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Mastiti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Lactating Camels (Camelus Dromedarius) on Dairy Farms in Benadir Region, Somalia
1
作者 Shafii Abdullahi Mohamed Mahad Mohamud Abdi +5 位作者 Abdiaziz Idiris Mohamud Yonis Abukar Mohamed Ahmed Ali Omar Abdirahman Barre Chandra Shaker Chouhan Md. Amimul Ehsan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AS 2024年第6期111-123,共13页
The study took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mastitis in lactating camels, a disease that significantly impacts milk quantity and quality. This complex and multifactorial disease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 The study took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mastitis in lactating camels, a disease that significantly impacts milk quantity and quality. This complex and multifactorial disease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dairy camel farming, particularly in Somalia. The studys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mastitis and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 among lactating camels on dairy farms in Benadir, Somalia. To achieve th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May to September 2022 in the Benadir region of Somalia. A total of 96 lactating camels underwent examination using the California Mastitis Test (CMT) to identify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mastitis cases. Additionall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0 farm employees/owners to gather information on hygiene practices, parity, lactation stage, tick infest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udder/teat lesions. Data regarding parity and lactation stage were obtained through owner interviews. The data collected on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ms were recorded and entered into a Microsoft Excel spreadsheet for analysis using SPSS version 20 statistical software, ensuring a 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studys finding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revalence of camel mastitis, with 34.4% (33/96) of lactating camels affected and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cases constituting 5.2% and 29.2%, respectively. Quarter-level prevalence was 46.3%, with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mastitis at 4.7% and 41.6%, respectively.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P < 0.05) among risk factors such as stage of lactation, parity, and age, indicating a higher susceptibility to mastitis in older camels during early lactation compared to those in late lactation and younger camels. 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crucial role of inadequate hygienic conditions on camel farms and udder tick infestations in driving the elevated prevalence of mastiti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improve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dairy farming in Benadir, Somalia.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improve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extension services, are essential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mastitis in dairy cam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ITIS came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SOMALIA
下载PDF
Effect of Butternut Squash (Cucurbita moschata) Seed Powder on the Chem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irred Cultured Camel Milk and Yoghurt
2
作者 Collins K. Kangogo Patrick S. Muliro Joseph O. Anyango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CAS 2024年第7期576-593,共18页
