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compatible with specified ground shaking peaks and target response spectrum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凤新 张郁山 吕红山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41-48,共8页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hybrid simulation method to generate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time historie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specified peak seismic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as well as the target respo...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hybrid simulation method to generate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time historie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specified peak seismic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as well as the target response spectrum of absolute acceleration. First, based on traditional methods that match the target spectrum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 initial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was synthesized to satisfy the specified peak acceleration, target spectral acceleration and intensity envelope. Second, by using the inversion formula of the seismic input to a linear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 and by superimposing a series of narrow-band time histories in the time domain, the initial time history is further modified to allow its peak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to approach the targets and improve its matching precision with the target spectrum.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arget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ground shaking peaks spectrum matching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cceleration pulses in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using the EMD method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郁山 胡聿贤 +2 位作者 赵凤新 梁建文 杨彩红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In this paper, respons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one-, two-, and three-lobe sinusoidal acceleration pulses a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of their basic properties are derived. Furthermor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 In this paper, respons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one-, two-, and three-lobe sinusoidal acceleration pulses a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of their basic properties are derived. Furthermor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method is utilized as an adaptive filter to decompose th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which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eptember 20, 1999, Chi-Chi earthquake. These ground motions contain distinct velocity pulses, and were decomposed into high-frequency (HF) and low-frequency (LF) components, from which the corresponding HF acceleration pulse (if existing) and LF acceleration pulse could be easily identified and detected. Finally, the identified acceleration pulses are modeled by simplified sinusoidal approximations, whose dynamic behavior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acceleration pulses as well as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HF and LF acceleration components in the context of elastic response spectra.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just the acceleration pulses contained in th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that fundamentally dominate the special impulsive dynamic behaviors of such motion in an engineering sense. The motion thus has a greater potential to cause severe damage than the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i.e. they impose high base shear demands 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s well as placing very high deformation demands on long-period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leration pulse velocity puls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response spectrum
下载PDF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compatible with specified peak velocity and target spectrum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凤新 张郁山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4期461-471,共11页
In this paper, a method, which synthesizes the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compatible with the specified peak velocity as well as the target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wa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firstly, an initi... In this paper, a method, which synthesizes the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compatible with the specified peak velocity as well as the target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wa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firstly, an initial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α8^(0) (t), which satisfies the prescribe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the target spectral acceleration ST(ω, ζ),and the specified intensity envelope, is generat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at generates the requency domain; secondly,α8^(0) (t)is further modulated by superimposing narrow-band time histories upon it in the time domain to make its peak velocity, approach the target peak ground veloc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its fitting precision to the target spectrum.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boasts high calculation pr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peak velocity FITTING
