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on mine pressure of thick and strong roof stratum movement in long wall thick coal caving face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广哲 张建昌 何涛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8年第3期386-389,共4页
The caving of thick and strong roof stratum causes tremendous rock pressure in mine.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n dynamic natures of actual measurements of some fields,of which the roof pressure can be caused by thic... The caving of thick and strong roof stratum causes tremendous rock pressure in mine.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n dynamic natures of actual measurements of some fields,of which the roof pressure can be caused by thick and strong stratum in long wall thick coal caving face,could presen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llapse and movement of thick and strong roof strata and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In order to control the roof pressure effectively,the thick and strong roof strata,can be fractured and softened previ- ously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low-high pressure water infusion,fracturing and softening method.The results of study can provide basis for strata control and safe management in long wall thick coal caving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wall thick coal caving face thick and strong stratum rock pressure fracturing and softening method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weak floor strata onlongwall face stability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2
作者 马金荣 DebasisDeb Y.P.Chugh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Higher production, better safety standard, and potential for automation are some of the benefits of longwall mining. Today, longwall face advances at a faster rate exposing many diversified rock layers in a short peri... Higher production, better safety standard, and potential for automation are some of the benefits of longwall mining. Today, longwall face advances at a faster rate exposing many diversified rock layer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t is now a serious challenge to cope with ground control problems such as roof falls, face and floor failure, and excessive shield loading as fast as possible to minimize production and monetary losses. In Illinois Coal Mines, the existence of weak floor strata blow the coal seam may pose additional problems related to floor heaving, shield base punching, and associated roof and face fall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weak floor on longwall ground control are analyzed using two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A two leg 635 6 ton (700 short ton) yielding capacity shield is included in the model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cknes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weak floor.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thicknes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weak floor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hield load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front abutment stress, failure zones in the surrounding strata, roof to floor convergence, and floor punching by the shield 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wall face weak floor finite element in analysis
下载PDF
Efficient Grinding Method for Face Gear with Long Radius Disk Wheel
3
