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玉 仲坤 +2 位作者 李雪 罗文武 蒋俊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GEPIA数据库或直接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分析HER2(ERBB2)表达与BUC的关系。结果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26.67%,16/60)显著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BUC(7.41%,2/27)和非浸润性高级别BUC(0,0/5)(P<0.05)。多灶性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75.00%,6/8)显著高于单灶性患者(19.23%,10/52)(P<0.05)。各组织学亚型中HER22+/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型为30%(6/20)、腺样分化型为57.14%(4/7)、微乳头型为66.67%(4/6)、浆细胞样型为100.00%(2/2),余亚型均为0/1+。HER2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GEPIA数据库中,BUC肿瘤组织中HER2(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HER2(ERBB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HER2(ERBB2)低表达(P>0.05);对TCGA数据进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T和N越高的患者OS较短。结论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和高级别BUC,并与肿瘤个数、组织学亚型密切相关,提示结合HER2表达状态、肿瘤个数和组织学亚型或有助于筛选出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浸润性高级别BU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HER2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郝敏 郑晓丹 +4 位作者 魏雪静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李松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道出血时间、合并代谢综合征、CA125升高(≥35 U/ml)、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占位、合并子宫腺肌症、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分期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7例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LVSI 24例(14.4%)。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4项因素(异常阴道出血时间≥4个月、CA125升高、合并子宫腺肌症、分期Ⅱ期及以上)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Ⅱ期及以上(OR=7.357,95%CI:2.140~25.288,P=0.002),CA125升高(OR=4.883,95%CI:1.612~14.794,P=0.005)为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IGO 2009分期Ⅱ期及以上、CA125≥35 U/ml与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有关,间接提示淋巴结转移风险,术前应高度关注,以便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低级别 子宫内膜样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和p6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3
作者 郑桂华 金晓霞 +3 位作者 陶玉梅 刘丹阳 朱兴华 卫颖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91-495,I0005,共6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 (SQSTM1)在诊断宫颈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120例宫颈鳞状细胞...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 (SQSTM1)在诊断宫颈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12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10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10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人及49例宫颈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病人的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Nrf2和p62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及评估二者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Nrf2和p62在LSIL、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均P<0.05),Nrf2和p62在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LSIL(均P<0.05),p62在SCC中表达明显高于HSIL(P<0.05),而Nrf2在HSIL中表达稍低于SCC(P<0.05)。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LSIL、HSIL和SCC中均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9和0.38(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除Nrf2在诊断HSIL与SCC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Nrf2、p62以及联合Nrf2和p62在诊断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L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H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SCC、LSIL与HSIL、LSIL与SCC、HSIL与SCC各个组别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低表达,LSIL中表达有所增高,HSIL和SCC中表达最高,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均具有正相关性,而且单独使用Nrf2或p62就能够有效诊断不同的宫颈病变,二者联用诊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 良性/反应性 低级别 高级别 鳞状上皮内病变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郝敏 韩伟 +4 位作者 郑晓丹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王志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脉管浸润组(143例)和脉管浸润组(2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系数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选择法)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阴道出血时间长、甘油三酯≥1.7 mmol/L,糖类抗原125≥35 kU/L,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期及以上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00、1.070、1.820、7.700,均P<0.05)。利用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校准验证,预测风险接近于实际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3。结论临床高分期、血清高甘油三酯、高糖类抗原125和术前阴道出血时间长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该类患者LV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Primary ovarian cancer combined with 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ncer:A case report
5
作者 Su-Ning Bai Qi Wu Li-Yun So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7期3188-3193,共6页
