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connectivity under freeze-thaw meltwater compound erosion conditions on a loessal slope
1
作者 Tian Wang Jingsi Li +5 位作者 Jingming Hou Yongyong Ma Peng Li Yu Tong Jing Li Zhanbin Li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402-411,共10页
Freeze-thaw processes can influence hydrology,soil erosion,and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by altering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active pathways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ansport.Concentrated flow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 Freeze-thaw processes can influence hydrology,soil erosion,and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by altering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active pathways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ansport.Concentrated flow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volving frozen,shallow thawed,and unfrozen soil slopes under 1,2,and 4 L/min runoff rates at a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5℃.In this study,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was analysed via the simplified hydrological curve and relative surface connection function.Sediment con-nectivity was analysed via the sediment structure connectivity and sediment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esults indicated that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was greatest on frozen slopes(FS),followed by shallow thawed slopes(STS),and unfrozen slopes(UFS)given a constant flow rate.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unoff rate for each freeze-thaw condition.Freezing condition and runoff rate exhibited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Sediment structure connectiv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unoff rate for each slope condition.The ordering of sediment structure connectivity across freeze-thaw condition was that FS was greater than STS while STS was greater than UFS inde-pendent of flow rate.Sediment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cluded longitudinal,lateral,and vertical con-nectivity components.Sediment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connectivity indicat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under the different runoff rates and freeze-thaw conditions.For a given runoff rate,the ordering of sediment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connectivity across freeze-thaw condition was that FS was greater than STS while STS was greater than UFS.Sediment lateral connectivity exhibited a trend of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stabilizing.The ordering of sediment lateral connectivity across freeze-thaw condition was that UFS was greater than STS while STS was greater than FS.FS could more easily reach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penetration.Sediment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connectivity rates demonstrated increasing trends with increasing runoff rate after runoff generation stabilization and gradually approached unity.This research further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ological and erosional mechanisms of meltwater and the generation of flooding in frozen soi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RUNOFF EROSION Structure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loessal slope
原文传递
PRODUCTIVITY AND WATER UTILITY FOR MAIN CROPS IN LOESSAL HILL.REGION, SOUTHERN NINGXIA
2
作者 山崙 孙纪斌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6年第16期1151-1152,共2页