作者 Yanzhong Wang Xiaomeng Chu +3 位作者 Guoying Su Weiqiang Zhao Yueming He Long Wu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3期635-643,共9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chining efficiency of the dish wheel grinding face gear, two changes are proposed:a disk wheel grinding face gear with a long radius and a multi-axis mov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ooth s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chining efficiency of the dish wheel grinding face gear, two changes are proposed:a disk wheel grinding face gear with a long radius and a multi-axis mov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ooth surface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grinding principle of face gears, the equation of the long radius disk wheel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machining tool, the tooth surface equations of the face gear shaped by the long radius disk wheel are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an optimization model of face gear tooth surface correc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chine tool motion optimization of face gear tooth surface correction is completed;Finally, a long radius disk wheel grinding face gear test is performed. After the face gear tooth surface correction,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tooth surface deviation is reduced from 180 μm to 16 μm which verifi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achin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RADIUS DISK WHEEL face gear TOOTH surface correction EFFICIENT grinding
下载PDF
煤矿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除尘性能与尘源移动路径关系
4
作者 江丙友 王一凡 +2 位作者 林汉毅 王浩宇 赵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73-2985,共13页
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是净化煤矿综掘工作面掘进区域高质量浓度粉尘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压抽配合产生的局部流场有利于对呼吸性粉尘的除降,而产尘源位置的动态变化对该方式除尘性能的影响不甚明晰。通过考虑产尘源位置沿横、纵2种方向的... 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是净化煤矿综掘工作面掘进区域高质量浓度粉尘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压抽配合产生的局部流场有利于对呼吸性粉尘的除降,而产尘源位置的动态变化对该方式除尘性能的影响不甚明晰。通过考虑产尘源位置沿横、纵2种方向的运动路径及往复次数,基于长压短抽试验平台设计了4种尘源移动路径,结合对长压短抽通风系统参数的调控,测试分析尘源在不同运动工况下对空间粉尘质量浓度、粉尘粒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通风参数下,横向路径对司机和行人呼吸带位置造成的粉尘质量浓度均低于纵向;而在横向路径中,当压风筒位于靠近抽风筒一侧且压风口位于司机前方约1 m区域时,司机与行人呼吸带位置的PM1、PM2.5和PM10粉尘粒径质量浓度最低,通风除尘效果最好。空间粉尘扩散表现为:粒径小于2.5µm的颗粒极易跟随抽风流场被抽尘口收集净化,而粒径大于10µm的颗粒则会从产尘源和抽尘区域逃逸到司机及其后方区域,并以自然沉降为主。基于前期试验所得最优尘源移动路径与通风参数,在陕北某煤矿2304综掘工作面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横向路径下司机位置和行人呼吸带位置的总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至85.6 mg/m^(3)和21.9 mg/m^(3),降尘率最高达到76.9%;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至15.3 mg/m^(3)和10.5 mg/m^(3),降尘率最高达到85.2%,除尘性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压短抽 综掘工作面 尘源位置 粉尘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11世纪卫藏绘画的“波罗面相”研究
5
作者 张亚莎 罗延焱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9-38,154,共11页
11世纪卫藏绘画艺术遗存数量很有限,却呈现出纷呈多样、错综复杂的样貌。按壁画、唐卡中人物面相,当以届时进入卫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样式为主,以往的研究也认为,11世纪末叶出现的扎塘寺壁画中的人物其面相亦当如此。然而新的研究发现,... 11世纪卫藏绘画艺术遗存数量很有限,却呈现出纷呈多样、错综复杂的样貌。按壁画、唐卡中人物面相,当以届时进入卫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样式为主,以往的研究也认为,11世纪末叶出现的扎塘寺壁画中的人物其面相亦当如此。然而新的研究发现,扎塘寺人物面相与当时卫藏所绘均不相同,具有明确的独特性。文章系统地整理11世纪卫藏绘画遗存中不同类型的“波罗面相”版本,也对8-12世纪青藏高原系统吐蕃绘画不同系列的发展脉络给予梳理,重点探讨了扎塘寺壁画人物“长目型”“波罗面相”的艺术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世纪卫藏 波罗面相 扎塘寺壁画 长目型 凹凸法 敦煌石窟艺术
