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men Grottoes
1
《ChinAfrica》 2018年第1期60-61,共2页
The Longmen Grottoes comprise more than 2,300 caves and niches carved into the steep limestone cliffs. These contain almost 110,000 stone Buddhist statues, more than 60 stupas and 2,800 inscriptions carved on steles. ... The Longmen Grottoes comprise more than 2,300 caves and niches carved into the steep limestone cliffs. These contain almost 110,000 stone Buddhist statues, more than 60 stupas and 2,800 inscriptions carved on steles. Luoyang was China's capital during the late North- ern Wei Dynasty (386-534) and early Tang Dynasty (618 907), and the most intensive period of carving dates from the end of the fifth century to the mid eighth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en grottoes longmen grottoes comprise
下载PDF
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生物病害调查与研究
2
作者 李心坚 徐亚男 +2 位作者 杨秋霞 许鹏 魏鑫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 [目的]生物病害侵蚀露天石质文物,使其发生表面变色及风化等不可逆变化。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敬善寺区域是龙门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区域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情况,对石质文物保护及病害防治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对该区域31个样点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进行样品采集。基于形态观察,结合ITS、16S rDNA特征片段的测序分析,对生物病害物种地衣、微型真菌、细菌、苔藓和藻类等进行鉴定;对受生物侵蚀的文物本体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地衣体中的化学酸,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衣和由生物结皮状复合物与沉积物中分离真菌的化学酸含量。[结果]形态观察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内生物病害种类主要为地衣、苔藓、藻类、真菌和细菌,其中地衣7种,苔藓3种,藻类1种,真菌20种,可培养细菌7种,主要包括蓝细菌和放线菌门等,高通量测序结果与传统培养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和互补性。扫描电镜观察到不同侵害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深度不同,其中非地衣型真菌菌丝深入岩石深度可达100μm。调查区域内常见、具明显特征结构且覆盖度较大的主要生物病害为地衣和苔藓,其中中华石果衣(Endocarpon sinense)最为明显;同时地衣和真菌样品中可检测到柠檬酸,琥珀酸、草酸,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结论]本研究首次较为系统地调查了龙门石窟敬善寺区域石质文物生物病害的物种和分布,从细胞侵入和有机酸产生2方面分析了其中代表性生物产生的病害及程度;生物病害的发育与石窟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石窟微环境控制和石质文物生物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质文物 中华石果衣 地衣 苔藓 有机酸
下载PDF
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砌体建筑失稳机制与保护修缮技术研究
3
作者 李心坚 卫婉英 +1 位作者 刘轶 张芳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2-790,共9页
为合理评估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前室砌筑建筑稳定性,研究调查了南洞砌体建筑形制,查明了文物建筑病害发育现状,采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砌体建筑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在南洞前室砌体建筑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 为合理评估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前室砌筑建筑稳定性,研究调查了南洞砌体建筑形制,查明了文物建筑病害发育现状,采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砌体建筑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在南洞前室砌体建筑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采用新型加固修缮技术.结果表明:建筑砌体破坏模式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表现为砌体墙向临空面鼓出变形,砖拱券产生宽大的结构性贯通裂缝;降雨对砌体变形影响显著,不仅加大了结构变形量,还导致变形范围扩展;导致砌体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砌体顶部及周边填土侧向土压力、土重量的变化及土体滑动牵引作用,砌体组成材料自然劣化导致的力学强度降低,砌体承力部位支撑条件不良;明确现状洞窟处于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加固和保护修缮措施;保护过程采取的加固修缮措施可有效地保证砌体建筑的稳定性.该加固修缮实践采取的技术在龙门石窟保护工作中首次采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古建筑 砖石砌体 离散元分析 加固修缮方法
