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植油茶林“开窗”式复壮修剪技术
1
作者 胡孝义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1-42,54,共3页
油茶林地郁闭、枝梢呈衰老态是低产油茶林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修剪是消除此类现象有效且省力的丰产措施,但修剪技术灵活,难以为多数种植户掌握。为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强且易于实施的“开窗”式复壮修剪措施,详细阐述了相关的修剪思路... 油茶林地郁闭、枝梢呈衰老态是低产油茶林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修剪是消除此类现象有效且省力的丰产措施,但修剪技术灵活,难以为多数种植户掌握。为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强且易于实施的“开窗”式复壮修剪措施,详细阐述了相关的修剪思路、操作要领及其评价指标。该措施短期内可快速恢复树势,长期施行可改良树形,最终可大幅提高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复壮 修剪 密植
下载PDF
基于密度调控的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英俊 邱伟清 +3 位作者 张晓勉 缪国俊 潘军 陈斌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1-33,50,共4页
本研究以遂昌县低产油茶林为更新改造对象,通过不同间伐强度调节林分密度,并对伐后油茶林进行补植。结果表明,采用30%间伐强度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更新第2年单位产量已经超过间伐前,3年平均产量增加82.3%;不同间伐强度下补植,苗木前期... 本研究以遂昌县低产油茶林为更新改造对象,通过不同间伐强度调节林分密度,并对伐后油茶林进行补植。结果表明,采用30%间伐强度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更新第2年单位产量已经超过间伐前,3年平均产量增加82.3%;不同间伐强度下补植,苗木前期生长差异不显著。此研究旨在为低产油茶林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油茶林 密度控制 更新改造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油茶丰产林营建关键技术
3
作者 陈淑芬 房鸿雁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8-40,共3页
本文立足安徽省油茶发展实际,对各地在营造油茶林过程中存在的品种不良或布置不合理、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经营管理理念滞后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油茶林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全... 本文立足安徽省油茶发展实际,对各地在营造油茶林过程中存在的品种不良或布置不合理、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经营管理理念滞后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油茶林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全省高质量建设油茶丰产林基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丰产林 技术
下载PDF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被引量:99
4
作者 陈永忠 彭邵锋 +3 位作者 王湘南 杨小胡 贺军辉 王德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0-655,共6页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高产栽培 配方施肥 正交试验 成林 幼林
下载PDF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被引量:54
5
作者 李纪元 肖青 +2 位作者 李辛雷 李锦明 鲁仪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172,共6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en bean(Phaseolus aureua);tea oil + peanut(Arachis hypogaea)were investigated for a whole year in Xinyu,located in the central Ji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d runoff ranged from 102.03~157.29 t·hm-2a-1 with the average of 136.16 t ·hm-2a-1.The less value was observed in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peanut,and the runoff values from the pure plantation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from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big green bean,and both were greater by 46.21% and 54.17%,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The soil erosion was 139.9~341.3 t·km-2a-1 with the average of 239.9 t·km-2a-1,and the values from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s with big green bean and peanut increased by 143.96% and 70.40%,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pure oil stand.The soil erosion in the 3 type stands was all mild.The nutrient loss ranked from great to small value as the following:Ca 4.645 3 kg·hm-2a-1,K 1.402 6 kg·hm-2a-1,Mg 0.265 1 kg·hm-2a-1,P 0.042 6 kg·hm-2a-1,N 0.039 1 kg·hm-2a-1.The loss in the first half year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half year,regardless inter-cropped or not.The peak value appeared between March and June.The losses of N,P,and K in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the big green bean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The loss of K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pure plantation,however,the losses of N and P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 were less by 50 percent than that in the pure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幼林 套种模式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损耗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油茶6年生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覃其云 潘波 +3 位作者 欧军 唐健 宋贤冲 农必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在广西巴马县选取6年生的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开展不同施肥量(0.25kg/株、0.50kg/株、0.75kg/株、1.00kg/株、1.25kg/株和不施肥)对油茶中幼林树高、地径、冠幅的影响研究。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0.25kg/株)、处理2(0.5... 在广西巴马县选取6年生的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开展不同施肥量(0.25kg/株、0.50kg/株、0.75kg/株、1.00kg/株、1.25kg/株和不施肥)对油茶中幼林树高、地径、冠幅的影响研究。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0.25kg/株)、处理2(0.50kg/株)、处理3(0.75kg/株)、处理4(1.00kg/株)、处理5(1.25kg/株)和处理CK(不施肥)。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油茶中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幅增长表现不一致。其中,处理CK对各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效果最小;施肥量为1.00kg/株的处理对油茶树高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大;施肥量为0.50kg/株的处理对油茶地径、冠幅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大。综合考虑施肥成本和生长情况,以0.50kg/株的施肥量对油茶人工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油茶 幼林 营养生长
