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f Air Nozzles on Mild Combustion for Application to Forward Flow Furnace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Bo Wang Yuanhua Xu H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An attempt was made to extend mild combustion to forward flow furnace, such as the refinery and petrochemical tube furnace.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furna... An attempt was made to extend mild combustion to forward flow furnace, such as the refinery and petrochemical tube furnace.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furnace. The Eddy Dissipation Concept(EDC) model coupled with the reaction mechanism DRM-19 was used. The prediction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 The effect of air nozzle circle(D), air nozzle diameter(d), air nozzle number(N), and air preheating temperature(Tair) on the flow, temperature and species fields, and the CO and NO emiss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four zones in the furnace, viz.: a central jet zone, an ignition zone, a combustion reaction zone, and a flue gas zon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profiles of H_2 CO and OH. The central jet entrains more flue gas in the furnace upstream with an increasing D while the effect of D is negligible in the downstream. The air jet momentum increases with a decreasing d or an increasing Tair, and entrains more flue gas. The effect of N is mainly identified near the burner exit. More heat is absorbed in the radiant section and less heat is discharged to the atmosphere with a decreasing d and an increasing N as evidenced by the flue gas temperature. The CO and NO emissions are less than 50 μL/L and 10 μL/L, respectively, in most of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预热温度 燃烧器 喷嘴环 数值研究 流动过程 应用 三维数值模拟 NO排放
下载PDF
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
2
作者 陈劲松 张国栋 +2 位作者 王帅 葛立新 宋征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综合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燃气流地面排导需求及烧蚀风险分析,提出基于地面双面导流装置与高位挡流墙结合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利用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研究总结的燃气流膨胀特性以及导流型面设计方法,解决了地面低高度排... 综合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燃气流地面排导需求及烧蚀风险分析,提出基于地面双面导流装置与高位挡流墙结合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利用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研究总结的燃气流膨胀特性以及导流型面设计方法,解决了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涉及的地面导流装置导流型面气动设计以及尺度控制两个关键问题。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设计与燃气流场瞬态仿真多轮叠代,实现了燃气流排导烧蚀范围合理控制,避免了燃气流低高度排导烧蚀反溅影响箭体。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采用专利支撑的喷水冷却防护方案实现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强烧蚀环境发射系统、发射设施综合防护。基于喷流缩比试验相似性控制方法研制了1∶10比例喷流缩比试验系统,通过喷流缩比试验验证确认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能够实现地面低高度安全、顺畅排导,同时与发射台、导流装置结构融合的阵列喷水方案能够行之有效解决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地面低高度排导强烧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燃压运载火箭 地面排导 低高度排导 燃气流场 喷水防护 喷流缩比试验
下载PDF
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对TAPS燃烧室性能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欣 李明 刘爱虢 《冶金能源》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针对双环腔预混涡流器(TAPS)燃烧室头部对燃烧室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TAPS燃烧室数学模型,研究了三级旋流器叶片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冷态流场、回流区形成、燃烧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内的流动... 针对双环腔预混涡流器(TAPS)燃烧室头部对燃烧室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TAPS燃烧室数学模型,研究了三级旋流器叶片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冷态流场、回流区形成、燃烧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内的流动及燃烧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旋流器安装角为40°时会导致回流区的变形,外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对回流区的尺寸形状影响较大。另外,通过冷态和燃烧时从预燃级出发的流线可以看出冷态时预燃级的流场在径向尺寸上明显要大于燃烧时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排放燃烧 taps 流场