下载PDF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Analysis and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宏男 孙治国 李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from the K-NET network and the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SEM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offshore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nshore motions.The V/H PGA ratio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offshore stations is about 50%of the ratio at onshore stations.The V/H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for onshore motions,especially for periods less than 0.8 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result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offshore recordings in the K-NET,the simplified V/H design equations for offshore motions in minor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propose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offshor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量 水平地面 设计方程 地震动 反应谱 加速度峰值比 海上运动 公式
下载PDF
Generating ground motion by two new techniques of adding harmonic wave in the time domain and approximating to response spectrum as a whole 被引量:2
5
作者 蔡长青 沈建文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1期85-94,共10页
In this paper,two new methods are introduced to fit response spectrum in generating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The first method is Adding Harmonic Wave in Time Domain(AHWTD).In this method, a control point o... In this paper,two new methods are introduced to fit response spectrum in generating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The first method is Adding Harmonic Wave in Time Domain(AHWTD).In this method, a control point of response spectrum is adjusted by adding a harmonic time history to the adjusted one.Three features of the method are that it has small cross interference,small amount of computation and it can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amplitude envelope.The second one is Approximating Response Spectrum as a Whole(ARSW).This method has following feature. When adjust a time history that is decided by amplitude spectrum A k and phase spectrum φ k(k =0, 1, 2, …, n ), the mean square root of every relative error E j(j= 1, 2, …, M ) between response spectrum and object spectrum V r=∑Mj=1E 2 j/M is used to decide adjusting direction of any amplitude spectrum A k . Because E j and V r are functions of A k and φ k , the problem of fitting response spectrum in generating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can be changed to a problem of finding minimum point of V r . Restricted by Nyquist frequency, AHWTD is not suitable for high frequencies of response spectrum. Restrict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FFT, the density of control points in the low frequency part can′t be too dense for ARSW. But two methods can replenish each other and get such a good fitting effect that we can fit the given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peak ground velocity well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spectrum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eak ground velocity
下载PDF
基于监测台网加速度信号分析的上海周边区域地震影响评价
6
作者 任晓崧 任广震 +1 位作者 王泽亚 宗刚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市周边区域共发生了5次有感地震,分别为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5.0级、江苏常州市天宁区4.2级、黄海海域4.8级、上海市青浦区3.1级和山东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同济大学监测台网的4个测站捕获了这5次地震...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市周边区域共发生了5次有感地震,分别为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5.0级、江苏常州市天宁区4.2级、黄海海域4.8级、上海市青浦区3.1级和山东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同济大学监测台网的4个测站捕获了这5次地震的场地和典型结构加速度信号,分析了各次地震作用下场地和典型结构的加速度信号的峰值及持时,探讨了各次地震信号的反应谱特征,对照设计反应谱曲线的第一特征段和第二特征段,对这5次周边区域地震对上海市的影响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周边区域 有感地震 场地加速度峰值 楼层加速度峰值 反应谱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聪 周宝峰 +4 位作者 任叶飞 王晓敏 余桦 张亚军 吴华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地震动衰减 竖向地震动 速度脉冲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统计特性对比
8
作者 李明珂 袁万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的关系,并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震源机制的PGAv/PGAh分布;对比了不同断层距、不同场地条件Sav(T)/Sah(T)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近场强震水平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和到达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对结构分析过程中竖向地震动的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都会影响近场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断层距小、走滑断层、场地条件差都易产生较大的竖向地震动;断层距小、场地条件差时,地震动竖向分量高频成分越强,断层距大、场地条件好,竖向地震动低频成分越强;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和两正交水平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的几何平均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比 加速度峰值到达时间 断层距 场地 震源机制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Based on Various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at Specific Location
9
作者 Hapsa Husen Taksiah Abdul Majid +3 位作者 Fadzli Mohamed Nazri Mohd Rashwan Arshad Ade Faisal Sift Khadijah Che Osm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12期1501-1506,共6页
关键词 设计反应谱 衰减关系 位置 马来西亚半岛 峰值加速度 地震安全性评价 研究区域 土壤表面
下载PDF
地震动随机性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齐文浩 陈方晓 +1 位作者 李林芳 张苋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12,共6页
