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对脑损伤新生儿治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书磊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脑损伤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和营养脑细胞治疗后,患儿NBNA评分、胆红素不同形态监测水平、留院观察指标、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及发育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损伤新生儿共100例,给予早期干...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脑损伤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和营养脑细胞治疗后,患儿NBNA评分、胆红素不同形态监测水平、留院观察指标、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及发育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损伤新生儿共100例,给予早期干预和营养脑细胞治疗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NBNA评分、胆红素不同形态监测水平、留院观察指标、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及发育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NBNA评分:干预后,研究组NBNA评分为(39.35±6.88),参照组NBNA评分为(36.44±6.55),研究组NBNA评分显著较优;胆红素不同形态监测水平:研究组直接胆红素水平为(20.14±14.32),间接胆红素水平为(191.26±63.01),总胆红素水平为(225.53±683.22),参照组直接胆红素水平为(30.23±15.74),间接胆红素水平为(247.15±78.02),总胆红素水平为(267.15±93.13),研究组胆红素不同形态监测水平显著较优;留院观察指标:研究组胆红素每天降低的幅度为(58.13±12.42),退黄时间(4.13±0.53),平均留院观察时间(6.53±1.27),参照组胆红素每天降低的幅度为(51.14±10.25),退黄时间(6.63±0.92),平均留院观察时间(8.14±1.77),研究组留院观察指标显著较优;不良反应控制情况:研究组发生率为%,参照组发生率为%,研究组不良反应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发育情况:研究组抬头评分为(3.72±1.13),翻身评分为(4.24±1.39),独坐评分为(4.18±1.15),爬评分为(6.35±1.34),参照组抬头评分为(3.72±1.13),翻身评分为(4.24±1.39),独坐评分为(4.18±1.15),爬评分为(6.35±1.34),研究组发育情况显著较优,(P<0.05)。结论临床对脑损伤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和营养脑细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NBNA评分、胆红素不同形态监测水平、留院观察指标、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及发育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新生儿神经评分 脑损伤新生儿 治疗影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孙瑜 魏爱宣 +4 位作者 王利民 柴旺 闫冰 宋永坡 吴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1],END多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48或72h内呈渐进性或阶梯式加重,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增加≥2分以上[2],EN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1],END多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48或72h内呈渐进性或阶梯式加重,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增加≥2分以上[2],EN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警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静脉溶栓 预后不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影像特征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神经功能学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桂心 谢小红 +3 位作者 黄晓霞 张仁荣 吴克林 李洪忠 《医学综述》 2016年第9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及神经功能学评分(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并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及神经功能学评分(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包括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丁苯酞治疗,丁苯酞口服,0.2 g/次,3次/d。神经节苷脂100 mg加入到250 m L 0.9%Na Cl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和ND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21/25)比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0)mmol/L比(5.5±1.1)mmol/L,(1.5±0.3)mmol/L比(1.7±0.4)mmol/L,(2.9±0.5)mmol/L比(3.1±0.6)mmol/L,P>0.05]。观察组PAL、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2.7±3.2)%比(59.4±3.0)%,(5.2±2.1)分比(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PAL和NDS评分,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老年 丁苯酞 神经节苷脂 病患血小板聚集水平 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昏迷状态评分与神经学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利红 张蕾 +2 位作者 郭利涛 梁欢 王雪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学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112例,分为GCS1(3≤GCS≤7,n=82)、GCS2(8≤GCS≤12,n=19)、GCS3(13≤GCS≤15,n=1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和Logistic回归... 目的: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学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112例,分为GCS1(3≤GCS≤7,n=82)、GCS2(8≤GCS≤12,n=19)、GCS3(13≤GCS≤15,n=1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4例患者(57.14%)90 d的脑功能良好(脑功能分类为1和2类,CPC_(1~2))。不同GCS分组下CPC、瞳孔直径<4 mm的比率、晕倒到ROSC<25 min的比率均有显著的差异(均P<0.05),且CPC与年龄>62岁的比率、GCS、电除颤比率、瞳孔直径<4 mm、晕倒至ROSC的时间<25 min、到目标温度时间<4 h的相关性均显著(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2岁、GCS2(GCS1作参考)、GCS3(GCS1作参考)、电除颤比率、瞳孔直径<4 mm、晕倒到ROSC<25 min这6个指标均是CPC_(1~2)的显著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结论:入院时的GCS可作为院外心脏骤停昏迷幸存者在接受低温治疗后90 d的神经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院外心脏骤停 神经结局 相关性
下载PDF
早期神经学评分在脑损伤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4期625-626,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NBNA)在脑损伤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06例脑损伤新生儿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新生儿50例作...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NBNA)在脑损伤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06例脑损伤新生儿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出生后1周及4周的早期神经学评分、大运动发育时间和姿势反射建立时间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的早期神经学评分改善明显,两组新生儿出生1周时的早期神经学评分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新生儿在出生4周时的新生儿评分已无统计学差异,且在大运动发育时间和姿势反射建立时间上数据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学评分可以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较好的评估,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对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起到较为有效的康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评分 脑损伤 新生儿
