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散Ag/C_(3)N_(4)的制备及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陈兵兵 解鹤 +3 位作者 康建 马钰 薛亮 付昱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金属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严重影响了催化效率,利用简单的方法制备高分散的金属基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利用柔喷雾技术在液液界面上制备了3种银配位的超分子前驱体膜,即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硝酸银超分子(MC-Ag)、三聚氰胺/巴比妥酸... 金属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严重影响了催化效率,利用简单的方法制备高分散的金属基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利用柔喷雾技术在液液界面上制备了3种银配位的超分子前驱体膜,即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硝酸银超分子(MC-Ag)、三聚氰胺/巴比妥酸/硝酸银超分子(MB-Ag)和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巴比妥酸/硝酸银超分子(MCB-Ag);再热缩聚得到高分散的MC-Ag/C_(3)N_(4)、MB-Ag/NC和MCB-Ag/NC这3种银负载材料。在对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实验中,MC-Ag/C_(3)N_(4)、MB-Ag/NC和MCB-Ag/NC表观速率常数(k_(app))分别为192.5×10^(-3)、126.8×10^(-3)和128.8×10^(-3)min^(-1);MC-Ag/C_(3)N_(4)展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性能,在20 min内催化效率高达99.8%,经过5次循环后催化效果仍保持在97%以上,催化性能主要是MC-Ag/C_(3)N_(4)具有g-C_(3)N_(4)二维结构使银纳米粒子更加分散,更有利于接触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柔喷雾技术为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形貌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喷雾技术 热缩聚 对硝基苯酚 催化还原
下载PDF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与表征
2
作者 张小凡 朱文杰 +4 位作者 徐守斌 罗金安 陈良 李劲超 张亚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为探究不同二元酸对聚酯多元醇性能的影响,以壬二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得聚酯多元醇,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色谱、热质量分析、旋转流变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醇酸摩尔比和... 为探究不同二元酸对聚酯多元醇性能的影响,以壬二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得聚酯多元醇,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色谱、热质量分析、旋转流变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醇酸摩尔比和合成工艺对合成产物酸值、羟值的影响。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确定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得的聚酯多元醇的酸值、羟值,以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再进行减压脱醇处理后,对最终产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壬二酸聚酯多元醇的酸值为0.520 mg KOH/g、羟值为39.0 mg KOH/g、分子量为19421、完全分解的温度为514℃;己二酸聚酯多元醇的酸值为0.830 mg KOH/g、羟值为46.6 mg KOH/g、分子量为19219、完全分解的温度为438℃,说明壬二酸聚酯多元醇比己二酸聚酯多元醇有更低的酸值、羟值,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低的黏度。因此,使用壬二酸比己二酸更适合作为原料来合成聚酯多元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多元醇 酯化缩聚 壬二酸 己二酸 合成工艺
下载PDF
固相缩聚法生产聚酯中黏切片工艺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成展 张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提出了用固相缩聚法生产聚酯中黏切片的新工艺。与熔融缩聚工艺流程相比,用新工艺生产的产品颗粒小,可提高固相反应速率;结晶度高(50%~55%),可省略使用过程中的结晶工序;乙醛含量低,约为熔融缩聚法的1/3,可提高最终产品的热稳定性。... 提出了用固相缩聚法生产聚酯中黏切片的新工艺。与熔融缩聚工艺流程相比,用新工艺生产的产品颗粒小,可提高固相反应速率;结晶度高(50%~55%),可省略使用过程中的结晶工序;乙醛含量低,约为熔融缩聚法的1/3,可提高最终产品的热稳定性。由于新工艺流程未使用有动力设备的最终缩聚釜,运行费用可减少20%,并减少了维修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分析 切片 聚酯 固相 工艺流程 熔融缩聚法 工艺生产 反应速率 结晶工序 乙醛含量 热稳定性 最终产品 动力设备 运行费用 维修费用 结晶度 缩聚釜 相比
下载PDF
常温交联型水性硅丙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清 刘继红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将无机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在5~12 nm),通过共价键镶嵌在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中,合成出来的复合树脂具有突出优异的性能。在复合树脂的制备过程中联合运用了微乳加工技术,核壳技术,多重交联技术,显著提高了水性树脂的各项性能。这项技术可... 将无机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在5~12 nm),通过共价键镶嵌在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中,合成出来的复合树脂具有突出优异的性能。在复合树脂的制备过程中联合运用了微乳加工技术,核壳技术,多重交联技术,显著提高了水性树脂的各项性能。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要求的常温交联型水性涂料,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水性涂料的技术难题,实现工业涂料的水性化,真正达到绿色环保型涂料的要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复合树脂的合成过程中,没有VOC的排放,属绿色产品,在环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缩聚物 硅丙树脂 硅丙复合树脂 多重交联 微乳加工技术 环保
下载PDF
溶液熔融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寇莹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0期89-91,共3页
