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3D-Printed Rehabilitation Orthotics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Jaw Fractures
1
作者 Tianxiang Wei Cheng Chen +2 位作者 Kun Qi Junbo Tu Lili L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9期159-167,共9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alized 3D-printed rehabilitation orthotics i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jaw fractures.Methods:Relevan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2 patients with jaw fractures treate...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alized 3D-printed rehabilitation orthotics i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jaw fractures.Methods:Relevan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2 patients with jaw fractures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between October 2017 and May 2020.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aditional group(n=17)and a modified group(n=25).The traditiona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methods,while the modified group used personalized 3D-printed rehabilitation orthotics combined with improved rehabilitation methods.The temporomandibular disability index(TDI),quality of life scores,postoperative recovery excellence rate,and mouth open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follow-up times(before rehabilitation,and at 1 week,3 months,and 6 months post-surgery).Results:At 1 week,3 months,and 6 months post-surgery,the TDI in both the traditional and modified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rehabilitation,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t 3 and 6 months post-surgery,the TDI in the modified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t 3 and 6 months post-surgery,pain,appearance,activity,recreation,work,chewing,swallowing,speech,shoulder function,and to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rehabilitation,with the modified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pain,appearance,chewing,swallowing,and total quality of life(P<0.05).Compared to before rehabilitation,mouth open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t 3 and 6 months post-surgery,with the modified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ly greater improvement(P<0.05).Conclusion:Personalized 3D-printed rehabilitation orthotics are highly effective i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jaw fractures.They can improv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fter surgery,enhance the excellent rate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and increase mouth op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alized 3D printing Rehabilitation orthotics jaw fracture
下载PDF
Clinical Outcom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andibular Fracture in Adults
2
作者 Lipa Bodner Sigal Amitay Ben Zion Joshua 《Surgical Science》 2013年第11期500-505,共6页
The article evaluates 12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andibular fractures in adults. Twelve cases of displaced mandibular fractures treated surgically, either by closed reduction (IMF) or open reducti... The article evaluates 12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andibular fractures in adults. Twelve cases of displaced mandibular fractures treated surgically, either by closed reduction (IMF) or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ORIF) served as controls. Occlusion, maximal mouth opening, lateral jaw movements,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sensory deficit), and bone remodeling were evaluated and scored in both groups, and results were compar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ll the evaluated paramet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certain cases, with displacement of 2 - 4 mm, where a surgical approach is not feasible, reasonable spontaneous reduction and bone remodeling can occur. Meticulous follow-up is mand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DIBLE jaw Bone TRAUMA DISPLACED fracture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下载PDF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old jaw fractures and dentition defects
3
作者 Ming-Chao Ding Bo-Ya Jing +8 位作者 Jin Shi Liu Yang Xiang-Dong Liu Jing-Fu Wang Shuang Qu Jia-Wu Liang Zi-Hao Tang Jin-Long Zhao Lei Tia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24年第5期272-278,共7页
Purpose: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treatment for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old jaw fractures and dentition defects.Methods:Patients with old... Purpose: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treatment for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old jaw fractures and dentition defects.Methods:Patients with old jaw fractures and dentition defects who underwent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at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were enrolled.Clinical treatment was classified into 3 phases.In phase I,techniques such as orthognathic surgery,microsurgery,an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were employed to reconstruct the correct 3-dimensional(3D)jaw position relationship.In phase II,bone augmentation and soft tissue management techniques were utilized to address insufficient alveolar bone mass and poor gingival soft tissue conditions.In phase III,implant-supported overdentures or fixed dentures were used for occlusal reconstruction.A summary of treatment methods,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s,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ld jaw fractures and dentition defects.All data are summarized using the arithmetic mean±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mpared using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Results:In 15 patients with old jaw fractures and dentition defects(an average age of 32 years,ranging from 18 to 53 years),there