The loessal hill region in southern Ningxia is a semiarid and severe eroded area with developed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t has long been an argument whether there might be more potentiality of farming and wh... The loessal hill region in southern Ningxia is a semiarid and severe eroded area with developed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t has long been an argument whether there might be more potentiality of farming and whether food production can be sustained at a level of local su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NINGXIA PRODUCTIVITY AND WATER UTILITY FOR MAIN CROPS IN loessal HILL.REGION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54
3
作者 胡婵娟 傅伯杰 +1 位作者 靳甜甜 刘国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5年生刺槐、沙棘和杏树人工林及5、15和25年生刺槐人工林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植被及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年生的3种人工林中,以沙棘林土壤有机碳(SOC...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5年生刺槐、沙棘和杏树人工林及5、15和25年生刺槐人工林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植被及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年生的3种人工林中,以沙棘林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最高;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地,分别为99.56和28.81mg·kg-1,其中MBC含量依次为:刺槐林>沙棘林>杏树林,MBN含量依次为:刺槐林>杏树林>沙棘林;土壤MBC/SOC依次为:刺槐林>沙棘林>杏树林,而MBN/TN为:刺槐林>杏树林>沙棘林,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植被恢复年限增长,3种林龄刺槐林的土壤pH值下降,SOC、TN含量、电导率(EC)、MBC和MBN均呈增加趋势.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种植刺槐比沙棘和杏树更有利于MBC和MBN含量的提高;随着刺槐种植年限的增长,MBC、MBN以及SOC和T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植被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黄土状堆积的时代问题 被引量:17
4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2 位作者 王书兵 田国强 刘萪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40,共6页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广泛发育厚层黄土状堆积,尤以金沙江左岸宁南县华弹一带最为发育。其厚度较大而层理又不明显,且多钙质结核,通过对七条黄土状堆积的地层剖面作磁性地层研究和热释光测年,确定该黄土状堆积的时代属布容正向极性时晚...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广泛发育厚层黄土状堆积,尤以金沙江左岸宁南县华弹一带最为发育。其厚度较大而层理又不明显,且多钙质结核,通过对七条黄土状堆积的地层剖面作磁性地层研究和热释光测年,确定该黄土状堆积的时代属布容正向极性时晚期,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状堆积 地层时代 金沙江 晚更新世 全新世
下载PDF
保水剂用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宋海燕 汪有科 +3 位作者 汪星 汪勇 杨直毅 蒋中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确定保水剂的合理用量,于2008年5月在陕西米脂县进行保水剂不同用量玉米盆栽试验研究。盆栽试验设置了保水剂不同用量(0、30、40、50、60 g)五个处理及保水剂与风干黄绵土配比用量(0、0.05%、0.10%、0.15%、0.20%、0.30%)6个处理,分... 为确定保水剂的合理用量,于2008年5月在陕西米脂县进行保水剂不同用量玉米盆栽试验研究。盆栽试验设置了保水剂不同用量(0、30、40、50、60 g)五个处理及保水剂与风干黄绵土配比用量(0、0.05%、0.10%、0.15%、0.20%、0.30%)6个处理,分别研究了保水剂不同用量与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及对土壤持水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高(>18%)时各处理土壤水吸力十分接近,在土壤吸水力相同时,随着保水剂用量的提高其土壤含水量也随着提高;保水剂用量越大的处理玉米存活的时间也越长,0.20%和0.30%处理玉米存活时间较对照长3 d;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中保水剂与黄绵土配比0.20%和0.3%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用量 土壤水吸力 土壤含水量 黄绵土
下载PDF
黄土地区影响土壤膨胀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益 王益权 +2 位作者 刘军 闫亚丹 高希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7,共5页
通过测定黄土高原地区几种土壤的膨胀率,探讨了不同质地、有机质、容重、Ca2+、干湿交替强度和次数对土壤膨胀率的影响,揭示了这些因素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膨胀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在质地差别不明... 通过测定黄土高原地区几种土壤的膨胀率,探讨了不同质地、有机质、容重、Ca2+、干湿交替强度和次数对土壤膨胀率的影响,揭示了这些因素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膨胀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在质地差别不明显情况下,对土壤膨胀率也有极显著的作用与影响;容重对土壤膨胀率的影响是随着容重的增加土壤膨胀率也增加,增幅可达1.70%~30.22%;Ca2+对土壤膨胀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干湿交替强度显著地影响着土壤膨胀性,在40℃情况下快速干燥土壤的膨胀率较在30℃时干燥的土壤膨胀率显著增幅可达30.28%~81.20%;干湿交替次数对土壤膨胀率的作用表现为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尤其以第一次干湿交替的破坏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膨胀率 土壤性状 干湿交替 黄土地区
下载PDF