下载PDF
煤粉富氧燃烧CO_(2)富集特性与NO_(x)生成量模拟预测研究
4
作者 严祯荣 钟布依 +5 位作者 胡超 张涛 何翔 夏杰 滕澜 笪耀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40,共9页
分析了富氧下的煤粉燃烧特性、CO_(2)富集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并模拟了CO_(2)富集和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趋势。结果表明:与空气燃烧相比,富氧燃烧条件下CO_(2)富集分布与NO_(x)体积分数分布是负协同效应;不同O_(2)/CO_(2)体积分数... 分析了富氧下的煤粉燃烧特性、CO_(2)富集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并模拟了CO_(2)富集和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趋势。结果表明:与空气燃烧相比,富氧燃烧条件下CO_(2)富集分布与NO_(x)体积分数分布是负协同效应;不同O_(2)/CO_(2)体积分数比的富氧下,随着O_(2)体积分数的增加,炉膛出口的CO_(2)体积分数和NO_(x)体积分数都先上升到最大值后稍微下降,呈正协同效应,但出现拐点的O_(2)体积分数不同;CO_(2)富集到一定程度时,能有效抑制NO_(x)的生成量;在富氧条件下,可实现炉膛出口的高CO_(2)富集与低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多相流动 CO_(2)富集特性 低NO_(x)排放 模型预测
下载PDF
SCR脱硝提效改造流场数值模拟及物模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栋栋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某燃煤电厂2×600MW机组脱硝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催化剂磨损严重、氮氧化物(NOx)排放及氨逃逸量不达标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对流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原方案流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再按... 某燃煤电厂2×600MW机组脱硝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催化剂磨损严重、氮氧化物(NOx)排放及氨逃逸量不达标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对流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原方案流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再按照缩小比例进行物模试验验证,最后根据优化方案进行现场改造。优化改造后脱硝运行结果显示:NO_(x)排放浓度稳定在20—40mg/m^(3),氨逃逸量为1.2—2.0ppm,脱硝效率为86%—90%,达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优化 数值模拟 物模试验 超低排放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high intensity low emission combustor for achieving flameless combustion ofliquid fuels 被引量:5
6
作者 V.Mahendra Reddy Sudarshan Kumarn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139-147,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for a two stagecombustor capable of achieving flameless combustion with liquid fuels for different thermalheat inputs of 20,30,40 and 60 kW and heat release 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for a two stagecombustor capable of achieving flameless combustion with liquid fuels for different thermalheat inputs of 20,30,40 and 60 kW and heat release density of 5-15 MW/m^(3).Combustion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are studied for three different fuels,kerosene,diesel andgasoline.The influence of droplet diameter on pollutant emissions at all conditions is studied.The fuel and oxidizer are supplied at ambient conditions.The concept of high swirl flows hasbeen adopted to achieve high intemal recirculation rates,residence time and increased dilutionof the fresh reactants in the primary combustion zone,resulting in flameless combustion mode.Air is injected through four tangential injection ports located near the bottom of the combustorand liquid fuel is injected through a centrally mounted pressure swirl injector.Computationalanalysis of the flow features shows that decrease in the exit port diameter of the primarychamber increases the recirculation rat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nd helps in achieving theflameless combustion mode.Based on preliminary computational studies,a 30 mm primarychamber exit pont diameter is chosen for experimental studies.Detailed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flameless combustion mode was achieved with evenly distributedcombustion reaction zone and unifo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ombustor.Pollutant emissions of CO, NO_(x),C_(x)H_(y) a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for all operating conditions ofdifferent fuels and different thermal inputs. The acoustic emission levels are reduced by6-8 dB as combustion mode shifts from conventional mode to flameless combustion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rl flow combustion Flameless combustion Internal recirculation Liquid fuels Spray combustion low emissions
