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utomatic Text Region Positioning Method for the Low-Contrast Image
1
作者 Gongqin Liu Murong Jiang +2 位作者 Helin Cun Zhenzhong Shi Jianyu Hao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7年第10期36-49,共14页
Text extraction is the key step in the character recognition;its accuracy highly relie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text reg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which can find the text location automatically to solv... Text extraction is the key step in the character recognition;its accuracy highly relie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text reg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which can find the text location automatically to solve some regional problems such as incomplete, fals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deviation occurred in the low-contrast image text extraction. Firstly, we make some pre-processing for the original image, including color space transform, contrast-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Sobel edge detector, morphological method and eight neighborhood processing method (ENPM) etc., to provide some resul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methods. Secondly, we use the connected component analysis (CCA) method to get several connected parts and non-connected parts, then use the morphology method and CCA again for the non-connected part to erode some noises, obtain another connected and non-connected parts. Thirdly, we compute the edge feature for all connected areas, combin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to classify the real text region, obtain the text location coordinates. Finally, we use the text region coordinate to extract the block including the text, then binarize, cluster and recognize all text information. At last, we calculate the precision rate and recall rate to evaluate the method for more than 200 images.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ethod we proposed is robust for low-contrast text images with the variations in font size and font color, different language, gloomy environment,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contrast IMAGE TEXT REGION POSITIONING CONNECTED Component Analysis SVM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行低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可行性评价及应用剂量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2
作者 刘勇玲 王红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分析为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临床可行性以及辐射剂量高低对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10至2023.4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A成像检查,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 目的 分析为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临床可行性以及辐射剂量高低对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10至2023.4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A成像检查,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及观察组(低剂量),对两组患者的MSCT图像结果进行观察对比,评估两组血管的强化情况及图像质量。结果 经对比后发现两组所应用的剂量均符合临床评价工作标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强化后的肺动脉主干CT数值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优化率与观察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可为其实施低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低剂量CTA检查仍能获取较为理想的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客观可靠的肺动脉影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低对比剂肺动脉CTA 成像检查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化疗患者行个体化低流率腹部增强CT:双源CT低管电压高管电流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杰 张怡存 +7 位作者 李林峰 原典 齐珂 张梦圆 张炜珽 魏楠楠 高剑波 吕培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双源CT结合低流速和低管电压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共纳入90名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人)。在A组中,患者使用120kVp和448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B组患者以100kVp和336 mgl... 目的 探讨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双源CT结合低流速和低管电压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共纳入90名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人)。在A组中,患者使用120kVp和448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B组患者以100kVp和336 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C组患者以70kVp和224mgI/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对CT值、标准差、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评分、对比剂剂量和流速进行测量。结果 在三组中,除了肾脏外,主观图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其他组相比,C组在大多数感兴趣区域(ROIs)中显示出显著更高的CT值、更低的噪声水平以及更高的SNR和CNR值(P<0.05)。与A组相比,C组所用对比剂剂量减少了47.3%(79.2±13.7 vs.41.7±8.9,P<0.01),对比剂注射速率降低了19.2%(2.6±0.5 vs.2.1±0.4,P<0.01)。结论 在化疗后血管受损的患者中使用70kVp管电压结合高管电流的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信心的同时降低流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速 低管电压 低对比剂剂量 高管电流 上腹部CT
