的"重估一切价值"以及人类价值理想诗意吟唱的审美意象——"超人"... 在一定意义上,尼采的生命哲学观与其教育观是同构的,其肯定生命的"酒神精神"、求取生命强力的"权力意志"、破除传统文化价值幻象的"重估一切价值"以及人类价值理想诗意吟唱的审美意象——"超人"在阐释学意义上富含生动的教育思想意蕴。简言之,就是教育要肯定生命的自然性、现世性和艺术审美性,以"求强力"的生命意志来创造和判定生命的教育价值,把培育"超人"作为实现生命不断超越的教育目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生命哲学观 超人 生命教育
下载PDF
论中国大学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琳 张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6-211,共6页
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应在中国本土化纲领的指导下,围绕现代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科学的理想信念,体现中国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批判思维训练,帮助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树... 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应在中国本土化纲领的指导下,围绕现代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科学的理想信念,体现中国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批判思维训练,帮助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哲学 教育改革 大学教育
下载PDF
Education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洛克的教育观念 被引量:5
8
作者 韦永琼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99,共7页
在洛克看来,人的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属于宏观性的政治设计规划之下的。虽然家庭教育是私人家庭内部的事,但就政府-国家的视角来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则未来一国公民的良好素养是无从谈起的。从洛克这里出发来探讨教育在什么意义上是... 在洛克看来,人的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属于宏观性的政治设计规划之下的。虽然家庭教育是私人家庭内部的事,但就政府-国家的视角来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则未来一国公民的良好素养是无从谈起的。从洛克这里出发来探讨教育在什么意义上是属于政治哲学视野范围内的,或者,教育在洛克这里是如何隶属于他的政治设计方案之中的?这是一个此前的洛克研究未曾详细论及的主题。在此基础之上,文中分析了洛克政治哲学中的家庭教育"三权分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政治哲学 家庭教育 三权分立
原文传递
生命哲学视野下对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审思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春燕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37,共4页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它比较关注体验与理解,强调直觉的方法。当我们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时,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规范的权威者转向与儿童平等参与的体验者;教学过程应从知识、规范的灌...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它比较关注体验与理解,强调直觉的方法。当我们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时,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规范的权威者转向与儿童平等参与的体验者;教学过程应从知识、规范的灌输、训练转向对个体精神的"教化";教学目标应从教育价值的外在诉求转向对儿童内在心灵的陶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儿童社会性教育 儿童的生命
下载PDF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时代职责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木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
尊师重道是国之兴盛的基础,敬业乐群是教师存在的方式,穷人教育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以此审视我校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可知,这一缘于《学记》的校训既包含着深厚的教育底蕴,又在全校师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实践... 尊师重道是国之兴盛的基础,敬业乐群是教师存在的方式,穷人教育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以此审视我校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可知,这一缘于《学记》的校训既包含着深厚的教育底蕴,又在全校师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传统的校训体现了公平、公正、公义的时代职责。学校文化就在这样的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穷人教育学 校训
下载PDF
洛克教育哲学对我国大学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素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洛克教育哲学在体育及健康教育方面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是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而传统体育思想的缺陷与不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国大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及体育教学行为。显然,洛克教育哲学对于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观及体... 洛克教育哲学在体育及健康教育方面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是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而传统体育思想的缺陷与不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国大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及体育教学行为。显然,洛克教育哲学对于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观及体育教学模式的启示是深刻的:体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为了生活、基于生活和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教育哲学 传统体育教学思想 影响与启示
下载PDF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译本的学术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丰民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7,共8页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译本的施引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其学术影响力在年代、来源、作者和机构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并对施引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及其共现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高等教育哲学》学术影响力的热点...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译本的施引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其学术影响力在年代、来源、作者和机构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并对施引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及其共现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高等教育哲学》学术影响力的热点和焦点;最后,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高等教育哲学》研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与观点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学术影响力 施引文献
下载PDF
哲人与民众的生活争吵:教育哲学的发源地和秘密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元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共5页
哲人追问"自然正确",志在过沉思型的哲学生活;民众追寻"习俗"与"意见",旨在过安逸的世俗生活。哲人与民众生活理想的绝对冲突导致了哲人教育学与民众教育学的永恒争吵。政治哲学转向后,哲学由"无以... 哲人追问"自然正确",志在过沉思型的哲学生活;民众追寻"习俗"与"意见",旨在过安逸的世俗生活。哲人与民众生活理想的绝对冲突导致了哲人教育学与民众教育学的永恒争吵。政治哲学转向后,哲学由"无以辩护的哲学"转变成"被辩护的哲学";哲人由"癫狂的牛虻"变为"温顺的刺猬";哲人教育学由"不设防的教育学"转变为披上"铠甲"的"隐微与显白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人教育学 民众教育学 教育哲学
下载PDF
“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剥离与统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洪发 刘阳阳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11期143-148,共6页