下载PDF
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左继林 周文才 +1 位作者 孙颖 黄建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5,共7页
对10月份间作荞头与紫薯林地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与露点变化进行观测,研究油茶幼林秋季间作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林间空气温度能力大小的作物排序为荞头>紫薯>清耕(对照);调节林间空气湿度能力大小... 对10月份间作荞头与紫薯林地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与露点变化进行观测,研究油茶幼林秋季间作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林间空气温度能力大小的作物排序为荞头>紫薯>清耕(对照);调节林间空气湿度能力大小的作物排序为荞头>紫薯>清耕(对照);调节林间光照强度能力大小的作物排序为紫薯>荞头>清耕(对照);调节林间露点能力大小的作物排序为荞头>紫薯>清耕(对照)。因此,紫薯和荞头对秋季油茶幼林小气候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油茶间种改善林地秋季小气候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幼林 间作 气象效应
下载PDF
九江油茶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龚丽娜 胡冬南 张文元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608-4610,4678,共4页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的温网室调查方法研究了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和永修县军山镇两地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两地的油茶林土壤对P、S和K都具有较强的吸附固定能力,而对Mn和Cu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的温网室调查方法研究了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和永修县军山镇两地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两地的油茶林土壤对P、S和K都具有较强的吸附固定能力,而对Mn和Cu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军山油茶林土壤(以下简称军山土)对Zn的吸附固定明显高于海会油茶林土壤(以下简称海会土);对B的吸附只在军山土中出现。盆栽试验中养分亏缺顺序海会土为Ca、P、N、Mo、K、Mg、Cu、Zn,军山土为Ca、P、N、K、Mg;Ca、P、N、K、Mg均为两地油茶林土壤的限制因子;Mo作为海会土中的限制因子,其缺乏程度也较重。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林 土壤养分 温网室调查方法 限制因子 九江市
下载PDF
赣无系列油茶幼林生长特性与林分产量结构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龚春 左继林 +4 位作者 徐林初 雷小林 幸伟年 刘胜 鄢建国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初步分析了赣无系列油茶无性系幼林的始产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特性及林分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林早实丰产,营养生长分化程度小;始产期林分生殖生长分化强烈,经营者后期管理措施影响林分群体始产期的产量结构和林分产量。
关键词 赣无系列 油茶 幼林 生长特性 产量结构特征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永忠 刘彩霞 +6 位作者 许彦明 张震 彭映赫 陈隆升 苏以荣 王瑞 唐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70,共10页
【目的】探究生草栽培对南方红壤区油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油茶林抚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留自然杂草(TZ)、清耕抚育除草(TF)、间种金鸡菊(TJ)和间种百喜草(TB)的油茶林,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土壤微... 【目的】探究生草栽培对南方红壤区油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油茶林抚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留自然杂草(TZ)、清耕抚育除草(TF)、间种金鸡菊(TJ)和间种百喜草(TB)的油茶林,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用Brokenstick、Zipf、Mandelbrot等模型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度格局,用零建模方法推断群落聚集过程,用群落平均变异度评价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并通过网络分析预测菌群间相互作用。【结果】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差异。TF处理土壤的全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最高,TF和TB处理间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无显著差异。TF、TJ和TB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占比超过50%,优势菌科为克氏菌科,占比超过12%;TZ处理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约占55.1%,优势菌科为丛毛单胞菌科,约占12.8%。Zipf-Mandelbrot模型对生草栽培下土壤微生物物种多度格局的拟合效果最优,TZ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结构更加均衡,其多度下降的幅度与其他处理相比较小,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度较弱;TF和TB处理群落结构的均衡性较差。不同生草栽培处理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TF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平均变异度指数(AVD)值为0.411,稳定性最强;TZ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AVD值为0.634,稳定性最差。各土层的各处理间的β生物分类学指数(βNTI)绝对值均大于2,表明微生物群落变化为确定性演替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到决定性因素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与环境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在消除遗传差异后,环境对群落构建仍存在显著影响,而遗传距离和消除环境距离的遗传距离均对群落构建影响不显著,即生境过滤对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存在影响。在生草栽培处理下,维持油茶群落稳定性的核心菌属有代尔夫特菌属、Methylotenera、红育菌属、鞘脂菌属和韦荣氏球菌属等。研究发现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不敏感,全钾含量对酸杆菌门的影响极显著,对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影响显著;全磷含量对厚壁菌门的影响极显著。