Research shows that producing fermented camel milk is hard because of the milk’s inability to form a firm coagulum, attributed to low levels of κ-casein and ꞵ-lactoglobulin and the large casein micelle size, leading... Research shows that producing fermented camel milk is hard because of the milk’s inability to form a firm coagulum, attributed to low levels of κ-casein and ꞵ-lactoglobulin and the large casein micelle size, leading to a weak network of casein formation. In an effort to address this issue, researchers turned to corn starch as a thickening agent, discovering that a concentration of 2.0%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viscosit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syneresis in stirred camel milk yoghurt and cultured camel milk. This study explores alternatives to corn starch, focusing on butternut squash seeds as a promising substitute due to their hydrocolloid composition. By incorporating butternut squash (Cucurbita moschata) seed powder (BSSP) as a thickening agent, this study aimed at enhancing the chem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irred camel milk yoghurt and cultured camel milk. Fermented camel milk was prepared using 4 litres of camel milk, 2% starter cultures (thermophilic culture for yoghurt and mesophilic aromatic culture for stirred cultured camel milk) and BSSP 0.0% (negative control), 0.4%, 0.8%, 1.2%, 1.6%, 2.0% mixed with 0.4% gelatin. 2.0% corn starch mixed with 0.4% gelatin was used as a standard for comparison.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the BSSP level significantly (p < 0.05) decreased the moisture content while increasing the total solid content of stirred fermented camel milk product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ash content with an increase in BSSP level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 < 0.05) reduction in the pH, with an increase in BSSP levels in stirred fermented camel milk samples.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SSP from 0.4% to 2.0%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p < 0.05) increase in viscosity and a reduction in syneresis of stirred camel milk yoghurt and stirred cultured camel milk sampl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SSP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viscosity, reduces syneresis and increases acidity in stirred fermented camel milk products during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Starch Butternut Squash Seed Powder GELATIN Stirred camel Milk Yoghurt Stirred Cultured camel Milk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spermatogenesis in camels via seminiferous tubule staging and testosterone profiling
3
作者 Saif Ullah Abdul Quddus +7 位作者 Quanwei Wei Wael Ennab Sheeraz Mustafa Jiahao Sun Rahmani Mohammad Malyar Abdul Baseer Dagan Mao Fangxiong Sh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CAS 202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uccessive morphological stages of spermatogenesis,hormonal regulation,and testosterone profile in dromedary camel reproduction.Methods:Testicular tissu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12 dro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uccessive morphological stages of spermatogenesis,hormonal regulation,and testosterone profile in dromedary camel reproduction.Methods:Testicular tissu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12 dromedary bull camels aged 7 to 8 at a local abattoir.The histological assessment involved tissue processing,hematoxylin and eosin(H&E)staining,and examination under a microscope.Stereological analysis,germ cell identification,and assessment of seminiferous tubules and maturation were conducted.Testosterone assay was performed by radioimmunoassay using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at regular intervals.Results:The study revealed 12 phases of the dromedary camel's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cycle,highlighting distinc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ellular processes.Acrosomal migration,maturation,cap formation,and the Golgi-mediated synthesis of proacrosomal vesicles were also explained in dimension,as were the steps of acrosome biogenesis.Spermatids and mature sperm cells were present when spermatogenesis phases were examined.An analysis of the dimensions of seminiferous tubules revealed specific measures for diameter,area,and epithelial height about luminal characteristics.Moreover,there were noticeable variations in the serum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indicating temporal dynamics.Conclusions:This study outlines the spermatogenesis process in dromedary camels across 12 stages,emphasizing cellular dynamics and acrosomal biogenesis.It also provides seminiferous tubule measurements and observes seasonal testosterone fluctuations,offering insights into reproductive regulation and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camel breeding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RMATOGENESIS camel Testosterone profile Morphological staging
