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和按摩预防肛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高莹 徐治中 +2 位作者 季红霞 潘丽 何宗琦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3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按摩预防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20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后接受穴位贴敷联合按摩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接受上...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按摩预防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20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后接受穴位贴敷联合按摩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接受上述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尿状况、术后导尿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状况评分0分为75例(占比75%),评分3分为5例(占比5%)。对照组首次排尿状况评分0分为63例(占比63%),评分3分为15例(占比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患者15例(占比15%),对照组导尿患者27例(占比27%)。两组导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贴敷部位皮肤过敏、水疱、烧灼等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按摩可以有效预防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男性患者尿潴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 尿潴留
下载PDF
锡类散外用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及瘢痕的影响
2
作者 时宗保 石健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5期299-303,312,共6页
目的探讨锡类散外用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及瘢痕的影响。方法共纳入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于腰麻下行低位肛瘘切除术和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 目的探讨锡类散外用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及瘢痕的影响。方法共纳入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于腰麻下行低位肛瘘切除术和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换药,换药前予以痔瘘洗剂(院内制剂)坐浴熏洗,对照组使用凡士林纱条常规换药,观察组则使用锡类散纱条,直至创面愈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8 h及术后1、2、3、7、14 d的创面静息疼痛评分,术后72 h内止痛药物使用率,术后1 d及术后14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水平,术后3、7、14 d创面渗液程度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4 w、18 w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分以及术后肉芽组织不良生长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术后1、2、3、7、14 d的创面静息疼痛评分逐渐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术后2、3、7、14 d的创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止痛药物使用率为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14 d,2组血清TNF-α、IL-6的含量均低于术后1 d(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7 d和14 d的创面渗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8 w,2组POSAS评分均较术后14 w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术后肉芽组织不良生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大出血、肛门失禁、肛周坏死等不良事件。结论锡类散外用可以减轻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的创面疼痛和瘢痕形成,减少术后创面渗液和肉芽组织的不良增生,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类散 低位单纯性肛瘘 术后疼痛 术后瘢痕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扶正生肌汤对低位肛瘘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刘晓军 张晓婷 蔡丽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生肌汤对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低位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行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生肌汤对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低位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行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扶正生肌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情况、临床疗效、炎性因子、生长因子、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周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肛门功能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周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扶正生肌汤治疗低位肛瘘患者可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调节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水平,保护肛门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 扶正生肌汤 肛门直肠功能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对低位肛瘘术后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的影响
4
作者 吴敏 张惠 张明敏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观察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对低位肛瘘术后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接受低位肛瘘术治疗的10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就医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 目的:观察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对低位肛瘘术后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接受低位肛瘘术治疗的10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就医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创面灸与穴位灸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愈合时间、瘢痕评分、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瘢痕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48 h时观察组病人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2%,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7、14 d肛门失禁评分(Wexnr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可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肛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术 创面愈合 瘢痕 创面灸 穴位灸
下载PDF
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肛瘘(单纯性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理 范海娜 +1 位作者 王清桃 皮茂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8期107-109,共3页
目的: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病,虽然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提高了肛瘘的治疗效率,但肛瘘术后漫长且痛苦的康复过程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单纯性低位肛瘘术后... 目的: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病,虽然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提高了肛瘘的治疗效率,但肛瘘术后漫长且痛苦的康复过程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单纯性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瘘(单纯性低位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前6天均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纱条给肛瘘创面换药;治疗组术后第7天开始使用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纱条给肛瘘创面换药,对照组第7天开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纱条给肛瘘创面换药。观察术后第6天、第14天、第21天两组病例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分泌物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用药后第14天、第21天两组创面疼痛、分泌物积分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最短19 d,最长26 d,平均(22.40±1.55)d。对照组愈合时间最短24 d,最长29 d,平均(26.13±1.50)d;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纱条给肛瘘术后创面换药,能有效缓解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瘘术后创面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纱条换药组,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低位肛瘘 术后创面愈合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
6
