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代银质天王像正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晓艳
-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出处
《文博》
2016年第2期68-72,共5页
-
文摘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代银质造像一组四件,其特点为头戴冠,有背光,身穿衣裙,有护甲,脚穿靴。有学者定名为力士造像。通过对本馆银质造像与力士特征的比较,从有无背光、上身赤裸与否、穿靴与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馆藏唐代银造像符合天王像的特征,故将其命名为唐代银质天王像,应是镶嵌在舍利函上。
-
关键词
天王像
力士
舍利函
-
Keywords
Figures of Heavenly Kings(lokapalas
Buddhist deities)
Guardians(Buddhist deities)
Sarira Containers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代鎏金铜天王像的保护与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杨小林
潘路
马燕如
-
机构
中国历史博物馆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1期21-27,共7页
-
文摘
依据现代科学检测方法,对唐代鎏金铜天王像不同部位的锈蚀产物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软硬酸碱之间相互反应规律的理论,制定了以EDTA为主的配位体参加除锈反应的方案。综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找出络合反应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从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较为可行的鎏金器物保护方法。
-
关键词
鎏金
铜天王像
软硬酸碱
络合反应
-
Keywords
Gilt Bronze lokapala,(Tian Wang) Statue ,Soft-hard acid and alkali,Complexing reaction
-
分类号
G26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论成都出土的早期佛教天王像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霍巍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
基金
四川大学"区域历史与边疆学"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
-
文摘
近年来,在成都地区相继发现了多批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最近发表的成都下同仁路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坑[1],是继早年成都万佛寺[2]、西安路[3]、商业街[4]等地出土南朝造像之后又一次重要的佛教考古成果5]。在新发表的这批考古材料中有4件天王像,其中2件发表了照片和线图。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早期佛教造像资料,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
关键词
南朝造像
四大天王
早期佛像
-
Keywords
Sculptures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Four lokapalas
Early Buddhist Sculptures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王处直墓看中国古代墓葬中“门神”形象的流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赵永
-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45,共16页
-
文摘
为了祛邪御凶,中国古代墓葬中多有镇墓神物和镇墓图像。这一现象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汉代墓门两侧的门侍、神兽等图案正是这种镇墓意识的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在墓门两侧放置守护者的传统,墓室中还多有披甲执锐的镇墓武士形象。同时,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下,以菩萨形出现于佛传故事中的天王,与中国武士形象不断互动交融,最终形成了隋唐墓葬中的镇墓天王俑。晚唐时期,丧葬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用于守护死者灵魂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俑逐渐消失,但仍有天王形象的守护者保护墓主的安宁。不过墓葬的天王形象也逐渐转变为将军门神的形象,且在宋、辽墓葬中继续流行。王处直墓出土的彩绘天王石刻正处于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王处直墓
武士
天王
门神
-
Keywords
Wang Chuzhi’s Tomb
warrior
lokapala
door god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