下载PDF
500m超长工作面刮板智能输送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卫秀 穆润青 +1 位作者 解鸿章 闫世元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6-335,共10页
在中厚煤层开采领域,超长工作面智能开采是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而智能运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现阶段国内400~450 m工作面智能开采中刮板运输系统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500 m超长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系统装机功率与运量合理匹配... 在中厚煤层开采领域,超长工作面智能开采是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而智能运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现阶段国内400~450 m工作面智能开采中刮板运输系统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500 m超长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系统装机功率与运量合理匹配的方法,提出了解决500 m超长工作面刮板运输技术难题的可行性方案。基于综采三机选型配套技术方案及2000 kW以上高端传动系统的应用实践,研制了国产2500 kW大功率变频一体智能传动系统,包括变频一体电机、减速器、限矩器等,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均实现了国产化。为解决因传动装置重心位置后移、中部槽槽宽参数不变,不利于端头设备顺利推移的技术难题,研究了中等槽宽配置大功率传动装置的防偏沉技术,建立了机头(尾)推移部多工况推移模型,并对推移部进行了结构优化,解决了因传动装置偏沉造成机头整体失衡、漂溜严重、推移难度加剧的问题。针对刮板链断链后,中部槽内煤量负荷较大时,液压马达难以带动、断链事故处理较为困难的问题,选用了大扭矩数字液压马达并研制了数字马达控制系统,减小了维护刮板链的工作强度。基于刮板运输设备安全运行对链条进行实时变形补偿的需求,提出了500 m运距链条张紧控制策略,开发了运行过程中链条张紧度随负荷梯度智能调节技术,解决了500 m运距链条弹性变形的动态补偿问题,并通过在机尾架盖板上端加装AI高清摄像仪来实现对链条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为工作人员对链条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提供了便利。此外,为了提高伸缩机尾对多种复杂工况的适应性,确保其在使用周期内能够伸缩自如,提出了从结构、材料、制造工艺三方面来提高伸缩机尾的强度和刚度的技术方案,并研制了液压缸防护罩、伸缩机尾滑道自动冲洗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伸缩机尾的可靠性。井下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设备运量与装机功率匹配合理,2500 kW变频一体智能传动系统占用空间较小、传递扭矩精准,斜推式机头(尾)推移部稳定可靠,数字液压马达处理断链问题方便省力,伸缩机尾按负荷分梯度自动张紧时未出现卡滞,保障了煤炭的安全、高效运输,为500 m超长工作面智能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m超长工作面 刮板输送系统 智能开采 数字马达 自动张紧
下载PDF
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综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发展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李明忠 赵文革 +8 位作者 闫汝瑜 王家臣 雷亚军 杨征 韩会军 张金虎 冯彦军 张德生 黄志增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9-209,共11页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在能源消费中仍将保持主导地位,随着相关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矿井已实现单井单面产量突破千万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在能源消费中仍将保持主导地位,随着相关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矿井已实现单井单面产量突破千万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综采关键技术及装备”,以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开采为核心,介绍了国内外超高与超长高效综采工作面的岩层控制理论、技术与综采装备发展现状,围绕“超大开采空间全覆岩三维动态破断规律与超高煤壁失稳破坏机理”“超大开采空间强矿压覆岩结构改造及其应力调控机理”“多重动载作用下超高与超长综采装备群动态响应及高效智能协同作业机制”三大科学问题,开展“超大开采空间全覆岩破断运移机理及围岩协同控制理论”“超大开采空间强矿压区域压裂卸压技术与装备”“超高与超长工作面智能开采成套装备”“超高与超长工作面装备群智能协同控制技术与装备”“超高与超长工作面高效综采工程示范”5项技术攻关。实践表明,我国部分超高与超长采煤工作面已形成成套技术及装备体系,为我国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的厚煤层及中厚煤层矿区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提供了可靠保障。指出了我国超高与超长高效综采工作面理论技术与装备及其控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工作面 超长工作面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水力压裂 智能开采成套装备
下载PDF
水循环荷载作用下高面板堆石坝长期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启贵 王艳丽 左永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9-1346,共8页
