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陈飞 朱泽源 +3 位作者 廖树良 马杰 黄敏 易国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59,共7页
目的分析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科行局部麻醉结合麻醉监护镇静下PE-LIF治疗的5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 目的分析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科行局部麻醉结合麻醉监护镇静下PE-LIF治疗的5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拍摄腰椎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手术节段前凸角。术后1个月进行腰椎CT检查,采用Gertzbein-Robbins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类标准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术后6个月、1年,通过CT检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5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30~190(1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2~120(63±15)mL,住院时间为6~15(9.3±3.5)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6(17.4±2.8)个月。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为(7.28±0.93)分,术后1年为(2.22±0.57)分;术前下肢痛VAS评分为(7.82±1.40)分,术后1年为(2.38±0.63)分;术前ODI为(65.80±9.88)%,术后1年为(12.54±4.53)%;术前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8.3±1.5)mm,术后1年为(10.8±1.6)mm;术前腰椎前凸角为31.7°±7.3°,术后1年为37.9°±4.4°;术前手术节段前凸角为13.1°±8.1°,术后1年为16.1°±2.4°。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椎弓根螺钉置钉总体优良率为86.64%(201/232)。术后1年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脊柱感染、椎管内血肿、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麻醉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融合术 微创 腰椎滑脱症 局部麻醉 侧卧位
下载PDF
改良体位联合保温管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GCQ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陈志英 黄亚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联合保温管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采取侧卧位实施手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改良体位联合保温管...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联合保温管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采取侧卧位实施手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改良体位联合保温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较对照组高[(99.29±12.97)分vs.(91.63±9.05)分,P=0.013],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7.14%vs.35.71%,P=0.009)。结论改良体位联合保温管理用于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更有利于提升其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体位 侧卧位 术中保温 舒适度
下载PDF
两种手术体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咸敏 李强 +3 位作者 俞飞勇 陶旋 李民昌 刘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 比较仰卧位及侧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体位不同分为仰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下PFNA治疗,47例)和侧卧组(采用侧卧位下PFNA治疗,43例)。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 目的 比较仰卧位及侧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体位不同分为仰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下PFNA治疗,47例)和侧卧组(采用侧卧位下PFNA治疗,43例)。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侧卧组均短(少)于仰卧组(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开始扶拐时间侧卧组均优于仰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体位的不同并不影响手术效果,但侧卧位可改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侧卧位 仰卧位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手术室体位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倩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637-1639,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体位护理模式应用于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侧卧位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分析手术室体位护理模式应用于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侧卧位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于手术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体位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护理后舒适度、睡眠质量以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对比2组患者护理舒适度,观察组各项指标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取护理措施后,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观察组各指标参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其手术室体位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在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保证手术效果,可降低压疮形成率,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体位护理 长时间侧卧位 舒适度 睡眠质量 压疮发生率
下载PDF
手术室改良体位护理结合保温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亮 马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改良体位护理结合保温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采取长时间侧卧位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究手术室改良体位护理结合保温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采取长时间侧卧位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改良体位护理结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术后8 h内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Kolcaba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两组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长于术前,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改良体位护理结合保温护理能有效降低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的压疮和低体温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改良体位护理 保温护理 侧卧位
下载PDF
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陈成 刘华 +1 位作者 刘博 袁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937-3940,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研究组接受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1 d、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对照组(49.02%),且研究组躯干皮肤发生率、头皮(头钉)发生率、颈肩部疼痛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与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均较好,但后者可有效减少术前准备时间与手术时间,并降低体位相关并发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 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
下载PDF
改良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建华 王庆雷 +1 位作者 杨兆义 王慧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采用改良侧卧位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25例,均采用改良侧卧位单侧椎弓根入路实施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采用改良侧卧位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25例,均采用改良侧卧位单侧椎弓根入路实施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及术后3月分别为8.8±0.6、2.2±0.4、2.1±0.5及1.9±0.4。所用患者均获得随访,未发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侧卧位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椎体成形术 侧卧位 单侧椎弓根入路
