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感湖水生植被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圣照 窦鸿身 姜加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于1993年9月对龙感湖水生植被及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龙感湖有水生植物26科38属50种,依据优势种群划分9个群丛,其分布面积283.5km^2,占全湖总面积的89.7%,植被现有年生产力达2147730t,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对... 于1993年9月对龙感湖水生植被及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龙感湖有水生植物26科38属50种,依据优势种群划分9个群丛,其分布面积283.5km^2,占全湖总面积的89.7%,植被现有年生产力达2147730t,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对该湖植被应合理开发利用,如果围网养鱼得到广泛地发展,渔业生产潜力每年可达4181.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水生植被 渔产潜力 水生植物
下载PDF
长荡湖水生植被动态及其渔业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清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4-35,共12页
本文根据1983年—1984年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整理而成。文中论述了长荡湖现有水生植被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态分布,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近30年来,长荡湖水生植被经历了旺盛—衰竭—恢复—旺盛的演替过程,揭示了... 本文根据1983年—1984年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整理而成。文中论述了长荡湖现有水生植被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态分布,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近30年来,长荡湖水生植被经历了旺盛—衰竭—恢复—旺盛的演替过程,揭示了引起植被变化的各种因素。随着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长荡湖的鱼类种群结构,渔获对象及捕捞工具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植被的盛衰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消长丰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最后指出了长荡湖水植被的演替趋势和潜在危机,强调了合理利用和定向改造水生植被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如何发展我国湖泊渔业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荡湖 水生植被 渔业
下载PDF
滇池大泊口水域水生植物种子库时空特征与恢复潜力 被引量:2
3
作者 严拾伟 潘珉 +6 位作者 李杨 李林 肖邦定 刘永定 宋任彬 李滨 何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9-538,共10页
以滇池典型生态修复区--大泊口水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富营养化高原湖泊种子库时空特征、种子库与地表覆盖水生植被及水环境的相关关系和恢复潜力.利用高密度样方原位观测与温室控制种子萌发实验相结合,基于2014-2016共3年的长期定位研究... 以滇池典型生态修复区--大泊口水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富营养化高原湖泊种子库时空特征、种子库与地表覆盖水生植被及水环境的相关关系和恢复潜力.利用高密度样方原位观测与温室控制种子萌发实验相结合,基于2014-2016共3年的长期定位研究,分析湖泊平均种子库密度、分布格局及与覆盖水生植物Sorensen相似性关系,结果显示:年平均种子库形成率在20.35%~34.13%之间,种子库密度2014年为546.67粒/m^(2),2015年为826粒/m^(2),2016年为1682粒/m^(2),眼子菜科的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金鱼藻科的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等耐污种属对种子库构成和年增长率贡献较大;垂直方向上种子主要分布于深层底泥(5~30 cm).随着在时间尺度上的延长,种子库分布更为广泛,且规模越来越大(其中500粒/m^(2)以上规模的分布频率显示增多).离散系数(V/m)与Lloyd平均拥挤指数(m^(*))分析显示主要优势群丛(篦齿眼子菜等)为聚集分布,其余为均匀空间分布格局;种子库与水生植被关系评价指标Sorensen相似性系数(SC)研究显示,滇池大泊口平均SC=(0.3628±0.0265),在湖泊湿地类型和草本群落植被类型属性上处于较低水平,即显示目前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发生较快,耐污先锋种属在恢复进程上占据优势生态位,而历史优势种和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物种却未能规模萌发,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原富营养化湖泊种子库中历史优势植被可恢复性的特征及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富营养化湖泊 种子库 水生植被 水环境 恢复潜力 滇池 大泊口水域
下载PDF
肖四海不同渔业发展阶段的水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为 朱挺兵 +3 位作者 郭传波 张堂林 刘家寿 李钟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0-1096,共7页
2006-2008年,对长江中游的一个浅水湖泊——肖四海进行了水质和水生植被研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肖四海1987-2008年不同渔业发展阶段的水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8年期间,该湖营养状况经历了中营养→富营养→中营养→富营养... 2006-2008年,对长江中游的一个浅水湖泊——肖四海进行了水质和水生植被研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肖四海1987-2008年不同渔业发展阶段的水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8年期间,该湖营养状况经历了中营养→富营养→中营养→富营养→中营养的变化过程,沉水植被经历了消亡→恢复→旺盛→衰退的演替过程,这种变化主要受不同阶段的渔业方式的影响。草食性鱼类和河蟹的过量放养、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饵料的大量投放等不合理的渔业方式导致了水生植被的消亡和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合理的渔业方式不会对水体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方式 水质 营养状态 水生植被 肖四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