BACKGROUND 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ovary(LGSOC)is a rare type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ith a low incidence rate.The origin of ovarian cancer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gynecological oncology researc... BACKGROUND 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ovary(LGSOC)is a rare type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ith a low incidence rate.The origin of ovarian cancer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gynecological oncology research,and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origin of ovarian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fallopian tubes.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ncer is the lowest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There are only a few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but the mortality rate is very high.But in clinical practice,fallopian tube cancer is very common,but in most cases,it is classified as ovarian cancer.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54 years old postmenopausal woman who was hospitalized with a lower abdominal mass and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The final pathological confirmation was low-grade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right ovary and low-grade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left fallopian tube.No special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after the surgery,and the patient was instructed to undergo regular follow-up without any signs of disease progression.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LGSOC is relatively good,over 80%of patients still experience disease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ovary 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ncer Ovarian cancer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Case report
下载PDF
低级别嗜酸性肾肿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孙新光 宋志雪 +5 位作者 高双友 温英武 邓绍晖 郝一昌 陆敏 张树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总结3例低级别嗜酸性肾肿瘤(LOT)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及预后,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2月—2022年9月收治的3例LOT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 目的总结3例低级别嗜酸性肾肿瘤(LOT)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及预后,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2月—2022年9月收治的3例LOT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3例确诊为LOT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0岁,肿瘤最大径14~21 mm,均为单发。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示类圆形等密度影。3例患者均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大体标本的切面为棕黄色或棕色,肿瘤呈实性或部分区域囊实性。HE染色可见细胞质呈均匀的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部可能有细微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示CK7(+)、CD117(-)。病例2行基因检测提示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体细胞变异1个(结节性硬化症2基因)。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结论LOT在临床症状与影像学上无明显特征,在组织形态学上表现出与肾嗜酸细胞瘤和肾嫌色细胞癌杂合性或交界性的特征,生物学行为呈惰性表现,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 肾肿瘤 肾嗜酸细胞瘤 肾嫌色细胞癌
下载PDF
FAM83A与β-catenin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芳宁 兰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83序列相似成员A(FAM83A)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ALCAN和GEPIA2.0在线数据库分析FAM83A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CSCC)中的表达差异及FAM83A表达与CSCC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 目的探讨83序列相似成员A(FAM83A)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ALCAN和GEPIA2.0在线数据库分析FAM83A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CSCC)中的表达差异及FAM83A表达与CSCC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FAM83A mRNA共表达基因,利用R语言进行KEGG富集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0例CSCC中FAM83A与β-catenin表达情况。分析FAM83A、β-caten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FAM83A与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FAM83A在CSCC组织中高表达,GEPIA 2.0数据库分析提示FAM83A高表达者预后不良。LinkedOmics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提示FAM83A的表达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呈正相关。FAM83A在CSCC中的表达率高于LSIL和正常宫颈组织(P<0.001),而与HSI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FAM83A的表达与年龄无相关性(P=0.231),与分化程度(P=0.001)和临床分期(P=0.038)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在CSCC中的异常表达率高于LSIL和正常宫颈组织(P<0.001),而与HSI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β-catenin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88),与分化程度(P=0.001)和临床分期(P<0.001)有关,FAM83A与β-catenin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FAM83A与β-catenin在HSIL及CSCC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之间表达存在正相关性。FAM83A的高表达与CSCC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CSCC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83A Β-CATENIN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鳞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儿童膀胱尿路上皮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努尔艾力·排尔哈提 朱新胜 +3 位作者 李卫华 王令令 展昭兴 艾力亚尔·艾尼瓦尔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28-730,73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膀胱尿路上皮肿瘤(BUC)的临床病理特点,分享诊疗经验。方法报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9岁男性BUC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和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主诉血尿。术前经腹部泌尿系超声、计算机断... 目的探讨儿童膀胱尿路上皮肿瘤(BUC)的临床病理特点,分享诊疗经验。方法报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9岁男性BUC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和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主诉血尿。术前经腹部泌尿系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成像(CTU)发现BUC,予以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尿路上皮肿瘤钬激光剜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膀胱低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术后给予盐酸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随访3个月未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结论儿童BUC在临床上十分罕见,血尿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无特异性阳性体征。经腹泌尿系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手术治疗是最佳途径,目前尚无可推荐的膀胱灌注化疗方案,术后需要进行长期严格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尿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低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膀胱灌注化疗