下载PDF
两种全身照射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管迅行 卢杰 +1 位作者 黄劭敏 钱剑扬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照射体位对即刻效应的影响。方法:1995年7月至1996年11月,采用60Co γ线取坐式体位作全身照射11例,其中白血病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1996年11月至2000年8月,采用直线加速器8MV X线取坐式+侧卧式体位作全身照...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照射体位对即刻效应的影响。方法:1995年7月至1996年11月,采用60Co γ线取坐式体位作全身照射11例,其中白血病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1996年11月至2000年8月,采用直线加速器8MV X线取坐式+侧卧式体位作全身照射52例,其中白血病4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结果:60Co照射组,恶心、呕吐4例(36%),头晕3例(27%);直线加速器组,仅一例轻度恶心。结论:采用坐式+侧卧式体位作全身照射,体位舒适,即刻效应较坐式单一体位照射明显减轻,不失为一种安全的全身照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坐式体位 侧卧式体位 即刻效应
下载PDF
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与侧卧位机械通气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季勇 李闽云 黄晓军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多发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呼吸循环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改变体位后动脉血Pa... 目的探讨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多发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呼吸循环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改变体位后动脉血PaCO2无明显变化,PaO2、PaO2/FiO2明显升高(P〈0.01),以PaO2升高大于10mmHg作为有效标准,侧卧位组18例(72%)有效,俯卧位组17例(68%)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变动对气道峰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结论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况,侧卧位通气更方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体位变化 俯卧位 侧卧位
下载PDF
侧卧位肺功能在内科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刘国梁 薛立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183-188,共6页
目的:研究侧卧位肺功能在内科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开放性胸腔镜术。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呼吸、血压、心率、ECG、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脉搏、心率... 目的:研究侧卧位肺功能在内科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开放性胸腔镜术。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呼吸、血压、心率、ECG、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PaCO2)皆无明显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侧卧位肺功能低于术前坐位、术前侧卧位肺功能,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相应指标均有高度相关性(校正R2〉0.90,P〈0.05);术前侧卧位肺活量(VC)与术中肺活量(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高度相关。10例患者术中发生一过性ECG变化(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mV和/或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与术中VC〈1.0L、FEV1〈0.5L高度相关(P〈0.05)。结论:开放式胸腔镜术是相对安全的,大多患者可以耐受。术前侧卧位肺功能指标与术中侧卧位肺功能高度相关,完全可以通过术前侧卧位肺功能检查来评估和预测患者术中的肺功能。术中VC〈1.0L、FEV1〈0.5L,心脏并发症可能性增加。内科胸腔镜术前应行侧卧位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术中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肺功能 胸腔镜术 局麻 侧卧位
下载PDF
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国梁 薛立福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12期960-963,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麻醉下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BE、Pa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及... 目的研究局部麻醉下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BE、Pa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及非术侧卧位肺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①15例患者中有10例术中出现一过性ECG变化:术中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mV和/或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其中9例发生于术中前30min内。②发生ECG变化者术前及术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收缩压×心率)、SpO2、血气指标与未发生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中胸腔内吸引及疼痛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不是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④发生心脏并发症者术中非术侧卧位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VC占预计值%、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比未发生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VC<1.0L、FEV1<0.5L高度相关(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术中ECG变化多为一过性,但对于心肺功能差者应提高警惕;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不是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术中肺功能减低有关,术中VC<1.0L、FEV1<0.5L时心脏并发症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术 侧卧位肺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肢体固定出血检测装置联合改良斜坡侧卧位在减少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梦岩 邢琳琳 畅智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肢体固定带及出血检测装置配合改良斜坡侧卧位对减少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用自... 目的探讨自制肢体固定带及出血检测装置配合改良斜坡侧卧位对减少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用自制肢体固定带及出血检测装置配合改良斜坡侧卧位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腰背部疼痛程度及术后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1.7%),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5.0%),腰背部疼痛评分(4.30±2.78)低于对照组(7.30±2.61)(P<0.05),手术前后血压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过程中应用自制肢体固定带及出血检测装置配合改良斜坡侧卧位,可以降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减轻腰背部疼痛,降低血压波动,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固定带 出血检测装置 改良斜坡侧卧位 股动脉穿刺术
下载PDF
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综合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天文 谭国芳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坐位组)70例和B组(侧卧位组)70例,后将两组产妇的麻黄碱用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术中输液量...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坐位组)70例和B组(侧卧位组)70例,后将两组产妇的麻黄碱用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术中输液量、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产妇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的麻黄碱用量少于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术中输液量少于B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B组,产妇满意率高于B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坐位下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综合效果要优于卧位,对产妇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位 卧位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综合效果