理论与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一,辨析、厘清“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关系,并将两者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命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当代哲学同时代人”“不是当代历史同时代人”,阐明了“... 理论与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一,辨析、厘清“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关系,并将两者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命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当代哲学同时代人”“不是当代历史同时代人”,阐明了“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内在规定以及两者的剥离状态,指出解决德国革命的重大困难关键在于“理论需要是否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实现“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统一,必须基于彻底的理论,经过“搏斗式的批判”与“揭露”,使思想彻底击中无产阶级,将理论付诸实践。其中蕴涵了严密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文本支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把握“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关系,做到守正创新、敢于亮剑、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积极推进两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理论需要” “实践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人文关怀 被引量:4
15
作者 施福昆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6年第3期40-44,共5页
人要追问自身的终极意义,满足自身的根本追求,表达自身的精神本性,就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理应强调哲学教... 人要追问自身的终极意义,满足自身的根本追求,表达自身的精神本性,就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理应强调哲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之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人文关怀 主体性维度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基于中国教师“经验”构筑教育实践取向的个人教育哲学——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保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构筑和形成能够审度中国特色教育、能够反思自身教育经验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聚焦日常的教育实践和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乃至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田野式... 构筑和形成能够审度中国特色教育、能够反思自身教育经验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聚焦日常的教育实践和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乃至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田野式的合作研究,基于中国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构筑和形成教育实践取向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经验 个人教育哲学 教育实践取向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下载PDF
用儿童的哲学解读幼儿教育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玲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42-144,共3页
马修.李普曼是儿童哲学的主要提出者和倡导者。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教育的每个过程都应该是由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情感经验引发的自然过程。用儿童哲学解读儿童的发展、幼儿教育;指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 马修.李普曼是儿童哲学的主要提出者和倡导者。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教育的每个过程都应该是由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情感经验引发的自然过程。用儿童哲学解读儿童的发展、幼儿教育;指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幼儿教育者能够据此为幼儿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 幼儿教育 对话 尊重
下载PDF
庄子哲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从《庄子阐释》课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承华 宋植友 《教育与现代化》 2002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结合作者所授课程及修课者的心得 ,论述了庄子哲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指出 :庄子哲学以其反绝对化、反偏狭化、反情绪化、反程式化的内容特点 ,能够对人的整体意识、阔大胸襟、宁静心态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 ,有... 本文结合作者所授课程及修课者的心得 ,论述了庄子哲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指出 :庄子哲学以其反绝对化、反偏狭化、反情绪化、反程式化的内容特点 ,能够对人的整体意识、阔大胸襟、宁静心态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 ,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 ;它在言说上的逻辑性、超常思维和寓言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大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 《庄子阐释》课
下载PDF
《教育漫谈》与《颜氏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朝晖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洛克和颜之推都极力推崇家庭教育。《教育漫话》与《颜氏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主张教育要及早进行;重视道德教育、讲求道德教育的方法;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学习必须讲求实用。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内容不同... 洛克和颜之推都极力推崇家庭教育。《教育漫话》与《颜氏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主张教育要及早进行;重视道德教育、讲求道德教育的方法;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学习必须讲求实用。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育漫话》与《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仍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洛克 颜之推 教育漫活 颜氏家训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虹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3年第1期54-69,共16页
21世纪是全球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本文重点探讨分析欧洲一体化"领头羊"的德国高等教育再度崛起的路径与特点。作者认为,战后西德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恢复重建、扩张、调整和提升四大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欧洲一体化... 21世纪是全球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本文重点探讨分析欧洲一体化"领头羊"的德国高等教育再度崛起的路径与特点。作者认为,战后西德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恢复重建、扩张、调整和提升四大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深入,现行德国高等教育在体制上结合"博洛尼亚进程"注重与国际接轨,在教育理念上再度重拾洪堡精神推出"卓越计划",并引进定量评估机制,在教育模式上,强调多途径拓宽办学渠道和教育资源,改革教育方式,同时注重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多层次地培养人才,并提升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文化外交内涵与媒介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德国作为"文化国家"的自身建设,而且推动了德国作为"教育大国"和"思想之国"的国际形象塑造,充分凸显和发挥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任务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洪堡理念 博洛尼亚进程 卓越计划 文化外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