下载PDF
基于峰值直方图均衡化的车位图像增强
4
作者 苗作华 刘代文 +2 位作者 尹东 李诒雯 陈澳光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173,共6页
车位增强算法作为自动泊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强结果直接影响车位线提取效果。基于此,引入了暗通道作为低频分量进行自适应对比度增强,基于多组低对比度车位图像数据,讨论了多种低对比度增强算法的适用性,针对增强算法部分区域产生的... 车位增强算法作为自动泊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强结果直接影响车位线提取效果。基于此,引入了暗通道作为低频分量进行自适应对比度增强,基于多组低对比度车位图像数据,讨论了多种低对比度增强算法的适用性,针对增强算法部分区域产生的车位增强不足与过曝现象导致降低车位线提取的完整性与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峰值直方图均衡化的快速增强算法,结合了PSNR、结构相似性、平均亮度和信息熵等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利用了霍夫直线检测统计算法增强结果的车位提取精度,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减少环境信息干扰,保留更多纹理细节,提升全局图像亮度与对比度,其在低照度环境下仍然具有出色的鲁棒性。本算法车位线提取精度超过90%,算法运行时间仅为37.18 ms,能够为低对比度场景下的自动泊车系统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对比度图像 改进的自适应对比度增强 暗通道 峰值直方图均衡化
下载PDF
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燕奎 陈明东 +2 位作者 黄天勤 朱雪平 蒋盛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高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70 mgI/mL,低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00 mgI/mL,均进行低管电压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质量、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注入率、注射对比剂外渗率、不适感及检查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评价低浓度碘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低浓度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分值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0.37)分vs.(4.32±0.36)分,P>0.05],且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图像优良指数(figure of merit,F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造影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总碘用量及碘注入率均少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有所上调,且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注射对比剂热感、疼痛感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Kappa检验结果显示,低浓度碘对比剂与DSA诊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P<0.05),且低浓度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5.06%。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应用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条件下行C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动脉血管狭窄准确率前提下,可明显减少碘摄入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碘对比剂 低浓度 肥胖 低管电压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动脉血管狭窄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低对比度工件轮廓尺寸标定方法
6
作者 王迪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受照明不均匀和图像噪声的影响,低对比度工件的轮廓可能不连续且边缘模糊,导致尺寸参数标定结果误差增加,影响了工件尺寸参数的准确性。针对这个问题,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来改善工件轮廓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首先,通过摄像机和相关设备的布置... 受照明不均匀和图像噪声的影响,低对比度工件的轮廓可能不连续且边缘模糊,导致尺寸参数标定结果误差增加,影响了工件尺寸参数的准确性。针对这个问题,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来改善工件轮廓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首先,通过摄像机和相关设备的布置,获取工件的图像,针对低对比度可能存在的噪声,采用正交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降噪以提高图像质量;接下来,基于预处理图像提取工件表面形态与轮廓信息,为尺寸参数标定提供参考和基准。为了进行标定,采用一维标靶的设计,建立相机平面到一维标靶平面的空间映射路径。在这个映射路径下将工件轮廓映射到二维平面坐标上,实现尺寸标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标定低对比度工件轮廓尺寸,标定后的工件轮廓尺寸与设计值的误差小于1 mm,提高工件的加工、生产制造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标定方法 尺寸 轮廓 工件 低对比度
下载PDF
融合对比度拉伸的地铁隧道环境图像复原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康 任愈 吴学杰 《计算机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共8页