下载PDF
形式的力量:帝后礼佛图形式研究
4
作者 焦琳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55-64,共10页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因...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因其功能并非单纯的礼佛,祈求保佑,更是通过侍者及其目光构成的复杂通道,引导已故帝后在佛祖保佑下前行。而巩义石窟特意强调身份、地位、次序、正统等,一方面可能是汉化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其意欲体现帝后尊容及权威而采取了规整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后礼佛图 龙门石窟 巩义石窟 供养人像 帝王像
下载PDF
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实践路径研究
5
作者 徐子涵 肖雨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6期78-89,共12页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窟内造像雕塑群体不仅规模宏大、雕刻精湛,而且雕塑本身及其附属艺术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东方雕塑艺术的典型性特征。龙门石窟的开凿已有1500余年,因造像载体材料特殊,极易受到外界破坏,洞窟和石雕都...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窟内造像雕塑群体不仅规模宏大、雕刻精湛,而且雕塑本身及其附属艺术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东方雕塑艺术的典型性特征。龙门石窟的开凿已有1500余年,因造像载体材料特殊,极易受到外界破坏,洞窟和石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裂隙和崩塌。对龙门石窟进行数字化保护,可以使石窟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传承、利用和共享,对我国石窟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典型意义。数字化技术在龙门石窟保护传承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向社会公众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增加更多的技术创新方式和传播路径,这些新的方式和传播途径又会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相融合,再共同造就出新的文化传播共同体。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探寻诸多实践路径,意在促使龙门石窟文化艺术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传播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数字化 保护 文化遗产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洛阳龙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石窟泉群保护研究
6
作者 苗灿民 李腾超 +2 位作者 张阳 冯朝斌 张盛艳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30-137,共8页
洛阳龙门一带地热资源丰富。如何在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同时,减少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景区泉群造成的人为因素影响,已成为重要课题。在总结分析当地以往地质地热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并对泉域动态进行监测,深入分析了该区域地... 洛阳龙门一带地热资源丰富。如何在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同时,减少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景区泉群造成的人为因素影响,已成为重要课题。在总结分析当地以往地质地热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并对泉域动态进行监测,深入分析了该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中深层地下水的关系和对龙门石窟泉群保护的影响,查明了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历史上间歇性断流的原因,并提出了龙门一带地热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方案。研究可为龙门石窟泉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化建议,促进洛阳市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地热等相关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地热资源 泉群 泉水断流 地下水
下载PDF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像龛营造缘由考——兼论唐高宗盛世明君形象的塑造
7
作者 尹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龙门卢舍那大像龛的修建是《华严经》佛王信仰与李唐皇室文殊信仰共同作用的产物,唐高宗以此来塑造自身的佛王形象。在大像龛及大奉先寺的修建过程中唐高宗表现出对孝道的特别重视,因为奉先思孝是有为之君的必要基础。乾封元年前后,唐... 龙门卢舍那大像龛的修建是《华严经》佛王信仰与李唐皇室文殊信仰共同作用的产物,唐高宗以此来塑造自身的佛王形象。在大像龛及大奉先寺的修建过程中唐高宗表现出对孝道的特别重视,因为奉先思孝是有为之君的必要基础。乾封元年前后,唐高宗着手进行封禅泰山、奉俘昭陵、创制明堂等向天下万民表功的活动,以塑造盛世明君的形象,而龙门卢舍那大像龛的修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像龛 唐高宗 明君形象
下载PDF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莲花纹研究
8
作者 袁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共3页
