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adjustment of low water level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depth in Shashi Reach in middle Yangtze River
1
作者 Juan-juan Fang Yun-ping Yang +2 位作者 Meng-lin Jia Yu-de Zhu Jian-jun W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Hydrological,sediment,and bathymetric data of the Shashi Reach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for the period of 1975-2018 were collec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water level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 on utilization... Hydrological,sediment,and bathymetric data of the Shashi Reach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for the period of 1975-2018 were collec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water level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 on utilization of water depth for navig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Shashi Reach riverbed was significantly scoured and incised,with cross-sectional profiles showing overall narrowing and deepening.This indicated a strong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water depth of the channel.The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in-channel topographical features showed that the Taipingkou diara underwent siltation and erosion,with its head gradually scoured and relocated downstream after 2008,and the Sanbatan diara continued to shrink and migrate leftwards.Low water levels with the same flow rate over the study period decreased.For instance,from 2003 to 2020,the water level at the Shashi hydrological station decreased to 1.37 m with a flow rate of 6000 m^(3)/s.Furthermore,the designed minimum navigable water level of the Shashi Reach was approximately 2.11m lower than the recommended level.In terms of utilization of the channel water depth,continuous scouring of the river channel 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a reduction in discharge at the Taipingkou mouth,which will improve the water depth conditions of the channel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the Shashi Reach.With several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s,the 3.5-m depth of the Shashi Reach would basically be unobstructed.This promotes utilization of the shipping route from the Taipingkou south branch to the Sanbatan north branch as the main navigation channel during the dry season.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current water depth and the clear width limitation of the navigation hole at the Jing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this route can still be favored as the main navigation channel with a 4.5-m depth during the dry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water level Shoal evolution Channel water depth utilization Shashi Reach yangtze river
下载PDF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Model at the Regional Boundaryduring the Meiyu Period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祥德 苗秋菊 +1 位作者 王继志 张雪金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model at the regional boundary in the Meiyu period is put forward through diagnostic analysi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at the boundary of China in the heavy rain...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model at the regional boundary in the Meiyu period is put forward through diagnostic analysi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at the boundary of China in the heavy rainfall period during June–July 1998 shows that the feature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 Jun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July. The main body of the water cycle that forms the torrential rai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s made up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at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boundaries of the China region in June, whereas the water vapor flow at the western boundary in middle Tibet turns out to be the main body of water vapor sources in July.