下载PDF
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
9
作者 陈冬莲 曾繁晟 +2 位作者 雷心莉 叶倩倩 郭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40例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病变组织中4种错配修复蛋白[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PMS2)、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及MutS同源物6(MSH6)]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中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情况。结果:观察组PMS2、MLH1及MSH2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PMS2、MLH1、MSH2及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BMI患者PMS2、MLH1、MSH2及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且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散发性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 错配修复蛋白 病理意义
下载PDF
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刘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12月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12月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半尿路切除术,研究组实施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 半尿路切除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鉴别膀胱上皮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秋洋 唐杰 +4 位作者 何恩辉 周昀 李岩密 费翔 张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观察膀胱上皮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鉴别膀胱高级别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96个膀胱上皮癌(高级别55个,低级别41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采用时间-强度分... 目的观察膀胱上皮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鉴别膀胱高级别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96个膀胱上皮癌(高级别55个,低级别41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采用时间-强度分析软件测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廓清时间。总结不同级别膀胱上皮癌的增强模式。结果高级别膀胱上皮癌的峰值强度(P=0.005)和廓清时间(P=0.002)明显大于低级别组,而到达时间(P=0.374)和达峰时间(P=0.386)与低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个高级别病灶中,51个(85.5%)表现为快进慢退;41个低级别病灶中,35个(85.4%)表现为快进快退。以典型增强模式鉴别诊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0.2%、87.5%、92.2%、82.2%和85.4%、90.9%、88.5%、87.5%、89.3%。结论不同级别的膀胱上皮癌具有不同的增强表现,增强模式的差异是鉴别诊断高、低级别膀胱上皮癌的较重要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上皮癌 超声造影 增强模式 分级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清CA125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瑞 李中兴 +4 位作者 沈斌 王星 葛广成 吴丹 贾跃军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018-3020,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血清CA125检测与肿瘤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对我科2003年8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2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例组)行膀胱镜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同时行血清CA125检测,观察不同类型病理的CA125检测...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血清CA125检测与肿瘤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对我科2003年8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2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例组)行膀胱镜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同时行血清CA125检测,观察不同类型病理的CA125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选取100例正常成人行血清CA125检测作为对照组。结果 100例正常人CA125均阴性表达,2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CA125阴性表达92例,占36.7%,阳性表达159例,占63.3%;CA125阳性表达在单发肿瘤中100例,多发肿瘤59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瘤体≤1.5 cm的患者中阳性表达78例,129例瘤体>1.5 cm的患者中阳性表达8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G1级肿瘤中阳性表达15例,占26.32%,139例G2级肿瘤中阳性表达95例,占68.35%,55例G3级肿瘤中阳性表达49例,占89.09%,G1级与G2级比较(P=0.041)、G1级与G3级比较(P=0.033)、G2级与G3级比较(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例Tis期阳性表达1例,占7.14%,115例T1期阳性表达64例,占55.65%,61例T2期阳性表达38例,占62.30%,34例T3期阳性表达31例,占91.18%,27例T4期阳性表达25例,占92.59%,Tis期与T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而T1期与T2期比较(P=0.031)、T2期与T3期比较(P=0.013)、T3期与T4期比较(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CA125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数目及大小无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随着肿瘤级别和临床分期的改变,不同级别和分期的肿瘤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并与肿瘤的浸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CA125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相关性
下载PDF