原文传递
凹腔稳燃超声速燃烧火焰闪回不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7
作者 肖烨炘 金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2-1053,共12页
针对等直截面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火焰闪回低频燃烧振荡现象,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的混合RANS/LES方法结合PaSR湍流燃烧模型进行了三维模拟研究.计算得到了完整的燃烧振荡周期,与实验中的低频燃烧振荡现象较为一致.低频燃烧振荡... 针对等直截面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火焰闪回低频燃烧振荡现象,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的混合RANS/LES方法结合PaSR湍流燃烧模型进行了三维模拟研究.计算得到了完整的燃烧振荡周期,与实验中的低频燃烧振荡现象较为一致.低频燃烧振荡周期可分为凹腔火焰稳定、火焰回传、火焰吹熄3个阶段.通过分析低频燃烧振荡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燃烧流动状态,给出了可能的低频燃烧振荡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低频燃烧振荡周期中燃烧室内没有发生热壅塞,燃烧室提供的背压和燃烧释热是燃烧室内形成低频燃烧振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闪回 超声速低频燃烧振荡 燃烧流动 热壅塞
下载PDF
某电厂烟气超低排放运行问题及处理方法
8
作者 薛瑞风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178-181,共4页
某企业自备电厂3台燃煤机组烟气需要进行改造治理才能实现超低排放。其中2#系统改造调试过程中出现低氮燃烧效果不佳,前后墙温度偏差大;SNCR脱硝喷枪雾化效果差,氨逃逸超标;CFB半干法脱硫除尘运行稳定性差,经常塌床,且布袋差压高等诸多... 某企业自备电厂3台燃煤机组烟气需要进行改造治理才能实现超低排放。其中2#系统改造调试过程中出现低氮燃烧效果不佳,前后墙温度偏差大;SNCR脱硝喷枪雾化效果差,氨逃逸超标;CFB半干法脱硫除尘运行稳定性差,经常塌床,且布袋差压高等诸多问题,并且导致最初阶段数据不达标。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初期调试数据比对分析,从喷枪安装位置检查,喷枪雾化试验,煤种成分以及配比试验分析,脱硫塔流场模拟,文丘里安装垂直度检测,除尘器喷吹方式调整等多方面尝试及调整,最终将问题一一排除,实现数据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燃烧 CFB半干法 数据比对 流场模拟 试验 检测
下载PDF
SCR脱硝系统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9
作者 张志中 姜肇中 +5 位作者 江建平 陈琦 刘现伟 蒋文 张杨 郭栋 《能源工程》 2023年第2期65-68,86,共5页
过去几年,火电厂广泛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实现NOx的超低排放目标,但运行后期催化剂磨损和堵塞加剧,脱硝出口NOx浓度偏差变大,氨逃逸排放增加,喷氨控制不精准等问题逐渐暴露。从入口流场均匀性差、出口NOx取样点代表性不足... 过去几年,火电厂广泛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实现NOx的超低排放目标,但运行后期催化剂磨损和堵塞加剧,脱硝出口NOx浓度偏差变大,氨逃逸排放增加,喷氨控制不精准等问题逐渐暴露。从入口流场均匀性差、出口NOx取样点代表性不足和脱硝控制系统反应滞后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流场优化改造、采用全截面多点取样系统和脱硝控制系统优化。通过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火电厂SCR脱硝装置的高效、经济运行提供参考,并用于指导下一步的脱硝技术改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超低排放 SCR脱硝装置 流场优化 多点取样 控制系统优化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燃烧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4
10
作者 乔信起 黄震 +3 位作者 肖进 王岩 凌君旸 汪胜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在保持进气系统、喷油嘴和启喷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燃烧室和强化喷油泵改善车用柴油机的燃烧。利用 KIVA 软件计算分析了新、原燃烧室对应的缸内流场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新、原燃烧系统的经济性和排放性。结果表明 ,采用新燃... 在保持进气系统、喷油嘴和启喷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燃烧室和强化喷油泵改善车用柴油机的燃烧。利用 KIVA 软件计算分析了新、原燃烧室对应的缸内流场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新、原燃烧系统的经济性和排放性。结果表明 ,采用新燃烧系统后 ,柴油机在保持动力性不变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柴油机 燃烧系统 改进 燃烧室 喷油泵 缸内流场 台架试验 经济性 排放性
下载PDF
交叉射流分级燃烧器中CH_4柔和燃烧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明明 邵卫卫 +3 位作者 刘艳 熊燕 张哲巅 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9,6,共8页
柔和燃烧具备燃烧稳定、烟气出口温度均匀、NO和CO排放低的特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燃气轮机燃烧技术。因此,开展柔和燃烧技术应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的探索研究非常必要。烟气温度、氧浓度及其与新鲜空气的掺混对柔和燃烧的发生及燃烧性能有... 柔和燃烧具备燃烧稳定、烟气出口温度均匀、NO和CO排放低的特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燃气轮机燃烧技术。因此,开展柔和燃烧技术应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的探索研究非常必要。烟气温度、氧浓度及其与新鲜空气的掺混对柔和燃烧的发生及燃烧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此,基于轴向分级概念建立燃烧器,通过精确控制烟气回流比例和当量比使得烟气的流量、温度、氧浓度连续可调,设计合适的燃烧器结构型式使得烟气在掺混区和燃料、空气以交叉射流方式掺混。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实验的方法,从流动、热力学角度研究分析了回流比例、当量比对OH﹡分布、火焰稳定性、NO/CO排放等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实验以甲烷为燃料,在回流比例r 0.5、当量比0.6工况下获得最佳的污染物排放性能:NO为6 mg/m3,CO为5 mg/m3。研究结果将为柔和燃烧在燃气轮机燃烧室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和燃烧 分级燃烧 交叉射流 OH﹡分布 NO/CO排放