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at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rrential rai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apor flow at the regional boundary and their theoretical model woul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proof for the heavy rain forecast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vapor flow torrential rain yangtze river Valley Meiyu period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丹江口下游近坝段枯水期通航水位恢复试验研究
3
作者 朱勇辉 郭小虎 +2 位作者 李凌云 王彦君 张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3,共8页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减水-补水212 m 3/s方案尾门水位分别为86.47、85.90 m条件下,引航道口—黄家港段水位下降,黄家港以下水位保持不变,其中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0.08、0.19 m;综合治理方案1实施后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均为0.02 m,减水段的水位仍未恢复至调水前的水平,主因是从安乐河口补水的水流并未能进入到左侧主航道内;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对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在沧浪洲出水口下沿布置2道护底带;通过试验论证了护底带的4个高程,建议护底带高程为85.5 m,并对护底带高程进一步细化论证;优化后的方案可使引航道口至黄家港段的水位略超过调水前的水平,其中引航道口处最大水位抬高0.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近坝段 枯水期 通航水位 河工模型试验 恢复试验 航道综合治理
下载PDF
黄河百年径流系列连续枯水段识别和用水特征分析
4
作者 尚文绣 王煜 +1 位作者 郑小康 李晓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42,共7页
连续枯水给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采用黄河干流兰州断面和花园口断面1920—2019水文年系列,通过距平法和标准化径流指数识别了百年系列连续枯水段,分析了枯水段的用水特征。结果显示:两断面均经历了1922—1932水文年和1990... 连续枯水给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采用黄河干流兰州断面和花园口断面1920—2019水文年系列,通过距平法和标准化径流指数识别了百年系列连续枯水段,分析了枯水段的用水特征。结果显示:两断面均经历了1922—1932水文年和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均表现出连续枯水段和极端枯水年叠加的特征;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显著减少了入海水量;在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初期,枯水对黄河流域及供水区用水量影响不明显,但在后期用水总量及农业用水量均大幅度减少;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后期遭遇短期极端枯水对用水造成重大影响;龙羊峡水库在连续枯水段发挥了多年调节作用,支撑了流域供水安全。但是龙羊峡水库年际补水能力有限,未来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应通过建设古贤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提升应对连续枯水的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枯水段 极端枯水 用水特征 入海水量 多年调节水库 黄河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究
5
作者 陈宇宽 蔺丹清 +7 位作者 李栋 张家路 叶昆 张四刚 胡欣 陈丽蓉 严燕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1659,共9页
研究于2021年秋季至2023年夏季在长江安庆段(安庆市程营村-凤凰码头)开展了2个周年共8次目视考察,从种群数量、集群规模、迁移规律、栖息地偏好四个方面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分布特征... 研究于2021年秋季至2023年夏季在长江安庆段(安庆市程营村-凤凰码头)开展了2个周年共8次目视考察,从种群数量、集群规模、迁移规律、栖息地偏好四个方面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期间共观测到长江江豚555群次、1000头次,最大单次评估结果为192头;其中2023年观测到长江江豚336群次、603头次,较2022年分别上升53.4%和51.9%。研究期间长江江豚最大集群规模为8头,平均集群规模为1.8头/群。考察发现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总体呈连续分布,但存在明显的热点区域,其中张家州北汊、上三号洲、下三号洲洲尾及清洁洲洲头水域为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四个栖息地内观测头次分别占总头次的19.3%、4.9%、12.6%和10.8%。禁捕后长江江豚在河口汇流区活跃的月份增加并有从八里江安徽段向下游扩散分布的趋势,但码头、崩岸区对其栖息地范围的拓展仍存在一定影响,华阳河口以下江段仍只有清洁洲洲头水域为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因此研究认为在十年禁渔及鄱阳湖极端枯水频发的背景下,长江安庆段的长江江豚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同时长江江豚对各重要栖息地斑块之间迁移通道的利用情况逐渐好转,分布更具连续性。研究建议,应在长江江豚可能的聚集觅食区及迁移通道保持自然岸线占比,加大岸线整治力度,加强人类活动管控;根据极枯水位下鄱阳湖长江江豚迁移入江的时序特征,制定湖口-华阳河口水域的应急管理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分布特征 极枯水位 重要栖息地 长江江豚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level change and river channel geometry adjustment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云平 张明进 +2 位作者 孙昭华 韩剑桥 王建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12期1975-1993,共19页