莲花纹装饰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雕塑、壁画、法器等。北朝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莲花纹大体有3种类型,即运用于窟顶、地面、项光、龛柱、台座等位置的莲花瓣纹,以化生童子、化生伎乐、化生菩萨等形象出现的化生莲花纹,以瓶插花卉纹样形... 莲花纹装饰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雕塑、壁画、法器等。北朝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莲花纹大体有3种类型,即运用于窟顶、地面、项光、龛柱、台座等位置的莲花瓣纹,以化生童子、化生伎乐、化生菩萨等形象出现的化生莲花纹,以瓶插花卉纹样形式出现的瓶插莲花纹。龙门石窟莲花纹为研究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北朝 莲花纹
下载PDF
以油画视角传绘龙门石窟意象之美
9
作者 姜泽宇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3期47-49,共3页
龙门石窟雕塑艺术完美表达了高深的传统文化和“天人合一”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教化作用。通过探究龙门石窟的意象美,不断在油画创作中弘扬中华艺术瑰宝,推动龙门石窟现代社会价值再生。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雕塑艺术 意象美 油画创作
下载PDF
渗水对龙门石窟的影响及治理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严绍军 方云 +1 位作者 孙兵 高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78,共4页
根据龙门石窟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3个试验洞窟(潜溪寺、皇甫公窟和路洞)的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分析了石窟内渗水的形成机理和破坏作用,并重点论述了治理措施。将龙门石窟的破坏作用系统地分为力学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3类,认为... 根据龙门石窟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3个试验洞窟(潜溪寺、皇甫公窟和路洞)的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分析了石窟内渗水的形成机理和破坏作用,并重点论述了治理措施。将龙门石窟的破坏作用系统地分为力学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3类,认为化学作用对文物的损害最为直接和明显;提出了“堵”与“疏”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并进一步将治理方法细分为堵来源、堵出口、外部疏导和内部疏导4种。根据调查结果,指出对于渗水严重的洞窟不宜仅采取堵出口的方法,宜先采取外部封堵、外部疏导和内部疏导等措施,待渗水量明显降低之后再采取内部封堵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卸荷裂隙 层面裂隙 渗水治理
下载PDF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溶蚀病害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方云 顾成权 +5 位作者 严绍军 张伟丽 陈建平 马朝龙 杨刚亮 李心坚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9-482,共4页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碳酸盐岩体中,易于溶蚀。近年来,石窟区伊河水以及雨水中Cl-、SO2-3等有害离子明显增加,加剧了石窟的岩溶病害。在龙门石窟溶蚀现4、NO-4、NH+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岩体结构渗水连通网络和微观结...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碳酸盐岩体中,易于溶蚀。近年来,石窟区伊河水以及雨水中Cl-、SO2-3等有害离子明显增加,加剧了石窟的岩溶病害。在龙门石窟溶蚀现4、NO-4、NH+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岩体结构渗水连通网络和微观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溶蚀病害的机理。提出治理龙门石窟溶蚀病害的根本途径是治水,应该通过裂隙注浆,设置地表防渗铺盖和地表排水系统等止水措施,杜绝雨水入渗到洞窟内溶蚀雕刻品。此外,对现有岩溶沉淀物可以采用软化剥离的方法进行人工清除,对雕刻品上的溶洞、溶沟等可采用石窟原岩岩屑调制的修复砂浆进行充填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刻品 溶蚀病害 渗水 止水措施 龙门石窟 洛阳 河南
下载PDF
龙门石窟裂隙防渗灌浆新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莽 严绍军 +3 位作者 何凯 窦彦 方云 翟国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3,128,共10页
因龙门石窟早期使用的超细水泥和环氧树脂材料在后期存在着耐久性较差、泛盐碱等问题,迫切需要选出更有效的裂隙防渗灌浆新材料,以满足龙门石窟的防渗要求。通过对研发的偏高岭土、天然水硬性石灰、硫铝酸盐水泥等5组材料配方的流动性... 因龙门石窟早期使用的超细水泥和环氧树脂材料在后期存在着耐久性较差、泛盐碱等问题,迫切需要选出更有效的裂隙防渗灌浆新材料,以满足龙门石窟的防渗要求。通过对研发的偏高岭土、天然水硬性石灰、硫铝酸盐水泥等5组材料配方的流动性、收缩性、抗压抗折强度等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偏高岭土、天然水硬性石灰、膨润土3种材料配方适合于现场灌浆。在现场灌浆试验中,确定了灌浆压力为0.1~0.4 MPa,并对材料的可灌性和灌浆参数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同时,为评价灌浆效果,对灌浆材料28 d后的固化程度、密实度、充填程度、黏结程度等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偏高岭土材料配方的灌浆效果最佳,为更适合于龙门石窟裂隙防渗的灌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防渗灌浆 抗压抗折强度 灌浆压力 可灌性
下载PDF