由于地铁隧道环境图像对比度低且细节模糊,在后续图像处理过程中难以从图像中准确提取关键的环境信息。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对比度拉伸的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将隧道图像转换到HSV颜色空间,根据V分量的灰度分布特点构建对比度拉... 由于地铁隧道环境图像对比度低且细节模糊,在后续图像处理过程中难以从图像中准确提取关键的环境信息。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对比度拉伸的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将隧道图像转换到HSV颜色空间,根据V分量的灰度分布特点构建对比度拉伸模型对V分量进行增强,避免了传统低照度增强算法出现的过度增强问题,且能够自适应增强图像对比度。对增强后的V分量进行模糊类型分析,从而确定地铁隧道图像模糊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增强后的V分量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各个区域分别选择符合条件的刀刃边缘线并对其扩散函数进行估计,同时以点扩散函数作为先验信息,采用非盲去卷积算法对各区域进行去模糊处理。融合H、S、V 3个分量,完成隧道环境低照度图像整体增强与复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提高隧道图像整体及局部对比度,减少由高斯噪声引起的图像模糊,恢复图像中的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刀刃法 低照度 对比度拉伸 自适应增强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知的低对比度图像细节增强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朱雪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由于传统图像细节增强方法存在噪声含量大及失真等问题,为了提升低对比度图像的视觉效果,提出基于视觉感知的低对比度图像细节增强方法。根据人眼视觉感知的亮度掩蔽特性划分图像区域,并设计暗适应函数与明适应函数,分别延长低对比度图... 由于传统图像细节增强方法存在噪声含量大及失真等问题,为了提升低对比度图像的视觉效果,提出基于视觉感知的低对比度图像细节增强方法。根据人眼视觉感知的亮度掩蔽特性划分图像区域,并设计暗适应函数与明适应函数,分别延长低对比度图像灰度值较低、较高区域间隔,实现基于视觉感知的低对比度图像全局增强;以全局增强结果为基础,引入加权自适应局部低对比度增强法,增强低对比度图像的细节,获取最佳低对比度图像细节增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增强后的低对比度图像保留了图像的边缘及细节,图像更加明亮清晰,显著提升了其视觉效果,同时低对比度图像具备噪声含量小、失真程度小、图像质量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感知 低对比度图像 非线性变换 全局低对比度 局部低对比度 暗适应函数 明适应函数 图像增强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福遥 刘巧林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患者29例,低剂量对比剂患者30例),所有数据均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 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患者29例,低剂量对比剂患者30例),所有数据均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 planar reformatting,MRP)、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现(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由两名高年资(副主任职称以上)医生采用双盲法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并在工作站分析患者肺动脉CTA图像中肺动脉干及两下肺动脉CT值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进行客观评价。结果:常规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与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图像质量在主观评估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肺动脉干、两下肺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肺静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别。结论: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无明显差异,客观评估无统计学意义,并且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无影响,且所用造影剂剂量较少,故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有效降低了对比剂的使用量,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CTA 诊断 低剂量对比剂 CT
下载PDF
低流速、低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老年患者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江月 许敏 +4 位作者 孙航航 孙美荣 胡秋菊 赵艳娥 金东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0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流速、低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老年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于某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低流速、低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老年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于某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实验组采用低流速、低对比剂的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2组患者的肺动脉强化程度、肺动脉主干和分支的显示情况以及图像血管边缘的锐利程度、上腔静脉对比剂硬化伪影程度并进行主观评分,对2组患者的肺动脉干、左肺静脉及右肺静脉的强化CT值进行客观评价,记录2组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肺动脉CTA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腔静脉对比剂硬化伪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的肺动脉干、左肺静脉及右肺静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对比剂外渗患者;对照组出现1例严重外渗患者,4例轻、中度外渗患者。结论:在老年患者行肺动脉CTA检查时采用低流速、低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避免对比剂外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对比剂 低流速 对比剂注射方案 肺动脉CTA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高频超声造影在浅表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何玉虹 闻宝杰 +2 位作者 于鹏丽 王文平 孔文韬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造影(CEUS)在浅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检出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浅表FLLs患者38例,共63个病变,分别使用低频凸阵探头和高频线阵探头对患者进行CEUS检查,比较低频CEUS与高频CEUS在病变可见度评分、检出率...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造影(CEUS)在浅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检出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浅表FLLs患者38例,共63个病变,分别使用低频凸阵探头和高频线阵探头对患者进行CEUS检查,比较低频CEUS与高频CEUS在病变可见度评分、检出率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异。