In this study, data measured from 1955–2016 were analy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level and river channel geometry adjustment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TGD) after the impoundment... In this study, data measured from 1955–2016 were analy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level and river channel geometry adjustment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TGD)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 dam.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following facts:(1) for the same flow, the low water level decreased, flood water level changed little, lowest water level increased, and highest water level decreased at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dam;(2) the distribu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long the river channel changed from "erosion at channels and deposition at bankfulls" to "erosion at both channels and bankfulls;" the ratio of low-water channel erosion to bankfull channel erosion was 95.5% from October 2002 to October 2015, with var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impoundment stages;(3) the low water level decrease slowed down during the channel erosion in the Upper Jingjiang reach and reaches upstream but sped up in the Lower Jingjiang reach and reaches downstream;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decrease in the channel water level;(4) erosion was the basis for channel dimension upscaling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low water level decrease was smaller than the thalweg decline; both channel water depth and width increased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hannel and waterway regulations; and(5) the geometry of the channels above bankfulls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however, the comprehensive channel resistance increased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riverbed coarsening, beach vege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as a result, the flood water level increased markedly and moderate flood to high water level phenomena occurred,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flood defense capacit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owever, the superposition effect of tributary floods cannot be rul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water level flood water level riverbed adjustment cause analysis Three Gorges Dam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长江干线中下游航道枯水位变异特性研究
7
作者 雷雪婷 王辉 +2 位作者 陈柯兵 单敏尔 李瀛 《水运工程》 2024年第6期148-153,共6页
为深入认识长江中下游枯水情势发生的复杂变化,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沙市、汉口、大通等重要控制站点的枯水位进行分月变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站枯水期发生中、强的变异;沙市站发生强、巨的变异,变异程度最强;汉口站发生... 为深入认识长江中下游枯水情势发生的复杂变化,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沙市、汉口、大通等重要控制站点的枯水位进行分月变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站枯水期发生中、强的变异;沙市站发生强、巨的变异,变异程度最强;汉口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强变异;大通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中变异;各站点10—11月均发生向下的变异,与2003年相比,2021年汛后宜昌、沙市、汉口站水位(流量)分别下降了0.76 m(6000 m^(3)/s)、2.82 m(7000 m^(3)/s)、1.66 m(1万m^(3)/s),大通站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对航运的潜在影响需加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水文序列 枯水位 变异分析
下载PDF
漓江上中游径流阶段性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析
8
作者 许景璇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为探究漓江流域径流阶段性变化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变化的影响程度,本文基于桂林和阳朔水文站1968—2022年实测径流、降雨资料,采用距平累积法、有序聚类法、线性拟合法对径流序列进行阶段性划分和突变检验,并对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 为探究漓江流域径流阶段性变化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变化的影响程度,本文基于桂林和阳朔水文站1968—2022年实测径流、降雨资料,采用距平累积法、有序聚类法、线性拟合法对径流序列进行阶段性划分和突变检验,并对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8—2022年漓江上中游年径流量分为枯-丰-枯-丰4个阶段,中游较上游枯水阶段短、丰水阶段长;(2)桂林站、阳朔站径流序列分别在2018、2014年发生突变;(3)突变后桂林站、阳朔站径流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分别占42.61%、34.24%,受降雨量影响占57.39%、65.76%,降雨量仍然是影响漓江上中游年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丰枯水期 突变分析 人类活动影响 漓江