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流失与入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艳梅 袁霞 +1 位作者 张亚丽 张兴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6-251,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损失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径流损失是土壤矿质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土壤硝态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土壤矿质氮素在地表流失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累积流失量均不断增大...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黄绵土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损失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径流损失是土壤矿质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土壤硝态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土壤矿质氮素在地表流失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累积流失量均不断增大,可用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方程进行模拟;降雨16h后,硝态氮发生深层渗漏现象比较明显;坡中部硝态氮发生向下迁移的现象相对严重,而铵态氮径流或泥沙损失主要集中在坡上和坡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矿质氮 径流流失 入渗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江晶 张仁陟 海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7-391,共5页
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并已经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78.6%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且以Ca-P占绝大多数。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 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并已经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78.6%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且以Ca-P占绝大多数。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列顺序为:Ca1-0P>Ca8-P>O-P>Al-P>Fe-P>Ca2-P。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均可降低土壤中的Ca8-P、O-P和0—5 cm土层中的Ca10-P含量,其中NTS最为明显;NTS处理可提高土壤中的Al-P、Fe-P含量。不同处理中,Ca2-P、Ca8-P、Al-P、Fe-P均以0—5 cm土层中含量最高,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Ca10-P以5—10 cm土层含量最高;各处理O-P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耕作方式 无机磷形态
下载PDF
小流域沟间与沟谷地径流泥沙来量的探讨 被引量:55
9
作者 焦菊英 刘元保 唐克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4-28,共5页
黄土丘陵区的沟间地面积一般占50%左右,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用系统分析法来计算小流域沟间、沟谷地的产流产沙量。结果发现沟间地侵蚀量占40%左右,沟谷地占60%左右,沟间沟谷地产流量接近,但沟间地径流下沟最少能使沟谷地侵蚀量增加1倍... 黄土丘陵区的沟间地面积一般占50%左右,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用系统分析法来计算小流域沟间、沟谷地的产流产沙量。结果发现沟间地侵蚀量占40%左右,沟谷地占60%左右,沟间沟谷地产流量接近,但沟间地径流下沟最少能使沟谷地侵蚀量增加1倍,因而,沟间地径流造成的侵蚀量占全流域的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泥沙来源 小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谷坡农地侵蚀及产沙的^(137)Cs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永红 李倬 +1 位作者 张信宝 汪阳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25,共4页
该文通过运用铯-137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陇东南小河沟老谷坡农耕地侵蚀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其侵蚀及产沙。结果表明:在老谷坡农地内其土壤侵蚀量很大,但其输移率却很低,即其真正流失量较小,存在大量地内堆积。通过修建梯田,... 该文通过运用铯-137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陇东南小河沟老谷坡农耕地侵蚀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其侵蚀及产沙。结果表明:在老谷坡农地内其土壤侵蚀量很大,但其输移率却很低,即其真正流失量较小,存在大量地内堆积。通过修建梯田,可使其流失量大大减小,梯田较坡耕地拦沙效益高出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沟壑区 农地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黄绵土区甘蓝型冬油菜生产品质与土壤质量对不同配肥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建学 王芙蓉 +3 位作者 杨志奇 雷建明 俄胜哲 王亚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1-1829,共9页
