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former:highly efficient vision transformer for low-dose CT denoising
1
作者 Shi-Yu Zhang Zhao-Xuan Wang +5 位作者 Hai-Bo Yang Yi-Lun Chen Yang Li Quan Pan Hong-Kai Wang Cheng-Xin Zhao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61-174,共14页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Hformer,a novel supervised learning model for low-dose computer tomography(LDCT)denoising.Hformer combines the strengths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local feature extraction and trans...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Hformer,a novel supervised learning model for low-dose computer tomography(LDCT)denoising.Hformer combines the strengths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local feature extraction and transformer models for global feature capture.The performance of Hformer was verifi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the AAPM-Mayo Clinic LDCT Grand Challenge Dataset.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representative state-of-the-art(SOTA)model designs under different architectures,Hformer achieved optimal metrics without requiring a large number of learning parameters,with metrics of33.4405 PSNR,8.6956 RMSE,and 0.9163 SSIM.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designed Hformer is a SOTA model for noise suppression,structure preservation,and lesion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dose ct Deep learning Medical image Image 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Selfattention Residual network Auto-encoder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的低剂量螺旋CT影像检查效果
2
作者 王莲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7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的低剂量螺旋CT影像检查效果。方法 研究中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3年7月随机抽选自我院;临床对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合理展开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操作以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操作,对两种方法的辐射剂量、...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的低剂量螺旋CT影像检查效果。方法 研究中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3年7月随机抽选自我院;临床对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合理展开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操作以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操作,对两种方法的辐射剂量、诊断符合率、客观性图像质量指标以及图像清晰度分级展开比较。结果 与常规剂量CT诊断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展开比较,低剂量CT测定结果均更低(均P <0.05);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于总诊断符合率、CT值、噪声值(SD)、图像信噪比(SNR)以及图像清晰度展开比较,结果均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临床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实施CT诊断期间,发现低剂量CT以及常规剂量CT的诊断效果均较为明显,对于踝关节的损伤位置均可以明确诊断,但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运用,可将辐射剂量显著降低,所以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影像检查 踝关节骨折 辐射剂量 诊断符合率 客观性图像质量指标 图像清晰度分级
下载PDF
采用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的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江叶 汪祝莎 +1 位作者 孙韬 何洪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患者BF、BV、PS、MTT及PH数值均高于低分化周围型NSCLC,以高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BV、PS、MTT及PH数值最高。各个灌注参数值,其中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PH与低分化周围型NSCLC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者BV、PS及MTT数值比较,均为明显差异(P>0.05)。周围型NSCLC患者灌注参数BF、PH与其分化程度成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检查可有效反映周围型NSCLC的分化程度,其灌注参数中BF、PH对评估其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与周围型NSCLC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分化程度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用于髋臼骨折手术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王姗姗 牛俊巧 +3 位作者 王佳 李小娟 洪悦 王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扫描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髋臼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并以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评分及分项百分制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6、4.216、3.425、17.7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3、-5.776、-6.2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5)。结论:在髋臼骨折围术期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可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3D打印 髋臼骨折
下载PDF
MS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高岩 刘震钢 +1 位作者 李小硕 韩子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9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和MSCT检查,并进行MSCT三维重建,观察X线片、二维MSCT图像和MSCT骨三维重建图像。结...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9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和MSCT检查,并进行MSCT三维重建,观察X线片、二维MSCT图像和MSCT骨三维重建图像。结果手术显示,98例患者共发现101处髋中骨折,其中35处为股骨头骨折,24处为股骨颈骨折,21处为粗隆间骨折,21处为髋臼骨折。X线漏检12处骨折,二维CT漏检7处骨折,MSCT三维骨重建未见漏检,其对髋关节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及二维CT(P<0.05)。MS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正确检出率高于二维CT和X线,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术前MSCT骨三维重建资料设计治疗方案,术中所见与资料吻合,患者手术时间(106.30±27.40)min,术中出血量(356.60±54.17)mL,术中透视时间(21.35±5.11)s,骨折愈合时间(80.46±12.29)d;术后随访显示治疗优良率为94.90%,且暂未发生并发症。结论MSCT三维骨重建可清晰显示髋关节骨折情况,有利于髋关节骨折及骨折分型诊断,对临床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三维骨重建 髋关节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MPR及VR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敖平 张玉霖 +4 位作者 朱丽 罗艺 陈聪 俞梅美 修志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共371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骨折254处,MPR及VR的诊断敏感度率分别为98.03%(249/254)、96.85%(246/254),误诊率分别为0.40%(1/250)、0.40%(1/247),MPR及VR对肋骨错位骨折诊断的敏感度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VR对117处无错位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03%(103/117)、74.36%(87/117),误诊率分别为2.83%(3/106)、5.43%(5/92);MPR及VR对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88%(352/371)、89.76(333/371),误诊率分别为1.12%(4/356)、1.77%(6/339);MPR对无错位骨折及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平均诊断时间(174.59±21.64)s短于MPR平均诊断时间(211.66±27.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诊断用时短,MPR对无错位骨折敏感度更高,合理利用两种重建技术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下载PDF
