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地层沉积特征
1
作者 王东 王海军 +3 位作者 杨成 张俊辉 赵姗姗 胡永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沉积环境。北川通口剖面梁山组—栖霞组识别出2个三级和1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2个四级层序。梁山组—栖霞组发育滨岸—沼泽、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3种沉积相,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和台缘滩4种亚相,台内生屑滩、台缘生屑滩和台缘砂屑、生屑滩3种微相。栖一段至栖二段下部整体处于开阔台地,栖二段中上部则处于台地边缘,建立了龙门山中段栖霞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栖霞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湿润、富氧、古生物大量繁殖的海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栖二段中上部高位体系域Sr/Ba比值整体最低,MgO/CaO比值最高,平均古水温高,V/(V+Ni)、V/Cr低值,古盐度m值明显较高,代表远离陆地的浅水、高能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厚大高能台缘砂屑、生屑滩发育,是规模优质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部位。龙门山中段栖二段与北段、南段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栖霞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望成为实现规模增储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微量元素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栖霞组 中二叠统 龙门山
下载PDF
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空间研究——以杭州富阳龙门古镇为例
2
作者 田密蜜 何鑫 董睿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和人类居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新保护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建筑类型学方法以传统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富阳龙门古镇为研究对象,探究村落中民居建筑空间的尺度特征、空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和人类居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新保护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建筑类型学方法以传统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富阳龙门古镇为研究对象,探究村落中民居建筑空间的尺度特征、空间布局和要素特征,并进行类型学归纳与分析,从资源禀赋、空间形态、空间形象、功能需求四个方面提出针对古镇民居建筑空间的保护更新策略,以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古镇 传统民居 建筑空间 保护更新
下载PDF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浅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惠州市龙门县某地区为例
3
作者 赵玉立 《地下水》 2024年第3期141-142,269,共3页
传统瞬变电磁法受关断时间和互感的过渡过程影响,存在较大浅部盲区;新近发展迅速的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从理论和仪器上实现了纯二次场的观测,大大提高了浅部区域的探测精度。为研究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100 m以浅岩溶探测的应用效果... 传统瞬变电磁法受关断时间和互感的过渡过程影响,存在较大浅部盲区;新近发展迅速的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从理论和仪器上实现了纯二次场的观测,大大提高了浅部区域的探测精度。为研究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100 m以浅岩溶探测的应用效果,以惠州市龙门县某岩溶发育区为靶区,开展了方法有效性研究,取得主要成果与结论:(1)界定的土石界面和圈定的岩溶发育区与已知钻孔揭露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基于等磁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100 m以浅岩溶探测的有效性;(2)反映区内岩溶具有一定连通性,岩溶大小约1~20 m,岩溶主要发育于20~40 m及60 m以下埋深。研究结果一方面有效圈定了研究区100 m以浅岩溶发育区,对后续桥梁工程的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具有施工便捷、采集高效、抗干扰强等优势,未来有望在城市浅部空间探测领域实现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等磁反磁通 岩溶勘察 浅部盲区 惠州市龙门县
下载PDF
基于GIS和AHP的洛阳市龙门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闫莹玉 孙林林 +1 位作者 高健康 卫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97-102,197,共7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风景区的无节制开发,风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以洛阳市龙门风景名胜区为例,选取9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GIS法和AHP法,进行生态敏感性单因子等分析。结果表明,龙门风景名胜区整体生态敏感性中,不敏感区面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风景区的无节制开发,风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以洛阳市龙门风景名胜区为例,选取9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利用GIS法和AHP法,进行生态敏感性单因子等分析。结果表明,龙门风景名胜区整体生态敏感性中,不敏感区面积为462.29 hm^(2),占比14.58%;低敏感区面积为921.23 hm^(2),占比29.05%;中敏感区面积为787.69 hm^(2),占比24.84%;高敏感区面积为635.74 hm^(2),占比20.05%;极敏感区面积为363.86 hm^(2),占比11.48%,高敏感性和极敏感性区占比较高。通过量化分析,得出区域各因子对生态敏感性影响等级,并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AHP 龙门风景名胜区 生态敏感性 洛阳市
下载PDF
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及成因
5
作者 郑娜 何登发 +2 位作者 汪仁富 孟宪武 王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80,共13页