龙门石窟潜溪寺凝结水定量测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云 黄璇 +4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傲 陈建平 杨刚亮 范子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4-1218,共5页
龙门石窟雕琢于碳酸盐岩体之中,受水的侵蚀破坏十分严重,而凝结水病害是水侵蚀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潜溪寺是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比较典型的一个石窟。凝结水的定量测试是评价凝结水病害和分析其形成机理的重要手段。采用专门的测试设... 龙门石窟雕琢于碳酸盐岩体之中,受水的侵蚀破坏十分严重,而凝结水病害是水侵蚀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潜溪寺是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比较典型的一个石窟。凝结水的定量测试是评价凝结水病害和分析其形成机理的重要手段。采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在龙门石窟潜溪寺现场测定凝结水的凝结速率和凝结水量,主要包括试验仪器的率定试验和凝结水的定量采集试验,通过率定试验得到了试验时间和试验仪器误差的曲线关系,定量采集试验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凝结速率。结合现场监测的凝结面积和生成凝结水的时间计算凝结水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仪器误差水量与时间可以拟合为线性关系;2010年潜溪寺的凝结水生成总量为200.68 kg,其量相当可观;潜溪寺内凝结水的生成速率上午最大,晚上最小;结合笔者前期研究成果分析,潜溪寺2006—2010年期间的年生成凝结水量呈波动状态,凝结水量的波动与年度的气候变化有关;2008年以来,潜溪寺的凝结水量有增多的趋势。位于南方的大足石刻凝结水的生成速率最高,位于北方的云冈石窟的凝结水生成速率最低,龙门石窟的凝结水生成速率介于二者之间,这与3个石窟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 率定试验 定量采集试验 龙门石窟
下载PDF
CO_2劣化龙门石窟碳酸盐岩的机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云 黄志义 +4 位作者 张新鹏 喻媛 王晓东 范子龙 杨刚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26-2634,共9页
为探究CO2通过凝结水劣化碳酸盐岩体的机理,选取凝结水病害较典型的龙门石窟潜溪寺,监测游客数量、CO2质量分数变化、窟内凝结水生成规律和石窟岩体化学成分变化。在室内采用自主研制的模拟劣化试验装置进行CO2对石窟岩样的劣化作用试验... 为探究CO2通过凝结水劣化碳酸盐岩体的机理,选取凝结水病害较典型的龙门石窟潜溪寺,监测游客数量、CO2质量分数变化、窟内凝结水生成规律和石窟岩体化学成分变化。在室内采用自主研制的模拟劣化试验装置进行CO2对石窟岩样的劣化作用试验,定量推算其宏观劣化速率。借助扫描电镜研究碳酸盐岩微观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质量损失在试验过程中呈指数增长,灰岩劣化速率约为白云岩劣化速率的2倍。当洞窟温度维持在25℃,湿度为85%,大气CO2质量分数为1×10-3时,潜溪寺1 a凝结水生成量高达227.87 kg,100 a后窟内岩体最高侵蚀深度约为4.35 cm,对石窟岩体造成严重破坏。劣化作用受晶体习性与解理面结构控制,由于晶格能和解理面结构的差异使得灰岩的侵蚀速率大于白云岩的侵蚀速率;矿物晶间空隙明显扩大,仅晶体边缘有明显磨圆、蚀边现象,说明劣化作用基本发生在岩体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碳酸盐岩 龙门石窟 表面劣化
下载PDF
龙门石窟游客数量与二氧化碳浓度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志义 方云 +2 位作者 王凯 赵莽 王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03-306,共4页
开展对龙门石窟潜溪寺窟内CO2浓度和游客数量的长期监测,建立了洞窟CO2浓度自动监测系统,探究了CO2对石窟文物的侵蚀作用以及游客数量与CO2浓度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CO2气体主要借助凝结水对石窟岩体进行侵蚀;潜... 开展对龙门石窟潜溪寺窟内CO2浓度和游客数量的长期监测,建立了洞窟CO2浓度自动监测系统,探究了CO2对石窟文物的侵蚀作用以及游客数量与CO2浓度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CO2气体主要借助凝结水对石窟岩体进行侵蚀;潜溪寺内游客数量与C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游客高峰时段CO2浓度约为600×10-6(ppm),比正常水平偏高50%;游客稀少时段CO2浓度约为400×10-6(ppm)。一天内潜溪寺内由游客呼出CO2气体的增量达4 765.28 L,对石窟微气候环境影响严重。该研究成果可为定量研究CO2气体劣化碳酸盐岩机理提供实地参数依据,并且在如何对龙门石窟游客分流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数量 二氧化碳 龙门石窟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龙门石窟变形破坏原因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现国 彭涛 +1 位作者 郭友琴 吴东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河南省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嵩山复背斜西段倾伏端,区内主要的构造发育,开挖在伊河两岸的∈2、∈3灰岩中,岩性单一。据实地的调查,灰岩属厚层状或巨厚层状,单层厚度一般大于1m,多数层面结合良好,组成岩层的颗粒较细、均质,因水... 河南省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嵩山复背斜西段倾伏端,区内主要的构造发育,开挖在伊河两岸的∈2、∈3灰岩中,岩性单一。据实地的调查,灰岩属厚层状或巨厚层状,单层厚度一般大于1m,多数层面结合良好,组成岩层的颗粒较细、均质,因水平结构面发育而垂直结构面不发育的特征,决定了石窟区灰岩风化深度较浅。但是,灰岩中的岩溶与溶隙比较发育。从工程地质调查入手,对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围岩的主要变形破坏类型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工程地质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地震荷载下龙门石窟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长华 石玉成 秋仁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4-200,254,共7页
