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椎体复位情况的影响
1
作者 雷博文 袁旭芳 王国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椎体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椎体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Lepti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虽会增加手术时间,但可提高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减轻炎性反应,提升椎体复位效果,下调Leptin、PⅠNP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炎性反应 椎体复位
下载PDF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2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 单节段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林克凤 严锦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18-21,26,共5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2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两组,每组29例。... 目的 分析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2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使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ODI指数、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作为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0.87±4.39)min和住院时间(5.67±1.37)d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9.85±1.35)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1、4.799、16.706,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OD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改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Wiltse入路相较于经皮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并能减少术中的透视次数缓解疼痛程度,提高胸腰椎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功能
下载PDF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 被引量:2
4
作者 鲍凯 宋文慧 +2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王佳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4-599,共6页
背景:近几十年来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已从C_(1)-C_(2)或C_(0)-C_(2)融合发展到现在尽可能保留运动节段,然而,无论是经口入路还是后路入路,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单节段... 背景:近几十年来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已从C_(1)-C_(2)或C_(0)-C_(2)融合发展到现在尽可能保留运动节段,然而,无论是经口入路还是后路入路,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51.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查阅病历和术前、术后X射线片,并通过术前和术后CT扫描,根据Spence标准即张口位X射线片寰椎两侧块移位之和≥6.9 mm判定为不稳定寰椎骨折,同时明确骨折类型,并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行颈椎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来评估寰枢关节是否稳定。结果与结论:①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随访(21.0±6.4)个月,术后复查颈椎X射线片及CT均可见内固定位置良好,复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椎动脉损伤、伤口感染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②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0.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74.4±4.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1±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颈部屈伸70°-88°(79.7±6.0)°;颈部左右侧屈76°-85°(82.1±2.8)°;左右旋转129°-155°(143.5±8.4),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未见寰枢关节存在任何不稳定的影响学表现;术后4例患者主诉颈部僵硬伴活动受限,在规范康复及指导治疗下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④提示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复位效果也较好,而且更主要的是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功能基本不受限;对于C_(1)骨折,横韧带断裂可能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禁忌证,但C_(1)-C_(2)不稳定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颈后路 单节段 内固定 椎弓根钉 骨折复位
下载PDF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复位力度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肖 何斌斌 +4 位作者 周友亮 赵亮 张新国 蒋子云 沈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41-4646,共6页
背景:经皮入路行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微创手术方案,但两种术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尚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 背景:经皮入路行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微创手术方案,但两种术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尚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与局限。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n=45)与试验组(n=45)。对照组进行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试验组进行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疼痛程度、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②术后2周、1个月,试验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试验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试验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45例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运动障碍2例、植入物相关不良反应1例,总发生率为11%;试验组45例中发生运动障碍2例,总发生率为4%,两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显示,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少,故在获取同等效益情况下其是理想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 经皮入路 微创 经皮单平面 椎体功能
下载PDF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冠文 高博 +1 位作者 康银辉 尚玉龙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关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骨科行PKP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关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骨科行PKP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复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再塌陷组20例和未塌陷组119例。对收集、测量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由此得出影响单节段OVCF患者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椎体、术椎压缩率、术前及术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有无渗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骨密度T值、骨水泥分布、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未与上下终板同时接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呈团块状分布、骨水泥呈致密型、骨水泥未与上下终板同时接触均是影响单节段OVCF患者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部分单节段OVCF患者存在PKP术后再塌陷的状况,主要受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呈团块状分布、骨水泥呈致密型、骨水泥未与上下终板同时接触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再塌陷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节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塌陷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PECT/CT及MRI定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红莲 尤徐阳 +2 位作者 龚亨 胡艳文 金振涛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55-58,共4页
