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cervical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versus pedicle screws 被引量:7
1
作者 LIU Guan-yi XU Rong-ming MA Wei-hu SUN Shao-hua HUANG Lei YING Jiang-wei JIANG Wei-y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90-1393,共4页
Background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provide another alternative for standard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for plate fixation in the lumbar spine. However, few studies looking at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ce... Background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provide another alternative for standard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for plate fixation in the lumbar spine. However, few studies looking at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cervical spine are available. Therefore, cervical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standar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s were biomechanically compar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Ten fresh human cadaveric cervical spines were harvested. On one side,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were placed at the C3-4, C5-6, and C7-T1 levels. On the other side, pedicle screws were placed at the C3, C5, and C7 levels. The screw insertion technique at each level was randomized for right or left.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was located at the midpoint of the inferolateral quadrant of the lateral mas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screw was about 50° caudally in the sagittal plane and about 45° toward the midline in the axial plane. Screws were placed from the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cross the facet complex and the pedicle into the body of the caudal vertebra.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pedicle screw was located at the midpoint of the superolateral quadrant of the lateral mas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screw was about 45° toward the midline in the axial plane and toward the upper third of the vertebral body in the sagittal plane. After screw placement we performed axial pullout testing. Results All the cervical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and the pedicle screws were inserted successfully. The mean pullout strength for the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was 694 N, while for the pedicle screws 670 N (P=0.013). In all but six instances (10%), the pedicle screw pullout values exceeded the values for the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this occurred three times at the C3/C4 level, twice at the C5/C6 level and once at the C7/T1 level. The greatest pullout strength difference at a single level was observed at the C5/C6 level, with a mean difference of 38 N (t=-1.557, P=0.154). The C7/T1 level had a mean difference of 26 N and the C3/C4 level had a mean difference of 14 N. Conclusions Cervical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exhibited higher pullout strength than pedicle screws. Posterior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cervical spine may afford an alternative to standard screw placement for plate fixation and cervical stab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spine fixation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s pedicle screws
原文传递
寰椎后路两种螺钉固定的解剖学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勇 谢辉 +3 位作者 杨述华 徐荣明 马维虎 阮永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对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进行解剖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16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 目的对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进行解剖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16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L1)、侧块螺钉进钉点到寰椎后弓后缘的长度(L2)、椎弓根螺钉在寰椎侧块内部分的长度(L3)、椎弓根螺钉在寰椎后弓内的长度(L4)、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L3+L4)、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外倾角(α°)和上斜角(β°)等14项内容。进行寰椎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L1为(25.01±0.23)mm、L2为(9.85±1.31)mm、L3为(19.58±1.63)mm、L4为(10.47±1.51)mm、L3+L4为(29.81±1.27)mm、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外倾角(α°)和上斜角(β°)分别为10°、5°和15°、20°。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1 686.0±425.3)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为(1 082.5±292.7)N;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大拔出力为(1 127.2±367.1)N,与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小,为(785.2±402.7)N。