【结论】生草栽培对南方红壤区油茶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存在影响,土壤中钾含量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百喜草比较适宜作为油茶林的生草栽培草种。油茶林中保留自然杂草会降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清耕抚育除草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但群落组成格局不均衡,长期清耕会造成稀有种群损失,可能会导致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生草栽培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油茶低产林改造区主要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问学 莫建初 +6 位作者 李丁权 李益辉 胡求凡 张才学 朱志亨 刘瑜 郭培德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根据油茶低产林改造区油茶生长的特点和食叶害虫危害是低改区油茶生产主要威胁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失叶危害对油茶生长和茶油产量的影响、食叶害虫动态经济阈值和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少量失叶(<5%)和轻度失叶可出现超补... 根据油茶低产林改造区油茶生长的特点和食叶害虫危害是低改区油茶生产主要威胁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失叶危害对油茶生长和茶油产量的影响、食叶害虫动态经济阈值和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少量失叶(<5%)和轻度失叶可出现超补偿和补偿的现象,以及随后失叶越多,损失越重的规律.同时,依据受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建立了食叶害虫危害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茶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害虫调查 食叶害虫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红壤油茶幼林地间种绿肥牧草的培肥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庭生 李红 +3 位作者 王芳 高霞 蒋光明 占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培肥减流是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新垦油茶幼林地需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林下间种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它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促进幼树生长。在油茶幼林地间种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合理组装间种技术,以期达到最大化培... 培肥减流是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新垦油茶幼林地需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林下间种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它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促进幼树生长。在油茶幼林地间种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合理组装间种技术,以期达到最大化培肥减流的目的。为此,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全垦成梯的红壤油茶幼林地为研究对象,设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新技术应用(代号iswf+nt)、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代号iswf)、间种冬季绿肥(代号iwf)、清耕(代号CK)等4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间种绿肥(牧草)的培肥减流效应。结果表明:1)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31.67、21.75、15.32 g/kg,比清耕(8.97 g/kg)提高22.7、12.78、6.35 g/kg,分别提高了253.1%、142.5%、70.8%,差异极显著。2)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比清耕减流109.9%、56.1%、20.6%,减少了136.9%、66.2%、29.2%;因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iswf+nt、iswf、iw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减少0.12、0.05、0.02 g/cm^3,减少7.9%、3.1%、1.2%,其中,iswf+nt处理差异显著。3)间种3 a后,iswf+nt处理比清耕,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流失量分别减少80.9%、75.1%、82.7%、81.6%;0~20 cm土层,无论是有机质、全量养分还是速效养分都属"丰富级"(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由试验前的"严重缺乏"连跨3级(缺乏级、轻度缺乏级、基本不缺级)。4)间种绿肥(牧草)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技术,iswf+nt处理改种一季绿肥(牧草)为种两季绿肥(牧草)、改种单一绿肥(牧草)品种为种绿肥(牧草)品种组合、改部分使用新技术为全面使用新技术,是该技术的3个创新点,也是这种新方法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幼林 林地间种绿肥(牧草) 红壤丘岗区 培肥减流效应 湖南省衡南县
下载PDF
油茶林和桉树林下套种牧草的筛选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正眉 侯琼昭 +3 位作者 罗刚跃 董川宏 麦荣臻 陈树耿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在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和桉树(Eucalyptus spp.)林林下套种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糙毛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 var.strigosum)、大叶山蚂蝗(Desmodium gangeticum)、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4种牧草,用... 在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和桉树(Eucalyptus spp.)林林下套种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糙毛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 var.strigosum)、大叶山蚂蝗(Desmodium gangeticum)、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4种牧草,用株高、分支、冠幅等参数表征其生长状况,检测它们的生长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桉树林下葫芦茶的株高、分支、冠幅分别为:(81.7±5.5)cm、(9.4±6.2)条、(5685.6±3 452.1)cm2,生长良好;而油茶林下糙毛假地豆的株高、分支、冠幅分别为:(20.2±3.4)cm、(44.6±24.6)条、(3 673.3±2 675.2)cm2,生长状况最好;大叶山蚂蝗在两种林下的成活率低,生长不良;大翼豆容易攀附于上层植物中,不适合在林下种植。葫芦茶和糙毛假地豆都可套种于林下,但葫芦茶更适于桉树林下套种;糙毛假地豆更适于油茶林下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桉树林 牧草 套种
下载PDF
GLS系列油茶无性系幼林产量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继林 徐林初 +5 位作者 龚春 宋祥兰 刘胜 雷小林 幸伟年 曾赣林 《经济林研究》 2008年第2期6-11,共6页