下载PDF
基于CAMELS评级分析硅谷银行破产事件
4
作者 梅慧敏 《现代商业》 2024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2023年3月硅谷银行因遭到挤兑,陷入流动性危机,随后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宣布破产。本文选取硅谷银行披露的近五年(2018—2022)年报数据,基于CAMELS评级体系对硅谷银行的运营绩效进行分析,与官方给出的评级进行比较,分析近期评级变化原因... 2023年3月硅谷银行因遭到挤兑,陷入流动性危机,随后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宣布破产。本文选取硅谷银行披露的近五年(2018—2022)年报数据,基于CAMELS评级体系对硅谷银行的运营绩效进行分析,与官方给出的评级进行比较,分析近期评级变化原因,发现其内部问题。结果发现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监管、内部收益率模型等都存在一定问题。最后阐述了本次事件对中小商业银行引发的一系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谷银行 camelS评级 商业银行
下载PDF
不同泌乳期驼乳化学组成及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明亮 李雅菲 +2 位作者 吕浩迪 浩斯毕力格 伊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211,共7页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初期驼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等基础营养成分的含量最高,随后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其含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驼乳理化性质随泌乳期而变化,其中泌乳初期驼乳密度和折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干奶期驼乳pH值和滴定酸度最高(6.89和20.71°T);泌乳期对驼乳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驼乳中发现了高峰度的免疫球蛋白、类胰岛素、乳铁蛋白等保护性蛋白,并在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共鉴定到641个差异显著蛋白质(P<0.05)。骆驼初乳中高丰度蛋白大部分与免疫应答、抗炎、组织保护与修复、代谢过程有关,表明骆驼初乳更有助于幼崽抗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的建立。该研究可加深对驼乳泌乳期内理化性质及蛋白组成的认识,为开发驼乳功能性食品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泌乳期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质
下载PDF
甘肃某地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与分析
6
作者 尚立宏 王子坚 +4 位作者 周峰 高静 南金鱼 聂龙祁 彭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从检出阳性扑杀的骆驼中随机选取了6峰采集了肝、脾病料,采用2种PCR试验进行了布鲁氏菌确认及分型。同时将检出阳性驼群扑杀后剩余的796峰骆驼饲养30 d后,采集血样进行了复检。结果表明,36个骆驼养殖户的2155峰骆驼中,242峰被检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阳性率11.23%;阳性驼群的796峰骆驼30 d后复检,检出阳性171峰,阳性率21.48%;BCSP31-PCR检测结果表明,6份脾脏和肝脏样本均为布鲁氏菌病原阳性;AMOS-PCR检测结果表明,此起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原为羊种布鲁氏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引起骆驼发生布鲁氏菌病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牛、羊和骆驼混群饲养、易感动物调运、种公驼交换、媒介、野生动物传播及庆典活动等有关,此次骆驼感染率较高,感染风险因素较多,现有检测净化技术无法短期内有效清除本病。本研究初步查明了骆驼感染布病的原因,为后期探索预警、免疫与检测净化相结合的骆驼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原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分析
7
作者 孙建 李雪 +6 位作者 楚敏 顾美英 艾尼江·尔斯满 朱静 何齐 谭慧林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挖掘和获得原驼乳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县近效南山周边原驼乳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菌株,观察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特性,分析菌株分类学地位,并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 【目的】挖掘和获得原驼乳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县近效南山周边原驼乳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菌株,观察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特性,分析菌株分类学地位,并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性。【结果】获得29株乳酸菌,经鉴定其归属于Leuconostoc、Lentilactobacillus两个属的4个种;菌株均可耐受0.5%胆盐,5%NaCl,且具有较好耐高温、牛奶胨化、抗氧化和抑制细菌等特性;所有菌株均无溶血现象,不产生硝基还原酶;除T12外,均利用氨基酸不产生物胺。【结论】从原驼乳中获得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和食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驼乳 乳酸菌 分离筛选
下载PDF
单、双峰骆驼酸奶品质与风味的比较
8
作者 李阳 陈树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目的:分析对比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方法:通过理化检验、质构分析、流变学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感官评价等方法检测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组成。结果:单峰酸驼乳的活菌数、蛋白质、脂肪、总固形物含量以... 目的:分析对比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方法:通过理化检验、质构分析、流变学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感官评价等方法检测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组成。结果:单峰酸驼乳的活菌数、蛋白质、脂肪、总固形物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低于双峰酸驼乳(P<0.05),贮藏稳定性优于双峰酸驼乳(P<0.05)。双峰酸驼乳的硬度显著高于单峰酸驼乳(P<0.05),单峰酸驼乳的黏附性绝对值、内聚性、胶黏性显著高于双峰酸驼乳(P<0.05),两者的弹性和咀嚼性无显著差异。单、双峰酸驼乳的表观黏度均呈现剪切稀释的流动特征,初始表观黏度分别为5.82,2.33 Pa·s;两者均能形成触变环,其面积分别为2421.82,3674.16 Pa/s;两者均表现出凝胶特性,单峰酸驼乳具有更高的弹性和黏性。单、双峰酸驼乳中共检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双峰酸驼乳中的挥发性酸类、酯类、醛类、酮类等风味阈值较低的物质相对含量高于单峰酸驼乳,使其风味更优。单峰酸驼乳的感官评分高于双峰酸驼乳(P<0.05)。结论:双峰酸驼乳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含量更高,单峰酸驼乳在贮藏稳定性和口感方面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乳 酸驼乳 酸奶 质构特性 流变学特性 风味物质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骆驼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免疫试验
