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and bor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ourmaline in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Guangxi, China:implications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Lihua Qian Jianqing Lai +3 位作者 Shugen Zhang Lifang Hu Rong Cao Shilong Tao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7-291,共15页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the Dayaoshan Uplift.Tourmaline is widespread in the Longtoushan gold deposit 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hyolite porphyry and a...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the Dayaoshan Uplift.Tourmaline is widespread in the Longtoushan gold deposit 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hyolite porphyry and associated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maline enrichmen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gold orebody. Feldspar has been largely replaced by tourmaline in the rhyolite porphyry and cryptoexplosive breccia.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ourmalines in the Longtoushan deposit belong mainly to the alkali group and partly to the X-vacant group; they mostly fell in the schorl-dravite series field. Two distinct sets of dominant substitutions were observed: MgFe_(-1) and Al□(NaR2+)-1,where R = Fe, Mg. In addition, minor substitutions include(CaMg)(NaAl)_(-1) and FeAl_(-1). The calculated d11 B value for the mineralizing fluids ranged from-12.8 to-9.7%,which is typical of S-type granites, and boron-enriched fluids predominantly derived from rhyolitic melt. Part of the tourmaline from the rhyolite porphyry crystallized during the magmatic-hydrothermal stage, whereas most tourmalines from the deposit formed in the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stage. The tourmalines were deposited from a relatively reduced and acidic fluid system, and the gold predominantly precipitated during the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stage in the Longtoushan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oushan gold deposit TOURMALINE Oreforming FLUIDS BORON ISOTOPES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Granites from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n the Dayaoshan Area,Guangxi:Implication for Petro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Lihua Qian Jianqing Lai +3 位作者 Lifang Hu Rong Cao Shilong Tao Bei Yo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09-322,共14页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s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granitic complex. Whole rock geochemistry and in-situ U-Pb and Hf isotopic data were used to constrai...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Longtoushan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is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granitic complex. Whole rock geochemistry and in-situ U-Pb and Hf isotopic data we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genesis and age of the granites and related Cu-Au mineralization in the Longtoushan Deposit. The granites mainly consist of the granite porphyry, rhyolite porphyry, porphyritic granite and quartz porphyry.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e granite porphyry, rhyolite porphyry and quartz porphyry indicates that they intruded from ca. 94 to 97 Ma. These intrusions exhibit similar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i.e., right-dipping REE patterns, depletion of Ba, Sr, P and Ti, and enrichment of Th, U, Nd, Zr and Hf. The εHf(t) values of zircons from the granite porphyry, rhyolite porphyry and quartz porphyry range from-26.81 to-8.19,-8.12 to-5.33, and-8.99 to-5.83,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Proterozoic crust. The Cu-Au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rhyolite porphyry and porphyritic granite, respectively. The Longtoushan granites were most likely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posit is a part of the Late Yanshanian magmatism related mineralization in the Dayaoshan are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oushan gold deposit RHYOLITE PORPHYRY zircon U-Pb dating Hf ISOTOPES PETROGENESIS CU-AU mineralization