were 7 cases of malocclusion of single maxillary fracture,6 of malocclusion of single mandible fracture,and 2 of malocclusion of both maxillary and mandible fractures.There were 5 patients with single maxillary dentition defects,2 with single mandibular dentition defects,and 8 with both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dentition defects.To reconstruct the correct 3D jaw positional relationship,5 patients underwent Le Fort I osteotomy of the maxilla,3 underwent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of the mandible,4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old jaw fractures,3 underwen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urgery,and 4 underwent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All patients underwent jawbone augmentation,of whom 4 patients underwent a free composite vascularized bone flap(26.66%)and the remaining patients underwent local alveolar bone augmentation.Free gingival graft and connective tissue graft were the main methods for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73.33%).The 15 patients received 81 implants,of whom 11 patients received implant-supported fixed dentures and 4 received implant-supported removable dentures.The survival rate of all implants was 93.82%.The final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 of 15 patients confirmed that the malocclusion was corrected,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ultimately achieved occlusal function reconstruction.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ed that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efficacy,phonetics,aesthetics,and comfort af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jaw fractures Malocclusion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Dental implant prosthesis
原文传递
磁场成骨效应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金泉 刘宇妍 +1 位作者 王国庆 孙秀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302-309,共8页
磁场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磁场具有良好的成骨效应,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促进种植体骨整合、促进骨折愈合和提高牵张成骨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为更好地将磁... 磁场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磁场具有良好的成骨效应,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促进种植体骨整合、促进骨折愈合和提高牵张成骨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为更好地将磁场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磁场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对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和磁场调控骨代谢的分子机制三方面进行综述。磁场对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成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降低骨细胞的凋亡率,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则尚无定论。在分子层面,骨组织细胞感应并响应磁刺激,磁信号经位移电流、洛伦磁力和自由基对效应等机制转变为生物可识别的电信号,进而激活下游P2嘌呤能受体、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和Notch通路等信号网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影响磁场成骨效应的因素——磁场参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然而,磁场成骨效应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继续深入研究磁场的作用机制可为骨组织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提供有效策略。另外,聚焦磁场的作用靶点,将磁场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颌骨 成骨 骨吸收 信号转导 骨整合 骨折愈合 牙齿移动 骨延长
下载PDF
严重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急救与麻醉处理
5
作者 杨前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严重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急救和麻醉处理方法。方法纳入我院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9例严重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开展急救术与麻醉处理,观察患者救治效果。结果89例患者4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1%;发生于不... 目的观察分析严重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急救和麻醉处理方法。方法纳入我院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9例严重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开展急救术与麻醉处理,观察患者救治效果。结果89例患者4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1%;发生于不同位置的骨折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口腔颌面部出血,1例患者术后有出血窒息情况,经重新止血后情况稳定。结论基于患者临床症状与病情差异,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救治和麻醉措施,可促进患者救治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急救 麻醉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口腔功能恢复和骨代谢的影响探讨
6
作者 杨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颌骨骨折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唑来膦酸治疗。...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颌骨骨折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骨代谢[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N)]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两组BALP、TRACP、β-CTX、OC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BALP(88.69±9.07)U/L、TRACP(2.52±0.58)U/L、β-CTX(0.38±0.10)ng/ml、OCN(9.38±1.25)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47±10.51)U/L、(3.04±0.83)U/L、(0.59±0.16)ng/ml、(12.87±1.52)ng/L(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开口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率90.00%、颞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8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55.00%(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生理功能评分(72.82±7.52)分、心理功能评分(69.75±6.82)分、物质生活评分(78.59±7.91)分、社会功能评分(71.04±7.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2±6.41)、(60.02±5.91)、(67.82±6.84)、(60.38±6.22)分(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可靠,能促进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唑来膦酸 手术治疗 口腔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观察及对炎性因子、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培 周彪 马永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究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13例颌骨骨折,将其中57例采用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究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13例颌骨骨折,将其中57例采用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者作为研究组,56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口腔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骨痂评分、生活质量、颞颌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固定情况、咀嚼功能、舒适度、口腔美观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P<0.01)。2组术后3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P<0.01)。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1、2、3个月骨痂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2组术后3、6个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颞颌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OHIP-14评分、颞颌关节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能获得与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相近的治疗效果,且能下调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促进术后颞颌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内固定 聚左旋丙交酯板 肿瘤坏死因子-α 并发症
