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早、中期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莹莹 栗河舟 +2 位作者 李洁 岳丽芳 沈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 观察孕早、中期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胎经引产证实的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对比观察孕早、中期差异。结果 22胎中,9胎于孕早期诊断,超声表现为羊水量正常或略少,胎儿双下肢融合、足缺如或发育不良及单... 目的 观察孕早、中期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胎经引产证实的人体鱼序列征胎儿超声表现,对比观察孕早、中期差异。结果 22胎中,9胎于孕早期诊断,超声表现为羊水量正常或略少,胎儿双下肢融合、足缺如或发育不良及单脐动脉起自高位腹主动脉,其中5胎双足并腿畸形、1胎单足并腿畸形,3胎无足并腿畸形,8胎(8/9,88.89%)合并其他结构畸形;13胎于孕中期诊断,超声表现为无羊水或羊水过少,胎儿双下肢融合、单脐动脉起自高位腹主动脉、肾脏发育不良,膀胱均未显示,其中4胎双足并腿畸形、3胎单足并腿畸形,6胎无足并腿畸形,9胎(9/13,69.23%)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结论 人体鱼序列征胎儿孕早、中期典型超声表现包括并腿畸形及单脐动脉起自高位腹主动脉;孕早期羊水充足,为最佳诊断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8字钢板技术治疗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肢体过度生长44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范竞一 孙琳 +10 位作者 张学军 李承鑫 孙保胜 祁新禹 白云松 郭东 曹隽 刘虎 高荣轩 于凤章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1-174,19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定期随访,探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生长引导技术)在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控制肢体过度生长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对44例(共61例患肢)...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定期随访,探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生长引导技术)在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控制肢体过度生长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对44例(共61例患肢)存在下肢成角畸形及肢体过度生长的患儿进行矫治。通过影像学检查,随访患儿术后下肢成角及长度变化。结果上述患儿术后随访5—36个月,其中膝关节矢状面、冠状面成角共50例患肢,术后股骨一胫骨角(Femur—Tibiaangular,FTA)平均纠正9.1°;胫骨弯曲畸形1例,术后纠正8°;踝关节外翻1例,胫骨与远端平面成角(Lateraldistaltibialangle,LDTA)纠正11°。肢体过度生长共13例患肢,术后下肢长度差平均减少0.5cm。上述病例中,13例患儿已拆除钢板。1例因阻滞螺钉松动,于术后7个月更换;1例K—T综合征患儿拆除钢板时发现骺板变形。1例下肢成角畸形患儿因术后骺阻滞、螺钉意外断裂更换。本组病例中未发现骺早闭、伤口感染及畸形复发等情况。结论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可以有效矫正有生长潜力的下肢成角畸形,限制肢体过度生长,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花费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但在临床治疗中仍需注意掌握其适应证和技术要点,规范操作,定期随访,并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外科学 四肢 生长发育 四肢 外科学
下载PDF
Taylor空间支架在儿童下肢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士奇 王一臣 +4 位作者 应灏 焦勤 王隼 马琪超 赵利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矫正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准度。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TSF矫治儿童下肢畸形5例,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特发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矫正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准度。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TSF矫治儿童下肢畸形5例,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特发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神经源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创伤后膝内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创伤后踝关节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感染性膝外翻及肢体短缩畸形1例。术前常规拍摄标准双下肢全长或标准踝关节正位X线片,根据影像学资料全面评估双下肢或足踝的短缩、成角、旋转、移位情况,设计矫治方案及截骨平面。术中根据截骨平面按照穿针要求安装固定Taylor环,参考环垂直骨平面,安装TSF并测量支架的安装参数后,依据所定位截骨平面进行截骨。术后1周复查,拍摄标准的正侧位X线片以及大体照片,测量畸形参数,电脑软件系统中输入畸形参数和安装参数获得畸形矫正处方,依据新生成的电子矫正处方调整6个可伸缩连接杆,畸形矫治过程中每周复查X线片及外观照片,根据处方提示,必要时更换需要调整的连接杆直至畸形完全矫正。结果经过35~42 d的调节,2例经过1次处方畸形完全矫正,3例因残存畸形或过度矫治,经第二次或第三次2~6 d处方满意矫正畸形。截骨处新骨生成和矿化良好,术后1.5~6个月去除外固定架。随访时间6~29个月,畸形无复发。所有患者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畸形得到纠正。术后1例发生针道切割和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治疗痊愈。无一例血管神经损伤、继发马蹄足畸形、关节僵硬及去除外固定后再发骨折发生。结论Taylor空间支架矫正特发性、神经源性、外伤性及感染性畸形疗效确切,术后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精确度高,是儿童下肢畸形矫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外科学 支架(骨科) 矫形外科器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超声漏诊晚孕期美人鱼综合征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亚娟 吕国荣 刘彩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2-632,共1页
孕妇16岁,G1P0,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否认化学药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于孕41 +6周行急诊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8.2 cm、头围29.9 cm、股骨长7.0 cm,均小于正常孕,并隐约见两股骨相距过近(图1)。超声提示:①无羊水;②未见明确的双... 孕妇16岁,G1P0,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否认化学药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于孕41 +6周行急诊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8.2 cm、头围29.9 cm、股骨长7.0 cm,均小于正常孕,并隐约见两股骨相距过近(图1)。超声提示:①无羊水;②未见明确的双肾和膀胱;③脊柱弯曲度异常;④单脐动脉;⑤肠回声增强。经孕妇及家属同意后进行引产。胎儿外观呈典型的Potter面容(鼻子扁平、小下颌、内眦赘皮皱褶突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1例报告
5