原文传递
广西龙头山斑岩型金矿成岩成矿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陈富文 李华芹 梅玉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1-926,共6页
贵县龙头山金矿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关。金(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和断裂破碎带中。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分析技术,作者对矿区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 贵县龙头山金矿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关。金(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和断裂破碎带中。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分析技术,作者对矿区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03.3±2.4Ma(95%可信度,MSWD=2.1)和100.3±1.4Ma(95%可信度,MSWD=0.40),表明龙头山金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晚白垩世。并认为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系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矿床是在同一成矿作用下形成的,似乎不存在多期矿化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成矿斑岩体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华南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事件与成矿作用——来自广西大瑶山龙头山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39
4
作者 段瑞春 凌文黎 +3 位作者 李青 陈子万 杨红梅 刘立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4-1658,共15页
广西贵港大瑶山成矿带位于华南东南沿海成矿带西南端,对矿带内龙头山金矿黄铁矿化斑岩进行定年的结果为96.1±3.0Ma,与区域内邻近的平天山侵入岩体(96.2±0.4Ma)相同。龙头山矿床的Sr同位素组成与其锆石的REE特征表明,成矿作用... 广西贵港大瑶山成矿带位于华南东南沿海成矿带西南端,对矿带内龙头山金矿黄铁矿化斑岩进行定年的结果为96.1±3.0Ma,与区域内邻近的平天山侵入岩体(96.2±0.4Ma)相同。龙头山矿床的Sr同位素组成与其锆石的REE特征表明,成矿作用伴随有大量的流体参与;矿化斑岩与区内侵入相岩石相同的形成时代以及矿化斑岩中锆石Ce的正异常明显强于侵入岩锆石的现象指示,成矿过程经历了快速的区域地壳抬升和体系氧逸度大幅增高;两类岩浆岩Nd同位素组成与华南低Nd模式年龄带相当,反映岩浆活动有不同比例的幔源物质参与。因此,大量成矿流体的参与、区域地壳抬升、流体沿深大断裂上迁过程中的突然冷却以及氧逸度增高是导致龙头山金矿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条件;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低角度俯冲作用导致了区域地壳较大范围的流体释放,而地幔岩浆物质的板底垫托作用导致高溶解度成矿流体沿构造通道向上迁移,应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发生的重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华南成矿带
下载PDF
贵港龙头山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奕志 陈远荣 +4 位作者 刘巍 蒋惠俏 黄秋 吴二 林立保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9,共7页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g、Au、Ag、Pb(矿头至矿中上)→Cu、W、Mo、Zn(矿中下)→Mn、Ni、Ti、Co、V(矿尾)。该区成矿组分复杂,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的特征;根据成矿元素的分带规律,认为深部还存在金矿化体;建立了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的理想模型,并总结出该区的找矿预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地球化学异常分带 理想模型 预测标志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春鹏 曾南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7-23,共7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产于晚中生代残存的火山颈机构中。通过对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的类型、空间展布及其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变化在62.77%~75.24%之间,La/Ce与Rb/Ti比值基本不变,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富轻...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产于晚中生代残存的火山颈机构中。通过对金矿床火山—次火山岩的类型、空间展布及其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变化在62.77%~75.24%之间,La/Ce与Rb/Ti比值基本不变,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富轻稀土型,同时铕亏损强烈。研究认为本区岩浆岩均属亚碱性系列英安流纹斑岩类岩石,为一套陆相中心式火山—次火山喷发—侵入岩系,形成于具有火山弧(碰撞期前)—同碰撞性质的构造环境中,具壳幔混合来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次火山岩 岩石学 构造环境 成矿岩体 龙头山金矿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斑岩金矿成矿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热液蚀变作用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曾南石 张春鹏 +2 位作者 徐文炘 朱文风 邱桂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镜下特征及SiO2含量,将龙头山金矿成矿岩体的构成主体重新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气液导致岩体上部发生弥散型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受热流体的酸碱分离作用影响,形成高岭石化相对在上、绢云母化在下的垂直蚀变分带。侵入岩浆... 根据镜下特征及SiO2含量,将龙头山金矿成矿岩体的构成主体重新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气液导致岩体上部发生弥散型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受热流体的酸碱分离作用影响,形成高岭石化相对在上、绢云母化在下的垂直蚀变分带。