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陆内构造变形活动的理想场所之一。龙门山山前带的构造变形整体具有纵向分段、横向分带、垂向分层的特点。为了明确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变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分层差异变形成因。本文应用浅表地质露头、数字高程与... 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陆内构造变形活动的理想场所之一。龙门山山前带的构造变形整体具有纵向分段、横向分带、垂向分层的特点。为了明确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变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分层差异变形成因。本文应用浅表地质露头、数字高程与三维地震数据等资料,开展龙门山山前带中段构造样式的识别及分层差异解析,绘制典型剖面构造演化图,计算关键层位缩短量。研究表明:龙门山山前带发育多种类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其中,上三叠统叠瓦逆冲构造以及深部逆冲楔在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广泛发育。总体来看,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大致以嘉陵江组为界,呈叠瓦逆冲构造系统与深部中小尺度冲断构造系统垂向叠置的构造特征,滑脱层对分层变形起着控制作用。此外,岩性也影响着分层变形,嘉陵江组膏盐岩等区域性分布的软弱层在变形中发挥着传递应变的滑脱层作用;多期次变形的叠加也是导致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山前带 构造样式 分层变形 多重滑脱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头道拐-龙门区间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6
作者 马晓妮 任宗萍 +2 位作者 李占斌 李斌斌 谢梦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研究理解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径流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对半干旱-半湿润区水土保持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头道拐—龙门区间1960—2021年37个气象站点资料以及头道拐、龙门水文站资料,分...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研究理解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径流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对半干旱-半湿润区水土保持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头道拐—龙门区间1960—2021年37个气象站点资料以及头道拐、龙门水文站资料,分析区间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径流动态变化特征,并使用PLSR模型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同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60多年来,除持续干旱时间、持续降水时间、最大1日降水量、最大5日降水量之外其余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区间极端降水强度指数上升趋势总体高于极端降水频率指数;2)头道拐—龙门区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9.8亿m^(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变化趋势为-0.947亿m^(3)/a。随时间的推移径流量呈显著减少态势,以1979年为界,区间年径流量从61.9亿m^(3)下降到29.3亿m^(3);3)基于突变前各极端降水指数同区间年径流深所构建的PLSR模型累计解释了年径流总方差的88.4%,年降水总量、强降水总量、极端强降水总量是影响头道拐—龙门区间径流变化的最重要变量,同时进一步定量化分离极端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区间径流的影响,其中极端降水对于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分布 径流变化 PLSR模型 头道拐—龙门区间
下载PDF
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生物病害调查与研究
7
作者 李心坚 徐亚男 +2 位作者 杨秋霞 许鹏 魏鑫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对该区域31个样点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进行样品采集。基于形态观察,结合ITS、16S rDNA特征片段的测序分析,对生物病害物种地衣、微型真菌、细菌、苔藓和藻类等进行鉴定;对受生物侵蚀的文物本体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地衣体中的化学酸,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衣和由生物结皮状复合物与沉积物中分离真菌的化学酸含量。[结果]形态观察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内生物病害种类主要为地衣、苔藓、藻类、真菌和细菌,其中地衣7种,苔藓3种,藻类1种,真菌20种,可培养细菌7种,主要包括蓝细菌和放线菌门等,高通量测序结果与传统培养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和互补性。扫描电镜观察到不同侵害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深度不同,其中非地衣型真菌菌丝深入岩石深度可达100μm。调查区域内常见、具明显特征结构且覆盖度较大的主要生物病害为地衣和苔藓,其中中华石果衣(Endocarpon sinense)最为明显;同时地衣和真菌样品中可检测到柠檬酸,琥珀酸、草酸,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结论]本研究首次较为系统地调查了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石质文物生物病害的物种和分布,从细胞侵入和有机酸产生2方面分析了其中代表性生物产生的病害及程度;生物病害的发育与石窟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石窟微环境控制和石质文物生物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质文物 中华石果衣 地衣 苔藓 有机酸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蓝绿水资源对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8
作者 黄怡婷 杨肖丽 +2 位作者 吴凡 王宇航 张晗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3,共10页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蓝绿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量化二者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中游的河龙区间(河口镇至龙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蓝绿水资源时空分...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蓝绿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量化二者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中游的河龙区间(河口镇至龙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蓝绿水资源时空分布受到影响。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分析河龙区间近4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合VIC模型和四种情景设置,定量分析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内蓝绿水的时空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生产性绿水流及非生产性绿水流对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以便开发绿水资源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1)河龙区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变化趋势由减小转为增大;降水量在2006年发生突变,变化趋势由减少转为增加。草地和耕地是河龙区间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0-2020年间耕地减少了3 407 km^(2),林地、草地和灌木林的面积均呈现增加趋势,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2)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蓝水流的贡献率分别为90.89%和9.11%,对绿水流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3%、-3.13%,对绿水储的贡献率分别为89.07%、10.93%,气候变化对河龙区间蓝绿水变化起主导作用。4种情景下,河龙区间的蓝水流、绿水流、绿水储均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3)植被恢复下,植被蒸腾作为生产性绿水流占总绿水流的比例由71.63%增大到72.93%。4种情景下,植被冠层截留蒸发量、植被蒸腾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地区增加的趋势,而裸土蒸发量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气候变化下,植被冠层截留蒸发量、植被蒸腾量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对裸土蒸发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蓝绿水 VIC模型 河龙区间