高面板堆石坝的长期变形是面板坝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已有研究大多将长期变形归结为堆石体蠕变的结果,但某些高面板堆石坝的变形原型监测资料显示,仅从堆石体蠕变角度难以解释高面板堆石坝长期变形的机理。通过水布垭面板堆石坝17... 高面板堆石坝的长期变形是面板坝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已有研究大多将长期变形归结为堆石体蠕变的结果,但某些高面板堆石坝的变形原型监测资料显示,仅从堆石体蠕变角度难以解释高面板堆石坝长期变形的机理。通过水布垭面板堆石坝17a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和室内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堆石料变形特性试验,探讨了实际运行中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形成的循环荷载对高面板堆石坝长期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坝体填筑和初次蓄水引起堆石体的瞬时变形和蠕变,堆石体的后期变形主要是水循环荷载长期作用的结果。(2)水循环荷载作用下,堆石体的变形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亦称为残余变形),其二为可恢复的弹性变形。(3)室内低频循环荷载作用试验得到的堆石料变形及其增长规律很好地验证了水循环荷载与堆石坝后期变形的相互关系以及后期变形的力学意义。研究成果为高面板堆石坝长期变形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具有往复大消落特点的高面板堆石坝变形及安全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荷载 面板堆石坝 长期变形 实测资料 周期性小主应力 低频
下载PDF
一种移动式端面钻孔攻丝机的研制
9
作者 石海林 张鹏飞 +1 位作者 辛金栋 黄晓东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3期79-81,共3页
自动化设备生产需要加工很多螺孔用于连接安装板,加工较长安装板的螺孔多选用立式加工中心垂直装夹,由于零件伸的太高造成装夹刚性太差;而采用卧式加工中心,设备昂贵成本太高。本文研制一款简易的端面钻孔攻丝装置,设计可移动式的工作... 自动化设备生产需要加工很多螺孔用于连接安装板,加工较长安装板的螺孔多选用立式加工中心垂直装夹,由于零件伸的太高造成装夹刚性太差;而采用卧式加工中心,设备昂贵成本太高。本文研制一款简易的端面钻孔攻丝装置,设计可移动式的工作台以降低设备占地空间,设计快速钻孔装置以提高钻孔攻丝的便捷性,增加一组工作台调节装置以扩大加工行程,改装一套攻丝系统以实现钻孔与自动攻丝功能,加装数显装置以提高孔坐标位置的精度,经过样机试制与切削实验,解决了较长安装板螺孔加工工艺问题,节约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较长安装板 端面螺孔 加工工艺 钻孔攻丝
下载PDF
超长大采高回撤通道破坏特征及主被动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8,共11页
针对超长大采高工作面预掘回撤通道大变形失稳导致巷道破坏、设备回撤受阻等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基于回撤通道破坏特征分析,提出“控顶固帮”主被动协同控制技术。建立了超长工作面采动支撑压力顶帮联合... 针对超长大采高工作面预掘回撤通道大变形失稳导致巷道破坏、设备回撤受阻等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基于回撤通道破坏特征分析,提出“控顶固帮”主被动协同控制技术。建立了超长工作面采动支撑压力顶帮联合失稳力学模型,基于超长大采高顶板断裂位置与围岩稳定关系,揭示回撤通道破坏机理。利用UDEC数值模拟对超长大采高回撤通道区域环境进行验证,提出了“实时断顶+垛式支架+锚杆索”协同控制方案,保障回撤通道稳定。该技术在黄玉川煤矿226_(上)03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成功应用,监测结果表明:工作面贯通后,回撤通道顶板下沉量为75.6 mm,底板鼓出量95.7 mm,两帮变形量103 mm,变形量小、支护效率高、成本低,实现了黄玉川煤矿超长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稳定安全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大采高工作面 回撤通道 破坏特征 支护技术 控顶固帮
下载PDF
综掘面掘进机扰动下通风除尘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鹏 崔子岭 +3 位作者 闫大鹤 王杰 贾宏福 胡子皿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为解决综掘巷道掘进机司机侧风流场紊乱和粉尘防治困难的问题,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华晋吉宁煤业矿区某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DPM离散相模型,对掘进巷道长压短抽通风条件下有无掘进机时的风流场分别进行分析,对压风... 为解决综掘巷道掘进机司机侧风流场紊乱和粉尘防治困难的问题,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华晋吉宁煤业矿区某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DPM离散相模型,对掘进巷道长压短抽通风条件下有无掘进机时的风流场分别进行分析,对压风口到工作面的距离L_(1)、抽风口到工作面的距离L_(2)以及压抽比K三个参数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掘进机对司机侧风流的影响不可被忽视;随着L1的减小,掘进机司机侧的紊乱风流被消除,粉尘浓度减小,工作面区域粉尘浓度先减小后增大,L_(1)≈9.5 m时通风效果最佳;使得司机侧工况最佳的参数L_(2)=3.4 m左右,K=1.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长压短抽 DPM模型 通风参数
下载PDF
小保当二号煤矿超长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罗迅 王鹏飞 张永安 《陕西煤炭》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为探究小保当二号煤矿132202智能超长综采工作面初采阶段的压力显现规律,采用在线应力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综采工作面各液压支架的应力数据。结果显示,在超长工作面来压前工作面局部发生一次小规模压力显现;超长工作面开始初次来压具有分... 为探究小保当二号煤矿132202智能超长综采工作面初采阶段的压力显现规律,采用在线应力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综采工作面各液压支架的应力数据。结果显示,在超长工作面来压前工作面局部发生一次小规模压力显现;超长工作面开始初次来压具有分区来压的特点,机尾侧率先来压,之后工作面机头侧和中部陆续来压,且工作面机尾侧来压强度整体高于机头侧。超长工作面初次来压总持续时间约29 h,其中整个工作面强烈来压持续时间约7.0 h;工作面机头侧初次来压步距约79.6 m,工作面中部初次来压步距75.6~82.6 m,平均78 m,机尾侧初次来压步距约74.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初次来压 在线应力监测 分区来压
下载PDF
浅埋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阳 王嵩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期1-5,24,共6页