下载PDF
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对脑损伤新生儿治疗的临床影响
6
作者 杨丽 努尔买买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5期62-62,6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对治疗脑损伤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损伤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生长发育训练和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神经评定评分结果,结合治疗方案进行各种干预。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对治疗脑损伤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损伤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生长发育训练和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神经评定评分结果,结合治疗方案进行各种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形成姿势反射用时和脑功能发育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出现遗留症状1例,对照组出现遗留症状10例(P<0.05)。结论: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能够明显提高患儿脑功能恢复能力,缩短恢复用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新生儿神经评分 脑损伤 新生儿 临床影响
下载PDF
神经学评分在脑损伤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门晓彬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8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学评分(NBNA)在脑损伤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脑损伤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4周后进行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学评分(NBNA)在脑损伤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脑损伤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4周后进行神经学评分,测定新生儿大运动发育时间以及姿势反射建立时间等,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出生一周32例NBNA评分异常,异常率为64%;出生4周5例NBNA评分异常,异常率为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生1周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生4周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生4周NBNA评分显著高于出生1周(P<0.05);两组新生儿独坐、爬、坐位平衡以及降落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抬头、独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损伤新生儿早期进行神经学评分效果理想,能够为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神经提供发育等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更加有利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评分 脑损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神经学评价和疗效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胡玉华 王长峰 李家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75-976,i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学评价标准和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实施Nurick分级法、JOA评分以及我国的40分评估法,并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影响神经学功能恢复的可能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学评价标准和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实施Nurick分级法、JOA评分以及我国的40分评估法,并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影响神经学功能恢复的可能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术后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型提高2~3级。JOA评分提高1~6分;我国的40分法提高7~12分。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因素有:椎体后缘骨赘切除不全、颈椎生理弧度恢复不良、椎体高度撑开不足或术后的过度丢失。[结论]Nurick分类允许更严格的比较,对某些脊髓病并不适合;JOA评分方法简便、有效,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的改变;40分评定方法评价较为客观,但较为繁琐。椎体后缘骨赘切除不全和椎体高度撑开不足与手术疗效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 评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梓醇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行为学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周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4、7、15、21 d,进行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受累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梓醇治疗组均有改善;其中术后21d,梓醇中、高剂量组受累前肢(左)食物抓取成功率分别为48.7%±5.4%(约相当于基线值72%)和47.3%±4.8%(约相当于基线值70%),与模型组(25.8%±4.1%,约相当于基线值3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术后21 d,术后6 h给药组和术后24 h给药组左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脑缺血后延迟给予梓醇治疗仍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采用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左前肢食物抓取功能测定等多种方法,证实梓醇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后两种评价方法更为灵敏;梓醇治疗有效剂量为1~10 mg.kg-1,缺血后24 h给药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行为评价 Bederson评分 肌力评定 平衡木行走试验 受累前肢食物抓取实验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下载PDF