下载PDF
龙门宗族古村落的民居空间模式及演变研究
9
作者 刘星 单军 《住区》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富阳区龙门宗族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并在形成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考据基础上,对该村落自明代至今的民居空间进行了类型学分析。研究归纳出5种主要民居空间模式,并对其演变逻辑进行深入探讨,清晰地呈现出龙门村住宅从宗... 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富阳区龙门宗族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并在形成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考据基础上,对该村落自明代至今的民居空间进行了类型学分析。研究归纳出5种主要民居空间模式,并对其演变逻辑进行深入探讨,清晰地呈现出龙门村住宅从宗族聚居模式向主客共生模式的历时性发展过程,可为村落空间研究和当代营建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 宗族古村落 传统民居 空间模式 演变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旅游规划研究——以龙门村为例
10
作者 解薇 张善峰 陈益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75-78,共4页
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是人文活动和自然环境双重作用的产物,也是聚落景观遗产的内在组织形式,能够展现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然而,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其空间结构是一个难题。文章以龙门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 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是人文活动和自然环境双重作用的产物,也是聚落景观遗产的内在组织形式,能够展现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然而,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其空间结构是一个难题。文章以龙门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的整合度和标准穿行度两个形态变量,定量分析探讨了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并结合聚落景观遗产,探索了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利用开发的可能性。同时,从空间区域划分、功能节点打造、空间肌理优化以及旅游线路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旅游规划建议,旨在为传统村落景观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结构 空间句法 旅游规划 龙门村
下载PDF
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砌体建筑失稳机制与保护修缮技术研究
11
作者 李心坚 卫婉英 +1 位作者 刘轶 张芳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2-790,共9页
为合理评估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前室砌筑建筑稳定性,研究调查了南洞砌体建筑形制,查明了文物建筑病害发育现状,采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砌体建筑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在南洞前室砌体建筑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 为合理评估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前室砌筑建筑稳定性,研究调查了南洞砌体建筑形制,查明了文物建筑病害发育现状,采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砌体建筑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在南洞前室砌体建筑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采用新型加固修缮技术.结果表明:建筑砌体破坏模式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表现为砌体墙向临空面鼓出变形,砖拱券产生宽大的结构性贯通裂缝;降雨对砌体变形影响显著,不仅加大了结构变形量,还导致变形范围扩展;导致砌体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砌体顶部及周边填土侧向土压力、土重量的变化及土体滑动牵引作用,砌体组成材料自然劣化导致的力学强度降低,砌体承力部位支撑条件不良;明确现状洞窟处于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加固和保护修缮措施;保护过程采取的加固修缮措施可有效地保证砌体建筑的稳定性.该加固修缮实践采取的技术在龙门石窟保护工作中首次采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古建筑 砖石砌体 离散元分析 加固修缮方法
下载PDF
农村小水电多要素智能管理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沈正 梁郁安 +4 位作者 罗林 邹会玲 柳树票 宋康杰 严军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9期70-74,共5页
农村小水电站存在机组效率低、出力不足、运行水平低、安全监控不足、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此,选取广东省龙门县开展农村小水电站多要素智能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该小水电站利用了智能化改造、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等管理模式,采用了... 农村小水电站存在机组效率低、出力不足、运行水平低、安全监控不足、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此,选取广东省龙门县开展农村小水电站多要素智能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该小水电站利用了智能化改造、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等管理模式,采用了小水电智能控制装置与报警、安全生产图像智能识别、小水电集中监控服务端等智能管理关键技术。通过对龙门县6个小水电站的数据统计跟踪,研究发现引入小水电站多要素智能管理模式和关键技术后,小水电站运行效率普遍得到提高,年发电量增长了10%左右。相关成果可以为提高农村小水电站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和安全运行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站 智能管理 自动化改造 集约化运行 物业化管理 广东省龙门县
下载PDF
形式的力量:帝后礼佛图形式研究
13