该研究采用溶液熔融聚合法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合成,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反复实验,以反应后的出水量及合成产物的颜色为实验指标分别讨论了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影响因素:即反应温度、时间及催化剂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分析得出... 该研究采用溶液熔融聚合法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合成,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反复实验,以反应后的出水量及合成产物的颜色为实验指标分别讨论了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影响因素:即反应温度、时间及催化剂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分析得出了最优的合成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溶液熔融聚合法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对比研究两种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增荣 《系统医学》 2020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两种交叉配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任选120例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输血患者,根据交叉配血技术不同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研究组采用...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两种交叉配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任选120例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输血患者,根据交叉配血技术不同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研究组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比较两组输血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中配血不合阳性率为1.7%,对照组配血不合阳性率为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交叉配血准确率分别为96.7%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配血准确率高于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但两种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均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叉配血技术,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试验 输血检验 低离 子凝聚胺技术 准确率
下载PDF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0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进行数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60例、研究组6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 目的分析并研究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进行数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60例、研究组6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盐水法来进行交叉配血,研究组患者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15.00%,高于常规组的3.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稳定性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80.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准确率为98.33%,高于常规组的81.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灵敏度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78.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交叉配血能够有效的提高阳性检出率,准确性较高且其具有较佳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比传统盐水法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交叉配血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盐水法 检出率 稳定性 灵敏度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合成工艺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国贺 揣成智 +2 位作者 刘宇 罗思 王哲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高,副反应较少.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产物为预期的PB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力学性能分析可得,随着聚酯特性黏度的增大,其熔融焓、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熔融缩聚 合成工艺 性能
下载PDF
聚酯切片的固相增粘装置及工艺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航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48,共4页
从主流程、氮气净化、设备布置、公用工程消耗、产品指标、设备和自动控制等几方面对SINCO、BEPEX和BUHLER公司的聚酯切片固相增粘装置及工艺技术进行比较。
关键词 聚酯切片 固相增粘装置 工艺技术 工艺流程 氮气净化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国辉 夏红英 段先志 《江西化工》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农药微胶囊是当今农药剂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 ,是当今农药研究热点 ,本文阐述了农药微胶囊的功能和优点 ,介绍界面缩聚制备方法及影响其应用性能的因素 ,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农药 制备方法 杀虫剂 成膜材料 马拉硫磷
下载PDF
芳纶浆粕纤维及其造纸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鹏 《造纸化学品》 CAS 2006年第B09期27-30,共4页
芳纶浆粕纤维(PPTA-pulp)是PPTA纤维的一种新型差别化纤维,被广泛用于增强材料、摩擦材料、印刷集成电路板等,介绍了芳纶浆粕纤维的现行生产工艺及其结构与性能,并阐述了芳纶纸的制造过程以及尚需改进的生产技术。
关键词 芳纶浆粕 液晶溶液纺丝 溶液缩聚 皮芯结构 分散技术 斜网成形
下载PDF
连续式固相缩聚生产PET高粘工业丝切片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昌洪 《聚酯工业》 CAS 1999年第3期25-33,共9页