高级别T_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转归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东亮 李宁忱 +2 位作者 晋连超 张祥华 那彦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经膀胱内治疗失败的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应积极采取膀胱全切术,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某种原因接受了膀胱保留术式,其转归历程如何,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系统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转归特点... 背景与目的:对于经膀胱内治疗失败的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应积极采取膀胱全切术,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某种原因接受了膀胱保留术式,其转归历程如何,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系统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转归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2月首次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7例T1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但未行膀胱全切术直至死亡全过程的临床资料。7例均采用入院诊治的方法随访。结果:7例T1膀胱癌患者均具有多发、高级别等高危因素,未行膀胱全切术原因分别是3例患者年龄过高(81、83和86岁)及4例严重心脏病。患者存活6~65个月(中位44.5个月),发生严重血尿7例、骨转移6例、肺转移5例、肝转移5例、肾上腺转移3例、胸壁转移1例,均死于膀胱癌相关事件。结论: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存活时间较短;易发生多处、远处转移,以骨、肺、肝最常见;血尿严重,无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 膀胱 高级别 T1期 保留膀胱
下载PDF
The pathology of urinary bladder lesions with an inverted growth pattern 被引量:5
14
作者 Aitao Guo Aijun Liu Xiaodong Te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07-121,共15页
Inverted lesions in the urinary bladder have been the source of some difficulty in urological pathology. The two common ones are von Brunn's nests and cystitis cystic/cystitis glandularis, which are considered normal... Inverted lesions in the urinary bladder have been the source of some difficulty in urological pathology. The two common ones are von Brunn's nests and cystitis cystic/cystitis glandularis, which are considered normal variants of urothelium. Apart from them, a number of other rare urothelial lesions with inverted growth pattern occur in the urinary bladder. Some of them are only reactive conditions, just as pseudocarcinomatous hyperplasia. Some are benign tumors, namely inverted papilloma. Whereas others are malignant neoplasms, including inverted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PUNLMP), non-invasive inverted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low-grade and high-grade), and 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 (inverted, nested and big nested variants). Because of the overlapping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all the inverted lesions mentioned above, even between high-grade invasive carcinoma and psendoearcinomatous hyperplasia which are only a kind of reactive condition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gical pathologist to recognize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se inverted lesions in urinary bladder.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se spectrums of inverted lesions of the urinary bladder. Emphasis is placed on histogenesis, morpholog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lesions, and the pathologic grading of the non-invasive inverted neoplasms, such as inverted papilloma, inverted PUNLMP, non-invasive inverted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with low-grade, and non-invasive inverted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with high-g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n Brunn's nests pseudoeaicinomous hyperplasia inverted papilloma inverted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PUNLMP) inverted urothelial carcinoma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术前行输尿管镜活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振 李帅 +2 位作者 冯子煜 张智阳 武玉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明确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术前是否有必要行输尿管镜活检。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明确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术前是否有必要行输尿管镜活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术后病理确诊为UTUC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CTU与输尿管镜活检诊断UTUC的阳性率,并分析输尿管镜活检与根治术后肿瘤病理分级的不一致性。结果:73例患者中70例行CTU检查者均提示异常,确诊阳性率为88.6%(62/70),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尿路上皮肿瘤。行CTU检查后又行输尿管镜活检患者为61例,确诊阳性率为91.8%(56/61)。输尿管镜活检为临床高级别、低级别肿瘤分别占39.3%(24/61)、52.5%(32/61),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和低级别肿瘤分别占77.1%(47/61)和22.9%(14/61)。输尿管镜活检为临床低级别的肿瘤中,56.2%(18/32)术后病理升级为高级别肿瘤。CTU检查与输尿管镜活检诊断UTUC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537)。结论:输尿管镜活检为临床低级别肿瘤的患者术后病理有明显的升级风险。对于CTU诊断明确,拟行RNU的UTUC患者,术前不建议行输尿管镜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CT尿路造影 输尿管镜检查 肿瘤分级
下载PDF
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鸣 阮军忠 支修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总结并分析了我院胸外科自 195 6年 2 0 0 0年间手术治疗 89例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89例中 ,支气管类癌 5 4例 ,粘液表皮样癌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总结并分析了我院胸外科自 195 6年 2 0 0 0年间手术治疗 89例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89例中 ,支气管类癌 5 4例 ,粘液表皮样癌 18例 ,腺样囊性癌 17例。行气管内肿物单纯切除 3例 ,肺叶切除 49例 ,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 14例 ,全肺切除 14例 ,肺楔形切除 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资料统计显示支气管类癌的 5年生存率为 91.3 % ,腺样囊性癌的 5年生存率为 70 .6% ,粘液表皮样癌的 5年生存率为 10 0 % ,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支气管类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是一组低度恶性的肺部肿瘤 ,主要好发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肺部反复感染和间断血痰。