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语堂与明清小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兆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林语堂酷爱和痴迷明清小品,将它视为精神和灵魂的源头,这是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所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 主要与周作人的倡行、小品文的特质、作家的性情及对当时文坛的不满有关。明清小品帮助林语堂确立了生活的艺术观,赋予了他幽默、性... 林语堂酷爱和痴迷明清小品,将它视为精神和灵魂的源头,这是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所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 主要与周作人的倡行、小品文的特质、作家的性情及对当时文坛的不满有关。明清小品帮助林语堂确立了生活的艺术观,赋予了他幽默、性灵和闲适的审美趣味,强化了他对常识的尊重等。林语堂对明清小品的超越意向在于:具有更多的现代思想意识,更富于放逸、自由和优雅的气度。当然,过于崇信明清小品使得林语堂因袭大于创造,还由于躁动大于静穆,林语堂就不能像明清小品作家一样对物性和天地道心有更深刻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明清小品 酷爱与痴迷 人生哲学 审美味趣
下载PDF
试论张小娴散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卢红敏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7-69,共3页
张小娴的散文大都取材于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对爱情的关注与对现代女性人格独立的 期待是其创作的重心;张小娴散文带有女性视野的局限性;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是“张小娴热”的重要成因。
关键词 张小娴 散文 都市生活 爱情关注 现代女性 女性视野 文学生产 麦当劳化
下载PDF
妻子、情爱与美的牢狱——关于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的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科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8,23,共5页
多年来学术界对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多侧重于“宗教”视角来解读,不可避免地出现牵强附会的诠释。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爱”的视角,重新解读这本集子中关于“妻子”、“情爱”与“美的牢狱”的话题,深入探讨两性在“情爱”上衍生... 多年来学术界对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多侧重于“宗教”视角来解读,不可避免地出现牵强附会的诠释。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爱”的视角,重新解读这本集子中关于“妻子”、“情爱”与“美的牢狱”的话题,深入探讨两性在“情爱”上衍生出种种复杂的况味和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集 情爱 美的牢狱 表现形态
下载PDF
大爱无涯,乡愁满天——论琦君散文的母题抒写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琦君是传统文化滋养出来的一个典型作家,其散文在母题书写上具有很大的民族特色。高扬大爱旗帜,抒写乡愁是琦君乐此不疲要表达的中心。在大爱表达上,由人及物,并最终从佛理中得到阐释。琦君散文具有一种浅愁美学,通过故乡民俗经验,以及... 琦君是传统文化滋养出来的一个典型作家,其散文在母题书写上具有很大的民族特色。高扬大爱旗帜,抒写乡愁是琦君乐此不疲要表达的中心。在大爱表达上,由人及物,并最终从佛理中得到阐释。琦君散文具有一种浅愁美学,通过故乡民俗经验,以及文化记忆抒写达到对乡愁母题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琦君散文 母题 大爱 乡愁
下载PDF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成因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宛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65-66,共2页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朱自清作为"散文圣手"而被后来者广为赞誉。他的散文感情真、语言美、结构巧、道理深,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文的模范"。探究其成因,源于"厚爱",正是朱自清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对大自...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朱自清作为"散文圣手"而被后来者广为赞誉。他的散文感情真、语言美、结构巧、道理深,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文的模范"。探究其成因,源于"厚爱",正是朱自清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对大自然、对艺术创作的厚爱铸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 艺术特色 成因 厚爱 丰碑
下载PDF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题材的情感模式及文体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德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 辞赋 人神相恋 情感模式 文体特征
下载PDF
浅论毕淑敏散文中爱的特质与风骨
7