下载PDF
我国南方夏季低频雨型的季节内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左金清 任宏利 +2 位作者 李维京 张培群 杨明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10-2221,共12页
利用1962-200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对历史个例进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异常降水中心分别位于长江以南区域的江南型和长江淮河流域的江淮型低频雨型的季节内水汽输送特征.研究表明,江南型的总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并经... 利用1962-200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对历史个例进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异常降水中心分别位于长江以南区域的江南型和长江淮河流域的江淮型低频雨型的季节内水汽输送特征.研究表明,江南型的总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并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输入江南区域;江淮型的总水汽输送主要直接来源于南海,但水汽源地主要为印度季风区.对于水汽输送异常,江南型和江淮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江南型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来源于热带西太平洋-南海,中纬度西风带和中高纬度南下的水汽输送异常的贡献次之;而江淮型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来源于热带和副热带西太平洋,中纬度西风带水汽输送异常的贡献次之.另外,水汽输送异常对江南型的区域总水汽收支的贡献约为50%,而对江淮型的区域总水汽收支的贡献高达70%左右.因此,虽然总水汽输送主要取决于气候平均水汽输送,但是,水汽输送异常与气候平均水汽输送对江南型和江淮型的水汽供应具有相同甚至更为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对于江淮型,区域总水汽收支主要取决于水汽输送异常的贡献,而水汽输送异常的变化较平均水汽输送更为复杂,这有可能是江淮流域汛期降水预报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低频雨型 江南 江淮 夏季
下载PDF
特枯水情对长江中下游悬浮泥沙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红 何青 +2 位作者 徐俊杰 戴志军 陈吉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64,共15页
基于长江中下游气象资料、历史水沙资料和2006年10月现场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典型枯水年大通站的月均径流量和输沙率特征、2006年特枯水情产生的气候背景以及对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和悬沙粒径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枯水年长江干流输沙量有... 基于长江中下游气象资料、历史水沙资料和2006年10月现场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典型枯水年大通站的月均径流量和输沙率特征、2006年特枯水情产生的气候背景以及对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和悬沙粒径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枯水年长江干流输沙量有显著的减少,2006年特枯水情下大通站汛期输沙量仅占多年平均值(1985-2000年)的19.8%。在特枯水情和三峡工程蓄水的背景下,2006年10月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平均为0.057kg/m3,只占2003-2005年10月平均值的20.6%。2006年10月长江中下游悬沙中值粒径平均为4.8!m,悬沙中值粒径只占多年平均值的26.3%,占近期平均值的41.8%。含沙量、悬沙粒度和中游河床冲淤特性的综合分析表明,城陵矶—湖口河段水沙垂向交换强,是三峡兴建以后近期河道调整频繁的河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对长江干流含沙量的贡献较大,尤以鄱阳湖的贡献最大,长江中下游其他支流对长江干流含沙量的贡献较小。汉江和巢湖对长江中下游悬沙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洞庭湖和鄱阳湖则对悬沙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特枯水情 含沙量 悬沙粒径
下载PDF
长江水源水厂低温低浊期排泥水直接回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华 陈卫 +1 位作者 孙敏 付永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96,共4页
通过小试研究了长江水源水厂低温、低浊期排泥水直接回用对混凝效果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泥水回用可明显降低混凝后絮体表面的ζ电位的绝对值、改善混凝效果。澄清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回用比分别为2%~4%和6%~10%时,可... 通过小试研究了长江水源水厂低温、低浊期排泥水直接回用对混凝效果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泥水回用可明显降低混凝后絮体表面的ζ电位的绝对值、改善混凝效果。澄清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回用比分别为2%~4%和6%~10%时,可分别节约混凝剂16%~28%和5%~10%;澄清池排泥水回用比不宜超过3%,此时沉后水DOC含量和细菌总数分别上升不超过7%和15%、总铝含量下降30%以上;滤池反冲洗水回用比不宜超过6%,此时沉后水DOC和总铝含量下降0~4%和0~40%、细菌总数上升不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源 低温低浊 排泥水 回用 安全性
下载PDF
2006年长江特枯径流特征及其原因初探 被引量:24
12
作者 徐俊杰 何青 +1 位作者 刘红 陈吉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6-722,共7页
2006年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枯水,对长江流域用水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用2006年长江干支流主要水文站水情资料和长江流域气象资料,并同时考虑了三峡蓄水的影响,分析了2006年长江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2... 2006年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枯水,对长江流域用水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用2006年长江干支流主要水文站水情资料和长江流域气象资料,并同时考虑了三峡蓄水的影响,分析了2006年长江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2006年长江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汛期径流量显著减少所致,表现出“汛期特枯”的特点。径流量和水位最大降幅都出现在8~9月份,各站径流量最大减幅都超过50%,水位汛期也有显著下降。洞庭湖、汉江与历史同期相比,汛期来水也明显偏小;而鄱阳湖来水略丰,对干流枯水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7、8月份长江上游区(特别是屏山至宜昌区间)降水少气温高是形成长江汛期特枯的主要原因。气象变化与径流变化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三峡蓄水使2006年10月宜昌站径流量减少了一半左右,而对10~11月大通径流减少影响率为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汛期特枯 降水 三峡蓄水