下载PDF
颌骨骨折咀嚼效能恢复与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方式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斌 黄子成 +2 位作者 李建民 杨一鸣 邝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颌骨骨折咀嚼效能恢复与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方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颌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参照组(n=49)。参照组以微型钛板及螺钉行坚... 目的:探究颌骨骨折咀嚼效能恢复与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方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颌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参照组(n=49)。参照组以微型钛板及螺钉行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以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的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咀嚼效能指标(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分析术后3个月咀嚼效能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咀嚼效能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采用点二列相关分析咀嚼效能指标与内固定材料固定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咀嚼效率、咬合力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高于参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低于参照组的28.57%(P<0.05)。术后3个月咀嚼效能指标与内固定材料固定方式、疗效均呈正相关,咀嚼效能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颌骨骨折经PLLA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的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后康复效果佳,使用PLLA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后咀嚼效能与预后指标改善明显,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而临床治疗颌骨骨折时可优先考虑PLLA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咀嚼效能 内固定材料 固定方式
下载PDF
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璐 季涛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于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450、5.163、3.867,P均<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496、5.871、4.088,P均<0.001);插管后即刻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3.605-2.492,P=0.001-0.015;心率:t=3.018、2.159,P=0.003、0.034);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2.5%(χ^(2)=7.314,P=0.007)。结论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可改善颌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氧水平,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 麻醉 血氧 呼吸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对颌骨骨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艳霞 吕雅婷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对颌骨骨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 目的探讨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对颌骨骨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有助于提高颌骨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团结协作 共情护理 心理健康水平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预防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郑萍 吕俊 +2 位作者 黄君杰 徐帅 张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92-2098,F0003,共8页
目的建立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8种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钛板固定方式预防大型下颌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名30岁正常成年男性下颌骨建立单侧下颌角区域的囊性病变... 目的建立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8种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钛板固定方式预防大型下颌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名30岁正常成年男性下颌骨建立单侧下颌角区域的囊性病变模型,模拟咬合力加载造成病理性骨折,获取最大临界囊性病变尺寸大小,比较相同力学条件下不同钛板固定方式的下颌骨生物力学特点及变化情况。结果当下颌角囊性病变尺寸超过24 mm×30 mm×30 mm时存在病理性骨折的风险;上缘采用1 mm厚钛板加双侧3孔钛钉固定,下缘采用2 mm厚钛板加双侧4孔钛钉固定,下颌角囊性病变区域应力最低,未超过下颌骨最大屈服强度,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下颌角大型囊性病变口外手术刮除后采用钛板固定术区上下缘可以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囊性病变 病理性骨折 坚强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循证医学理念下多方协同护理在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陈阿如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1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究循证医学理念下多方协同护理在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2例进行过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颌骨骨折患者。利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 目的探究循证医学理念下多方协同护理在颌骨骨折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2例进行过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颌骨骨折患者。利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循证医学理念采用多方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以及干预2个月前后的自尊评估量表(SES)和舒适状况量表(GCQ)。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感染(21.95%vs.51.22%,P=0.006)、口腔溃疡(2.43%vs.21.95%,P=0.007)、口臭(34.15%vs.65.85%,P=0.00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ES、GCQ各子项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医学理念下的多方协同护理有助于改善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颌骨骨折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自我接纳程度以及舒适需求满足程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协同护理 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13