侵入岩浆带来的热能,同时形成有大气降水加入的富硼含矿热液,并沿岩体接触带及顶部发育的碎裂构造等开放空间充填,交代已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围绕岩体的近环状含金隐爆角砾岩和电气石-硅化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成矿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燕山晚期受混染的I型花岗岩浆;与周边岩体在成岩物质、侵位空间及成岩时代等方面表现出岩浆活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金矿 隐爆角砾岩 花岗闪长斑岩 热液蚀变分带 龙头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矿石显微结构构造和金矿物成分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文凤 杨国高 张芳 《矿产与地质》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热液型金矿床,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矿石的微裂隙特征、结构构造及成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矿石的微裂隙是相通的;矿液在运移过程中,在相对封闭、酸碱度较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形成了较自形的电气石、黄铁矿和金矿物...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热液型金矿床,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矿石的微裂隙特征、结构构造及成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矿石的微裂隙是相通的;矿液在运移过程中,在相对封闭、酸碱度较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形成了较自形的电气石、黄铁矿和金矿物;矿液经过了多期上升过程,对早期形成的矿物不断地进行叠加和改造,使不同期次形成的金矿物成分略有不同;金矿物有次生加大现象。进而认为,该金矿床应有三期以上的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期 显微结构构造 金矿物成分 龙头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多期次成矿及金银元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国高 朱文凤 张芳 《矿产与地质》 2008年第5期437-440,共4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在沉积岩或岩浆岩中均普遍发育电气石化,不同的岩石均出现电气石化说明电气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电气石化强烈的地段多发现金矿物说明电气石与金矿物的关系密切。硫化物的互相穿插和交代现象,说明矿床是经过多期次热液...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在沉积岩或岩浆岩中均普遍发育电气石化,不同的岩石均出现电气石化说明电气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电气石化强烈的地段多发现金矿物说明电气石与金矿物的关系密切。硫化物的互相穿插和交代现象,说明矿床是经过多期次热液叠加的结果。金元素分布在硫化物中较脉石多,银元素在硫化物和脉石中没有太大的变化;金银以较均匀的点相间分布,未形成矿物固溶体相;在出现金矿物的地段,金、银的含量明显上升,铁、硫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多期次成矿 金银元素分布 次火山岩型金矿床 龙头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朱桂田 《矿产与地质》 2002年第5期266-272,共7页
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 ,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 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 ,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 ,其中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密切相关。角砾熔岩和蚀变粉砂岩的稀土总量低于酸性岩和沉积岩的平均值 ,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相对富轻稀土型。流体中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流体系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矿液中硫是多来源的 ,主要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及基底地层。据铅同位素特征推测铅主要来自中生代火山岩 ,部分来自基底地层。从而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和部分基底地层。成矿温度在177- 2 86℃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 广西 铅同位素 硫同位素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诗龙 赖健清 +2 位作者 张建东 胡理芳 钱丽华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3-41,共9页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大瑶山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床,矿区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的产出特征,将黄铁矿划分为5个世代,对应着5个成矿阶段:电气石-石英-硫化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大瑶山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床,矿区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的产出特征,将黄铁矿划分为5个世代,对应着5个成矿阶段:电气石-石英-硫化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阶段(Ⅳ)、石英-黄铁矿阶段(Ⅴ)。不同阶段黄铁矿晶形均以{100}为主,少见{210};金含量与{210}含量呈正相关。黄铁矿晶胞参数为5.411 86~5.415 52,变化幅度不大,与钴含量呈正相关,主成矿阶段受金含量影响而变大。形貌及砷含量变化特征表明,{210}和金含量随砷含量降低而升高,说明砷含量降低利于{210}的出现,且金与砷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形貌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均反映主成矿阶段温度应>220℃,且多集中于>300℃的范围;δFe—δS图解及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综合分析认为,龙头山金矿床为中-高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床 黄铁矿 形貌标型 晶胞参数 化学组成 矿床成因 广西
下载PDF
龙头山金矿床Au9号矿体地质特征及资源/储量估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军平 陈冬 +3 位作者 李海 李青云 肖振 陈国良 《黄金》 CAS 2012年第5期18-23,共6页