作者 杨世磊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术,观察组采用LIFT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310)。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保留患者括约肌功能,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 单纯性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朝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72-75,共4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开展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门加固吻合口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长葛市人民医收治的62例腹腔镜下开展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术中经肛门加...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开展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门加固吻合口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长葛市人民医收治的62例腹腔镜下开展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术中经肛门加固吻合口)32例和对照组(术中未经肛门加固吻合口)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恢复胃肠功能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炎症指标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肛门功能分级。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排气、下床活动、恢复胃肠功能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吻合口瘘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两组肛门功能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下予以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通过肛门加固吻合口能使吻合口瘘产生减少,减轻吻合口瘘所致急性炎症反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会影响到肛门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吻合口瘘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比较
8
作者 张强 谢彦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目的比较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取双向... 目的比较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取双向等压引流术治疗,常规组采取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 d、3 d、7 d肛门疼痛情况、术前及术后5 d、1月、3月肛门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长及创面愈合时长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逐渐下降,试验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Wexner评分均上升,术后1月、3月随时间推移评分逐渐下降,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术后5 d、1月、3月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等压引流术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相当,但双向等压引流术造成疼痛更低,愈合时间更短,且会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防止肛门失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等压引流术 低位切开高位挂线 复杂性肛瘘 Wexner评分
下载PDF
外科坐浴方结合窄谱红光照射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颜帅 甄曙光 +4 位作者 文科 吴本升 孙明明 王晓鹏 陈映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外科坐浴方结合窄谱红光照射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研究方法,将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外科坐浴方)和治疗组(外科坐浴方结合窄谱红光照射)。通过观察术... 目的:观察外科坐浴方结合窄谱红光照射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研究方法,将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外科坐浴方)和治疗组(外科坐浴方结合窄谱红光照射)。通过观察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创面疼痛情况、创面渗液情况、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总结出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此外,从对照组和治疗组随机抽出25例于第7天、第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作病理切片分析,从分子水平观察镜下创面成纤维细胞数目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的创面疼痛评分、水肿评分、渗液评分以及愈合率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 d成纤维细胞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应用外科坐浴方结合窄谱红光照射能明显减轻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单纯性肛瘘 外科坐浴方 窄谱红光照射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促愈熏洗方”对混合痔和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仇菲 郑德 +4 位作者 瞿胤 杨巍 汪庆明 陆宏 芦亚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6期137-140,144,共5页
目的探究"促愈熏洗方"对混合痔和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和14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采用高、低浓度,分长、短熏洗时... 目的探究"促愈熏洗方"对混合痔和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和14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采用高、低浓度,分长、短熏洗时间,在术后第3、7、14天观察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和出血症状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4个因素对术后症状积分的综合影响。结果两类疾病比较,药物对于术后疼痛影响差别不明显;术后第14天水肿、渗出改善程度以肛瘘为明显;出血在术后第7、14天两种疾病出现了差异。同时,术后第7天,稀释比例对两种疾病水肿改善有差异;熏洗时间对两种疾病渗出改善有不同。结论 "促愈熏洗方"在14 d的疗程中对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症状的影响较大,在7 d的疗程中稀释比例和熏洗时间两个干预因素对于术后症状变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愈熏洗方 混合痔 低位单纯性肛瘘 术后创面愈合
下载PDF
复方蛋黄油膏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唐智军 刘淳 +5 位作者 孔祥建 张远华 李群芝 刘春斌 任军华 谢德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2-14,23,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蛋黄油膏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复方蛋黄油膏组(A组)、凡士林组(B组)和雷夫诺尔组(C组)各30例,手术后分别采用复方蛋黄油膏纱条、凡士林纱条、雷夫诺尔纱条换药,比较三... 目的观察复方蛋黄油膏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复方蛋黄油膏组(A组)、凡士林组(B组)和雷夫诺尔组(C组)各30例,手术后分别采用复方蛋黄油膏纱条、凡士林纱条、雷夫诺尔纱条换药,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A组与其它两组相比较,在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蛋黄油膏能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且无明显肝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蛋黄油膏 低位单纯性肛瘘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低位肛瘘手术应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牛文辉 张少华 +3 位作者 李红艳 张磊 赵莲英 徐会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因肛肠疾病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因肛肠疾病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鞍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后各时段的MAP、SpO_2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术后肛门收缩恢复率及直肠牵拉反射率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轻度疼痛比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可为临床手术提供较好的便利条件,患者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骶管麻醉 两点扇形麻醉 低位肛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宾东华 王爱华 曹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3期260-262,296,共4页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后治疗组31例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Ⅰ组30例采用湿润烧伤膏纱条换药,对照Ⅱ组31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后治疗组31例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Ⅰ组30例采用湿润烧伤膏纱条换药,对照Ⅱ组31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分泌物评分方面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Ⅰ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分泌物评分方面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术后VAS评分、第10天水肿评分方面与对照Ⅰ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14天水肿评分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当,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低位肛瘘 创面修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辉 应光耀 +9 位作者 高洪娣 张少军 沙喜 张晟 顾立群 高晶 闵丽 陈波 石丽 熊国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2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2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对照组行肛瘘切除术。