作者 魏彤光 石竹青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当代中国文坛,作品以温情著称的莫过于著名作家毕淑敏。她以女性细腻、柔和的视角看世界,将爱与温情传播出去;用从医时养成的职业习惯冷静客观地引导读者,感悟人生,尊重生命。毕淑敏的散文作品洋溢着爱的暖流——自信与自爱、亲情与博... 当代中国文坛,作品以温情著称的莫过于著名作家毕淑敏。她以女性细腻、柔和的视角看世界,将爱与温情传播出去;用从医时养成的职业习惯冷静客观地引导读者,感悟人生,尊重生命。毕淑敏的散文作品洋溢着爱的暖流——自信与自爱、亲情与博爱、医德与仁爱是其散文中最重要的三种爱的特质与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淑敏 散文 特质 风骨
下载PDF
生活常态中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评王鹏翔散文诗集《爱的皈依》
8
作者 张羽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7,共6页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近作散文诗集《爱的皈依》可体现出来。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对爱的持久思考,对祖国自然踪影的捕捉,都蕴含在这部散文诗的独特书写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皈依》 王鹏翔 散文诗 皈依高原 自然踪影
下载PDF
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抒情散文“至情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成文 《科教文汇》 2018年第8期162-163,共2页
杰出的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提出了"至情论",并把"至情"延伸至各类情感,创作了以《项脊轩志》为代表的抒写家庭亲情的散文,奠定其文学史上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他继承了儒家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又杂取道家、佛家文化... 杰出的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提出了"至情论",并把"至情"延伸至各类情感,创作了以《项脊轩志》为代表的抒写家庭亲情的散文,奠定其文学史上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他继承了儒家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又杂取道家、佛家文化之精华,形成其独特的抒情散文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正统儒学 抒情散文 至情论 探析
下载PDF
新时期重庆儿童诗苑一瞥
10
作者 彭斯远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7-51,64,共6页
在新时期的重庆诗歌创作营垒里,产生了不少专门或兼为孩子写诗的作家。这之中有善于表现母爱主题的傅天琳,有乐于进行散文韵味探索的柯愈勋、徐国志、钟代华,有运用拟人手法和明快简洁句法,或描摹孩提游戏,或对校园和幼儿生活予以诗化... 在新时期的重庆诗歌创作营垒里,产生了不少专门或兼为孩子写诗的作家。这之中有善于表现母爱主题的傅天琳,有乐于进行散文韵味探索的柯愈勋、徐国志、钟代华,有运用拟人手法和明快简洁句法,或描摹孩提游戏,或对校园和幼儿生活予以诗化表现的蒲华清、成再耕、杜虹和王光池等人。他们的诗正在走向成熟,已得到文坛认可和全国学界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视角 孩提视角 母爱 散文韵味 人格化
下载PDF
自述性情爱散文的开放与制约——以《缘来缘去》为例
11
作者 徐成淼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散文的真实性要求,要受到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也就是说,散文的真实性还是有限度的。自叙性散文既要如实表现作者的自我经历和情感,又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将亲身经历和内心情感和盘托出。特别是涉及个人情爱经历的散文,更会有所取舍。
关键词 情爱散文 真实性 开放与制约 缘来缘去
下载PDF
冰心与台湾当代女性散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忠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6-50,共5页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作家也多有继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台湾省 当代 女性散文 张晓风 艺术风格 爱心 张秀亚 审美情趣 钟梅音
下载PDF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谈萧红散文中爱的缺失与诉求
13
作者 张海生 《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萧红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情感色彩也比她的小说浓郁得多。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隐含着一条爱的缺失与不懈追求的情感线索。这条情感线索贯穿于萧红散文创作的始终。
关键词 萧红 散文 缺失 诉求
下载PDF
家园回望与精神返乡——翰儒乡土散文探析
14
作者 张劲松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6-29,共4页
翰儒是粤东文学星空中的一颗耀眼之星,近年创作势头强劲,成果颇丰。其散文集《远去的风景》《岁月有情》既为过往的艰难时世作证,亦为自己的心灵成长立传。他对于宁静乡村的精神返乡与浅吟低唱无疑打开了读者尘封已久的乡村记忆,为浮躁... 翰儒是粤东文学星空中的一颗耀眼之星,近年创作势头强劲,成果颇丰。其散文集《远去的风景》《岁月有情》既为过往的艰难时世作证,亦为自己的心灵成长立传。他对于宁静乡村的精神返乡与浅吟低唱无疑打开了读者尘封已久的乡村记忆,为浮躁时代的人们打通了记忆与现实的精神通道,直抵人性深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儒 《远去的风景》 《岁月有情》乡土散文
下载PDF
论清初忆语体文学的兴起
15
作者 陈天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2-87,共6页
忆语体文学的兴起由晚明尚情思潮发端,贯穿以清代感伤之风。明末以来,女性文学的兴盛与女性在文学世界中地位的提升促使了忆语体的产生,而明清变革的时代创伤及遗民的怀旧情结则沟通了从小品文到忆语体文学的桥梁。