下载PDF
典型旋流燃烧器低负荷稳燃特性试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科 成汭珅 +2 位作者 解冰 张广才 刘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126,共6页
本文以某低氮旋流燃烧器为研究对象,采取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对燃烧器喷口流场分布、喷口温度场分布以及CO、NOx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从20°增加至50°,旋流加强,燃烧器... 本文以某低氮旋流燃烧器为研究对象,采取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对燃烧器喷口流场分布、喷口温度场分布以及CO、NOx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从20°增加至50°,旋流加强,燃烧器喷口气流回流量增加,卷吸能力增强,当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增加至60°以后,燃烧器喷口气流出现飞边的现象,卷吸能力反而变弱;当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为50°左右时,高温烟气离燃烧器喷口最近,约为1.4 m;随着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的增大,其CO生成浓度(体积分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NOx生成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为50°左右时,其CO生成浓度达到最低,其NOx生成浓度达到最高,由此可以推测出,适应于锅炉低负荷稳燃的最佳三次风旋流叶片开度为50°左右。在某660 MW锅炉上进行现场试验,燃烧器三次风旋流叶片角度由0~30°调整至50°后,相同运行条件下锅炉最低稳燃负荷由25%额定负荷降低至20%额定负荷,低负荷稳燃能力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三次风旋流 叶片角度 喷口流场 冷态试验 低负荷稳燃 污染物排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NG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吕林 温苗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1-813,862,共4页
对一台 CNG发动机 ,包括气相流动、燃烧过程在内的发动机工作循环进行了三维模拟计算 .用移动网格来模拟气门和活塞的运动 ,采用分块划分技术形成计算域的整体网格 ,微分方程的求解基于 AVL FIRE程序 .根据计算结果 ,分析了进气道及缸... 对一台 CNG发动机 ,包括气相流动、燃烧过程在内的发动机工作循环进行了三维模拟计算 .用移动网格来模拟气门和活塞的运动 ,采用分块划分技术形成计算域的整体网格 ,微分方程的求解基于 AVL FIRE程序 .根据计算结果 ,分析了进气道及缸内流场的演变规律、缸内温度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G发动机 数值模拟 流场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进气道结构对汽油转子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纪常伟 马泽东 +3 位作者 史程 汪硕峰 杨金鑫 孟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3-401,共9页
为了研究进气道结构对于转子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CONVERGE,构建了适合汽油转子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端面进气、周边进气和复合进气结构下转子发动机的缸内流场、火焰传播及排放物形成过程... 为了研究进气道结构对于转子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CONVERGE,构建了适合汽油转子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端面进气、周边进气和复合进气结构下转子发动机的缸内流场、火焰传播及排放物形成过程,研究了进气道结构对转子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进气道结构导致缸内流场差异明显;在上止点附近,周边进气的混合气流速比端面和复合进气分别快16.41%和6.57%;3种进气道结构下,周边进气火焰传播最快,燃烧速率最高;与端面进气相比,复合进气的峰值缸压提升6.05%,所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4.95°;在排气门开启时刻,端面进气方式下NO_x排放最低,复合进气的CO排放比端面进气降低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结构 汽油 转子发动机 缸内流场 燃烧过程 排放
下载PDF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气流运动及其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学东 金文华 李红州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1-24,共4页
利用AVL公司的FIRE软件,对缩口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燃烧室形状对流场分布及对燃烧室涡流强度的影响,同时对柴油机的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燃烧室形状对气流的运动影响明显,通过合... 利用AVL公司的FIRE软件,对缩口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燃烧室形状对流场分布及对燃烧室涡流强度的影响,同时对柴油机的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燃烧室形状对气流的运动影响明显,通过合理控制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特性,可有效地改善CO、HC及NOx的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柴油机 燃烧室 气流运动 排放物 汽车工程 涡流强度 流场 燃烧过程
下载PDF
LPP低污染燃烧室冷态流场与油雾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远灏 朱嘉伟 +3 位作者 颜应文 马存祥 徐华胜 张靖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69,共8页