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 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疼痛责任椎体的定位价值。方法方便收集2021年2月—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收治的32例接受SPECT/CT及MRI检查确认疼痛责任椎体后行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手术结果(手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而明确的疼痛责任椎体)为金标准,比较SPECT/CT与MRI检查在定位疼痛责任椎体中的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手术最终明确OVCFs的疼痛责任椎体43个,其中MRI检查出责任节段47个,SPECT/CT检查出责任节段51个。SPECT/CT骨显像检查灵敏度为90.70%,特异性为67.57%,阳性预测值76.47%,阴性预测值86.21%,准确率80.00%;MRI检查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89.19%,阳性预测值91.49%,阴性预测值100.00%,准确率95.00%。结论MRI对定位OVCF疼痛责任椎体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于无法行MRI检查的患者,可采用SPECT/CT替代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对比研究
8
作者 王赵洋 高宜川 +2 位作者 徐雪山 刘冰洁 张明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10—2021-10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传统正中入路... 目的 探讨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10—2021-10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正中入路组)和Wiltse间隙入路组(Wiltse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术后1周、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少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透视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Wiltse入路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入路比较,采用Wiltse间隙入路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胸腰段椎体骨折创伤轻,且具有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入路 传统正中入路 胸腰段 单节段椎体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老年脊柱单节段骨折患者脊髓损伤及椎体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祺 赵炳勋 王影 《当代医学》 2023年第8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老年脊柱单节段骨折患者脊髓损伤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脊柱单节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老年脊柱单节段骨折患者脊髓损伤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脊柱单节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脊髓损伤水平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Cobb角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I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应用于老年脊柱单节段骨折患者中可促进椎体功能恢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老年脊柱单节段骨折 椎体功能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李永恒 梁志强 顾世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8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单球囊单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采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瘦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的Cor、E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Cor、E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椎体稳定性,下调瘦素、PⅠNP水平,且不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
下载PDF
SPECT、SPECT-CT与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1
作者 江晓兵 莫凌 +7 位作者 姚珍松 罗耀武 梁德 陆卫钦 张顺聪 丁金勇 杨志东 晋大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1-897,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就诊而又同时接受了胸腰椎MRI、SPECT及SPECT-CT检查的2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12例,男8例,年龄60~80岁,平均73.5岁,平均病程21d。根据MRI表现确定最终诊断,MRI上出现骨髓水肿像的椎体定义为新鲜骨折椎体,椎体形态有压缩改变但MRI信号无异常者定义为陈旧骨折。由2位核医学医师分别评估SPECT及SPECT-CT检查,记录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并给出疾病诊断意见。采用Kappa检验对比MRI与SPECT-CT判断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的一致性以及定性诊断能力。参考MRI发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PECT与SPECT-CT定位病椎能力的异同。结果:根据MRI或SPECT-CT,20例患者均确诊为新鲜OVCF,其中MRI发现32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SPECT-CT发现34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根据SPECT诊断新鲜OVCF 12例,疑似新鲜OVCF但难以与肿瘤、感染相鉴别8例,共发现34个椎体存在核素浓集。MRI发现新鲜OVCF 32个椎体、陈旧OVCF 10个椎体,SPECT-CT发现新鲜OVCF 34个椎体、陈旧OVCF 8个椎体,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0577,P〈0.05)。在对病椎定位的准确性上,以MRI定位的病椎节段为参考,SPECT与MRI定位相同24个椎体,SPECT-CT与MRI定位相同30个椎体,SPECT-CT定位准确性优于SPECT(P〈0.05)。SPECT-CT检查还发现了MRI未能显示的骨骼病损,其中骶尾椎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骶髂关节炎1例,胸锁关节良性病变1例。结论:SPECT-CT在OVCF的定位、定性诊断上与MRI的价值相似,其准确定位病椎的性能优于传统SPECT检查;SPECT-CT还可以发现一些MRI未能显示的合并骨骼病损。SPECT-CT是患者不能接受MRI时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下载PDF