人造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地表加速度峰值有重要影响。基于黑龙江地区土层剪切波速以及土体非线性统计结果建立了3个土层地震反应模型,以黑龙江地区典型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为目标谱,每一目标谱选取400个不同的随机数人工合成400条随机地震动... 人造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地表加速度峰值有重要影响。基于黑龙江地区土层剪切波速以及土体非线性统计结果建立了3个土层地震反应模型,以黑龙江地区典型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为目标谱,每一目标谱选取400个不同的随机数人工合成400条随机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通过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得到3个经验模型共10800个地表加速度峰值结果。统计分析了每一目标谱下加速度峰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并通过傅里叶谱与目标反应谱对比分析初步解释了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剖面相同,目标反应谱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随机数得到的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存在一定差异,大致呈现正态分布;且这种差异与地表地震动傅里叶谱峰值点周期对应的该地震动目标反应谱谱值的大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数 人造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 反应谱 傅里叶谱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和反应谱的黄土边坡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尚 梁庆国 +1 位作者 乔向进 王丽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为研究黄土边坡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宝兰客专沿线某天然黄土边坡为工程背景,建立1∶20缩尺的黄土边坡试验模型。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采用时程分析和小波包、反应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模型底部振动台上输入地震动荷载,分... 为研究黄土边坡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宝兰客专沿线某天然黄土边坡为工程背景,建立1∶20缩尺的黄土边坡试验模型。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采用时程分析和小波包、反应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模型底部振动台上输入地震动荷载,分析黄土边坡结构在地震动荷载下加速度信号第一频段能量占比(E_(1))、第二频段能量占比(E_(2))、特征周期、反应谱幅值、峰值加速度(PGA)和加速度放大系数(AF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E_(1)、E_(2)转化规律,弹性阶段可以细分为挤压密实阶段和密实阶段,E_(1)+E_(2)的最大值位于边坡顶部位置。在弹塑性阶段,同种类型地震波不同地震烈度下到达特征周期的时间基本不变,El-Centro波到达特征周期的时间滞后于汶川汤峪波,且其加速度、速度反应谱幅值也略小。模型在水平方向上存在PGA及AFA放大效应,PGA及AFA沿水平方向放大效应按照大小排序为:破坏阶段>塑性阶段>弹性阶段。地震过程中距离坡面越近的位置越容易被破坏和先破坏,验证了地震过程中“鞭梢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峰值加速度 小波包 反应谱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竖向加速度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名吉 胡进军 +1 位作者 石昊 谭景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71,共10页
该文提出了一个用于调整5%阻尼比海域地震动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Damping modification factor,DMF)模型。基于S-net台网的5680条海底竖向地震动记录,利用DMF比值和Z检验分析了地震类型对DMF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 该文提出了一个用于调整5%阻尼比海域地震动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Damping modification factor,DMF)模型。基于S-net台网的5680条海底竖向地震动记录,利用DMF比值和Z检验分析了地震类型对DMF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的DMF模型,与陆域DMF模型进行了对比,并获取了不同阻尼比下的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最后对残差及标准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类型对DMF的影响可以忽略;可用三次多项式模拟阻尼比对DMF的影响;由于海域地震动特性导致海陆DMF模型之间差异显著;阻尼比能够影响5%阻尼比反应谱1倍标准差的谱值;残差分析表明可引入矩震级、断层深度和震源距改善DMF模型的拟合度。该文提出的海域地震动加速度谱竖向DMF模型,为海域工程多阻尼抗震设计谱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阻尼修正系数 残差分析 加速度反应谱 竖向分量
下载PDF
强度包线参数不确定性对土层地震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长辉 齐文浩 李尔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基于地震动衰减模型获取的强度包线参数是人工合成地震动的必备参数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地震动衰减模型成果,各自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性,这势必影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以及基于此结果确定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研究这一影响,设定不同... 基于地震动衰减模型获取的强度包线参数是人工合成地震动的必备参数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地震动衰减模型成果,各自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性,这势必影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以及基于此结果确定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研究这一影响,设定不同的震级、震中距,利用各衰减模型分别计算强度包线参数,获取对应的各强度包线参数的分布范围,并均匀划分取值点,以典型的不同强度加速度反应谱作为目标谱,人工合成一系列地震动并作为输入,计算来源与实际工程中不同场地类别的代表性场地的土层地震反应。研究表明:单独改变三个包线参数的大小对同一场地的地表峰值加速度并没有明显影响;部分场地随着t1、ts、c的增长,在某些区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部分类别场地之间的地表峰值加速度在震中距与震级变化时差值大致固定。强度包线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人工合成地震动时要慎重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包线参数 人工合成地震动 土层地震反应 地表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
14
作者 刘名吉 胡进军 +1 位作者 石昊 谭景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为估算不同阻尼比海域工程结构的反应谱,研究了海域工程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D_(MF))模型。基于S-net台网的5680条海底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分析了矩震级、断层深度和震源类别等震源参数,以及震源距和沉积层厚度对D_(MF)的影响,提出了考... 为估算不同阻尼比海域工程结构的反应谱,研究了海域工程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D_(MF))模型。基于S-net台网的5680条海底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分析了矩震级、断层深度和震源类别等震源参数,以及震源距和沉积层厚度对D_(MF)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的海域地震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DMF模型,并与陆域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矩震级和震源距对D_(MF)影响显著,低阻尼D_(MF)随矩震级和震源距增大而增加,高阻尼D_(MF)随之增大而降低,而D_(MF)受断层深度和沉积层厚度的影响不显著;与陆域研究不同,在低阻尼中长周期时海域地震动的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的D_(MF)略大;谱周期大于0.1s时和小于0.1s时,可分别用三次和二次对数多项式模拟阻尼比对D_(MF)的影响,谱周期的影响可分别用四次和三次多项式表示;海域D_(MF)模型与陆域模型差异显著,海域D_(MF)模型更能合理预测不同阻尼比的海域地震动反应谱,提出的海域地震动反应谱D_(MF)模型为海域工程多阻尼抗震设计谱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工程 海域地震动 加速度反应谱 阻尼修正系数 海陆差异
下载PDF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泸定6.8级地震强地面运动场重建
15
作者 宣雨童 李孝波 +1 位作者 欧阳刚垒 席书衡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6,共13页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开展泸定6.8级地震强地震动模拟,并通过实际强震记录校核,重建了泸定地震的强地面运动场。结果表明:(1)震中距80km以内,大部分模拟峰值地面加速度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峰值地面加速度差值最小为0.58gal;(2)与低频段相...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开展泸定6.8级地震强地震动模拟,并通过实际强震记录校核,重建了泸定地震的强地面运动场。结果表明:(1)震中距80km以内,大部分模拟峰值地面加速度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峰值地面加速度差值最小为0.58gal;(2)与低频段相比,高频段加速度反应谱的模拟效果较好,与实际反应谱的吻合度更高;(3)模拟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谱烈度(SI)及仪器地震烈度(II)的最大值分别为433gal、30cm/s、34cm/s、8.5,除II的模拟结果未展现Ⅸ度区外,各地震动参数均沿断层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且在宏观形态上与地震烈度图的相似性较强;(4)与实际地震烈度图相比,重建的强地面运动场可有效预估地震烈度Ⅶ~Ⅸ度区的分布范围。作为合理确定地震动输入的一种途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泸定地区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特定地震强地震动(高频)的快速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强地面运动场 加速度时程 反应谱