介绍用此法生产 P E T高粘工业丝切片的原料性质,工艺控制等因素,为其他厂家的同类装置制造高粘度切片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PET 工业丝 连续式 固相缩聚 聚酯纤维 切片
下载PDF
物化—生化法处理油墨生产废水
13
作者 孙更民 潘建芳 顾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3年第3期36-39,共4页
采用气浮—缩聚—SBR工艺处理油墨生产废水,通过加药气浮去除油墨废水中的悬浮油、乳化油后再进行碱性缩聚,使废水中的醛类变成生化的碳源,再进入SBR生化反应器进行降解,出水指标COD_(Cr)可降至150 mg/L以下。
关键词 油墨生产废水 废水处理 物化—生化法 气浮—缩聚—SBR工艺 碱性缩聚反应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新型聚酯液相增黏工艺技术浅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宇航 吕陈秋 +1 位作者 贾志轩 曾文兵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2年第3期84-88,93,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聚酯液相增黏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新型液相增黏工艺技术的核心是在传统聚酯装置上重新设计后缩聚反应器、真空系统和熔体输送系统。后缩聚反应器使用三段式气相空间结构的卧式圆盘反应器,成膜性能好、界面更新速率快、小... 介绍了一种新型聚酯液相增黏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新型液相增黏工艺技术的核心是在传统聚酯装置上重新设计后缩聚反应器、真空系统和熔体输送系统。后缩聚反应器使用三段式气相空间结构的卧式圆盘反应器,成膜性能好、界面更新速率快、小分子脱挥空间大,能有效防止熔体的滞留;真空系统使用四级乙二醇喷射泵和干式螺杆真空泵,并采用较低的乙二醇喷淋温度(35~40℃)和合适的液气比(1 500~2 000),使聚合体系压力达到50 kPa以下;熔体输送系统中控制熔体输送温度(287~296℃)和流速(0.1~0.2 m/s),防止高黏熔体在输送过程中降解。与传统液相增黏工艺相比,新型液相增黏工艺不需要新增加液相增黏反应器、脱醛设备及真空系统。在100 kt/a聚酯装置上,传统聚酯工艺生产的产品特性黏数为0.636 dL/g,而应用新型液相增黏工艺可获得特性黏数为0.805 dL/g的高黏度聚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液相增黏 缩聚反应器 真空系统 工艺技术
下载PDF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合成PEF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树霞 戴钧明 +2 位作者 黄洛玮 王玉合 司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以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酯交换温度及缩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红外(FTIR)和核磁(NMR)对合成的PEF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PEF... 以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酯交换温度及缩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红外(FTIR)和核磁(NMR)对合成的PEF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PEF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失重(TGA)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酯交换催化剂添加量为300~500μg/g时,酯交换反应速度随催化剂添加量增加而呈线性增长,当添加量超过500μg/g时,反应速度不再增加;酯交换反应温度为160~210℃时,酯交换反应速率随升温速率增加而加快;缩聚温度为245~255℃时,分子量随缩聚温度升高呈快速增长趋势。缩聚产物的红外和核磁表征结果显示,得到了预期的目标产物。合成的PEF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8.97℃,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9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工艺 性能
下载PDF
采用LSP技术大规模生产高强PET长丝:特种长丝的研发 被引量:3
16
作者 M.B.Bastos A.L.N.daSilva +1 位作者 E.B.Fernandes 陈书云 《国际纺织导报》 2016年第6期18-22,共5页
介绍了在大规模生产设备上引入新的液相后缩聚(LSP)技术的工业聚酯(PET)长丝生产工艺。不仅给出了新技术的优点,而且讨论了为获得所期望的力学性能并保持力学性能的稳定性时,严格的工艺控制条件下操作高度复杂的反应和传送过程存在的挑... 介绍了在大规模生产设备上引入新的液相后缩聚(LSP)技术的工业聚酯(PET)长丝生产工艺。不仅给出了新技术的优点,而且讨论了为获得所期望的力学性能并保持力学性能的稳定性时,严格的工艺控制条件下操作高度复杂的反应和传送过程存在的挑战。LSP技术不仅能以较低的投资和操作成本用于标准高强度聚酯长丝的大量生产,而且还可应用于具有特殊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如海洋涂饰纤维,它可被特别开发用于原油生产浮式生产储油卸油(FPSO)平台的深水系泊系统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聚酯长丝 高强聚酯长丝 液相后缩聚技术 固相缩聚技术 深水系泊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催化对不饱和聚酯绿色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大蔚 蒋永发 +2 位作者 黎杰鹏 吴丁财 符若文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MCM-41介孔分子筛上负载Ti O_2,再用(NH_4)_2S_2O_8浸渍制备了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TMS。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孔径分析,酸值和废水量、COD浓度及累积COD总量测定表征了TMS催化剂的结构,研究了Ti O_2负载量对催化...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MCM-41介孔分子筛上负载Ti O_2,再用(NH_4)_2S_2O_8浸渍制备了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TMS。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孔径分析,酸值和废水量、COD浓度及累积COD总量测定表征了TMS催化剂的结构,研究了Ti O_2负载量对催化效果以及TMS催化剂对缩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Si原子比为0.5时,TMS可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采用TMS催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缩聚反应能明显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节能降耗。同时,聚合过程总出水量略有减少,累积COD总量显著下降,比未使用催化剂的反应体系降低19%~41%。采用TMS催化剂是实现不饱和聚酯树脂绿色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固体超强酸 催化缩聚 绿色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