为了研究某贫油预混预蒸发(Lean premixed prevaporized,LPP)低污染燃烧室冷态流场和油雾特性,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首先试验研究不同进口空气流量对燃烧室冷态流场的影响,其次分别在单开值班级喷嘴... 为了研究某贫油预混预蒸发(Lean premixed prevaporized,LPP)低污染燃烧室冷态流场和油雾特性,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首先试验研究不同进口空气流量对燃烧室冷态流场的影响,其次分别在单开值班级喷嘴、主级喷嘴以及同开主级和值班级喷嘴时,分析了燃油流量分配和值班级喷嘴位置对燃烧室油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LPP燃烧室头部流场存在中心回流区、角落回流区和唇口回流区,中心回流区宽度随着距燃烧室头部距离的增加先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少,且进口空气流量对燃烧室回流区形状影响不大;单开值班级喷嘴时,供油量增加,燃烧室油雾特性变差;单开主级喷嘴时,主级供油量增加,燃烧室油雾特性得到改善;主级和值班级喷嘴同时打开时,随着主级供油量增加,值班级供油量减少,燃油雾化特性得到改善;值班级喷嘴位于喉道处时燃油雾化效果优于值班级喷嘴在旋流器出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油预混预蒸发 低污染燃烧室 冷态流场 油雾场 粒子图像测速仪
下载PDF
电极结构对离子风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庆 侯雪超 +3 位作者 张文婷 杜云鹏 何寿杰 张晓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34-4340,共7页
为研究电晕放电离子风的流场分布以及微细颗粒物在流场中的运动规律,采用线–板放电装置及2种不同结构的线-孔板放电装置,在分析电晕放电是空间电场分布和射流口入射风速分布的基础上,对放电空间流场网格分布细化,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研... 为研究电晕放电离子风的流场分布以及微细颗粒物在流场中的运动规律,采用线–板放电装置及2种不同结构的线-孔板放电装置,在分析电晕放电是空间电场分布和射流口入射风速分布的基础上,对放电空间流场网格分布细化,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3种不同电极间结构下离子风的流场分布情况,重点研究了接地极板附近的流场状态。模拟结果表明:电极结构及极配方式是影响离子风流场分布的主要因素。孔板结构消弱了离子风在孔板附近的风速,且电晕极正对孔板开孔圆心的配置时消弱作用最为明显。在线-孔放电结构中,离子风将带动颗粒物进入孔板与接地板形成的密闭空间,该部分粉尘将直接被收集,证明了通过改变电极结构有利于改善离子风对粉尘收集的负面影响,有效提高对微细粉尘、低比电阻粉尘的收集效率,达到超低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风 流场 大气颗粒物污染 超低排放 孔板结构
下载PDF
电场诱导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可芹 白晨光 杨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通过对质量分数55%(Ti+C)-45%Fe粉末压坯分别升温至250~800℃的解析实验,研究Fe-Ti-C体系在电场诱导下低温燃烧合成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的共同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大幅降低。...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通过对质量分数55%(Ti+C)-45%Fe粉末压坯分别升温至250~800℃的解析实验,研究Fe-Ti-C体系在电场诱导下低温燃烧合成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的共同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可大幅降低。当加热温度在250~350℃之间,体系虽未发生化学反应,但显微结构在一定程度随温度而发生变化;当加热温度在350~470℃范围内,体系被点燃发生“热爆”现象,而在燃烧合成反应前期,合成TiC的反应优先发生;当加热温度提高到470~670℃,合成TiC反应发生的同时还伴随有合成Fe2Ti的反应;然而随加热温度进一步提高到670~800℃,Fe2Ti会发生部分分解,进而使得合成TiC的反应继续进行。当温度达到800℃左右,该合成反应全部完成,产物由Fe、TiC和少量Fe2Ti组成。此外,通过合成反应所得呈圆球状、细小的TiC颗粒均匀地分布在Fe基体中,且随加热温度的提高而有所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热流密度 Fe-Ti-c体系 低温燃烧合成 显微组织
下载PDF
超低排放背景下的脱硝系统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军 陈鸥 +2 位作者 罗志刚 杨建辉 刘国栋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S01期223-226,共4页
截至2018年底,除部分地区外,国内火电机组已基本完成改造。选择国内某电厂脱硝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分析当前主流脱硝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特点和应用情况,从机组基本情况、脱硝效率及NO_(x)排放、脱硝系统喷氨量、脱硝系统压降... 截至2018年底,除部分地区外,国内火电机组已基本完成改造。选择国内某电厂脱硝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分析当前主流脱硝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特点和应用情况,从机组基本情况、脱硝效率及NO_(x)排放、脱硝系统喷氨量、脱硝系统压降、催化剂活性等5个参数,分析脱硝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变化以及超低排放改造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脱硝系统 流场优化 高效催化剂
下载PDF
燃用高沾污性煤质锅炉SCR脱硝流场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志 许剑 +5 位作者 李斌 常磊 尚桐 牛国平 谭增强 王晓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某2×300 MW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装置,自2013年运行以来,一直存在喷氨格栅、水平烟道和导流板等位置积灰严重,氨逃逸量明显超标,空气预热器差压高等问题。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场校核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确定... 某2×300 MW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装置,自2013年运行以来,一直存在喷氨格栅、水平烟道和导流板等位置积灰严重,氨逃逸量明显超标,空气预热器差压高等问题。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场校核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确定优化方案为:更换防积灰能力强、混合特性好的花瓣型喷氨格栅,优化导流板布置,并加大导流板和烟道壁面处流速以减轻积灰。优化后,喷氨格栅分区可调性能明显好转,SCR脱硝装置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更为均匀,氨逃逸量显著降低,运行8个月后停炉检修时发现喷氨格栅、烟道和导流板异常堵灰的情况得到了根本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沾污性煤质 超低排放 SCR 脱硝装置 流场优化 喷氨格栅 导流板 堵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