结论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的位置不同,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较寰椎侧块螺钉要长。寰椎侧块螺钉的长度大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在寰椎侧块内部分的长度,是因为寰椎侧块螺钉的上斜角度和外倾角度均较大之故。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从手术操作和螺钉固定强度考虑,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寰椎 上颈椎 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远政 刘洋 +4 位作者 陈富 陈亮 晏铮剑 柯珍勇 邓忠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观察成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pedicle screw,APS)置入相关的径线和角度,为该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成人干燥尸体下颈椎(C3~C7)标本22具,分别用手工和CT测量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宽度及内外侧皮质厚度... 目的:观察成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pedicle screw,APS)置入相关的径线和角度,为该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成人干燥尸体下颈椎(C3~C7)标本22具,分别用手工和CT测量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宽度及内外侧皮质厚度,椎弓根中轴线全长,轴线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在CT室资料库中抽取100例成人活体颈椎CT图像,用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除以上参数外,还测量进钉点位置的相关数据,计算置钉参数的95%CI。结果:22具标本的相关径线及角度,其手工测量值与CT测量值间无统计学差异。成人活体下颈椎CT图像测量结果通过95%CI的计算,可以得出:C3、C4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对侧2~3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6~7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46°~48°,头倾角C3:-11°^-12°,C4-6°^-7°。C5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同侧旁1~2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7~8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47°~49°,头倾角1°~2°。C6、C7进钉点位于受术椎弓根同侧,正中矢状面旁4~5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7.5~8.5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C6:40°~42°,C7:36°~38°,头倾角C6:6°~7°,C7:11°~13°。置钉长度选择30、32、34 mm较为适宜,螺钉直径可选择3.5 mm或4.0mm。结论:本实验证实了CT测量下颈椎APS置入技术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同时在国内首次利用大样本研究对该技术置钉参数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前路 椎弓根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拔出试验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景堂 唐天驷 +2 位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王以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抗拔出力,探讨颈椎经椎弓根短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5具C3~C5共15节新鲜颈椎标本,用长度为28mm和20mm的皮质骨螺钉分别置入椎弓根,并用20mm的螺钉行侧块双皮质固定,螺钉进入侧块深度约1... 目的:比较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抗拔出力,探讨颈椎经椎弓根短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5具C3~C5共15节新鲜颈椎标本,用长度为28mm和20mm的皮质骨螺钉分别置入椎弓根,并用20mm的螺钉行侧块双皮质固定,螺钉进入侧块深度约14mm.行拔出试验,比较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椎弓根长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650N,椎弓根短螺钉为585N,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侧块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360N,与椎弓根短螺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颈椎椎弓根短螺钉固定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侧块 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研制及置钉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志伟 曹盛俊 +3 位作者 王文军 方松清 梁秋发 张叶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设计一种具有纵向撑开和压缩功能的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行颈椎椎弓根钉置钉训练,研究其进钉准确性。方法:(1)收集颈椎新鲜标本7具,先采用CT扫描椎弓根,测量椎弓根内外径的高度和宽度;(2)设计合适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3)在收集... 目的:设计一种具有纵向撑开和压缩功能的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行颈椎椎弓根钉置钉训练,研究其进钉准确性。方法:(1)收集颈椎新鲜标本7具,先采用CT扫描椎弓根,测量椎弓根内外径的高度和宽度;(2)设计合适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3)在收集的7具颈椎新鲜标本70个椎弓根上行置钉操作训练,评价其置钉准确性。结果:颈椎椎弓根直径一般>4.5mm,其高度大于宽度,可适于椎弓根钉内固定使用,颈椎椎弓根钉置钉的准确性高。但颈椎椎弓根存在个体差异,宜行个体化进钉。结论:颈椎椎弓根解剖学上可以满足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研制 颈椎 颈椎椎弓根 内固定 CT扫描
下载PDF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远政 刘洋 邓忠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取18具成人尸体正常颈椎标本,剔除其周围软组织至清楚显露椎体前壁。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并测量C3~C7个体化置钉参数,包括进钉点(即椎弓根中轴线在椎体前壁投影点)... 目的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取18具成人尸体正常颈椎标本,剔除其周围软组织至清楚显露椎体前壁。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并测量C3~C7个体化置钉参数,包括进钉点(即椎弓根中轴线在椎体前壁投影点)、置钉方向(螺钉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的倾斜角度)以及螺钉长度。严格按照测量结果,直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作CT扫描,评价置钉效果。结果进针点:C3、C4位于置钉椎弓根对侧,正中矢状面旁2~3 mm,距上终板6~7 mm;C5~C7与置钉椎弓根同侧,其中C5位于正中矢状面旁1~2 mm,距上终板7.0~7.5 mm,C6、C7则为4~5 mm和7.5~8.5 mm。置钉方向:理想角度在C3、C4为外倾角46°~47°,头倾角-11°~-7°;在C5外倾角约48°,头倾角接近0°;C6、C7为36°~40°和8~13°。螺钉长度:可选择28、30、32 mm,其直径为3.5 mm。本组共置钉144枚。术后CT示,全部螺钉均经椎体前方置入椎弓根内抵达侧块。其中,有16枚胀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穿破外侧皮质(均发生在C3、C4节段)。