结果浅表FLLs在高频CEUS下平均可见度评分和检出率分别为(3.62±0.79)分、93.7%(59/63),均显著高于低频CEUS[(2.44±1.04)分、57.1%(3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CEUS对最大径≤1 cm FLLs、最大径1~2 cm FLLs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低频CEUS[96.7%(29/30)vs.46.7%(14/30)、92.6%(25/27)vs.66.7%(18/27)、100%(26/26)vs.57.7%(1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频CEUS鉴别诊断浅表FLLs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2.9%、91.7%,均高于低频CEUS(78.6%、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CEUS在提高浅表FLLs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高频 低频 造影剂 肝脏局灶性病变 良恶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低对比度油层流体判识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妍 罗少成 +3 位作者 牟瑜 雷琳琳 陈璐 林伟川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化,油水层的低对比度特征愈加突出。受沉积微相、源储配置关系、充注程度等因素影响,低对比度油藏隐蔽性强、油水关系复杂,测井识别评价难度大,解释符合率偏低。因此,亟需建立有效的低...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化,油水层的低对比度特征愈加突出。受沉积微相、源储配置关系、充注程度等因素影响,低对比度油藏隐蔽性强、油水关系复杂,测井识别评价难度大,解释符合率偏低。因此,亟需建立有效的低对比度油层流体识别技术,提升测井解释精度。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环江西部长8储层为例,从研究岩性、物性、水性、含油性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研究区低对比度油层成因机理,研究认为地层水矿化度差异、束缚水饱和度高、油藏充注程度低是导致环江油田西部长8储层出现低电阻率、低对比度特征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流体敏感因子识别法;并从测井信号能量构成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流体敏感测井曲线,基于小波变换算法,创新研发了多尺度小波能量谱流体识别技术;针对研究区油藏充注程度低,基于相渗实验创新形成了产水率细分油水同层评价方法。以上3种方法均有效提高了研究区低对比度油层流体性质判识能力,在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方面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对比度油层 流体识别 流体敏感因子 多尺度小波能量谱 产水率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的弱光水下生物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宇梁 董绍江 +1 位作者 孙世政 闫凯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7,共9页
针对水下光学图像目标检测过程中由于水中光线衰弱严重、图像环境复杂和拍摄设备移动等造成的生物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s的弱光水下生物目标实时检测算法YOLOv5s-underwater。针对弱光水下光线衰弱的问题,引入了限制... 针对水下光学图像目标检测过程中由于水中光线衰弱严重、图像环境复杂和拍摄设备移动等造成的生物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s的弱光水下生物目标实时检测算法YOLOv5s-underwater。针对弱光水下光线衰弱的问题,引入了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CLAHE)算法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解决了颜色失真和图像毛糙的问题。针对复杂的弱光水下图像环境,提出了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SPPF)模块,解决了水下物体区分度低和特征损失严重的问题。针对拍摄设备移动带来的场景和形态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窗口的Swin-Transformer模块,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针对水下小目标,修改了网络模型结构,提高了小目标的检测能力。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于YOLOv5s检测精度提高30.7%,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水下生物目标 YOLOv5s 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 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 旋转窗口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粗糙集的低照度遥感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
14
作者 石琳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3期28-30,共3页
为解决图像增强后存在的噪声问题,文章提出基于改进粗糙集的低照度遥感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该方法先基于改进粗糙集进行低照度遥感图像预处理,后自适应调整低照度遥感图像,采用提高饱和度、恢复色彩等操作,完成对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处理... 为解决图像增强后存在的噪声问题,文章提出基于改进粗糙集的低照度遥感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该方法先基于改进粗糙集进行低照度遥感图像预处理,后自适应调整低照度遥感图像,采用提高饱和度、恢复色彩等操作,完成对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的应用使图像的对比度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应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对比度增强 遥感技术 低照度遥感图像 改进粗糙集
下载PDF
血清LAPTM4B-35及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徐鹏 于德洋 +2 位作者 董茹婷 王宁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74)和恶性组(n=86)。比较两组血清LAPTM4B-35、DKK1水平及低剂量超声造影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LAPTM4B-35、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达峰时间低于良性组(P<0.05),峰值强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LAPTM4B-35、DKK1、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是发生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APTM4B-35、DKK1、低剂量超声造影联合检测诊断肝恶性肿瘤的AUC为0.960,敏感性为89.53%,特异性为91.89%,优于其各自单独预测(Z两者联合-LAPTM4B-35=5.116、Z两者联合-DKK1=4.986、Z两者联合-达峰时间=4.657、Z两者联合-峰值强度=4.214,P<0.05)。结论肝肿瘤恶性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 Dickkopf相关蛋白1 低剂量超声造影 肝肿瘤 良恶性诊断