SPECT-CT与MRI对确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永博 武汉 +3 位作者 韩硕 邓志洋 崔明超 赵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7-1003,共7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确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确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疼痛责任椎体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46例OVCFs患者,其中28例患者病程在3周之内,属于急性期骨折;18例病程在3周以上,属于非急性骨折。患者均行SPECT-CT和MRI检查,根据MRI及SPECT-CT共同确定疼痛责任椎体,行PKP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手术治疗效果,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从而判定责任椎体的准确性,应用Kappa检验和Mc Nemar检验分析两种检查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计算SPECT-CT诊断的准确性指标。结果:46例患者中,MRI检查出OVCFs的责任节段79个,SPECT-CT检查出责任节段83个,最终77个椎体行PKP手术治疗。术前VAS评分8.33±2.12分,术后3天评分0.89±1.86分,术后1个月评分0.30±0.9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急性期28例患者共36个椎体行PKP手术治疗,MRI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的37个节段,SPECT-CT检查36个节段。非急性期18例患者共41个椎体行PKP手术治疗,MRI检查出42个节段,SPECT-CT检查出47个节段。分别将骨折不同时期的MRI和SPECT-CT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检验,结果提示结果提示急性期两种检查方法高度一致(Kappa=0.943,P<0.05),非急性期一致性一般(Kappa=0.734,P<0.05)。对比不同时期骨折的SPECT-CT与MRI检查结果的符合性采用Mc Nemar检验,结果提示两种检验方法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骨折的不同时期尤其是急性期,SPECT-CT与MRI的诊断性试验指标一致性较高。结论:SPECT-CT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定位、定性上与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对于急性期骨折的患者,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磁共振成像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江晓兵 罗耀武 +6 位作者 梁德 唐永超 姚珍松 张顺聪 晋大祥 杨志东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CT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and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4月...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CT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and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4月对4例因体内置入顺磁性材料而不能接受MRI的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Infinia Hawkeye 4图像融合系统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然后对感兴趣区病灶行同机CT检查,用图像融合软件完成SPECT—CT图像融合,在SPECT—CT融合图像上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考虑为病椎,在同机CT重建图像上仔细分析病椎CT图像、排除肿瘤或感染性骨破坏可能,从而确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并定位椎体强化术靶椎体。男l例,女3例;年龄59~79岁,平均67.4岁;病程8d~2个月,平均17d;因冠心病安装冠状动脉金属支架2例、心脏起搏器1例,体内置入不锈钢股骨头假体1例;诊断确立后实施椎体强化术,记录术前、术后2d的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手术疗效,放射学检查随访以进一步证实SPECT-CT图像融合检查的准确性。结果:SPECT-CT融合图像中,3例患者单个椎体、1例2个椎体出现核素浓集,其中T122例、L11例、L21例、L31例,同机CT重建图像提示病变椎体中无肿瘤或感染性骨破坏征象。术前、术后2dVAS分别为8-9分、1.5~2.5分,术前、术后2dODI分别为80%~90%、20%-30%,术后2d与术前相比改善明显。随访8-13个月,平均10个月,影像学随访病椎未出现迟发性骨破坏。结论:对于不能接受MRI检查的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可清楚定位核素浓集区的病变节段,通过分析核素浓集区骨结构特点可确定疾病性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选择椎体强化术靶椎体上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CT扫描 椎体强化术 靶椎体
下载PDF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家兔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VEGF及PMMA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艳琴 江雪莲 +4 位作者 王文杰 张毅 郭晓玲 王璇 穆敬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2期208-211,235,共5页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家兔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骨溶解治疗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PMMA颗粒诱导骨溶解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兔50只,将其中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鹿瓜多肽A、B、C组,采用手术方法建立家兔...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家兔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骨溶解治疗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PMMA颗粒诱导骨溶解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兔50只,将其中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鹿瓜多肽A、B、C组,采用手术方法建立家兔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基础上于骨折周围组织注入PMMA颗粒以造成骨折合并骨溶解动物模型,另10只不做造模型处理设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0 d鹿瓜多肽A、B、C 3组于骨折局部肌肉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4周,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肌肉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兔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法测定兔L1节骨折椎体VEGF及VEGF m RNA阳性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PGE2、IL-1及IL-8水平,影像学检测骨折椎体骨密度,HE染色病理检测兔L1骨折椎体骨溶解病理改变情况。结果鹿瓜多肽B、C组在治疗4周后,其VEGF、VEGFm RNA在兔L1节骨折椎体中的阳性表达及骨密度均明显增强,PGE2、IL-1、IL-8水平及病检兔L1节骨折椎体骨溶解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及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鹿瓜多肽A组无明显变化,B、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可促进兔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骨溶解愈合过程中VEGF及VEGFm RNA阳性表达,增加L1节骨折椎体局部组织血液供应,促使L1节骨折椎体周围组织血管内皮新生,降低PGE2、IL-1及IL-8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兔L1节骨折椎体组织细胞代谢及平衡,抑制骨溶解而增加骨密度,对骨折椎体骨痂形成及维持成骨及破骨过程的平衡稳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 鹿瓜多肽注射液 兔L1节骨折椎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溶解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从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王弘 张涛 张书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4-326,336,共4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长节段 短节段
下载PDF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悦 刘新民 +2 位作者 王卫粮 胡辰甫 刘长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比较弯角与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新鲜单节段OVCF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弯角组(n=65)和单侧组(n=59),弯角组行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行单侧经... 目的比较弯角与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新鲜单节段OVCF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弯角组(n=65)和单侧组(n=59),弯角组行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总治疗费用。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疼痛、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骨密度。观察2组骨水泥分布情况,记录2组术后6个月内骨水泥渗漏、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弯角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透视次数少于单侧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术前降低,Cobb角较术前变小,骨密度较术前增大,且弯角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单侧组低,Cobb角较单侧组小(P<0.05)。弯角组骨水泥分布合理率高于单侧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组(P<0.05);2组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减少透视次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改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骨水泥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COBB角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回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宝良 孔祥录 +4 位作者 刘建全 王传宇 于远洋 杨波 崔成亮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8期3419-3421,共3页