下载PDF
甬江洪枯季水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珺 嵇敏 +2 位作者 张洪记 严文武 唐洪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共7页
基于2010年7月(洪季)及2011年1月(枯季)甬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从潮位特征、涨落潮历时、流速、潮量、含沙量分布和输沙能力等方面分析甬江洪枯季水沙特性.分析表明:(1)甬江洪季最高潮位、最低潮位、平均潮位和最大潮差略大于枯季.(2)... 基于2010年7月(洪季)及2011年1月(枯季)甬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从潮位特征、涨落潮历时、流速、潮量、含沙量分布和输沙能力等方面分析甬江洪枯季水沙特性.分析表明:(1)甬江洪季最高潮位、最低潮位、平均潮位和最大潮差略大于枯季.(2)洪季大潮的平均涨潮历时比枯季长,平均落潮历时比枯季短,小潮时则相反.(3)甬江洪枯季断面垂线平均流速表现为大潮大于小潮,落潮大于涨潮,流速沿程增加,进潮量与涨潮差线性相关;(4)断面垂线平均含沙量呈现枯季大于洪季、大潮大于小潮的特征,且含沙量的垂线分布为Ⅱ型;引入背景含沙量,建立了洪、枯季的水流输沙能力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 感潮河段 洪枯季 水沙特性 输沙能力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GPS大气可降水量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引明 朱雪松 +2 位作者 刘敏 丁金才 沈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50-157,共8页
利用近7年来(2002—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重点对梅雨期的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及其与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PWV分布总体呈南高北... 利用近7年来(2002—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重点对梅雨期的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及其与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PWV分布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夏半年平均PWV高于冬半年20 mm左右,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南北向水汽梯度大于东西向,说明偏南气流对该地区的水汽输送作用较明显;PWV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夏季的8月份,最小值出现冬季的1月份,且春、秋季节内各月间的PWV变化幅度较大,而夏、冬季内各月间的PWV变化较稳定;其次,长江三角洲地区PWV没有显著周期性年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此外,PWV与梅雨期强降水量之间有明显关联,当梅雨期PWV值迅速由低值上升到60 mm以上时,或在强降水之后,PWV值并没有明显回落,仍然维持在高值时,极容易产生强降水,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强降水量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全球定位系统(GPS) 大气可降水量 梅雨期 强降水
下载PDF
贵州乌江水系枯水期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蒋颖魁 刘丛强 陶发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8,共6页
对枯水期乌江及其主要支流河水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河水SO42-的δ34S值在-15.7‰~18.9‰之间,干流δ34S值介于-3.7‰~0.0‰之间。主要支流河水的SO42-浓度和δ34S值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上游碳酸盐岩地区支流河水SO42-浓度较... 对枯水期乌江及其主要支流河水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河水SO42-的δ34S值在-15.7‰~18.9‰之间,干流δ34S值介于-3.7‰~0.0‰之间。主要支流河水的SO42-浓度和δ34S值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上游碳酸盐岩地区支流河水SO42-浓度较高而δ34S值较低,河水中的SO24-来源于煤中还原态硫的氧化、矿床硫化物氧化和大气降水;下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区支流河水则相反,具有较低SO24-浓度和较高δ34S值,河水中的SO24-来源于硫酸盐蒸发岩溶解、大气降水以及煤中还原态硫的氧化。干流的硫同位素组成显示枯水期河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枯水期 乌江水系
下载PDF
近531年长江上中游与汉江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月华 王海军 高贤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4-749,共6页
利用中国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及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10个代表站1953--2000年5~9月降水总量资料,建立了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近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两江旱涝变化特征及汉江流域旱涝等级与水量的关系。使用x^2检验分析两江旱涝... 利用中国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及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10个代表站1953--2000年5~9月降水总量资料,建立了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近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两江旱涝变化特征及汉江流域旱涝等级与水量的关系。使用x^2检验分析两江旱涝一致性,得出汉江为大旱或长江为大涝时,两江一致性最好。通过年代水资源的丰枯指数分析表明,两江同时出现丰水年的几率较大,汉江干旱具有相对集中且持续时间长的特征。长江上中游和汉江水资源分别是18和19世纪最丰沛,17和20世纪相应短缺,两江水资源的世纪变化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中游与汉江流域 旱涝等级 丰枯频率 水资源评估
下载PDF