为了研究浅埋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青龙寺煤矿5-2031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 3D软件对其进行开采模拟,研究浅埋超长工作面顶板覆岩位移、地表沉降、裂隙以及工作面液压支架竖向位移与工作面阻力随开采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数... 为了研究浅埋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青龙寺煤矿5-2031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 3D软件对其进行开采模拟,研究浅埋超长工作面顶板覆岩位移、地表沉降、裂隙以及工作面液压支架竖向位移与工作面阻力随开采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浅埋超长工作面顶板覆岩易出现直接顶沿煤壁全厚切落,地表出现整体台阶下沉的现象;5-2031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覆岩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4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6~24 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约为20 m,导水裂隙带平均发育高度约为50 m,最大发育高度约为72 m;开采推进距离为24 m时,工作面液压支架竖向位移以及工作阻力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20 mm和40.5 MPa;当工作面开采推进距离大于24 m时,液压支架竖向位移和工作阻力开始呈周期性的变化,变化周期约16~2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超长工作面 FLAC 3D 地表沉降 裂隙 工作阻力
下载PDF
远距离斜交工作面上行开采上组煤垂直应力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喜员 寇建新 +2 位作者 秦茂龙 孙维吉 房胜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90-94,共5页
为探究平煤八矿远距离煤层群斜交工作面上行开采过程中上组煤层垂直应力演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己_(15)-2103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与上覆戊_(9.10)-21070工作面依次形成相离、相交和重叠的空间关系,因此... 为探究平煤八矿远距离煤层群斜交工作面上行开采过程中上组煤层垂直应力演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己_(15)-2103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与上覆戊_(9.10)-21070工作面依次形成相离、相交和重叠的空间关系,因此会使上组煤层应力增高或降低。相离区域为应力升高区,受下组煤采动影响应力整体呈升高趋势,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1.18;相交区域为卸压过渡区,戊_(9.10)-21070工作面应力由增压变为卸压,最大卸压值较原始应力降低了25%,倾向卸压影响范围为55 m;重叠区域为卸压区,受己_(15)-21030工作面采动影响卸压效果及卸压范围均进一步增大,最大卸压值较原始应力降低了40%,倾向卸压影响范围增大至180 m。将戊组煤层戊_(9.10)-21070工作面根据应力分布云图依次划分为增压区、应力过渡区、卸压区和稳定卸压区。通过现场瓦斯含量测试验证了卸压区残余瓦斯含量比原始区域残余瓦斯含量降低32.9%,远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形成卸压区有利于瓦斯治理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煤层群 斜交工作面 上行开采 应力演化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大采高超长工作面调斜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刘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共6页
根据梁北煤矿11071综采工作面瓦斯地质情况和采煤工艺条件,通过对实中心调斜和虚中心调斜方案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结果,选择采取围绕虚中心旋转调斜开采的施工方案,并通过精确计算得出调斜开采的技术参数指标,同时确定了调斜开采的工艺流... 根据梁北煤矿11071综采工作面瓦斯地质情况和采煤工艺条件,通过对实中心调斜和虚中心调斜方案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结果,选择采取围绕虚中心旋转调斜开采的施工方案,并通过精确计算得出调斜开采的技术参数指标,同时确定了调斜开采的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践证明,该调斜开采方案简化了机巷运煤系统,解决了调斜期间虚中心控制、支架姿态控制、运输机上窜下滑控制、转载机和运输机搭接控制和超前应力控制等难题,实现了工作面在调斜开采期间不间断推进,给矿井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超长工作面 调斜开采 调斜比例 长短刀
下载PDF
超长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关键技术研究
16
作者 孙星 朱永年 王鹏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1期61-63,共3页
井工煤矿布置超长工作面能够提高工作面单产、降低巷道掘进率、减少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减少资源损失,降低开采成本。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超长工作面使用情况,归纳总结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刮板减磨降阻、链条张力动态管理、... 井工煤矿布置超长工作面能够提高工作面单产、降低巷道掘进率、减少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减少资源损失,降低开采成本。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超长工作面使用情况,归纳总结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刮板减磨降阻、链条张力动态管理、多电机功率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显著提升了超长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刮板输送机 减磨降阻
下载PDF