目的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组65例68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47例59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后凸Cobb's角、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1.905,P=0.002)、骨水泥注入量(t=-2.810,P=0.007)、骨水泥渗漏(χ2=5.477,P=0.019)及相邻椎体骨折(χ2=4.394,P=0.036)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低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2.978,P=0.004),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显著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11.511,P=0.001);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后凸Cobb's角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3,3.765,0.072,P>0.05);VAS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3,106.558,19.101,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远期效果较单侧入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 远期效果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云 熊敏 +5 位作者 陈森 余化龙 何宁 王志勇 刘志刚 韩珩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人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75例患者,均为单一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其中35例为单侧椎弓根人路,40例双侧椎弓根入路。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人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75例患者,均为单一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其中35例为单侧椎弓根人路,40例双侧椎弓根入路。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自理生活能力评估。结果两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均获成功,影像学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漏入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椎体周围静脉引流,但上述患者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两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均显著(P〈0.01);两组间术后24h及随访期末(1~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出现并发症31例(77.5%),单侧组出现并发症10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组手术平均时间60min,单侧组手术平均时间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入路PVP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压缩性骨折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获得较好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临床并发症较少,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单侧椎弓根入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昆 周章南 +2 位作者 蔡惠民 刘爱刚 陈荣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月7月—2016年12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在我院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骨水泥分布指数及骨水泥弥散情况、椎体影像学参... 目的研究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月7月—2016年12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在我院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骨水泥分布指数及骨水泥弥散情况、椎体影像学参数及功能参数、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手术前不同骨水泥分布指数患者的Cobb角度、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清β-CTX和PIN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不同骨水泥分布指数骨水泥患者的分Cobb角度、椎体前缘压缩率、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Ⅳ~Ⅴ级患者低于Ⅰ~Ⅲ级患者(P<0.05)。不同程度骨水泥弥散患者的Cobb角度、椎体前缘压缩率、ODI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骨髓弥散程度充分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骨水泥弥散不充分患者(P<0.05);不同骨水泥分布指数和不同程度骨水泥弥散程度患者的血清PINP含量高于手术前、β-CTX含量低于手术前(P<0.05)。骨水泥分布指数Ⅳ~Ⅴ级患者的血清PINP含量高于Ⅰ~Ⅲ级患者,β-CTX含量低于骨水泥分布指数Ⅰ~Ⅲ级患者(P<0.05);骨水泥充分弥散患者的血清PINP含量高于弥散不充分患者、β-CTX含量低于弥散不充分患者(P<0.05)。结论骨水泥分布指数降低、弥散程度不足会影响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骨代谢
下载PDF
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亮 沈强 +1 位作者 丁浩 孙宝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28-333,共6页
目的比较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照置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跨伤椎置钉组(32例)和经伤椎置钉组(26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采用ASI... 目的比较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照置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跨伤椎置钉组(32例)和经伤椎置钉组(26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采用ASIA分级标准评价神经系统损伤状态,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采用矫正值和丢失值评价椎体复位及椎体后凸矫正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8个月。(1)住院费用经伤椎置钉组明显高于跨伤椎置钉组(P<0.01),其他手术情况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末次随访时两组ASIA分级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3)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伤椎楔形角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4)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及伤椎楔形角的术后1周矫正值经伤椎置钉组明显大于跨伤椎置钉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的丢失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经伤椎置钉在复位骨折椎体、矫正局部后凸等方面的效果更优于跨伤椎置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固定 伤椎固定 单椎骨折 后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