中线调水对汉江下游枯水期的水安全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窦明 谢平 +1 位作者 姚堡垒 李桂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9-702,共4页
针对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水文条件,从可利用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容量两个方面来研究中线调水对汉江下游枯水期水量和水质状况的影响。以人均月可利用水资源量和人均月水环境容量作为评价指标,提出相应的水安全评价方... 针对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水文条件,从可利用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容量两个方面来研究中线调水对汉江下游枯水期水量和水质状况的影响。以人均月可利用水资源量和人均月水环境容量作为评价指标,提出相应的水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来定量评价调水前后汉江下游枯水期水安全的变化程度。研究结论认为:各调水方案对汉江下游水量安全的影响程度比水质安全大;调水对枯水期水安全影响较大的月份是12月、1月和2月,而11月、3月则要好一些;现状条件下的水安全评价结果都在"较为安全"级别以上,而各调水方案的实施对汉江下游水安全都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方案Ⅱ的影响最大,方案Ⅲ则由于引江济汉补偿工程的兴建,其水安全保障程度要高于其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安全 枯水期 汉江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西江北江枯水流量联合分布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子燊 黄强 刘曾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6,共7页
基于Clayton copula和Kendall分布函数分析广东西江马口站和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的联合分布及其风险概率。根据两站流量之间的时空关联与变异,以1959—2010年西江马口站历年连续7日平均最小流量和对应期间的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为样本,分... 基于Clayton copula和Kendall分布函数分析广东西江马口站和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的联合分布及其风险概率。根据两站流量之间的时空关联与变异,以1959—2010年西江马口站历年连续7日平均最小流量和对应期间的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为样本,分别计算1959—1985年和1986—2010年两个时段(分别称为样本A和样本B)的西江北江枯水流量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及其最可能的设计分位数。结果表明:1样本B中马口站的枯水流量设计值小于样本A相应重现期设计值,三水站则显著增大;21985年后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同频率遭遇的可能性较前期明显减小;3二次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遭遇的风险率;4由更严谨的二次重现期计算的马口站枯水流量最大可能设计值Q7d,T=20a、Q7d,T=10a和Q7d,T=2a设计值或更适合分别作为西江三角洲供水规划、生态需水和调水压咸设计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流量联合分布 Clayton COPULA函数 Kendall分布函数 二次重现期 西江 北江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两次罕见连阴雨强降水的对比分析和模拟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丽芳 陈勇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7-405,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 hPa"两槽一脊"型是长江中下游春、秋季出现强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连阴雨...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 hPa"两槽一脊"型是长江中下游春、秋季出现强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连阴雨过程低空急流异常活跃,存在风向、风速的辐合。比较该两次过程显示,2009年春季连阴雨过程低层风速辐合明显,而2008年秋季则风向辐合明显。两次连阴雨过程都存在宽广而强大的水汽输送带,其北侧是与之相平行的θse锋区。水汽输送范围越广,强度越强,θse锋区的强度越强,越容易在连阴雨过程中产生强对流天气。连阴雨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该两过程湿层深厚,中层存在湿中性层结。θse等值线都出现类似于鞍形场的结构,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出现在鞍形场中间部位,与大降水的发生位置吻合。两次连阴雨过程辐合上升运动明显,强中心位于600 hPa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罕见的连阴雨过程 θse锋区 水汽
下载PDF
三峡调蓄过渡期长江河口地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1 位作者 刘广明 李冬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418,共5页
通过布置土壤水盐动态监测网开展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数据监测、采集和统计分析,研究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特征及水盐动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都有春秋季土壤积盐的季节性特点,但其枯水年份夏季土... 通过布置土壤水盐动态监测网开展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数据监测、采集和统计分析,研究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特征及水盐动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都有春秋季土壤积盐的季节性特点,但其枯水年份夏季土壤积盐更剧,土壤水盐动态各因子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针对三峡调蓄如何影响河口水情及土壤水盐动态这一问题,分析2003年6月三峡进入调蓄过渡期后河口土壤水盐实际动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蓄水试运行后的3年,三峡调蓄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尚不明显,气候因素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影响占主导地位,河口江水位偏低20 cm左右,河口成潮入侵势头加强,雨季土壤和地下水积盐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为此需采取各种水利农耕措施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土壤水盐变化特征 三峡水库 调蓄过渡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