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龙游石窟4号洞4-2号岩柱长期抗剪强度反分析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志法 李丽慧 +4 位作者 张路青 高丙丽 曾钱帮 陆民 郑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62-67,共6页
对于地下工程来说,围岩的长期抗剪强度从来是工程设计者和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但历来仅根据持续时间十分 有限的试验来确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这类试验所得到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抗剪强度。所以,本文提出的根据 龙游大型古地... 对于地下工程来说,围岩的长期抗剪强度从来是工程设计者和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但历来仅根据持续时间十分 有限的试验来确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这类试验所得到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抗剪强度。所以,本文提出的根据 龙游大型古地下工程即龙游石窟岩柱(包括柱础)的剪坏现象反算岩柱的长期抗剪强度的成果,是很有理论价值的。本文将 以龙游石窟4号洞的4-2号岩柱为对象作古地下工程岩柱长期抗剪强度的反演研究。为了在反演中能进一步考虑剪切面上 各部位的应力变化,作者还借助于FLAC-3D分析结果对不同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地下工程 反分析 FLAC-3D 剪切面 工程设计 应力变化 岩柱 围岩 大型
下载PDF
关于龙游石窟斜顶“设计”中工程科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丽慧 杨志法 +3 位作者 张路青 祁生文 陆民 郑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浙江省西部龙游县的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由 24 个洞室组成,该洞室群开挖于 2000 年前。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龙游石窟不仅以其独特的“设计”方式(斜顶、熨斗形岩柱以及斜墙等)及其所蕴藏的岩石力学信息,闪烁着我国古人在地下工程科学和... 浙江省西部龙游县的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由 24 个洞室组成,该洞室群开挖于 2000 年前。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龙游石窟不仅以其独特的“设计”方式(斜顶、熨斗形岩柱以及斜墙等)及其所蕴藏的岩石力学信息,闪烁着我国古人在地下工程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智慧光芒,而且充满待解的疑团。正因为如此,它已引起许多岩石力学学家和工程地质学家的关注。作者从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三维数值计算入手,对龙游石窟的斜顶“设计”所蕴含的工程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 从工程地质调查入手,龙游石窟各洞室顶板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与岩层的倾向和倾角一致,这就说明斜顶“设计”是古人在满足某种建造目的的前提下巧妙运用地下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的产物;(2) 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斜顶“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洞室围岩的应力条件,减小顶板下沉量和边墙的侧向外鼓变形,这对洞室的稳定都极为有利。由此可见,古人所采用的斜顶设计是一种很好地解决超浅埋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龙游石窟 斜项“设计” 工程科学问题 FLAC^3D数值计算
下载PDF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1~5号洞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丽慧 牟会宠 +3 位作者 杨志法 陆民 徐建宏 郑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一个超浅埋大型古地下洞室群于1992年在浙江省龙游县被四个农民发现。该洞室群的发现引起了各方面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从发现至今已出现了多种破坏现象,如顶板脱落、洞间壁坍塌、柱子拉张或剪切破坏以及由于渗水导致的洞室围岩的... 一个超浅埋大型古地下洞室群于1992年在浙江省龙游县被四个农民发现。该洞室群的发现引起了各方面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从发现至今已出现了多种破坏现象,如顶板脱落、洞间壁坍塌、柱子拉张或剪切破坏以及由于渗水导致的洞室围岩的干湿交替引发的风化现象等等。本文从工程地质调查入手,对龙游古地下洞室群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洞室群 工程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条件 1992年 破坏现象 干湿交替 洞室围岩 剪切破坏 地质基础 保护工作 龙游县 浙江省 超浅埋 拉张
下载PDF
龙游古地下洞室群洞内落石灾害及其防治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魏雪云 翟友成 +2 位作者 胡瑞林 杨志法 傅燕 《工程勘察》 2019年第10期1-6,共6页
龙游石窟是一处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具有规模巨大、埋深较浅等特点。现场调查发现,古洞室的洞口、边墙、岩柱等部位易产生破裂、危岩,并在旅游条件下存在着落石灾害的隐患。显然,落石问题将严重影响龙游石窟古洞室的旅游安全及其长期保... 龙游石窟是一处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具有规模巨大、埋深较浅等特点。现场调查发现,古洞室的洞口、边墙、岩柱等部位易产生破裂、危岩,并在旅游条件下存在着落石灾害的隐患。显然,落石问题将严重影响龙游石窟古洞室的旅游安全及其长期保护。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洞室的受力分析,探索落石产生的机理,认为上部荷载以及风化作用的长期作用是洞室产生落石的主要原因。针对落石的防治提出了安全第一、维持文物原状、兼顾旅游需求的防治原则,并从安全游路规划的角度对落石防治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龙游石窟的旅游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游石窟 落石 落石防治 安全
下载PDF
龙游石窟3号洞第3-2号岩柱的监测与开裂机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傅燕 田世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3-828,共6页
龙游石窟1-5号洞室群几百年来一直处于水下,1992年首次被抽干水用于开发旅游。由于抽水前后环境的强烈改变,以及洞内干湿交替明显,所以洞室围岩风化和破坏都十分严重。其中,本文所讨论的3号洞第3-2号岩柱就是已发生严重开裂,并亟待加固... 龙游石窟1-5号洞室群几百年来一直处于水下,1992年首次被抽干水用于开发旅游。由于抽水前后环境的强烈改变,以及洞内干湿交替明显,所以洞室围岩风化和破坏都十分严重。其中,本文所讨论的3号洞第3-2号岩柱就是已发生严重开裂,并亟待加固。为对该岩柱的加固提供科学依据,需准确把握变形破坏发展情况和据此研究它的变形破坏机理。为此,作者采用JSYCB-73系列电感式测缝仪和钢尺等手段对岩柱开裂的宽度和长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所取得的大量数据和地质条件,对该岩柱的开裂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用来加固邻区的混凝土喷层的重力部分转移到该岩柱上,从而增加了荷载;(2)由于洞内渗水严重、干湿交替、温差变化较大等使风化作用加大。结果,导致该岩柱的强度降低。(3)该岩柱强度的降低和所施加荷载的增加等两个因素最终导致了岩柱被压裂。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并考虑文物保护和旅游的需要,提出了治水、地表卸荷、岩柱加锚、加箍等加固措施。加固后的监测数据表明,开裂已不再发展,岩柱已处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游石窟 开裂 监测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