结果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 目的观察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2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对照组行肛瘘切除术。结果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为(1.02±0.17)分,低于对照组的(1.08±0.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费用、疤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满意,且能缩短愈合时间、缩小疤痕大小、减轻术后肛门功能损伤、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口结扎 改良 LIFT 低位肛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自动痔疮套扎术在痔合并肛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宾东华 翦闽涛 +1 位作者 严建 胡海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痔合并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21例内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患者采用RPH+瘘管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痔合并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21例内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患者采用RPH+瘘管切除术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内痔缝扎术+瘘管切除术治疗;观察周期为35 d,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24 h疼痛积分、术后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年痔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积分、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年痔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在痔合并肛瘘中应用的近、远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痔疮套扎术 低位肛瘘 内痔缝扎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垫棉压迫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腔闭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沈晓 曹永清 +2 位作者 姚一博 王琛 梁宏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228-3232,共5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垫棉压迫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腔闭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低位复杂性肛瘘拖线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观... 目的:观察和研究垫棉压迫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腔闭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低位复杂性肛瘘拖线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每组20例。观察组A(坐压4 h/d)、观察组B(坐压8 h/d)、对照组(自然压迫),治疗结束后,观察3组疗效及愈合时间,并运用肛管直肠测压对治疗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A、B的愈合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分别比较治疗第3、5、7天创腔宽度减小率,观察组A、B加快创腔闭合的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治疗第5天,坐压8 h/d的效果明显优于坐压4 h/d(P<0.01)。分别比较治疗第3、5、7天创腔内肉芽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观察组A、B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坐压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垫棉压迫疗法作为“拖线疗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促进瘘管创腔的快速闭合,减少瘢痕增生,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复杂性肛瘘 拖线疗法 垫棉压迫法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少军 杨巍 +2 位作者 应光耀 高洪娣 熊国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3期249-251,289,共4页
目的观察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治... 目的观察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治愈时间、治愈率、随访6月后的复发情况、术后及6月后的Wexne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在第0、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疼痛程度较轻,在第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Wexner评分在痊愈后、6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Wex-ner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轻,可缩短治愈时间,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低位挂线术 扩创引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99例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津 叶文峰 朱沛劲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期4-4,15,共2页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9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并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痊愈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9例患者中,甲级愈合7...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9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并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痊愈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9例患者中,甲级愈合72例,占72.73%;乙级愈合20例,占20.20%;丙级愈合7例,占7.07%.所有患者均无大小便失禁、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肛门狭窄等情况发生.结论: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多为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单纯性肛瘘 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柏氏虎杖油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昱 陈倚 +1 位作者 高凌卉 柏连松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9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柏氏虎杖油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低位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A组采用柏氏虎杖油膏纱布换药、治疗B组采用红油膏纱布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各组均... 目的观察柏氏虎杖油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低位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A组采用柏氏虎杖油膏纱布换药、治疗B组采用红油膏纱布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各组均连续换药21天,观察比较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每周创面愈合率、肛门疼痛及渗液症状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A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早于治疗B组与对照组(P<0.05),而治疗B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换药第一周、第二周,治疗A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治疗B组、对照组(P<0.05);第三周时,治疗A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本组术后第2天比较,各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时肛门局部疼痛、渗液症状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治疗A组肛门创面疼痛、渗液分级明显轻于治疗B组、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虎杖油膏术后换药可显著加快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改善肛门局部疼痛、渗液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术后恢复 创面愈合 柏氏虎杖油膏
下载PDF
低位肛瘘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锋 范发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肛瘘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低位肛瘘患者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肛瘘切开术组(n=29)、肛瘘切除术组(n=24)、挂线术组(n=22)、部分管道缝合内口引流术组(n=19)、保留内括约肌瘘剔除术组(n=18)和内括... 目的探讨低位肛瘘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低位肛瘘患者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肛瘘切开术组(n=29)、肛瘘切除术组(n=24)、挂线术组(n=22)、部分管道缝合内口引流术组(n=19)、保留内括约肌瘘剔除术组(n=18)和内括约肌瘘管切除缝合术(n=12)组,比较其疗效。结果肛瘘切开术组治疗总有效率100%,肛瘘切除术组95.83%,挂线术组95.45%,部分管道缝合内口引流术组100%,保留内括约肌瘘剔除术组100%,内括约肌瘘切除缝合术组100%,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肛瘘切除术组NRS评分、中度以上疼痛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肛瘘切开术和挂线术组2 w内愈合率显著低于其各组(P<0.05);随访3~12个月,术后缝合创面感染8例,尿潴留4例,水肿5例,经处理后并发症消失;12例术后肛瘘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各组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低位肛瘘,均有显著疗效,应依据患者病情和肛瘘特点,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术式 选择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