9
作者 高静 周峰 +8 位作者 彭程 胥元鹏 王子坚 聂龙祁 张建春 热孜婉 南金鱼 陈学生 王新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免疫后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00%,至免疫12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1~3岁骆驼减低剂量(1×10^(9)CFU/头)免疫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1%,至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3~12月龄骆驼标准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0%,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3~12月龄骆驼减低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6.7%,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结果表明,1~3岁骆驼使用布氏菌活疫苗(A19株)标准剂量(6×10^(10)CFU/头)皮下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 免疫试验
下载PDF
辽宁大连骆驼山早更新世巨副驼头骨化石
10
作者 董为 刘文晖 +4 位作者 白炜鹏 刘思昭 王元 刘金远 金昌柱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8,共22页
起源于中始新世的骆驼科(Camelidae)是一支在北美的新生代期间演化非常成功的类群,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的一类约在中中新世期间经白令陆桥迁徙到亚洲,随后扩散到欧洲和非洲。虽然骆驼科在北美新生代期间演化辐射出很多种类,但从北美... 起源于中始新世的骆驼科(Camelidae)是一支在北美的新生代期间演化非常成功的类群,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的一类约在中中新世期间经白令陆桥迁徙到亚洲,随后扩散到欧洲和非洲。虽然骆驼科在北美新生代期间演化辐射出很多种类,但从北美扩散到旧大陆的骆驼只有一个族(Camelini)的两个属:副驼(Paracamelus)和骆驼(Camelus)。巨副驼(Paracamelus gigas)是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化石骆驼,一直被认为是起源于北美的Megatylopus之类的大型骆驼,然后扩散到旧大陆其他地区,最后演化成诺氏驼(Camelus knoblochi)及双峰驼(C.bactrianus)。但也有学者认为骆驼属起源于非洲。最近在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第四纪堆积剖面的第4层中出土了一些骆驼化石,其中1件破损的头骨和带有两枚下臼齿的残破下颌骨经研究被归入巨副驼。根据对巨副驼及其他副驼种的地理及年代分布的研究,巨副驼的直接祖先应该类似于晚上新世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体型稍小的阿氏副驼(P.alexejevi)或相似类型。大连出产的巨副驼在形态及大小上与诺氏驼接近,但其齿列长度略大于诺氏驼且明显大于野生双峰驼(C.ferus)及单峰驼(C.dromedarius)。而巨副驼与诺氏驼在地理分布上的重叠范围较大,时代分布上呈先后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巨副驼是诺氏驼的直接祖先,巨副驼在中更新世晚期通过P3收缩或简化及p3消失而演化成诺氏驼。综合化石层位的古地磁测年及花粉分析结果判断,巨副驼在早更新世的1.1~1.52 Ma期间栖息在大连半岛的森林草原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早更新世 洞穴堆积 骆驼 巨副驼 演化
下载PDF
基于光谱学方法解析发酵驼乳和发酵牛乳加工及贮藏特性
11
作者 王丹 张婷 +5 位作者 赵谦 张文秀 张文羿 姚国强 王记成 白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5-93,共9页
以驼乳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凝固型发酵乳,分别采用多频扩散波光谱法和多重光散射光谱法对发酵过程中乳的微流变特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指标等参数。结果表明:驼乳和牛乳到达发酵终点所用时间分别... 以驼乳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凝固型发酵乳,分别采用多频扩散波光谱法和多重光散射光谱法对发酵过程中乳的微流变特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指标等参数。结果表明:驼乳和牛乳到达发酵终点所用时间分别为9.5、6.5 h;微流变分析显示,发酵过程中驼乳弹性因子和宏观黏度指数小于牛乳,流动因子和固液平衡值大于牛乳,呈低黏弹性的液体状态;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显示,稳定性在发酵期间为牛乳>驼乳,在贮藏期间为发酵驼乳>发酵牛乳,说明驼乳发酵后内部结构更紧密,稳定性增高;贮藏期间,发酵驼乳滴定酸度低于发酵牛乳,活菌数均大于1×10^(7)CFU/m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驼乳持水力大于发酵牛乳;质构分析显示,发酵牛乳的硬度、稠度和黏度指数均显著大于发酵驼乳(P<0.05)。综上,驼乳发酵后不易形成凝胶结构,但因内部结构紧密,发酵驼乳稳定性较高,更有利于产品贮藏,而牛乳更易形成发酵乳浓厚、绵密的状态。本研究基于光谱学方法研究发酵乳的加工和贮藏特性,为发酵驼乳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小品种特色发酵乳产品的多元化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驼乳 发酵牛乳 微流变 多重光散射
下载PDF
马乳、驴乳、驼乳对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王建文 任万路 +5 位作者 孙志文 刘师博 韩紫祥 孟军 曾亚琦 姚新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9,80,共5页
文章探究马乳、驴乳、驼乳对小鼠生长、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4周龄小鼠32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马乳组、驴乳组和驼乳组,每天根据体质量分别灌胃10g/kg体质量蒸馏水、马乳、驴乳和驼乳,在第29天处死小鼠后采集肝脏组织,... 文章探究马乳、驴乳、驼乳对小鼠生长、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4周龄小鼠32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马乳组、驴乳组和驼乳组,每天根据体质量分别灌胃10g/kg体质量蒸馏水、马乳、驴乳和驼乳,在第29天处死小鼠后采集肝脏组织,测定小鼠的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马乳组和驼乳组15~21d和22~28d时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马乳组脾脏指数、白介素1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驴乳组脾脏指数、蛋白质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驼乳组脾脏指数、白介素1β、蛋白质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灌灌胃马乳和驼乳能够降低小鼠日采食量,灌胃马乳、驴乳、驼乳能够改善小鼠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乳 驴乳 驼乳 小鼠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下载PDF