下载PDF
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记录的调幅方法研究
16
作者 郑海锋 李建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44-748,共5页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应选取合适的地震波,进行调幅后再后续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应选取三组或者七组及以上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美国ASCE7-16建议,在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至少选取11组地震动记录进行分析。目前常用的地震动...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应选取合适的地震波,进行调幅后再后续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应选取三组或者七组及以上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美国ASCE7-16建议,在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至少选取11组地震动记录进行分析。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调幅方法有地面峰值加速度(GPA)调幅法、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调幅法和均方误差(MSE)调幅法。本文采用上述三种调幅方法对某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分析比较不同调幅方法下地震动平均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匹配度、地震动基底剪力与规范反应谱基底剪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MSE调幅方法选取的地震动的平均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在频谱特性上更加吻合,同时地震动的基底剪力也能满足国内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时程分析 地面峰值加速度(GPA) 有效峰值加速度(EPA) 均方误差(MSE) 规范反应谱
下载PDF
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地震动放大效应台阵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燕国 谭晓明 +2 位作者 陈捷 裴向军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2-1291,共10页
基于美国加州Caltrans/CDMG的两个井下台阵加速度记录,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了百米级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在不同地震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揭示了地震动从基岩向覆盖层传播的4个重要特征:(1)加速度放大效应受土层深度影响,近地表20~30 m以内放大... 基于美国加州Caltrans/CDMG的两个井下台阵加速度记录,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了百米级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在不同地震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揭示了地震动从基岩向覆盖层传播的4个重要特征:(1)加速度放大效应受土层深度影响,近地表20~30 m以内放大效应突出;(2)地震动三分量的放大效应具有方向性,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动放大效应差异显著;(3)基岩加速度呈现"小震放大、大震衰减"的规律;(4)加速度放大规律与频率相关,深厚覆盖层放大频带较宽。初步分析了造成上述放大效应的可能原因。在此基础上,基于平面波动假设提出了考虑层间波阻抗比放大和传播路径衰减的深厚覆盖层加速度放大效应简化函数,改进了1/4波长法的参数取值,并结合自由表面效应,对前述台阵记录的放大效应进行了估算,发现无论时域还是频域,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都较接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厚覆盖层液化判别和抗震设计的加速度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和简化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地震动 放大效应 井下台阵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平面波
下载PDF
基于设定地震的重大工程场地设计反应谱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41
18
作者 陈厚群 李敏 石玉成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99-1404,共6页
场址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合理确定是重大工程抗震安全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分析了基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一致概率反应谱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谱确定方法,其直接采用不经烈度转换的反应谱衰减关系式且以... 场址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合理确定是重大工程抗震安全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分析了基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一致概率反应谱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谱确定方法,其直接采用不经烈度转换的反应谱衰减关系式且以场地相应设防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前提,采用发生概率最大的原则和与潜在震源中主干断裂相关联的原则确定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所确定的设计地震及场址反应谱参数较为合理,易于为工程设计人员所接受,并能满足工程抗震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定地震 一致概率反应谱 峰值加速度 潜在震源
下载PDF
川滇地区水平向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玉石 李小军 周正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9,286,共12页
利用近几年在川滇地区破坏性地震及汶川地震强余震中获得的951条加速度记录,通过选取合适的衰减关系形式和距离参数,经统计获得了川滇地区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与35个周期点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阻尼比0.05)衰减关系.统计结果显示,震级越大,... 利用近几年在川滇地区破坏性地震及汶川地震强余震中获得的951条加速度记录,通过选取合适的衰减关系形式和距离参数,经统计获得了川滇地区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与35个周期点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阻尼比0.05)衰减关系.统计结果显示,震级越大,地震动随距离的衰减越慢;加速度反应谱的短周期部分随距离的衰减明显快于长周期部分;中强地震在近场也会产生较大的峰值加速度和较高的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由于统计资料的非完整性,本文统计结果尚不宜直接应用于相关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中.但本文结果与目前由转换方法得到的我国西部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的较大差异提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应是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强地震动 衰减关系 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二维有限元基岩水平向地震动模拟方法及检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孟庆筱 王太松 +4 位作者 韩勇 胡国新 吕健 郭宝震 李伟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6,20,共9页
通过接触算法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参考相应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合理设置地震参数,采用美国下一代地震动衰减关系(NGA)为有限元模型提供内源地震动输入波组,进而使用动力有限元法计算研究区内任意场址处的水平向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 通过接触算法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参考相应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合理设置地震参数,采用美国下一代地震动衰减关系(NGA)为有限元模型提供内源地震动输入波组,进而使用动力有限元法计算研究区内任意场址处的水平向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对2012年唐山4.7级地震过程中的地面运动进行模拟,对台站观测值与有限元模拟值的幅值PGA和频谱Sa(T)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场址处模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组合的几何平均值与台站观测值一致性良好,同时断裂带两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出现明显不连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动模拟 有限元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