为给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高效经营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GLS高产无性系油茶幼林始产期的生殖生长特性及产量结构特征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始产期的林分生殖生长分化程度逐年降低,林分株间产果量差异逐年减小,产量... 为给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高效经营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GLS高产无性系油茶幼林始产期的生殖生长特性及产量结构特征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始产期的林分生殖生长分化程度逐年降低,林分株间产果量差异逐年减小,产量结构变化显示低产株数逐年减少高产株数逐年增多的特点,立地条件和幼林始产期的经营水平明显影响着群体产量结构与林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油茶 无性系 幼林 生殖分化 产量结构
下载PDF
不同林龄油茶生理特性及其根区土壤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亚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6,共6页
探讨贵州不同林龄(1、6、10、30 a)油茶生理特性及其根区土壤性质,为贵州省油茶的合理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油茶林龄的增加,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a和b含量及光合氮利用效率、光合磷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加... 探讨贵州不同林龄(1、6、10、30 a)油茶生理特性及其根区土壤性质,为贵州省油茶的合理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油茶林龄的增加,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a和b含量及光合氮利用效率、光合磷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10 a>6 a>30 a>1 a;油茶根区土壤含水率、容重、电导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林龄为10 a时最大,p 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以林龄为10 a时最小,总孔隙度无明显变化;油茶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总体以林龄为10 a时最大;油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林龄为10 a时最大,具体表现为10 a>6 a>30 a>1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油茶 生理特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油茶幼林养殖蛋鸡技术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颖 刘儒 +2 位作者 熊利 李建安 柯槟峰 《南方林业科学》 2016年第5期47-48,53,共3页
介绍油茶幼林养殖蛋鸡技术方法,并对养殖蛋鸡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养殖蛋鸡能明显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和产出经济效益,建议在湖南、江西等油茶产区大面积推广该养殖技术。
关键词 油茶幼林 蛋鸡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油茶新造林追肥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邵锋 罗健 +4 位作者 陈隆升 马力 陈永忠 王瑞 蒋又来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保证新造油茶林营养的及时补充,促进树体生长,对油茶新造林进行了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新造林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施肥处理的抽新梢率和平均新梢数分别为83.3%和3.8,分别比对照高31.6%和47.0%;施肥... 为保证新造油茶林营养的及时补充,促进树体生长,对油茶新造林进行了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新造林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施肥处理的抽新梢率和平均新梢数分别为83.3%和3.8,分别比对照高31.6%和47.0%;施肥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达5.43 mg/g和39.98 mg/g;不同品种油茶苗造林后施肥效果不同,其中‘湘林67’的施肥生长效果最好;施肥有利于促进容器苗新梢的生长,增加新梢叶片叶绿素及内含物的含量,但对裸根苗造林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新造林 追肥
下载PDF
湘南山区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以桂东县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海勇 刘利忠 +3 位作者 李明德 谷雨 周峻宇 刘琼峰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45-47,共3页
结合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以湘南典型山区(桂东县)油茶林地为研究区域,调查了油茶林的肥料施用现状,分析和评价了油茶林的土壤pH值、有机质、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等水平。结果表明:湘南山区油茶林地土壤呈酸性,土壤有效铁属于高水... 结合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以湘南典型山区(桂东县)油茶林地为研究区域,调查了油茶林的肥料施用现状,分析和评价了油茶林的土壤pH值、有机质、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等水平。结果表明:湘南山区油茶林地土壤呈酸性,土壤有效铁属于高水平,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都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和有效锌处于低水平,全磷、交换性钙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硼等属于极低水平,土壤符合富硒标准。建议当地油茶林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并改良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油茶 林地 土壤养分 桂东
下载PDF
富宁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鸿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3期76-79,共4页
富宁县具有气候条件优越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原料优势等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却存在着种植技术含量低、油茶林低产低效,扶持力度不够,老油茶树得不到有效改造,缺少龙头企业,资源外流严重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快良... 富宁县具有气候条件优越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原料优势等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却存在着种植技术含量低、油茶林低产低效,扶持力度不够,老油茶树得不到有效改造,缺少龙头企业,资源外流严重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快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加大对老油茶树的改良改造,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等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产业 木本油料 油茶种植 良种选育 富宁县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类型土壤油茶幼林配方施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皮兵 袁巍 程宁南 《湖南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25-28,32,共5页
针对湖南省油茶栽培区的6大土壤类型,采用测土配方方法,应用养分平衡估算法,结合油茶基础生物量、平均生物量和目标生物量等,提出了湖南省油茶栽培区6大土壤类型油茶幼林的施肥配比及年施肥量。
关键词 油茶幼林 测土配方 施肥配比 湖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