下载PDF
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应用价值研究
16
作者 薛贞龙 焦志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技术方案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2023年12月行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管电压... 目的:探讨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技术方案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2023年12月行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管电压70 kVp图像(A组)与120 kVp正常管电压(B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碘摄入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CT值、噪声、SNR及CNR在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冠状动脉CTA技术可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对比剂剂量
下载PDF
双低剂量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劭川 曾一红 +2 位作者 孙政文 许馨予 成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碘对比剂剂量30~40ml(3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剂量15mL(30例)均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gl/100mL)。两组受检者均憋气扫描完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容积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值、背景噪声、SNR、DLP、CTDIvoI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其动脉栓塞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上选用双低剂量,能够减少受检者发生碘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npathy,CIN)并降低所承受到的辐射剂量,且双低剂量CTP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查可行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 双低剂量 碘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基于曲波变换的弱光照包装图像对比度设计增强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超群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27,共5页
弱光照包装图像分辨率低的情况下,包装识别和检测的辨识度不高,需要进行对比度增强处理,提出基于曲波变换的弱光照包装图像对比度设计增强方法。构建图像空间特征信息检测模型,通过全色锐化方法多尺度分解图像,采用曲波变换方法重组全... 弱光照包装图像分辨率低的情况下,包装识别和检测的辨识度不高,需要进行对比度增强处理,提出基于曲波变换的弱光照包装图像对比度设计增强方法。构建图像空间特征信息检测模型,通过全色锐化方法多尺度分解图像,采用曲波变换方法重组全色锐化特征,结合字典集稀疏表示方法实现低维子空间表示,根据子空间细节表达结构构建弱光照包装图像对比度增强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弱光照包装图像对比度增强处理,提高了图像的辨识度水平和细节特征表达能力,辨识误差较低,平均为0.045,峰值信噪比较高,平均为42.134 dB,图像增强耗时平均为239.7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波变换 弱光照包装图像 对比度增强 多尺度分解 锐化重组
下载PDF
双低剂量结合能谱技术在头颈部CTA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19
作者 丁峰 杨霄 +2 位作者 窦萌 张芳 张家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12月在濉溪县人民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为能谱模式的双低剂...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12月在濉溪县人民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为能谱模式的双低剂量扫描,电压80/140 kV瞬切,对比剂注射总量45 mL;B组为正常剂量下的常规CT扫描模式,电压为120 kV,对比剂注射总量为55 mL。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包括最佳对比度噪声比(CNR)、平均碘摄入量、主要血管CT值;主观评价包括医师评分;并记录2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客观数据,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A组和B组血管CT值均> 300 HU。A组主动脉弓、两侧大脑中动脉、两侧颈内动脉CT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基底动脉CT值略低于B组。除主动脉弓外,B组其他血管最佳CNR、信噪比(SNR)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师主观评分显示2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A组的平均剂量和人均对比剂碘摄入量低于B组。结论:双低剂量下的头颈部能谱CTA减少了患者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并且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血管成像 低对比剂用量 CT能谱成像
下载PDF
极低碘对比剂指导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宁远 王威 +1 位作者 辛倩 高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临床中约10%的患者在接触碘对比剂后会发生对比剂肾病,而对于既往存在肾功能不全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高达40%。严重的对比剂肾病会导致肾功能短时间内急剧恶化,从而诱发严重的不良临床事件。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策略可用于预防对比剂... 临床中约10%的患者在接触碘对比剂后会发生对比剂肾病,而对于既往存在肾功能不全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高达40%。严重的对比剂肾病会导致肾功能短时间内急剧恶化,从而诱发严重的不良临床事件。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策略可用于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其中减少碘对比剂的剂量是避免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关键。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极低碘对比剂”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一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碘对比剂的用量。本文就该策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碘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