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及影响因子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田丰 张军 +2 位作者 冉有华 刘金鹏 柳思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197-203,共7页
陇南市是中国四大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时段集中,泥石流灾害频发。选取岩性硬度、高程标准差、坡度、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表层0~30 cm砂粒含量、表层0~30 cm粘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和河网密度9... 陇南市是中国四大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时段集中,泥石流灾害频发。选取岩性硬度、高程标准差、坡度、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表层0~30 cm砂粒含量、表层0~30 cm粘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和河网密度9个影响因子,基于2009年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数据构建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的Max Ent模型,模拟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布概率P,完成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制图,探索影响因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ax Ent模型能应用于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中,模拟效果表现良好。确定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河网密度、岩性硬度、坡度和表层0~30 cm粘粒含量6个主导因子,并以此为相关机构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 评价 尺度 MaxEnt模型 甘肃陇南
下载PDF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多录 孙柏年 +2 位作者 尹万玉 闫德飞 邓海军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9,共4页
陇南地区处于秦岭成矿带的西段,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调研和对基础地质资料的分析,重点阐述了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提出了该地区北部金矿床主要受礼县—高桥断裂的控制、南部金矿... 陇南地区处于秦岭成矿带的西段,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调研和对基础地质资料的分析,重点阐述了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提出了该地区北部金矿床主要受礼县—高桥断裂的控制、南部金矿床主要受文县—康县断裂的控制,并指出了该地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和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陇南地区
下载PDF
陇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动态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峰 任志远 王录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7-100,共4页
分析了陇南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其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选取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人文因素建立了陇南脆弱地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域生态脆弱程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 分析了陇南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其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选取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人文因素建立了陇南脆弱地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域生态脆弱程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陇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度为0.18,属轻度脆弱区.14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为重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大于0.30;1992年以后,为轻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小于0.30,且逐年下降.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化.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有力支持,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 环境评价 陇南地区
下载PDF
生态脆弱型贫困区社会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与作用机制——以陇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录仓 谢永成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的叠加与互制,是陇南社会经济地域系统落后的外在表现;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系统的结构功能不完善,而结构演潜的延滞性进一步恶化了地域系统的协调性;区域基础设施的残缺不全和人文思想意识的落后,使地域系统表现... 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的叠加与互制,是陇南社会经济地域系统落后的外在表现;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系统的结构功能不完善,而结构演潜的延滞性进一步恶化了地域系统的协调性;区域基础设施的残缺不全和人文思想意识的落后,使地域系统表现为强烈的封闭性;地域组织的离散性,使地域系统内部的整合力受到抑制,而区域中心城镇发育不足、城乡互动机制的弱化,进一步降低了地域系统的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域系统 特征与作用机制 生态脆弱型贫困区 陇南地区
下载PDF
甘肃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 被引量:17
5
作者 尚贤毅 谭晓风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2期93-96,共4页
甘肃陇南是我国花椒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久远,花椒种质资源丰富。为全面掌握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通过开展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比较各调查点分布花椒生态生活习性,初步查清了陇南地区分布的8个花椒栽培品种(类型)和8个野生花椒种... 甘肃陇南是我国花椒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久远,花椒种质资源丰富。为全面掌握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通过开展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比较各调查点分布花椒生态生活习性,初步查清了陇南地区分布的8个花椒栽培品种(类型)和8个野生花椒种,为陇南花椒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地区 花椒 种质资源 调查
下载PDF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4
6
作者 柳金峰 黄江成 +2 位作者 欧国强 吕娟 范建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8-13,21,共7页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武都区 白龙江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模糊物源可拓法
下载PDF
陇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9-62,共4页
对陇南地区生态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其生态环境的特点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过度性和敏感性特点.本区域存在多种生态脆弱因子,其成因是在自然脆弱因子的基础上,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本地域生态系... 对陇南地区生态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其生态环境的特点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过度性和敏感性特点.本区域存在多种生态脆弱因子,其成因是在自然脆弱因子的基础上,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本地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其功能衰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环境评价 陇南地区
下载PDF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小水沟泥石流治理防治工程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奎 岳方伟 朱力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6-51,共6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直接危及小水沟沟口左岸九年制义务学校一座及沟口两岸居民,因此治理该泥石流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当地暴雨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泥石流固体物质源及形成的踏勘,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的特点,执行全面规划、重点治理的设计思路,采取了防护、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堤前砂土、减缓水石流流速、减小水石流对护堤的直接冲蚀和破坏、保障堤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的正常使用、增大植被覆盖率,绿化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坝 生物工程 排导沟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
下载PDF
陇南市武都区大风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6
9
作者 肖志强 赵彦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6期274-275,共2页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1971—2010年大风资料分析得出:武都区大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以4—8月出现频数最多,占总次数的80%,20世纪70—80年代为大风多发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大风可造成林木和作物的倒伏、断枝、落花落果等,...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1971—2010年大风资料分析得出:武都区大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以4—8月出现频数最多,占总次数的80%,20世纪70—80年代为大风多发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大风可造成林木和作物的倒伏、断枝、落花落果等,造成设施农业的破坏,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该文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陇南市武都区大风危险性等级和风险等级白龙江河谷最高,其余各地由低到高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气候特征 风险区划 甘肃陇南 武都区
下载PDF
从“神道设教”论明清时期陇南地区的关公信仰
10
作者 赵宁 《河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1-87,共7页
关公信仰在明清时期成为全国性的信仰,官方的“神道设教”功不可没。明清时期陇南地区的关公信仰兴盛与官方的推崇密切相关。民间信仰中的关公神性逐渐趋于万能。兼具官方性质和民间性质的关公信仰,在当地的社会稳定中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神道设教 明清时期 陇南 关公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