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多能获得明确诊断。其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 ,切除范围取决肿瘤的部位和受阻塞的肺组织的情况 ,常规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是主要的外科手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 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 诊断 影像学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和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晓陵 张玮 陈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PLGA)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PLGA和12例对照组ACC,对比观察2组肿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并行c-kit、Galection-...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PLGA)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PLGA和12例对照组ACC,对比观察2组肿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并行c-kit、Galection-3、α-SMA、p63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该组PLGA占同期小涎腺恶性肿瘤的6.9%,肿瘤全部位于口腔内,80%发生在腭部。组织学上呈筛状、管状和实性生长方式,浸润性边缘和嗜神经性为PLGA和ACC所共有,但PLGA瘤细胞形态单一、圆形或立方状,细胞核呈温和的泡状核,排列成多种结构,包括管状、梁状、乳头状、乳头囊状、小叶状,筛状、细索状等,常可见形态一至的单层细胞导管、单排溪流样和靶环状生长方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5种标记物在PLGA和ACC中均有表达,但表达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结论 PLGA是少见的小涎腺恶性肿瘤,好发于腭部;组织病理学特点是鉴别PLGA和ACC的最可靠标准,温和的细胞形态和高度变异的生长方式是PLGA的特征;c-kit、Galetion-3、α-SMA,、p63均非PLGA或ACC的特异性标记物,只能在支持形态学诊断时作为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腺样囊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BV相关肝硬化结节演变的多模态MRI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岩岩 张琦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通过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多步演变的多模态MRI影像特征,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85个结节),回顾性分析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对病理证实的多步演变结... 目的:通过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多步演变的多模态MRI影像特征,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85个结节),回顾性分析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对病理证实的多步演变结果与对应的MRI影像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RI检出82个结节,检出率为96.5%,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是检测再生结节较敏感的序列,检出率分别为93.9%和96.3%,磁敏感成像(SWI)的检出率稍低(69.5%);再生结节(RN)与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χ2=8.348,P=0.004)、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与肝细胞癌(HCC)(χ2=4.612,P=0.032)的MRI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WI图像上LGDN的信噪比(SNR)值与RN、HGDN、HC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2WI图像上HCC的SNR值与RN、LGDN、HGD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RI是目前检测肝硬化结节最敏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MRI与病理的对照分析,多模态序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及演变规律,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结节 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 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肾积水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阳阳 惠珂 +6 位作者 武士琪 阙滔滔 裴昕奇 贺大林 吴大鹏 范晋海 吴开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肾积水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探索可协助UTUC诊断与治疗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35例UTU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UTUC患者有无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可... 目的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肾积水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探索可协助UTUC诊断与治疗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35例UTU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UTUC患者有无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可能影响UTUC诊疗及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结果 UTUC患者肾积水的有无与肿瘤位置显著相关(P=0.000),输尿管癌更易合并肾积水;此外,肾积水还与肿瘤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肾积水是高级别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P=0.009),女性是高分期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P=0.005)。结论合并肾积水是术前判断UTU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肾积水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预测因素
下载PDF
Ta期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行二次电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明珠 王进有 +4 位作者 闵捷 王毅 毕良宽 陈振东 于德新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2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Ta期高级别(Ta-HG)尿路上皮癌行二次电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Ta-HG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行二次电切术将患者分为两组,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二次电切的44... 目的探讨Ta期高级别(Ta-HG)尿路上皮癌行二次电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Ta-HG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行二次电切术将患者分为两组,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二次电切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以及术后3年膀胱肿瘤的复发、进展情况,分析二次电切术对此类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及意义。结果Ta-HG尿路上皮癌二次电切的阳性率高达31.8%,在术后3年的随访中,观察组共有8例(18.2%)患者出现肿瘤复发,3例(6.8%)患者出现肿瘤进展。对照组有13例(54.2%)患者出现肿瘤复发,4例(16.7%)患者出现肿瘤进展。两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术后3年疾病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结论对于Ta-HG尿路上皮癌患者,强烈建议行二次电切术,以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Ta期 高等级 二次电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