为探究黄绵土区不同肥料配施对甘蓝型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肥、氮肥单施、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8个处理,即CK、N、NP、NPK、M、MN、MN... 为探究黄绵土区不同肥料配施对甘蓝型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肥、氮肥单施、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8个处理,即CK、N、NP、NPK、M、MN、MNP、MNPK。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增延2~9 d,株高增加14.47~62.10 cm,单株总角果个数增多61.94~199.94个,增产507.20~2782.12kg/hm2,其中MNPK处理单株总角果数最多为268.00个,较对照增加293.77%,产量最高为3418.38kg/hm2,较对照增产437.26%,其他处理按产量排序为MNP、NPK>MN、NP>M>N,分别较对照增产2334.94kg/hm2、2229.90kg/hm2、1611.65kg/hm2、1578.64kg/hm2、939.38 kg/hm2、507.20 kg/hm2,增幅为366.98%、350.47%、253.30%、248.11%、147.64%、79.72%;M处理籽粒含油量最高达48.55%,较对照增加2.4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低为18.23%,较对照降低4.14%,硫甙质量摩尔浓度仅M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10.25μmol/g,芥酸等其他籽粒品质未显著受施肥影响;冬油菜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全钾质量分数较种植前显著下降0.03%~0.24%,对照土壤有机质下降0.06%,NP处理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变,其他处理有机质显著增加0.05%~0.67%。综合考虑,黄绵土区中以有机肥(7500 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75 kg/hm2)处理对甘蓝型冬油菜的产量、经济性状、籽粒品质及土壤有机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甘蓝型冬油菜 产量品质 施肥 土壤质量
下载PDF
土娄土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亚提 孟昭福 赵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2,159,共5页
采用一次平衡法初步研究了土娄土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土娄土对CTMAB的吸附等温线属于S型,吸附量和吸附力很大;pH增加,土壤对CTMAB的吸附量略有增加;CTMAB在土壤表面是多层吸附,以单分子或二分子缔合体... 采用一次平衡法初步研究了土娄土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土娄土对CTMAB的吸附等温线属于S型,吸附量和吸附力很大;pH增加,土壤对CTMAB的吸附量略有增加;CTMAB在土壤表面是多层吸附,以单分子或二分子缔合体的形式吸附于土壤表面;CTMAB在土壤-溶液体系的临界表面胶团浓度smc显著小于溶液体系CTMAB的临界胶团浓度c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塿土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吸附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浅沟发育与陡坡开垦历史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科利 唐克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9-62,67,共5页
运用野外实测资料,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横断面形态发育规律,得出浅沟断面形态变化的回归模拟方程,应用该方程以及野外小区和人工降雨试验资料,探讨了浅沟发育历史和坡面侵蚀量的预报。研究得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 运用野外实测资料,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横断面形态发育规律,得出浅沟断面形态变化的回归模拟方程,应用该方程以及野外小区和人工降雨试验资料,探讨了浅沟发育历史和坡面侵蚀量的预报。研究得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面浅沟发育历史和坡面侵蚀量的预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面浅沟发育历史约为40~50年,由此推断这一带人类大面积毁林毁草开垦的时间约发生在本世纪30~4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发育 形态模拟 陡坡开垦
下载PDF
黄墡土养分流失规律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佘雕 吴发启 刘丽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1,共3页
以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黄土侵蚀时养分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泥沙样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均大于降雨前所采的坡地表土样。不同耕作措施相比,采用等高沟垄耕作养分流失浓度小、流失量最少。土... 以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黄土侵蚀时养分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泥沙样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均大于降雨前所采的坡地表土样。不同耕作措施相比,采用等高沟垄耕作养分流失浓度小、流失量最少。土壤养分的流失随雨强增大而逐渐增加,雨强达1.0mm/min上下时,流失浓度最大,后随雨强增大泥沙样中养分含量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墡土 养分流失 耕作措施
下载PDF
连续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黄绵土的培肥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剑英 赵更生 吴瑞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8-22,共5页
连续8年的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增产效应大于两者分别单施效应,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效果较好,联应值为正值,与磷肥配施效果较差,多数是负联应,与氮磷肥配施显示一定的增产优势。有机无机配施有明显的增肥效应... 连续8年的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增产效应大于两者分别单施效应,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效果较好,联应值为正值,与磷肥配施效果较差,多数是负联应,与氮磷肥配施显示一定的增产优势。有机无机配施有明显的增肥效应,其中有机肥与氮磷配施效果最佳,施磷上壤有效磷增加,不施肥及单施氮肥土壤养分变化甚微或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肥效应 黄绵土 轮作周期 有机肥 化肥
下载PDF