腔内超声、MSCT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8
作者 范晴 任转勤 +1 位作者 沈天波 万秦芸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MSCT影像特征及CA125联合检查在卵巢囊腺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女性(130个病灶)卵巢囊腺肿瘤患者超声、MSCT、CA125检查及病理资料,比较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在良、恶性囊腺肿瘤间诊断效能差异及影...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MSCT影像特征及CA125联合检查在卵巢囊腺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女性(130个病灶)卵巢囊腺肿瘤患者超声、MSCT、CA125检查及病理资料,比较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在良、恶性囊腺肿瘤间诊断效能差异及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囊腺瘤93个,囊腺癌37个;腔内超声图像特征如包膜、囊内回声、壁结节、腹腔积液、腹膜及淋巴结转移、血流显示在两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SCT图像特征如CT值、边界、形态、腹盆腔积液、腹膜及淋巴结转移、强化程度在两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患者CA125水平显著低于恶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腔内超声、MSCT、CA125联合检查对卵巢囊腺肿瘤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查,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囊腺肿瘤的腔内超声、MSCT、CA125检查具有显著差异,联合检查对两者检出率均高于单独检查,对肿瘤性质判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腺肿瘤 腔内超声 MSct 血清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对脑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9
作者 王丽 周田 刘斯咪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应用CT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漫游及联合诊断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48.57%,CT多平面重组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2.86%,三维容积漫游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4.29%,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43%。CT多平面重组诊断、三维容积漫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CT多平面重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中,CT多平面重组联合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病变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动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10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梁崟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计算64-S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82%,94.35%和70.80%;进一步去除钙化节段,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09%,97.33%和84.09%,其中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较前提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术前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张磊 米玉霞 王建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诊断MLNM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0例NSCLC患者中,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25例,其中MLNM 25例(31.25%);术前MSCT诊断N0期34例,N1期24例,N2期22例,术前MSCT对NSCLC患者N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性一般(Kappa=0.735);25例合并MLNM患者中,术前MSCT确诊19例,其对NSCLC患者MLNM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31),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80.00%、78.75%、63.33%和88.00%;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直径、胸膜凹陷与否、不同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与否以及不同淋巴结短径的NSCLC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NSCLC患者MLN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原发病灶大小、胸膜凹陷、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等多方面信息可为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纵隔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高危人群低剂量CT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早期肺癌的效能研究
13
作者 阿里甫·依马木 文智 +6 位作者 周永 努尔兰·吐尔逊 许晓燕 马继文 叶丽娟 甘晓晶 依力夏提·马木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联合细胞角质蛋白片段2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GR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6种肺...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联合细胞角质蛋白片段2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GR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6种肺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检测对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的效能。方法统计分析2015年-2019年间在本院进行LDCT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受试者以及CT结果阴性受试者相关数据,对比分析CT、血清TM的水平以及CT征象及血清TM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出肺癌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度为50.00%;TM检出肺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度为66.67%;CT联合TM对肺癌的灵敏度为62.96%,漏诊率37.04%,特异度为100.00%。肺癌组患者TM明显高于LDCT结果阴性受试者组,而CT结果阴性受试者的TM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T敏感性较高,特异度低,肿瘤标志物特异度高,LDCT与TM检测较高合理组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LDCT的假阳性率,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辅助筛查手段。而对CT结果阴性者不建议常规做TM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高危人群 筛查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研究
14