作者 马善军 周天健 +1 位作者 关自德 张建兵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83-384,共2页
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是婴幼儿骨科少见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功能和发育,不进行治疗可能引发骨折的危险。我们对1例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患儿进行了Ilizarov支架矫正治疗,经临床观察及长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胫骨 下肢畸形 先天性 支架(骨科)
下载PDF
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曲畸形并发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简书浪 毛庆庆 +7 位作者 许思宇 朱光辉 刘昆 谭谦 杨戈 蒋泽熙 周小玉 梅海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64-1173,共10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曲畸形(anterolateral bowing of the tibia,ALBT)患儿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ALBT的87例患儿资料,收集首诊确诊年龄、患肢侧别、是否合并Ⅰ型神经...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前外侧弯曲畸形(anterolateral bowing of the tibia,ALBT)患儿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ALBT的87例患儿资料,收集首诊确诊年龄、患肢侧别、是否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否合并腓骨假关节、是否合并踝关节畸形、胫骨弯曲畸形区域是否合并骨囊性变、弯曲畸形顶点部位、患侧胫骨弯曲畸形部位顶点处直径、健侧胫骨相对患侧胫骨弯曲畸形部位顶点处同平面直径、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是否发生胫骨骨折、骨折前是否有外伤史、骨折部位和骨折时年龄等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明确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和横截面积比值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因素与患儿胫骨骨折的相关性,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确定ALBT患儿并发胫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87例ALBT患儿首诊确诊时年龄为14.0(8.0,19.0)个月(范围1~93个月),男42例、女45例,左侧44例、右侧43例。无骨折状态的随访时间为42.0(12.0,61.0)个月(范围1~124个月)。末次随访时,43例发生骨折、44例未发生骨折;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为70.3个月,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为55.0个月,无骨折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42.0个月。ROC曲线结果提示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的截断值为25.55°,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的截断值为32.63°,横截面积比值[AUC=0.54,95%CI(0.42,0.66),P=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无骨折生存分析提示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χ^(2)=7.06,P=0.008)、胫骨向前侧弯曲畸形角度(χ^(2)=8.96,P=0.003)、外伤史(χ^(2)=18.26,P<0.001)和胫骨合并骨囊性变(χ^(2)=4.30,P=0.038)四个因素的组间无骨折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25.55°(HR=2.73,P=0.007)、胫骨合并骨囊性变(HR=2.35,P=0.018)、有外伤史(HR=2.65,P=0.004)均为骨折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ALBT患儿并发胫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外伤、胫骨弯曲畸形病变处合并骨囊性变和胫骨向外侧弯曲畸形角度≥2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肢畸形 先天性 胫骨骨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髋臼指数测量中的应用
7
作者 吴青杰 张思成 +3 位作者 刘传彬 谢洪涛 马海龙 孙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测量髋臼指数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系统,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共10219张标准骨盆平片,从中随机选取9219张,用于训练和验证深度学习系...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测量髋臼指数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系统,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共10219张标准骨盆平片,从中随机选取9219张,用于训练和验证深度学习系统,剩余的1000张骨盆平片用于测试。所有骨盆平片由13位临床医生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通过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标注测量髋臼指数。随后,从测试集中随机抽取200张由另外8位医生独立测量。使用Bland-Altman检验对系统与临床医生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测试集共1000例(2000髋),与专家委员会测量相比,深度学习系统测量根据Bland-Altman方法确定的95%一致性界限(95%limits of agreement,95%LOA)为-4.02°~3.45°(bias=-0.27°,P<0.05)。在深度学习系统与8位临床医生测量评估中,与专家委员会测量相比,测量误差最小医生95%LOA为-2.76°~2.56°(bias=-0.10°,P=0.126);深度学习系统95%LOA为-2.93°~2.86°(bias=-0.03°,P=0.647);测量误差最大医生95%LOA为-3.41°~4.25°(bias=0.42°,P<0.05)。和8位医生相比,深度学习系统测量误差仅大于一名高年资医生。结论深度学习系统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测量标准骨盆平片的髋臼指数,其测量髋臼指数数据与临床医生测量数据一致性好,且更接近高年资医生测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髋臼指数 儿童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梅海波 赫荣国 +10 位作者 刘昆 伍江雁 唐进 胡欣 谭谦 叶卫华 朱光辉 严安 黄生祥 谭晓谦 张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8-86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对11例儿童CPT愈合后患者进行胫骨近端骨延长,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8岁5个月(3岁9个月至14岁5个月...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近端延长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对11例儿童CPT愈合后患者进行胫骨近端骨延长,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8岁5个月(3岁9个月至14岁5个月)。胫骨平均短缩5.6cm(2.0~8.2cm)。8例患者的正、侧位X线片示伴有胫骨近端发育不良。10例患者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按照延长指数、愈合指数及骨痂形态评价治疗结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1例患儿术后获1年2个月至4年3个月(平均2年3个月)随访,平均延长长度为5.3cm(3.5-8.0cm),平均愈合指数为63。1d/cm(47-77d/cm)。8例伴有胫骨近端发育不良患者延长过程中骨痂再生不良,形成的骨痂形态为侧边形(5例)或中央形(3例),平均愈合指数为67.0d/cm,其余3例骨痂形态为凹陷型,平均愈合指数为52.7d/cm。5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未发生轴向移位、延长段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结论CPT愈合后应用Ilizarov技术行胫骨延长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骨痂生长缓慢,愈合指数较大。伴有NF-1和胫骨近端发育不良可能影响其胫骨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骨延长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儿童