关键词 忆语体 尚情 感伤 女性角色 回忆散文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散文的情感美
16
作者 张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7-79,92,共4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伦理观念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散文创作强烈关注人们的心灵状态,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现创作主体的伦理文化观念,表现父子、母女、夫妇、亲朋、师生之间的关系、爱心、亲情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伦理观念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散文创作强烈关注人们的心灵状态,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现创作主体的伦理文化观念,表现父子、母女、夫妇、亲朋、师生之间的关系、爱心、亲情友谊的散文大量出现,拓展了散文表现的空间,使人性美,人情美的光泽普照着散文的原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散文 亲情美 人情美 人性美
下载PDF
铭刻在大地与碑石上的心灵散文——王剑冰散文论
17
作者 樊洛平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文学失去了共振效应愈发边缘化的时代,在文学样式走向多样化却也难以经典化的时代,散文家王剑冰以他的创作,启示了小散文可以拥有的大世界,山水景致浸润中的大文化。其散文创作,一是在读山读水的行走中,展示大自然之子的情怀;二是通... 在文学失去了共振效应愈发边缘化的时代,在文学样式走向多样化却也难以经典化的时代,散文家王剑冰以他的创作,启示了小散文可以拥有的大世界,山水景致浸润中的大文化。其散文创作,一是在读山读水的行走中,展示大自然之子的情怀;二是通过人间万象的书写,发掘历史人文精神与平凡生活中的文化底蕴;三是以诗为文,寻求一种诗性表达和美文书写。由此所见证的,是那种呼唤了真善美的经典散文魅力,同样能够穿越历史,发出时代新声和个性化生命感悟,拥有铭刻于大地和碑石的持久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剑冰散文 大自然情怀 人间关爱 文化底蕴 以诗为文
下载PDF
民初骈文小说的特质
18
作者 邓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0,26,共6页
民初骈文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反映出清末民初小说发展在启蒙追求退潮之后的重大转移。民初骈文小说引领了"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兴起,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文学需求。在一种基本脱离社会政治与现实情... 民初骈文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反映出清末民初小说发展在启蒙追求退潮之后的重大转移。民初骈文小说引领了"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兴起,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文学需求。在一种基本脱离社会政治与现实情形的"情"之上,民初骈文小说建立了自己的内蕴,也表明了清末民初"言情"的文学语言建构一度从古文转移到了骈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小说 骈文 言情 文学语言
下载PDF
艺海拾贝终能收获珍珠——评源清散文集《清风徐来》
19
作者 张利群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8,共3页
散文集《清风徐来》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作者基于生命感悟的独到精准的艺术感觉,善于将一些平常普通的凡人小事创造为艺术美,获得别林斯基所言"熟悉的陌生人"的典型形象效果;作品以情动人的为文方式,以情为线索将众多的人、... 散文集《清风徐来》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作者基于生命感悟的独到精准的艺术感觉,善于将一些平常普通的凡人小事创造为艺术美,获得别林斯基所言"熟悉的陌生人"的典型形象效果;作品以情动人的为文方式,以情为线索将众多的人、事、物、景、境等散珠碎玉串联成一条晶莹闪亮的项链;作品形散神聚的形制,开放兼容,形成将多种文类特点、表达方式与表现技巧融为一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集 艺术感觉 以情为经 形散神聚
下载PDF
“爱”与“怕”的纠葛——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新论
20
作者 高强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第3期26-29,共4页
长期以来,一提到朱自清的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几成定论,然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非但不"情景交融",反而给人以情景断裂之感。在这种断裂背后,蕴含着朱自清彼时彼地乃至整个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既"爱&qu... 长期以来,一提到朱自清的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几成定论,然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非但不"情景交融",反而给人以情景断裂之感。在这种断裂背后,蕴含着朱自清彼时彼地乃至整个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既"爱"又"怕"、既"怕"还"爱"的矛盾冲突和两难困境,这种纠葛同时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普遍遭遇,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文学遗产,值得仔细品味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爱与怕 朱自清散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