缝隙连接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陈菊 徐沙贝 +3 位作者 唐颖馨 张强 骆翔 王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术前2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h... 目的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术前2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h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术后24h和72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72h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不用CBX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72h后有45%的动物出现海马DND,用CBX预处理后,DND发生率降到3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BX干预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阻断缝隙连接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术后动物行为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 局灶性脑缺血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神经行为评分 甘珀酸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鸿 郭阳 郑东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506-4507,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es...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eseneurologicfunctionalscale,CNFS),并与2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IGF-1水平犤(99.48±33.76)μg/L犦显著低于对照组犤(179.90±35.47)μg/L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P<0.05)。大梗死组IGF-1水平犤(71.41±22.37)μg/L犦显著低于中梗死组犤(107.99±23.15)μg/L犦(q=3.05,P<0.05)及小梗死组犤(134.96±25.24)μg/L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5.44,P<0.01)。中梗死组IGF-1水平显著低于小梗死组(q=3.21,P<0.05)。病情重度组IGF-1水平犤(74.57±22.54)μg/L犦显著低于中度组犤(102.11±23.07)μg/L犦(q=2.91,P<0.05)及轻度组犤(131.58±23.89)μg/L犦(q=6.25,P<0.01)。病情中度组IGF-1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q=3.26,P<0.05)。CNFS差者IGF-1水平低,急性脑梗死组言语功能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IGF-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和-0.55,P<0.01)。结论:IGF-1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IGF-1与CNFS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液 病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症性障碍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轻型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丽敏 王伟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7-1182,共6页
临床上将外伤后出现失去意识(loss of consciousness,LOC)在30min以内、外伤后遗忘(posttraumatic amnesia,PTA)时间少于24h,伤后30min内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在13—15分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划分为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 临床上将外伤后出现失去意识(loss of consciousness,LOC)在30min以内、外伤后遗忘(posttraumatic amnesia,PTA)时间少于24h,伤后30min内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在13—15分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划分为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脑外伤后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 闭合性颅脑损伤 GLASGOW brain 量表评分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AL及ND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郝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57-2058,共2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NBP)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I)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病患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及N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发病时间<48 h的ICD病患13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研究组给予NBP联合G... 目的研究丁苯酞(NBP)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I)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病患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及N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发病时间<48 h的ICD病患13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研究组给予NBP联合GI治疗,对照组仅给予NBP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患在治疗前和治疗后PAL以及NDS评分情况,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L水平〔(53.05±3.97)%〕显著小于治疗前〔(68.10±4.98)%〕以及对照组治疗后〔(59.13±4.01)%〕;研究组治疗后NDS评分〔(5.8±2.2)分〕显著小于治疗前〔(10.3±4.9)分〕以及对照组治疗后〔(7.3±2.3)分〕;研究组愈显率是62.32%(43/69)、总有效率是85.51%(5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48%(30/69),56.52%(39/69)(均P<0.05)。结论 NBP联合GI治疗ICD,能有效降低病患PAL以及NDS评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神经节苷酯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小板聚集水平 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参脉注射液对早产仔鼠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冬 李红 李燕萍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参脉注射液对宫内感染致早产脑损伤仔鼠神经行为学方面影响,探讨参脉注射液对宫内感染致早产脑损伤的影响,提出宫内感染所致脑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理论。方法:采用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造成宫内感染模型,将早产仔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参脉注射液对宫内感染致早产脑损伤仔鼠神经行为学方面影响,探讨参脉注射液对宫内感染致早产脑损伤的影响,提出宫内感染所致脑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理论。方法:采用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造成宫内感染模型,将早产仔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申捷组、参脉组、联合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所生仔鼠为对照组。7日龄时开始分组用药,共14天。21日龄时对五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结果:干预用药均可改善早产仔鼠神经行为学的评分,其中联合用药组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参脉注射液可提高申捷对缺氧缺血脑病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脑白质损伤 脑性瘫痪 神经行为评分 参脉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DTI(弥散张量成像)与神经学预后的关系心脏骤停后DTI(弥散张量成像)与神经学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建华 Velly L +1 位作者 Perlbarg V Boulier T 《中国康复》 2018年第4期278-278,共1页
