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Data Structure and Oil and Gas Predic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WangShangxu LinChangro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75-82,共8页
In this paper, a new concept called numerical structure of seismic data is introduc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umerical structure and numerical value of seismic data is explained.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numerical... In this paper, a new concept called numerical structure of seismic data is introduc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umerical structure and numerical value of seismic data is explained.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numerical seismic 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oil and gas-bearing reservoir, so it is very useful for a geologist or a geophysicist to precisely interpret the oil-bearing layers from the seismic data. This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any exploration or production stage. The new method has been tested on a series of exploratory or development wells and proved to be reliable in China. Hydrocarbon-detection with this new method for 39 exploration wells on 25 structures indi- cates a success ratio of over 80 percent. The new method of hydrocarbon prediction can be applied for: (1)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reservoirs with marine fades, delta, or non-marine fades (including fluvial facies, lacustrine fades); (2) sedimentary rocks of reservoirs that are non-marine clastic rocks and carbonate rock; and (3) burial depths range from 300 m to 7000 m, and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these reservoirs is over 8 m (main frequency is about 5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prediction hydrocarbon oil-bearing stratum seismic data structure data value seismic facies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断裂带变形特征及其活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伟涛 贾东 +2 位作者 李传友 郑文俊 魏占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8-979,共12页
文中通过野外调查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获取了龙泉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龙泉山断裂带主逆冲断层位于龙泉山背斜的西翼,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北段与南段断层面倾向NW,断续分布;中段断层面倾向SE,形成典型的断层传播褶皱,并且断层已经沿... 文中通过野外调查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获取了龙泉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龙泉山断裂带主逆冲断层位于龙泉山背斜的西翼,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北段与南段断层面倾向NW,断续分布;中段断层面倾向SE,形成典型的断层传播褶皱,并且断层已经沿背斜前翼膝折带的轴突破,形成贯通的突破断层。因此,中段构成了龙泉山断裂的主体。地貌对断裂活动性的响应表明龙泉山断裂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有过一定的活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速率较低,且活动性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断层传播褶皱 新活动性 龙泉山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的结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鲁人齐 何登发 +4 位作者 John Suppe 马晓鸣 桂宝玲 王明健 高金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7-1010,共14页
本文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浅层滑脱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T_3~x3)的碳质页岩夹煤层,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 本文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浅层滑脱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T_3~x3)的碳质页岩夹煤层,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叠瓦构造;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T_1j^(4-5))的膏岩层,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冲起构造和构造楔;深层为下寒武统的泥页岩层,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和滑脱褶皱。该区滑脱断层所控制的地层变形和缩短量各不相同,其中三叠系上统缩短量最大,大于30 km;三叠系下统至古生界地层缩短量约为14.5 km;侏罗系以上的地层缩短量则较小。研究区内的通济场断裂(F_3)为印支末期形成的一套逆冲断层组,其下部交于下寒武统滑脱层,深度约为10 km;关口断层(F_4)和彭县断裂(F_5)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形成的逆冲断层,下部交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滑脱层,深度大约为8~10 km。这些断层以前展的方式破裂,并且长期活动。龙门山中段自中生代以来存在多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诺利末期、印支晚幕、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龙门山活动最强烈的两个阶段,在龙门山中段山前带表现为大量断裂的长期活动,地壳缩短和龙门山快速隆升,并形成多种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滑脱断层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演化 龙门山中段 龙泉山
下载PDF
龙泉山西麓山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威 周荣军 +2 位作者 何玉林 刘韶 马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2-946,共5页
为研究龙泉山断裂在西麓山前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等工作,并在钻孔分析和年代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龙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龙泉山西麓山前存在隐伏逆冲断裂... 为研究龙泉山断裂在西麓山前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等工作,并在钻孔分析和年代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龙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龙泉山西麓山前存在隐伏逆冲断裂,倾向南东,为龙泉山西坡断裂的分支,上断点止于全新世粘土层中,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龙泉山西坡分支断裂的存在证明龙泉山在抬升过程中不断向成都盆地逆冲挤压、扩展,其在龙泉山中段的存在证明龙门山构造应力具有非均匀性,而这种持续的构造变形所引起的地震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泉山断裂 浅部构造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龙泉山构造区隧道浅层天然气来源定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小林 苏培东 +2 位作者 苏少凡 马云长 杨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8,共7页
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是川西油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分界构造,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红层,属非煤地层,不具生烃能力;但穿越龙泉山构造带的多条隧道,施工中都受到了浅层天然气危害。为查明浅层天然气来源,更准确地预测非煤地层隧道中瓦斯分... 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是川西油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分界构造,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红层,属非煤地层,不具生烃能力;但穿越龙泉山构造带的多条隧道,施工中都受到了浅层天然气危害。为查明浅层天然气来源,更准确地预测非煤地层隧道中瓦斯分布特征,为隧道工程服务,文章以成都地铁18号线龙泉山隧道为例,采用现场成分测试、气相色谱、稳定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实验,对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浅层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龙泉山含油气构造带浅层天然气主要成分以CH4、N2、CO2为主,其中CH4浓度达到57.65%~75.23%;浅层天然气稳定碳同位素实验表明δ^13C1、δ^13C2和δ^13C3的值分别在40‰、26‰和25‰上下;稀有气体同位素实验表明气样源岩年代介于225~249 Ma;生物标志化合物实验表明规则甾烷比值介于0.90~1.07。龙泉山构造带浅层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伏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深部气体主要通过断层及节理裂隙向上运移,在浅部砂岩、节理裂隙发育区和局部构造高点富集,从而对隧道工程形成危害。成都地铁18号线龙泉山隧道横穿龙泉山含油气构造,隧道掌子面瓦斯绝对涌出量达到2.13~4.99 m^3/min,浅层天然气的分布受龙泉驿断层、卧龙寺向斜、龙泉山背斜和马鞍山断层控制。龙泉驿断层和马鞍山断层是深部三叠系须家河组天然气向上运移通道,断层破碎带及其伴生、派生节理裂隙发育区以及龙泉山背斜转折端是浅层天然气有利富集区,浅层天然气浓度高,隧道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层天然气 气源 龙泉山含油气构造
下载PDF
龙泉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扭动形迹成因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于佳男 李忠权 +2 位作者 曾庆 李洪奎 罗寿兵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3期1-3,7,共3页
龙泉山构造带位于川西前陆盆地凹陷带与前陆斜坡带之间,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块。通过地表地层陡带、断层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钻井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建立了龙泉山构造带的构造模型,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认为其构... 龙泉山构造带位于川西前陆盆地凹陷带与前陆斜坡带之间,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块。通过地表地层陡带、断层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钻井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建立了龙泉山构造带的构造模型,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认为其构造特征在剖面上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在平面上可分为南、中、北三段。针对龙泉山背斜扭动形迹的成因,从南北段构造样式差异、构造应力、构造运动期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 构造特征 构造模型 扭动形迹
下载PDF
贵州丹寨县龙泉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畅福 杨焱冰 +3 位作者 余德会 袁丛军 李鹤 胡译文 《贵州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9-13,共5页
为了解龙泉山保护区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特征,在保护区典型群落地段进行了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该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1科79属120种。(2)群落中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有... 为了解龙泉山保护区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特征,在保护区典型群落地段进行了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该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1科79属120种。(2)群落中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有贵州桤叶树Clethra kaipo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有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秦氏箭竹Sinarundinaria chingii,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有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茜草Rubia cordifolia、丝叶薹草Carex capilliformis。(3)物种多样性上,灌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为丰富,均匀度较高,多样性亦较为丰富,乔木层各指数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重要值 龙泉山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