以洛阳龙门石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地震荷载下洞窟围岩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动力有限元法,从地震动的不同工程特性、不同输入方向等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洞窟围岩的位移、速度和应力动态变化特征,并指出了围岩内振动位移、... 以洛阳龙门石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地震荷载下洞窟围岩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动力有限元法,从地震动的不同工程特性、不同输入方向等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洞窟围岩的位移、速度和应力动态变化特征,并指出了围岩内振动位移、速度最大值以及应力集中出现的地方,对有无裂隙两种情况下围岩的位移、速度和应力值进行了对比。最后,根据岩体强度和莫尔—库仑破裂准则,分析了围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拉性、压性以及剪性破坏,为石窟文物地震安全评估及防灾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围岩 动态损伤 龙门石窟
下载PDF
龙门石窟鲕粒灰岩劣化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绍军 田世瑶 +2 位作者 陈建平 窦彦 方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3,共6页
龙门石窟鲕粒灰岩自然破坏相对严重,且自身存在相对特殊风化现象。为研究该类岩石风化机理,在室内设计了酸劣化及冻融试验。通过试验表明,在相对恒定的酸性、水体流动环境条件下,鲕粒灰岩风化明显,出现类似现场的风化现象。在风化影响... 龙门石窟鲕粒灰岩自然破坏相对严重,且自身存在相对特殊风化现象。为研究该类岩石风化机理,在室内设计了酸劣化及冻融试验。通过试验表明,在相对恒定的酸性、水体流动环境条件下,鲕粒灰岩风化明显,出现类似现场的风化现象。在风化影响因素方面,p H值影响明显,H+离子浓度越高,风化速度越快。溶蚀后不溶物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鲕粒间钙质成分的溶蚀,形成局部相对封闭的环境,降低溶蚀速度。而冻融这种物理风化对鲕粒灰岩影响不是太明显,这一现象应该与鲕粒自身与基质间热力学性质相对一致、鲕粒灰岩吸水性低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鲕粒灰岩 劣化试验
下载PDF
景区景点的著作权保护不容忽视——评摄影师状告龙门石窟管理局侵权案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建梅 苏吉吉 《旅游论坛》 CSSCI 2009年第6期864-867,共4页
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原名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在《大河报》发布"夜游龙门"广告时,未经同意使用了摄影师的图片,摄影师将龙门石窟及大河报社告上法庭,要求赔偿。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龙门风景名胜... 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原名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在《大河报》发布"夜游龙门"广告时,未经同意使用了摄影师的图片,摄影师将龙门石窟及大河报社告上法庭,要求赔偿。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反诉摄影师侵权,反诉的理由是摄影师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反诉被法院驳回。案后冷静思考,摄影师的拍摄是建立在龙门石窟修缮和布置夜景的基础之上,没有"夜游龙门"的创意及灯光设计布景,摄影师就不可能拍摄出本案中的照片。龙门石窟管理者应该具有某种权利——景区景点的著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景点 作品 著作权 龙门石窟 摄影师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地龙门石窟旅游流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琴 刘滨谊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0-656,共7页
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游客集中性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等,对世界文化遗产地龙门石窟的旅游流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1999-2010年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总体上是增加的,客流年际变化呈现出三次函数增长方... 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游客集中性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等,对世界文化遗产地龙门石窟的旅游流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1999-2010年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总体上是增加的,客流年际变化呈现出三次函数增长方式,年内变化曲线为"两高峰一中峰"型.月内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变化幅度比较大.周内客流分布以双休日人最多.空间分布上,来源广泛,但在东、中、西三大地带分布上,东部地区占绝对优势.并对气候因素、重要节事活动、社会因素、景区产品特色及其经营管理体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时间特性 空间特性 龙门石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