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力资源远程线上考勤系统
17
作者 赵永丽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8期167-171,共5页
随着员工工作业务范围的扩大,对考勤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基于人脸识别设计研究人力资源远程线上考勤系统。从人脸信息采集、人脸信息存储与处理及远程线上通信三个模块入手,设计并合理配置。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分别设计人脸... 随着员工工作业务范围的扩大,对考勤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基于人脸识别设计研究人力资源远程线上考勤系统。从人脸信息采集、人脸信息存储与处理及远程线上通信三个模块入手,设计并合理配置。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分别设计人脸信息处理、人脸识别与考勤数据库模块,实现人力资源远程线上考勤系统的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获得考勤员工的人脸识别相较对比系统,时延更短、错误率更低,系统应用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设计 人力资源 线上考勤 远程人脸识别 信息处理
下载PDF
近水平煤层超长工作面合理宽度取值范围研究
18
作者 白云虎 刘涛涛 +1 位作者 李苏珍 宗程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243-253,共11页
为了研究超长工作面开采覆岩两带变形破坏特征以及矿压差异性变化规律,以袁大滩煤矿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工作面长度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宽度工作面条件下的围岩的破坏情况,为工作面合理宽度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 为了研究超长工作面开采覆岩两带变形破坏特征以及矿压差异性变化规律,以袁大滩煤矿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工作面长度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宽度工作面条件下的围岩的破坏情况,为工作面合理宽度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的宽度与覆岩两带发育高度、位移变化范围、应力大小形呈正比关系,同时随着开采宽度增加应力区域范围扩大,弹性能峰值普遍增加,尤其是开采宽度达到450 m后,其弹性能的能量增幅明显;工作面面宽越大时,宽度增加引起两带高度的增幅逐渐减小、位移变化区域范围增量相对越小,同时应力区域范围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在合理的现场防控措施下,400 m工作面宽度能较好地满足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研究成果可为袁大滩煤矿工作面宽度取值范围的合理选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工作面宽度 数值模拟 覆岩两带 矿压
下载PDF
超长工作面液压支架关键参数设计及效益分析
19
作者 孙俊明 侯增平 徐宏强 《陕西煤炭》 2024年第8期72-77,共6页
为解决超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矿压显现问题,以魏墙煤矿400m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类比分析陕北地区数个煤矿超长工作面液压支架基本参数,结合载荷估算法、FLAC^(3D)数值模拟和普式拱理论等方法综合确定液压支架支护强度和... 为解决超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矿压显现问题,以魏墙煤矿400m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类比分析陕北地区数个煤矿超长工作面液压支架基本参数,结合载荷估算法、FLAC^(3D)数值模拟和普式拱理论等方法综合确定液压支架支护强度和工作阻力。利用现有300 m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监测数据,校核修正超长工作面主要参数,并进行300 m工作面和400 m超长工作面的经济效益和优缺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00 m超长工作面选用的液压支架支护强度应不低于1.2 MPa,工作阻力不低于17 000 kN,可实现顶板稳定性控制,具有减小巷道掘进工程量、提高综采工作面工效、解决采掘接续难题等显著优点,可满足年产700万t煤炭资源的开采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液压支架 支护强度 工作阻力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极限供电距离的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电系统设计研究
20
作者 徐耀晖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94-97,共4页
为解决传统供电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远距离供电系统时存在的过程复杂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极限供电距离的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电系统设计方法。以河南能源焦煤集团赵固二矿11012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为例,从移动变电站选型、进线高压电缆选型... 为解决传统供电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远距离供电系统时存在的过程复杂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极限供电距离的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电系统设计方法。以河南能源焦煤集团赵固二矿11012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为例,从移动变电站选型、进线高压电缆选型及低压电缆选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远距离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最终形成基于极限供电距离的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电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远距离供电 极限供电距离 电压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