作者 黄春峰 朱彧灵 《智慧健康》 2024年第9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本院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15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并以病理...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本院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15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并以病理学、细菌学以及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结果分析影像学特点,经螺旋CT扫描检查155例,显示存在斑片浸润征象、散播病灶、条索节结征象、胸膜增厚、多发空洞、肺不张、胸腔积液,其中斑片浸润征象(89.03%)、散播病灶(69.68%)、条索节结征象(63.23%)占比较高。分析诊断价值,经金标准检查出阳性120例,阴性35例。采用螺旋CT扫描后,检查出阳性117例,阴性32例。经螺旋CT扫描诊断,阳性检出率(77.42%)、灵敏度(97.50%)、特异度(91.43%)、阳性预测值(97.50%)、阴性预测值(91.43%),其与金标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符合率(96.13%)虽然与金标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能够尽早较为精确诊断,诊断效果较高,可较为清晰观察影像学特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利于为患者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断方案中值得大力实施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扫描 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影像学特点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Markov模型的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
15
作者 刘乃嘉 王长胜 +4 位作者 申依然 杜玉萍 王崇霖 苏强 孙丽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0-33,38,共5页
目的基于Markov模型评价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方法利用2021年—2023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肺结节LDCT筛查数据和部分国外临床研究数据,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通过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确定优势筛查策略;使用R语言... 目的基于Markov模型评价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方法利用2021年—2023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肺结节LDCT筛查数据和部分国外临床研究数据,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通过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确定优势筛查策略;使用R语言获得转移概率参数,利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构建Markov模型。假设以我国10万名55岁及以上人群为肺结节筛查对象,模拟其疾病发展情况,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该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成本效用分析显示,该模型经20次循环后,LDCT筛查策略的总成本为3543088618元,相较于不筛查策略的总成本增加了784130651元,额外获得了7996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每获得一个QALY需多花费98059.77元。采用WHO卫生经济学评价标准,LDCT筛查策略的ICUR大于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但小于3倍人均GDP,为优势策略。敏感性分析显示,各变量在其敏感性分析范围内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ICUR产生较大影响,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在55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每年一次肺结节LDCT筛查的ICUR小于3倍人均GDP,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效用,该筛查策略有利于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低剂量螺旋ct 卫生经济学 MARKOV模型
下载PDF
Mortality outcomes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in urban China:a decision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被引量:9
16
作者 Zixing Wang Wei Han +11 位作者 Weiwei Zhang Fang Xue Yuyan Wang Yaoda Hu Lei Wang Chunwu Zhou Yao Huang Shijun Zhao Wei Song Xin Sui Ruihong Shi Jingmei 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367-379,共13页
Background: Mortality outcomes in trials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are inconsistent.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whether CT screening in urban areas of China could reduce lung canc... Background: Mortality outcomes in trials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are inconsistent.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whether CT screening in urban areas of China could reduce lung cancer mortal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associate with the screening effect.Methods: A decision tree model with three scenarios(low-dose CT screening, chest X-ray screening, and no screening) was developed to compare screening results in a simulated Chinese urban cohort(100,000 smokers aged45-80 years). Data of participant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from national registries and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for estimating lung cancer prevalence. The selection of other tree variables such as sensitivities and specificities of low-dose CT and chest X-ray screening were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Differences in lung cancer mortality(primary outcome), false diagnoses, and deaths due to false diagnosis were calculated.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associate with the screening results and to ascertain worst and optimal screening effects considering possible ranges of the variables.Results: Among the 100,000 subjects, there were 448,541, and 591 lung cancer deaths in the low-dose CT, chest X-ray, and no screening scenarios, respectively(17.2% reduction in low-dose CT screening over chest X-ray screening and 24.2% over no screening). The costs of the two screening scenarios were 9387 and 2497 false diagnoses and 7and 2 deaths due to false diagnosis among the 100,000 persons, respectively. The factors that most influenced death reduction with low-dose CT screening over no screening were lung cancer prevalence in the screened cohort, lowdose CT sensitivity, and proportion of early-stage cancers among low-dose CT detected lung cancers. Considering all possibilities, reduction in deaths(relative numbers) with low-dose CT screening in the worst and optimal cases were16(5.4%) and 288(40.2%) over no screening,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In terms of mortality outcomes, our findings favor conducting low-dose CT screening in urban China.However, approaches to reducing false diagnoses and optimizing important screening conditions such as enrollment criteria for screening are highly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low-dose ct SCREENING MORTALITY OUTCOME Decision analysis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早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筛查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17
