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莫仡 曹洁 +4 位作者 朱旭成 陈荣华 邵华明 宣井岗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且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335例,根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双抗组(89例)和替罗非班组(24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Hunt-Hess分级、入院改良Fisher量表评分、动脉瘤直径(>5 mm、≤5 mm)、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及术后急性脑积水或脑室积血、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情况。所有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为入院后急诊头部CT平扫确认。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栓塞效果:Ⅰ级指完全不显影(完全栓塞),Ⅱ级指仅瘤颈显影(不完全栓塞),Ⅲ级指瘤体显影,其中Raymond分级Ⅰ~Ⅱ级为有效栓塞。替罗非班组:在动脉瘤瘤腔内填入弹簧圈后、支架释放时,给予4.2μg/kg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后以0.07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6~8 h,并在停止静脉滴注2 h前予序贯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双抗组:至少于支架置入前2 h给予顿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第2天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持续口服6个月阿司匹林(100 mg/d)和术后持续口服3个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有效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72 h内血栓事件发生率,安全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早期(术后48 h以内)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晚期(术后48 h及以后)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症状性、无症状性)发生率,不良事件为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指延迟性脑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80 d临床预后,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的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后180 d良好预后[75.2%(185/246)比74.2%(66/89),P=0.845]及死亡[10.2%(25/246)比12.4%(11/89),P=0.566]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有效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中[0.8%(2/246)比4.5%(4/89),P=0.075]、术后72 h血栓事件[11.0%(27/246)比13.5%(12/89),P=0.527]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抗血小板聚集方案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术后早期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双抗组[2.8%(7/246)比10.1%(9/89),P=0.014],接受脑室外引流术发生症状性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患者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2/15,P=0.050)。两组术中颅内出血事件(1.6%比3.4%,P=0.580)、术后晚期颅内出血事件(3.3%比4.5%,P=0.836)、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0.4%比1.1%,P=0.461)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替罗非班方案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急性破裂动脉瘤在预防血栓事件方面与双抗效果类似,且不增加早期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替罗非班 低剂量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预防冠心病PCI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洪伟 李伦 +1 位作者 丰文俊 杜俊达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500例冠心病行PCI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500例冠心病行PCI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栓、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的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13.20%略高于对照组的11.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轻度出血22例,中度出血7例,出血率为11.60%(29/250);对照组术后轻度出血20例,重度出血6例,出血率为10.40%(26/250)。两组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47.15±2.07)mm、LVESD(34.98±1.94)mm与对照组LVEDD(47.13±2.08)mm、LVESD(34.70±2.03)mm均小于本组治疗前的(50.28±2.66)、(35.88±1.03)mm和(50.29±2.70)、(35.84±1.19)mm,观察组LVEF(50.98±1.93)%与对照组LVEF(50.76±1.8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的(45.09±1.28)%、(45.11±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治疗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司匹林 小剂量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邑 杜春丽 +3 位作者 刘小燕 周音频 何作云 于学军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105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ACS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药物等治疗,观... 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105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ACS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前30min 0.2μg/(kg·min),后以0.0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72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7d及30d观察组复合心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7.7%,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9.69%,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5.80%和7.73%,死亡率均降低了1.92%;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均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43%和7.69%(P>0.05)。结论在ACS药物保守治疗中,小剂量替罗非班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与肝素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用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小剂量 急性冠脉综合征 药物保守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加小剂量替罗非班对其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戴艺 代世地 +1 位作者 向涛 王呎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选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方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冠心病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 目的探讨选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方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冠心病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n=60)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n=60)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患者血栓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栓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13.3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13.33%,与对照组的10.00%、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LVEDD水平以及LVESD水平分别为(51.10±5.23)%、(47.02±2.10)mm、(33.37±1.30)mm,与对照组的(50.11±1.14)%、(47.01±2.17)mm、(33.38±1.3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选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对其心功能具有相应的改善效果,且其血栓、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出血并发症等发生率均较低,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阿司匹林 小剂量替罗非班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聿峰 叶涛 +1 位作者 谭小强 何柳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3期16-17,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97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以常规半剂量0.05μg/(kg.min)通过静脉泵持续静...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97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以常规半剂量0.05μg/(kg.min)通过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72 h。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T压低总和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5),硝酸甘油使用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UA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小剂量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卿 张晶 李东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15-317,32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0ug/kg)的替罗非班,再以维...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0ug/kg)的替罗非班,再以维持剂量静脉泵入12~24h,根据维持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0.075ug/kg·min)和常规剂量组(0.15u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7d和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7d内m血事件的情况。结果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急诊PCI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P:1.000)、7d(P=0.618)和30d(P=1.000)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小剂量组7d内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常规剂量组降低(P=0.027)。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常规剂量相当,而出血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小剂量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7
作者 赵炳朕 余清 +3 位作者 方雪花 马飞 张伟 高德全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680-168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70岁以上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另加用半剂量的替罗非班,观察72 h后病情变化。结果:治...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70岁以上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另加用半剂量的替罗非班,观察72 h后病情变化。结果:治疗72 h,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7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替罗非班 高龄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淦 吴卫娟 +2 位作者 严梓乐 李桂岚 陈义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5期83-85,89,共4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方案,观察组采用小剂量... 目的分析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方案,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的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替罗非班 双抗血小板治疗 进展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武国霞 柳军伟 +2 位作者 江军花 贾爱堂 郭秀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0.05μg/(kg·min)]静滴维持,B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常规剂量...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0.05μg/(kg·min)]静滴维持,B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常规剂量替罗非班[0.1μg/(kg·min)]静滴维持。比较2组的血管再通率、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和纤溶相关指标水平、主要临床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血管再通率为76.67%,与B组的81.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的Fg和D-D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LT和t-PA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AMI的溶栓效果与常规剂量相近,但出血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替罗非班 小剂量 出血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75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A组患者再给予高剂量替罗非班,实验B组患者再给予低...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75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A组患者再给予高剂量替罗非班,实验B组患者再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系数与MACE发生率等。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聚集率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血小板计数水平实验A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实验A组与实验B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MACE合计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A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A组与实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疗效显著,但小剂量应用更为安全,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型ACS 血小板 MACE
下载PDF
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英伦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TIMI心肌灌注、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心肌灌注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CI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改善TIMI心肌灌注水平,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低剂量替罗非班 经皮冠脉介入术 TIMI心肌灌注等级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采用机械取栓及低剂量替罗非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宁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8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采用机械取栓及低剂量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以机械取栓的方法治疗,但观察组加入低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结果两组组间术中血管痉挛、血管再通、术后血管再闭塞、术后脑出血、手术时长、术后4h的... 目的评价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采用机械取栓及低剂量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以机械取栓的方法治疗,但观察组加入低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结果两组组间术中血管痉挛、血管再通、术后血管再闭塞、术后脑出血、手术时长、术后4h的NIHSS、术后24h的NIHS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预后良好、取栓次数、术后14d的NIHS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采用机械取栓及低剂量替罗非班的预后良好,能减少取栓次数、提高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机械取栓 低剂量替罗非班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幸文利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1期8-10,14,共4页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接受机械取栓治...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所得数值低于对照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增加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机械取栓 低剂量替罗非班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