下载PDF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天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10X期1853-1853,共1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后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各42例,记录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快于仰卧位组,并发症少于仰卧位组(P<0....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后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各42例,记录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快于仰卧位组,并发症少于仰卧位组(P<0.05)。结论:喂食后取俯卧位安全简便,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并维持正常的体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重增长 仰卧位 俯卧位
下载PDF
脊柱损伤患者翻身角度的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温惠芬 何笑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3期60-61,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脊柱损伤患者翻身角度的探讨,找到适合脊柱损伤患者翻身的角度。方法选择80例脊柱损伤被动体位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侧卧30°、60°与90°时患者的舒适感、体位维持时间、皮肤受压情况。结果侧卧30°、... 目的通过对脊柱损伤患者翻身角度的探讨,找到适合脊柱损伤患者翻身的角度。方法选择80例脊柱损伤被动体位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侧卧30°、60°与90°时患者的舒适感、体位维持时间、皮肤受压情况。结果侧卧30°、侧卧60°、侧卧90°组患者的舒适率、体位维持4h比率和皮肤完好率呈逐级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侧卧30°、60°是脊柱损伤患者最佳的翻身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翻身角度 护理
下载PDF
侧卧位下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明知 汤勤斌 蔡柔欢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885-886,共2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平卧位下行PFNA治疗,观察组在侧卧位下行PFNA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平卧位下行PFNA治疗,观察组在侧卧位下行PFNA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侧卧位下行PFNA治疗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平卧位 侧卧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卧位牵引结合术中正侧位透视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张利 程喜红 +6 位作者 曾洁洁 谢婉萍 王淑珍 孙基锴 李建斌 吴琦明 唐文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侧卧位牵引结合术中正侧位透视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A、B两组。A组:牵引床侧卧位牵引,行PFNA髓内固定治疗,术中正... 目的研究分析侧卧位牵引结合术中正侧位透视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A、B两组。A组:牵引床侧卧位牵引,行PFNA髓内固定治疗,术中正位、侧位透视;B组:牵引床仰卧位牵引,行PFNA髓内固定治疗,术中正位、侧位透视。比较两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在摆放体位时间、手术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A组小于B组。A组和B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侧卧位牵引结合术中正侧位透视使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更加简单易于掌握、置钉更加准确,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侧卧位牵引 术中正侧位透视
下载PDF
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体会
18
作者 苏伟绩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4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PNCL)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肾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均给予PNCL手术治疗。对照组取俯卧位;试验组取侧卧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穿刺成功率、Ⅰ... 目的:分析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PNCL)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肾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均给予PNCL手术治疗。对照组取俯卧位;试验组取侧卧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穿刺成功率、Ⅰ期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建立通道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出血量、碎石取石总时长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穿刺成功率、Ⅰ期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微创PNCL手术可缩短肾结石患者治疗时间,提高穿刺及结石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结石 并发症
下载PDF
半坐侧卧位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旻 张新黎 +5 位作者 钱民 李源 周艳 罗群 江高燕 吕晓玲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89-991,共3页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半坐侧卧位减少误吸和有效的体位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8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给予半坐侧卧位(10°~45°),每2 h更换侧卧位(4...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半坐侧卧位减少误吸和有效的体位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8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给予半坐侧卧位(10°~45°),每2 h更换侧卧位(45°~60°),而对照组则给予定时10°~45°半坐卧位,两组均行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定期行下呼吸道获取细菌学标本行病原学检查。结果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VAP危险因素方面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VAP发生率为21.4%(6例),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0.7%(11例)。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坐侧卧位更有利于减少误吸和体位引流,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坐侧卧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颈部不同姿势侧卧位时颈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芳 刘怀霞 +3 位作者 卢君艳 陶涛涛 程博 蒋松鹤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 观察颈部不同屈伸姿势侧卧位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探讨侧卧位睡姿时头颈部的良好摆放姿势.方法 表面肌电图观察30例青年志愿者左侧卧位下,颈部前屈、中立及后伸时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颈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 目的 观察颈部不同屈伸姿势侧卧位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探讨侧卧位睡姿时头颈部的良好摆放姿势.方法 表面肌电图观察30例青年志愿者左侧卧位下,颈部前屈、中立及后伸时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颈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积分肌电值(IEMG)和中位频率(MF)分析.结果 胸锁乳突肌前屈位与后伸位比较,IEMG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竖脊肌在颈后伸位与颈前屈位比较,IEMG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肌上部在3种体位时I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肌肉在3种体位时M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头颈部后伸时颈背部肌肉紧张度较小,提示侧卧位睡眠时头颈部较佳姿势为稍后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侧卧位 胸锁乳突肌 颈竖脊肌 斜方肌上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