不同影响因素下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严伟 毕贵权 赵文举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夹层土质、夹层埋深、夹层厚度、初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对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与均质土存在较大差异,入渗过程表现为与均质土相同... 为进一步认识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夹层土质、夹层埋深、夹层厚度、初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对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与均质土存在较大差异,入渗过程表现为与均质土相同阶段、阻水减渗阶段和稳渗阶段;湿润锋进入夹层后,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符合线性关系;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对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影响较小,夹层土质、夹层厚度和夹层埋深对砂夹垆土壤水分运动影响较大.在节水灌溉技术和工程防渗技术中,应重点考虑夹层质地、厚度和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夹垆 土壤水分运动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HYDRUS-1D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人为开荒及其对加速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斌科 唐克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4-60,25,共8页
该文通过野外考察和不同时期的航片解译,对30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及其典型小流域的人类开荒活动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并根据所取得的初步资料,结合流域的侵蚀特征及库坝淤积情况,分析讨论了开荒活动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 该文通过野外考察和不同时期的航片解译,对30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及其典型小流域的人类开荒活动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并根据所取得的初步资料,结合流域的侵蚀特征及库坝淤积情况,分析讨论了开荒活动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人为活动与加速侵蚀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开荒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奎忠 杨棪 +1 位作者 张民 李建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为了提高庄薯3号维生素C的含量,对庄薯3号设立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3种肥料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钾肥(x3)〉磷肥(x2)。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大于120.0 mg·kg-1的施肥方案:施纯N163.41 kg·hm^-... 为了提高庄薯3号维生素C的含量,对庄薯3号设立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3种肥料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钾肥(x3)〉磷肥(x2)。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大于120.0 mg·kg-1的施肥方案:施纯N163.41 kg·hm^-2-207.96 kg·hm^-2,施纯P2O598.03 kg·hm^-2-141.97 kg·hm^-2,施纯K2O 79.77 kg·hm^-2-111.66kg·hm^-2。图4,表4,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氮肥 磷肥 钾肥 黄绵土 庄薯3号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绵土雨养农业区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志奇 俄胜哲 +2 位作者 车宗贤 温宏昌 张喜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31-135,147,共6页
以黄绵土雨养农业区长达37年(1981-2018)的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其中2年,研究在黄绵土雨养农业区长期不同施肥对冬油菜、冬小麦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物籽粒产量较不施肥(CK)明显增加,以有机... 以黄绵土雨养农业区长达37年(1981-2018)的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其中2年,研究在黄绵土雨养农业区长期不同施肥对冬油菜、冬小麦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物籽粒产量较不施肥(CK)明显增加,以有机肥配施化肥增产效应更显著。冬油菜和冬小麦的产量均以MNPK产量最高为2576.1和5542.2 kg/hm^2,均比不施任何肥料(CK)高552.01%和207.77%,其肥料贡献率为84.66%和67.67%;地上部N、P、K携出量均最多,分别为冬油菜(130.49、19.86、130.18 kg/hm^2),冬小麦(136.39、27.76、86.12 kg/hm^2)。冬油菜中N、P、K的收获指数分别为氮的收获指数在NPK为最高2.8%,其次在CK为2.79%,而P和K均为对照最高分别为3.8%和0.83%;冬小麦均为单施N最高分别为0.77%、0.75%、0.83%。N、P、K肥的表观利用率冬油菜为单施有机肥最高107%,P和K均以NPK最高分别为20%和130.13%;冬小麦表观利用率均以N、K最高为55.53%、56.72%,P是MN为最高27.54%,其余处理均在配施有机肥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绵土 作物产量 养分效率
下载PDF
藏式石墙体构造特征及其粘结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传力 刘潇 傅雷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2,共4页
藏式石墙体主要由不规则毛石、黄泥砌筑而成,其力学特性与传统砖砌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以藏式毛石墙体为对象,对现存藏式毛石墙体砌筑工艺特点进行研究并采用理论方法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同时通过试验方法分析黄泥粘结材料的力学性... 藏式石墙体主要由不规则毛石、黄泥砌筑而成,其力学特性与传统砖砌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以藏式毛石墙体为对象,对现存藏式毛石墙体砌筑工艺特点进行研究并采用理论方法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同时通过试验方法分析黄泥粘结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墙体收分、两端部位起弧砌筑方法可提高其承载能力。黄泥作为石墙体粘结材料,其强度低、水稳性差、崩解性强,是加剧毛石墙体整体性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可通过黄泥粘结性能改良方法提高毛石墙体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石墙体 构造特点 黄泥 崩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