作者 焦琳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55-64,共10页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因...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因其功能并非单纯的礼佛,祈求保佑,更是通过侍者及其目光构成的复杂通道,引导已故帝后在佛祖保佑下前行。而巩义石窟特意强调身份、地位、次序、正统等,一方面可能是汉化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其意欲体现帝后尊容及权威而采取了规整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后礼佛图 龙门石窟 巩义石窟 供养人像 帝王像
下载PDF
洛阳龙门东山“香山”之名新考
14
作者 焦建辉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洛阳龙门东山得名“香山”,一般认为源自东山盛产香葛的民间传说。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和佛教造像遗存的梳理分析,认为龙门“香山”得名始于武则天在龙门东山之阳敇建香山寺。“香山”是佛国净土的理想空间,龙门东山得名“香山”有着佛... 洛阳龙门东山得名“香山”,一般认为源自东山盛产香葛的民间传说。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和佛教造像遗存的梳理分析,认为龙门“香山”得名始于武则天在龙门东山之阳敇建香山寺。“香山”是佛国净土的理想空间,龙门东山得名“香山”有着佛典依据。同时,其命名处于武则天营造弥勒下生舆论、图谋皇权改易的关键时间节点,是武周政治宗教舆论宣传的需要,是为武周政权神圣性、合法性张目。因而,龙门“香山”源于盛产“香葛”之说,当系后世误识讹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 香山 武则天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的鸟类多样性与区系组成
15
作者 李绪佳 许路 +3 位作者 尹衡 罗川 胡可欣 陈雪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247-250,共4页
鸟类多样性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监测指标,为掌握龙门山地区鸟类资源情况,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龙门山地区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检索,统计出龙门山地区分布有鸟类20目77科280属580种,其中雀形目鸟类43科350种,占所有... 鸟类多样性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监测指标,为掌握龙门山地区鸟类资源情况,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龙门山地区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检索,统计出龙门山地区分布有鸟类20目77科280属580种,其中雀形目鸟类43科350种,占所有鸟类总数的60.3%,非雀形目34科230种(39.7%)。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29种;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评估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分别有2种、5种和19种;被列入CITES附录中的有68种;中国特有鸟类38种。从区系构成上看,龙门山地区鸟类组成兼具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东洋界种类295种(50.9%)占比高于古北界种类230种(39.7%)、广布种55种(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鸟类多样性 区系
下载PDF
论路朝霖《洛阳龙门志》的编纂思想
16
作者 胡代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路朝霖编纂的《洛阳龙门志》为龙门第一部有著者之名的地方志,再现了千年以来龙门史貌和文化生态。路朝霖在征引文献时坚持要取精核、汰俗取雅之原则,采录有关精核典要、经世致用之诗文,兼之弘扬国史采诗观风之传统,录感物风雅之诗篇,... 路朝霖编纂的《洛阳龙门志》为龙门第一部有著者之名的地方志,再现了千年以来龙门史貌和文化生态。路朝霖在征引文献时坚持要取精核、汰俗取雅之原则,采录有关精核典要、经世致用之诗文,兼之弘扬国史采诗观风之传统,录感物风雅之诗篇,且对所引材料多有考证,兼注按语,反映了路朝霖《洛阳龙门志》之编纂思想。《洛阳龙门志》是清代考据之风自经学扩展到史学领域的一次尝试,体现了晚清经学与史学之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志》 路朝霖 编纂思想
下载PDF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莲花纹研究
17
作者 袁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共3页
莲花纹装饰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雕塑、壁画、法器等。北朝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莲花纹大体有3种类型,即运用于窟顶、地面、项光、龛柱、台座等位置的莲花瓣纹,以化生童子、化生伎乐、化生菩萨等形象出现的化生莲花纹,以瓶插花卉纹样形... 莲花纹装饰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雕塑、壁画、法器等。北朝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莲花纹大体有3种类型,即运用于窟顶、地面、项光、龛柱、台座等位置的莲花瓣纹,以化生童子、化生伎乐、化生菩萨等形象出现的化生莲花纹,以瓶插花卉纹样形式出现的瓶插莲花纹。龙门石窟莲花纹为研究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北朝 莲花纹
下载PDF
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浅论
18
作者 孙若梦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 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重在“独善”“兼济”的志向抒发。龙门作为驿站又是相聚离别的场所,诗人失意宦游的伤别哀叹又构成文学主调。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的独特风貌,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 唐诗 文学景观
下载PDF
美丽乡村视域下农民画艺术语言特征研究
19
作者 孙长玲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农民画是民间绘画之源,植根沃土而广为流传,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手法新颖、形象生动而自然朴拙,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独有的稚趣、纯真、古朴,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民族情感和地域特征,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民间文化理念,充分反映... 农民画是民间绘画之源,植根沃土而广为流传,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手法新颖、形象生动而自然朴拙,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独有的稚趣、纯真、古朴,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民族情感和地域特征,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民间文化理念,充分反映现代民情民风。在美丽乡村的视域下,农民画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理想化、浪漫化的追求,体现了乡村居民对美好乡村、幸福乡村、文化乡村建设的热烈期盼。深入分析农民画的艺术语言特征,明确农民画在美丽乡村视域下的创作方向,可以为乡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民画 艺术语言 特征
下载PDF
贵州苗族题材农民画人物服饰特征解析与传承创新
20
作者 祝光丽 《丝网印刷》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研究贵州农民画地域面貌、民俗民风差异,创新和提炼各具鲜明特色的苗族题材,把传统刺绣、蜡染、挑花、剪纸、织锦等元素嫁接到农民画人物服饰创作中,促进贵州苗族题材农民画的传承发扬。
关键词 农民画 苗族服饰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