高糖培养的双峰驼肾细胞抗氧化基因检测
13
作者 孟凡华 常龙维 +3 位作者 王亮 王申元 薛日夫 张东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6,共9页
为了揭示双峰驼肾脏在高糖环境中的抗氧化能力,以其离体培养的肾皮质和髓质细胞为材料,以双峰驼生理血糖值7.1 mmol/L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为对照,10、15、25和40 mmol/L葡萄糖浓度进行高糖逆境模拟培养,检测各处理组的活性氧(ROS)水平和... 为了揭示双峰驼肾脏在高糖环境中的抗氧化能力,以其离体培养的肾皮质和髓质细胞为材料,以双峰驼生理血糖值7.1 mmol/L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为对照,10、15、25和40 mmol/L葡萄糖浓度进行高糖逆境模拟培养,检测各处理组的活性氧(ROS)水平和抗氧化基因的水平。结果显示:高糖应激下,肾皮质细胞内ROS含量在10、15、25 mmol/L糖浓度下有极显著增加(P<0.01),肾髓质细胞内ROS含量在15、25、40 mmol/L糖浓度下有极显著增加(P<0.01);肾皮质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SOD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Gpx3、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1(SLC6A1)、溶质载体家族14成员1(SLC14A1)在10 mmol/L糖浓度下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Gpx1、Gpx3、Gpx4、糖皮质激素受体(GR)、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因子5(PEX5L)、多聚结合蛋白2(PCBP2)、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在40 mmol/L糖浓度下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肾髓质细胞中CAT、Gpx1、Gpx3在10 mmol/L糖浓度下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CAT、SOD1、Gpx1、Gpx3在40 mmol/L糖浓度下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SLC6A1在25 mmol/L糖浓度下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提示:双峰驼肾皮质细胞对糖浓度变化敏感,糖浓度偏离生理范围即引发ROS增加,激活抗氧化基因表达,产生显著氧化应激反应;相比之下,肾髓质细胞对糖浓度变化较不敏感,仅在极端糖浓度偏离时表现出类似反应。高糖环境下两者均展现抗氧化能力,但肾皮质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肾细胞 氧化应激 抗氧化基因
下载PDF
从品种特性到功能基因组:双峰驼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明亮 Tuyatsetseg Jambal 吉日木图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双峰驼是亚洲中部戈壁沙漠地区重要的畜种之一,具有耐寒、耐热、耐饥饿、免疫系统较强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生物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双峰驼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相继发布。该文归纳了... 双峰驼是亚洲中部戈壁沙漠地区重要的畜种之一,具有耐寒、耐热、耐饥饿、免疫系统较强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生物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双峰驼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相继发布。该文归纳了不同家养双峰驼品种特性,总结了双峰驼全基因组研究现状,回顾了双峰驼起源驯化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双峰驼沙漠适应能力和免疫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为全面了解双峰驼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品种特性 基因组测序 功能基因组
下载PDF
驼酸奶发酵工艺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15
作者 齐艳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1期131-133,共3页
驼酸奶是一种以驼奶为原料经过发酵而制成的乳制品,营养价值较高。微生物种群、发酵温度和时间、原料处理、发酵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驼酸奶的风味、质地和营养成分等。选择适宜的菌株,合理控制发酵时间与温度,优化原料处理,保证发酵环境清... 驼酸奶是一种以驼奶为原料经过发酵而制成的乳制品,营养价值较高。微生物种群、发酵温度和时间、原料处理、发酵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驼酸奶的风味、质地和营养成分等。选择适宜的菌株,合理控制发酵时间与温度,优化原料处理,保证发酵环境清洁、卫生等,能够显著提升驼酸奶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驼酸奶发酵工艺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为其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酸奶 发酵工艺 微生物 原料处理
下载PDF
骆驼胎盘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琪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242,共9页
该研究以骆驼胎盘为原料,筛选蛋白酶及其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条件,再通过超滤分离出不同分子质量的骆驼胎盘抗氧化肽,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木瓜蛋白酶酶解骆驼胎盘,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 该研究以骆驼胎盘为原料,筛选蛋白酶及其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条件,再通过超滤分离出不同分子质量的骆驼胎盘抗氧化肽,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木瓜蛋白酶酶解骆驼胎盘,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制备骆驼胎盘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7.5℃,酶添加量4770 U/g,酶解pH 6.3,此条件下水解度达到42.21%;骆驼胎盘抗氧化肽在高温、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中活性保持稳定,碱性条件下抗氧化能力降低。