作者 刘居上 李楠馨 李慧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9期1087-1088,1091,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早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筛查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早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筛查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CT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检查的准确率。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诊有120例为恶性结直肠癌,另外40例为良性结直肠肿瘤;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良性预测值、恶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54、9.842、9.830、17.245、19.472,P<0.05);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检查的DLP、CTDlw显著低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143、127.114,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能够准确的诊断筛查早期结直肠癌,并能够获得比CT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 早期结直肠癌 诊断 筛查价值 准确性
下载PDF
IVIM-DWI及多层螺旋CT与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崇保 庞勇 唐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多层螺旋CT(MSCT)与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CC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VIM-DWI检查...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多层螺旋CT(MSCT)与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CC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VIM-DWI检查与MSCT检查。10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MVI阳性38例,MVI阴性62例。比较两组IVIM-DWI、MSCT定性、定量参数分析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分析IVIM-DWI定量参数、MSCT定量参数及联合数据对HCC存在MVI的诊断价值。结果MVI阳性组边缘毛糙、瘤周低信号、瘤周强化、存在晕征高于MVI阴性组(P<0.05),肿瘤包膜低于MVI阴性组(P<0.05)。两组D、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VI阳性组ADC、D低于MVI阴性组(P<0.05)。MVI阳性组动脉期CT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延迟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肿瘤大小高于MVI阴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D、D、f、延迟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肿瘤大小诊断HCC存在MVI的AUC分别为0.775、0.856、0.609、0.565、0.708、0.728、0.643、0.705。MSCT参数、IVIM-DWI参数、联合数据诊断HCC存在MVI的AUC分别为0.809、0.832、0.920,均具有较好准确性。结论IVIM-DWI、MSCT定性、定量参数均与HCC患者MVI相关,而IVIMDWI、MSCT诊断MVI均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诊断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微血管侵犯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多层螺旋CT对康北地区藏族人群叉状肋骨的研究
19
作者 张玉霖 敖平 +4 位作者 朱丽 黄佼 修志刚 俞梅美 李为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了解康北地区藏族人群中叉状肋骨的发生率及其影像特征,以期为临床相关诊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对1253例行胸部MSCT检查的康北地区藏族患者(男661例,女592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叉状肋骨发生...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了解康北地区藏族人群中叉状肋骨的发生率及其影像特征,以期为临床相关诊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对1253例行胸部MSCT检查的康北地区藏族患者(男661例,女592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叉状肋骨发生情况及其在性别、侧别间的差异,观察叉状肋骨发生部位、与肋软骨连接处的形态学特征及邻近肋间隙改变情况等。结果1253例患者的胸部MSCT中发现57例患者存在叉状肋骨,共发现64处叉状肋骨,患者层面叉状肋骨发生率为4.55%,其中51例单发,6例多发;叉状肋骨男性发生率为4.99%(33/661),女性发生率为4.05%(24/59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叉状肋骨发生率为56.14%(32/57),左侧发生率为33.33%(19/57),双侧发生率为10.53%(6/57),不同侧别间叉状肋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叉状肋骨见于第2~8肋骨,以第3~5肋为主。叉状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呈闭孔型55处(85.94%),开孔型5处(7.81%),开放型3处(4.69%),其他类型1处(1.56%);62处(96.88%)出现上肋间隙变窄。结论康北地区藏族人群中叉状肋骨的发生率为4.55%,好发于第3~5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以闭孔型多见,上肋间隙多变窄。MSCT可准确诊断叉状肋骨并提供精准影像学评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肋软骨变异 叉状肋骨 发生率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联合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诊断价值探究
20
作者 李有强 王海蛟 +3 位作者 朱步奇 王亮 钱宏 王长垠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索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3D-SPACE)联合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2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78例,... 目的:探索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3D-SPACE)联合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2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78例,女42例,年龄21~68(41.52±4.13)岁,依次采用单独MSCT扫描仪扫描、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及3D-SPACE序列联合MSCT扫描。比较3种诊断方式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分级情况,观察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的长度及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判断3种诊断方式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与单独MSCT检测在总诊断率和分级总诊断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检测总诊断率和分级总诊断率显著高于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或MSCT检测(P<0.05);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与单独MSCT检测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相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检测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测量值明显高于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或MSCT检测(P<0.05);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评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60,明显高于3D-SPACE序列扫描与MSCT单独评估ROC曲线下面积0.756和0.795;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与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分析预测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6,P<0.05),单独MSCT与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分析预测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3,P<0.05)。结论: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应用3D-SPACE序列联合MSCT扫描,可以提升临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断率,可以作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 多层螺旋ct 膝关节 交叉韧带 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