原文传递
成骨不全股骨畸形的截骨矫形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鹏 王延宙 +2 位作者 张敏刚 王恒冰 王继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儿童股骨畸形的手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多段截骨矫形+Rush钉内固定,治疗成骨不全股骨畸形10例(共14根股骨)。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10.3岁。术后... 目的探讨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儿童股骨畸形的手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多段截骨矫形+Rush钉内固定,治疗成骨不全股骨畸形10例(共14根股骨)。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10.3岁。术后进行临床评价(活动方式、股骨长度和感染)和放射学评价(Rush钉的位置、移位、弯曲、断裂和再骨折)。结果随访3~5年,平均3.5年,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周,平均7周;首次手术的平均年龄为6.1岁,4例需要二次手术更换Rush钉;首次与第二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5~4年,平均2.7年。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股骨畸形和下肢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1)。其中1例未及时更换Rush钉,其远端自骨干穿出,局部成角畸形,给予截骨矫形、更换Rush钉后治愈。结论术前个性化设计,采取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儿童的股骨畸形,可以加速骨愈合,减少再骨折;最大可能的矫正畸形,改善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下肢畸形 先天性 截骨术
原文传递
拉花松解技术在关节外内翻畸形全膝置换术的应用
10
作者 朴俊杰 陈晓伟 +4 位作者 张一波 杨朝君 郭峰 郑洋 孙智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索在关节外膝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拉花松解技术(pie-crusting)可矫正的内翻程度并评估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内翻膝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40例,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 目的探索在关节外膝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拉花松解技术(pie-crusting)可矫正的内翻程度并评估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内翻膝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40例,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mLDFA)、胫骨近端机械内侧角(MPTA)、关节线相交角(JLCA)、机械轴偏向(MAD)、关节内外整体内翻角[180°减去髋-膝-踝角(HKA)],评估内翻来源、内翻程度、下肢力线。比较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估疗效。结果本组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40例均伴有膝关节内翻畸形,术前mLDFA(92.7±3.1)°;MPTA(74.7±2.6)°;关节内外整体内翻角(23.1±3.5)°。比较手术前后HSS评分(t=-93.4)、VAS评分(Z=-5.57)、ROM(t=-37.1)、MAD(t=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内翻膝TKA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关节内外整体内翻角<29°可应用该技术恢复关节平衡和下肢力线,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疗效确切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下肢畸形 先天性 内侧副韧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建忠秦泗河 秦泗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2-26岁,平均24.2岁。均为双足受累,3例为双侧第1跖骨短缩畸形,1例为...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2-26岁,平均24.2岁。均为双足受累,3例为双侧第1跖骨短缩畸形,1例为双侧第4跖骨短缩畸形,1例为双侧第1、4跖骨短缩畸形。5例患者均采用背侧切口截骨,安装外固定支架。3例患者应用单臂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运,2例患者应用改良的Ilizarov半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运。术后7d开始行骨搬运,速度为0.3mm/d,分3次完成。结果5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2.0个月)随访。平均搬运长度为13.5mm(12~17mm),无皮肤坏死、血管及神经损伤发生。踝关节及足趾活动正常,足底无胼胝形成,无行走痛。骨搬运段均获得了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指数为48d/cm(45-53d/cm),平均外固定支架配戴时间为64.8d。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为92.2分(90-95分)。结论虽然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需要配戴较长时间的外固定支架,但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及能恰当矫正跖骨短缩畸形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跖骨短缩畸形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踝关节 畸形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原文传递
团结协作 重视科研 为小儿骨科发展献力——记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吉士俊教授
12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33-733,共1页
吉士俊,《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小儿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校附属二院即现在盛京医院外科工作至今。曾任小儿外科主任,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 吉士俊,《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小儿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校附属二院即现在盛京医院外科工作至今。曾任小儿外科主任,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连续三届担任小儿骨科学组组长;《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Pediatrics 髋脱位Hip dislocation 下肢畸形 先天性lower extremity deformities congenital 足畸形 先天性Foot deformities congenital 股骨头坏死Femur head necrosis 骨髓炎Osteomyelit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