通过计算FA的值,大脑MRI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失语患者的大脑白质损伤情况,这项研究对心脏骤停后昏迷7天患者的FA值实用意义进行评估。这项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了185名在心脏骤停后意识不清7天的患者。每个患者评估入院时及七天内... 通过计算FA的值,大脑MRI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失语患者的大脑白质损伤情况,这项研究对心脏骤停后昏迷7天患者的FA值实用意义进行评估。这项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了185名在心脏骤停后意识不清7天的患者。每个患者评估入院时及七天内的GCS评分,7天内以及心脏骤停28天后的头颅MRI检查,以及恢复自主循环后72小时内的脑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心脏骤停 神经 DTI 预后 头颅MRI检查 失语患者 GCS评分
下载PDF
中药单体靛玉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神经病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健伟 何伟文 梁建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6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靛玉红能否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动物神经学行为。方法选用300~350 g大鼠,枕骨大孔二次注射尾动脉血建立SAH。实验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n=6),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6),SAH组,腹腔注射靛玉红3 mg/kg...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靛玉红能否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动物神经学行为。方法选用300~350 g大鼠,枕骨大孔二次注射尾动脉血建立SAH。实验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n=6),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6),SAH组,腹腔注射靛玉红3 mg/kg组,10 mg/kg组及30 mg/kg组,每天注射一次,一周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和取前额叶皮质组织检测Rb、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组中磷酸化Rb水平和Cyclin E表达均增加,Caspase-3激活,靛玉红处理使磷酸化Rb水平和Capase-3活性均降低。神经病学评分:假手术组17±2;生理盐水组16±2.1,SAH为6±1.5,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靛玉红3,10,30 mg/kg组分别为6±1.3,9±1,12±1.3,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单体靛玉红能有效改善SAH引起的动物神经病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靛玉红 神经评分
下载PDF
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雁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52-55,86,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78例。两组均采用西药统一方案治疗15天。对照组在治疗7天后服用半白天麻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78例。两组均采用西药统一方案治疗15天。对照组在治疗7天后服用半白天麻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恢复情况。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流变学指标比较,P均>0.05;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检测值比较,P均>0.05;全血比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检测值比较,P均<0.0005;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变化比较,P<0.001;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白介素-10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缺损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缺损评分比较,P均<0.0005。结论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对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应用 脑梗死/治疗 血流变 血脂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牛亚靖 刘强 刘晓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4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4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SDS评分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9%,对照组中满意的患者有57例,满意度为80.3%,表明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经过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为(1.32±0.08)分,对照组的评分为(3.45±0.96)分,说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循证护理 @疼痛评分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长期随访结果
19
作者 郭玉慧 周静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498-498,共1页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本研究针对以控制颅内压为目标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评估影响其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长期结果的预测因素。方法2005年8月-2008年12月,收集4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接受超...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本研究针对以控制颅内压为目标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评估影响其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长期结果的预测因素。方法2005年8月-2008年12月,收集4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接受超过12h重症监护治疗。采用GOS评分评估神经学结果。采用神经心理学9个不同方面评估长期随访中的神经心理功能,随访10-46个月,平均20.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心理 随访结果 神经 颅脑损伤病人 神经心理功能 监护治疗 GOS评分
下载PDF
Stroke研究:高级神经影像学为卒中患者MT选择提供指导价值
20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174-1174,共1页
在症状发作的第一个6 h内,临床医生可应用高级影像学技术指导可行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选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高级神经影像学技术是非常有价值且与非时间依赖性的预后因素。近期,Strok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 在症状发作的第一个6 h内,临床医生可应用高级影像学技术指导可行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选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高级神经影像学技术是非常有价值且与非时间依赖性的预后因素。近期,Strok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高级神经影像学对卒中患者MT选择的指导价值。研究者对评估采用高级神经影像学技术进行患者选择对3个月功能独立性(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良好的功能性结局(改良Rankin评分0~1分)、全因死亡率及功能改善(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情况影响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将灌注成像存在低灌注区的患者与灌注成像未发现低灌注区的患者以及未行灌注成像的患者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影像技术 缺血性卒中 患者 MT 量表评分 随机临床试验 灌注成像 低灌注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