龙头山金矿床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Au 9号矿体为在龙头山金矿区新圈定的低品位金矿体。在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及矿山生产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坑道勘探工程,基本查明了Au 9号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及厚度、品位的变化情况... 龙头山金矿床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Au 9号矿体为在龙头山金矿区新圈定的低品位金矿体。在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及矿山生产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坑道勘探工程,基本查明了Au 9号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及厚度、品位的变化情况,并对Au 9号矿体资源/储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保有储量:金金属量约13 t,银金属量约16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9号矿体 地质特征 资源/储量 估算 龙头山金矿床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来庚 陈根文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龙头山金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 龙头山金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密切相关。流体中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流体系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矿液中硫是多源的,主要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及基底地层。据铅同位素特征推测铅主要来自中生代火山岩,部分来自基底地层。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和部分基底地层。成矿温度在215~260℃之间,属中-低温次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龙头山金矿 次火山岩 斑岩 围岩蚀变
下载PDF
浅孔留矿法在龙头山金矿应用中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瑞军 谭海文 《甘肃冶金》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本文分析了龙头山金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指出应用浅孔留矿法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从而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率指标,确保采矿安全生产,提高矿山企业技术经济效果。
关键词 浅孔留矿法 矿床贮存条件 安全生产 技术经济效果 龙头山金矿
下载PDF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金矿控矿因素分析
15
作者 游琲 赖健清 +3 位作者 钱丽华 陶诗龙 曹蓉 胡理芳 《南方金属》 CAS 2017年第5期15-16,28,共3页
通过对龙头山金矿床的地质学特征及控矿、构造等因素的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该矿区控矿因素的阐述,得出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以便于对同类矿床的勘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控矿因素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岩浆活动的新认识
16
作者 胡理芳 赖健清 +3 位作者 钱丽华 陶诗龙 曹蓉 游琲 《南方金属》 CAS 2017年第2期25-28,共4页
龙头山金矿床产在平天山岩体西侧的一个残留的燕山晚期火山颈中,矿区出露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花岗斑岩脉和霏细斑岩脉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认为流纹斑岩形成时间晚于花岗斑岩;龙头山岩浆活动可分两个旋回:第一个旋回为浅... 龙头山金矿床产在平天山岩体西侧的一个残留的燕山晚期火山颈中,矿区出露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花岗斑岩脉和霏细斑岩脉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认为流纹斑岩形成时间晚于花岗斑岩;龙头山岩浆活动可分两个旋回:第一个旋回为浅成侵入相的花岗斑岩;第二个旋回包括次火山岩相的流纹斑岩和晚期的酸性、中酸性岩脉两个亚旋回;龙头山金矿床成矿作用主要与流纹斑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活动 金矿 龙头山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断裂构造特征及成矿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锐 梁明建 +3 位作者 张武饰 李廖辉 黄冲 黄宁宁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4期122-124,共3页
龙头山金矿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和东西向几组,均为成矿前构造,是矿区主要控岩、控矿、储矿构造。龙头山岩体边缘的次级断裂、裂隙,呈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在岩... 龙头山金矿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和东西向几组,均为成矿前构造,是矿区主要控岩、控矿、储矿构造。龙头山岩体边缘的次级断裂、裂隙,呈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在岩体的西部、南部和东部组成放射状断裂,多是岩体原生节理发展而成的张性断裂构造。这些断裂带可被后期含矿脉体充填,局部有破碎带膨大富集形成大的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断裂构造 成矿关系
下载PDF
华南燕山晚期龙头山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深部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朝文 《矿产勘查》 2019年第9期2203-2210,共8页
龙头山次火山岩体的供金潜力以及该矿床的金成矿模式、控矿作用了解还不够深入,尽管其成因成矿模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研究实例还不多。燕山晚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铜金矿成矿期,广西龙头山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温度和压力等都已... 龙头山次火山岩体的供金潜力以及该矿床的金成矿模式、控矿作用了解还不够深入,尽管其成因成矿模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研究实例还不多。燕山晚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铜金矿成矿期,广西龙头山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温度和压力等都已经得到精确厘定,为研究华南燕山晚期金矿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提供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系统采集矿石及围岩样品,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龙头山金矿床具有"上金下铜"分带规律,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矿体,这为深部找矿勘查扩大了范围。并首次提出龙头山金矿中铜、金的成矿动力学模式及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燕山晚期 斑岩型铜金矿床 龙头山岩体 成矿模式 深部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