作者 陈从容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评价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巨野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的78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型钛板... 目的评价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巨野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的78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4.8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I评分(1.24±0.23)分、DI评分(1.31±0.36)分、PI评分(2.00±0.2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00±0.23)月和手术时间(40.25±3.69)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牙龈炎、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颌面部、咀嚼功能、开口功能评分分别为(1.05±0.12)分、(0.59±0.11)分、(0.71±0.24)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恢复颌面部功能,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 开口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颌骨骨折的常规X线、CT和三维CT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传亭 沈天真 +2 位作者 陈星荣 严文洪 张孟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研究常现X线、CT和三维CT对显示颌骨骨折的优缺点和互补点。材料与方法:对61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常现X线、CT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对下颌骨体部和角部的骨折3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准... 目的:研究常现X线、CT和三维CT对显示颌骨骨折的优缺点和互补点。材料与方法:对61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常现X线、CT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对下颌骨体部和角部的骨折3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准确;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显示三维CT优于CT和常规X线;对上颌骨骨折常规X线显示较差,CT和三维CT显示准确率相似。二维CT对颌骨骨折显示得立体直观,CT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软组织改变的情况,结论:3种影像学检查对颌骨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三者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对颌骨骨折显示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CT 三维CT X线诊断
下载PDF
正颌外科技术在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一霖 顾晓明 +1 位作者 刘彦普 周树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1-243,共3页
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378例颌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结果表明,正颌外科技术、颅面外科技术和坚固内固定技术的结合,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比以往的小切口、局部复位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 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378例颌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结果表明,正颌外科技术、颅面外科技术和坚固内固定技术的结合,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比以往的小切口、局部复位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颌骨骨折 内固定 陈旧性骨折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颌面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南欣荣 范亚伟 +1 位作者 李睿 武志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6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层厚 3mm或 5mm ,应用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若怀疑下颌骨骨折时 ,...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6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层厚 3mm或 5mm ,应用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若怀疑下颌骨骨折时 ,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 ,以便单独显示下颌骨的三维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 ;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可清楚显示下颌骨骨折部位与移位 ,尤其是髁突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骨折 螺旋扫描 三维CT重建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白振西 高志彪 +2 位作者 肖霞 张文娟 樊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使用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在168例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颌间牵引钉牵引骨折端复位,恢复并维持咬合关系稳定。记录颌间牵引钉使用数目、位置、牵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目的:总结分析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使用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在168例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颌间牵引钉牵引骨折端复位,恢复并维持咬合关系稳定。记录颌间牵引钉使用数目、位置、牵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8例手术中共使用颌间牵引钉705枚,其中:使用4枚者147例(88%),6枚者12例(7%),5枚者9例(5%)。使用位置:5-4 4-55-4 4-5牙根间336枚(47.7%),4-3 3-44-3 3-4牙根间292枚(41.4%),6-5 5-66-5 5-6牙根间50枚(7.1%);其余部位27枚(3.8%)。术后92例咬合关系正常,无需牵引;76例咬合关系不协调或有偏差,经术后4~14 d牵引,71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7%。主要并发症是牵引钉周围黏膜疼痛23例(13.7%),牙根损伤13例(1.8%)、牵引钉松动11例(1.6%)、牙脱位2例(0.3%)。结论:颌间牵引钉最常见和安全的植入位置在尖牙到第一磨牙的牙根之间,植入位点距牙龈缘5~8 mm;植入数目4~6枚可满足手术需要;颌间牵引钉弹性牵引有一定并发症,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牵引钉(IMT) 颌骨骨折 内固定 手术
下载PDF
下颌骨骨折诊治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建设 李晨军 +2 位作者 郑维银 杨永沛 杨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 :寻求一种可靠的下颌骨骨折诊断手段及符合生理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在不同时期 ,分别对2 0 3例患者选用 5种不同方法的治疗 ,并结合临床给予正确评价。结果 :2 0 3例下颌骨骨折中 ,优良率为 92 .6 % ;差率为 7.4%。结论 :通过... 目的 :寻求一种可靠的下颌骨骨折诊断手段及符合生理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在不同时期 ,分别对2 0 3例患者选用 5种不同方法的治疗 ,并结合临床给予正确评价。结果 :2 0 3例下颌骨骨折中 ,优良率为 92 .6 % ;差率为 7.4%。结论 :通过五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及疗效评价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符合动静结合的生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颌面部创伤 诊断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浅析及防治初探 被引量:12
19
作者 阎旭 彭滟 +2 位作者 高宇 胡娟 韦海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0,共2页
总结97例患者,分析其中16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经颌间牵引或固定、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14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转正畸科会诊。复位不准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固定、颌间固定... 总结97例患者,分析其中16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经颌间牵引或固定、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14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转正畸科会诊。复位不准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缺少有效的颌间固定、颌间固定不规范是颌骨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主要原因,及时解剖复位、手术正确规范、颌间牵引固定及选择性应用颅颌固定或颅颏弹性牵引代替颌间牵引固定是防治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内固定术 咬合关系不良 颌间固定
下载PDF
陈旧性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训练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凡 彭国光 +3 位作者 赵继刚 梁景章 邓书海 关崧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颌骨陈旧性骨折术后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32例,术后随机分为康复组16例,简单颌间牵引组16例,随访0.5~2年。结果:康复组术后2周内即恢复咬合等功能。简单颌间牵引组需4周才可恢复咬合... 目的:探讨颌骨陈旧性骨折术后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32例,术后随机分为康复组16例,简单颌间牵引组16例,随访0.5~2年。结果:康复组术后2周内即恢复咬合等功能。简单颌间牵引组需4周才可恢复咬合等功能。结论:术后功能训练可以早期恢复陈旧性颌骨骨折的咬合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陈旧性骨折 功能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