经过胃肠蛋白酶消化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上升4.63%后下降,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提升2.21%(P<0.05),该研究可为骆驼胎盘抗氧化肽在生产加工和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胎盘 抗氧化肽 工艺优化 体外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年龄双峰驼肉代谢物差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斯仁达来 TUYATSETSEG Jambal +3 位作者 BANZRAGCH Maizul 明亮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不同年龄组驼肉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分别以I、II和III组表示)骆驼背最长肌中共鉴定出显著差异代谢物710种;在I vs II组显著差异代...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不同年龄组驼肉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分别以I、II和III组表示)骆驼背最长肌中共鉴定出显著差异代谢物710种;在I vs II组显著差异代谢物有78个,其中I组上调47个,II组上调31个;在II vs III组显著差异代谢物有49个,其中II组上调18个,III组上调31个;在I vs III组显著差异代谢物有65个,其中I组上调29个,III组上调36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代谢等相关通路,说明不同生长阶段骆驼中各营养素的消化代谢均有差异。I组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尤其n-6 PUFA、n-3 PUFA)含量和PUFA/不饱和脂肪酸值均显著高于III组,这主要与相关代谢通路上的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和13-L-过氧化氢油酸浓度的显著上调有关;同时L-亮氨酸、L-缬氨酸、L-谷氨酰胺等差异代谢物可以作为不同年龄驼肉品质差异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肉 不同年龄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新疆骆驼乳功能特性及产品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彦斌 吴星霖 +3 位作者 王利敏 冯浩强 万政良 戴小华 《草食家畜》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新疆骆驼乳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其乳用性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骆驼乳与其它乳类相比,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乳品,对维持人体健康、预防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骆驼乳的营养组成、营养价值... 【目的】新疆骆驼乳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其乳用性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骆驼乳与其它乳类相比,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乳品,对维持人体健康、预防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骆驼乳的营养组成、营养价值及生物学功效,对骆驼乳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骆驼乳产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针对问题,提出了制定优良品种选育标准、深化骆驼乳医疗保健功能研究、规范驼乳企业生产等解决对策。【结论】旨在为骆驼乳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乳 营养价值 生物学功效 疾病预防
下载PDF
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和CAMEL评级体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庆 曹金爽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7,共7页
基于CAMEL评级体系选取用于测算银行成本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DEA方法测算了2008—2014年中国65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分析了3个投入分解项的实际投入量与理想投入量的差异,并根据DEA方法中的规模报酬判断定理分析了样本银行的规... 基于CAMEL评级体系选取用于测算银行成本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DEA方法测算了2008—2014年中国65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分析了3个投入分解项的实际投入量与理想投入量的差异,并根据DEA方法中的规模报酬判断定理分析了样本银行的规模经济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相对较高;从投入分解项看,成本效率低下主要源于中间业务收入投入无效,其次是利息支出过度消耗;2008—2014年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年均值最高,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最低;成本效率高的商业银行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成本效率较低的商业银行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成本效率介于两者之间的商业银行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成本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camel评级体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驼肉蛋白组成的差异分析
20
作者 斯仁达来 何静 +2 位作者 明亮 伊丽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年龄组驼肉之间蛋白质组成差异,筛选与驼肉品质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对骆驼不同年龄肉品质的差异有重要影响。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年龄组驼肉之间蛋白质组成差异,筛选与驼肉品质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对骆驼不同年龄肉品质的差异有重要影响。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分别以Ⅰ、Ⅱ和Ⅲ表示)骆驼背最长肌中共检测到差异显著蛋白质311种;ⅠvsⅡ组、ⅡvsⅢ组以及ⅠvsⅢ组差异蛋白质数分别为245、16个和139个,其中上调蛋白质分别为194、1个和110个,下调蛋白质分别为51、15个和29个。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分析表明,结构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和热应激蛋白质可以作为驼肉不同年龄的标志蛋白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了脂肪酸代谢、糖酵解/葡萄糖生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表明,代谢酶类蛋白质是影响驼肉的关键连接蛋白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16个差异蛋白质与嫩度品质有显著相关性,3个年龄组驼肉嫩度品质主要受肌动蛋白、组蛋白和蛋白激酶类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驼肉的分级评定、屠宰年龄的选择以及驼肉品质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不同年龄 驼肉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