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前路 椎弓根螺钉 解剖学 CT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5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节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内倾,理想角度为在矢状面尾倾50.3°±4.9°,在冠状面内倾42.8°±4.0°。螺钉钉道长度为(34.1±1.4)mm,各固定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椎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解剖学 经关节突关节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改平 陈楠心 +3 位作者 宋燕美 陈二云 马童 凃意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对术后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扭矩,分析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时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与内固定器械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C5重建节段ROM随扭矩的增大而增加,与无损模型在1.0 N·m、预载荷50 N工况下相比,C5重建节段、C3~4,C6~7和C3~7节段ROM分别下降81%、62%、58%和80%;C5重建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减小,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升高;钛网应力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根部承受较大载荷。结论 ACCF术式会较大提升颈椎稳定性,降低手术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应力,对于减缓因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有较好疗效。研究结果可为ACCF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钛网植骨 钢板螺钉固定 下颈椎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个体化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傅一山 陈正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较为安全、实用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随机取7具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C_1~T_2),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根据影像学测量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模拟颈椎后路手术过程,进行实际的个体化置... 目的:探索一种较为安全、实用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随机取7具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C_1~T_2),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根据影像学测量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模拟颈椎后路手术过程,进行实际的个体化置钉,摄正位、侧位、45°斜位X线片、CT扫描,进行解剖学观察,评价置钉的成败。结果:置钉84枚,失败7枚,失败率为8.3%。结论:个体化经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比较安全和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徒手个体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斌 高松 +7 位作者 戴闽 黄山虎 宗世璋 姚浩群 曹凯 刘志礼 杨东 段满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安全、可靠、实用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成人全颈椎标本共5具,分别行薄层三维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确定C3—C7每个椎体椎弓根在椎板上的投影点及椎弓根的角度、深度;采用改良的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安全、可靠、实用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成人全颈椎标本共5具,分别行薄层三维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确定C3—C7每个椎体椎弓根在椎板上的投影点及椎弓根的角度、深度;采用改良的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将置钉后全颈椎标本再行三维CT检查及大体解剖观察。结果共置入50枚螺钉,其中优39枚,良6枚,差5枚,优秀率78%,成功率90%。失败的5枚中,外侧壁破裂4枚,下侧壁破裂1枚。结论采用个体化改良的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C3-7节段进行徒手个体化置钉相对安全、可靠,可考虑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 个体化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 解剖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及前半四壁皮质厚度的影像学测量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黎升 白雪东 +4 位作者 葛丰 何勍 阮狄克 陈春 李欢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对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及椎弓根前半的四壁皮质厚度行CT影像学测量,为前路椎弓根钉准确置入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正常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扫描并重建图像。用AutoCAD 2007软件的"对齐标注"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上(S... 目的对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及椎弓根前半的四壁皮质厚度行CT影像学测量,为前路椎弓根钉准确置入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正常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扫描并重建图像。用AutoCAD 2007软件的"对齐标注"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上(SAE)、内(MAE)、下(IAE)和外(LAE)以及椎弓根前半上(SPA)、内(MPA)、下(IPA)和外(LPA)的皮质厚度(精确度0.1mm),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3~7左侧和右侧的平均SAE、MAE、IAE、LAE、SPA、MPA、IPA及LPA厚度分别为(1.9±0.6)和(1.9±0.5)mm、(1.9±0.7)和(1.9±0.4)mm、(2.4±0.6)和(2.4±0.5)mm、(0.9±0.5)和(0.9±0.6)mm、(2.3±0.9)和(2.3±0.7)mm、(2.1±0.5)和(2.1±0.6)mm、(2.2±0.8)和(2.2±0.7)mm及(1.0±0.7)和(1.0±0.6)mm。同一颈椎同一测量指标的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对同一颈椎同侧的不同测量指标行单因素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示LAE与LPA最薄,均薄于其他6个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LAE与LPA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椎弓根LAE及LPA较其他侧壁皮质菲薄,如皮质厚度与抵抗外力强度一致,则LAE和LPA抵抗外力的强度最小。提示颈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寻找前入口时应避免靠近LAE,在螺钉置入过程中应避免靠近L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前入口 椎弓根前半 皮质厚度 影像学测量 AutoCAD ImageViewer
下载PDF
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在下腰椎椎间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志文 丁真奇 +2 位作者 周亮 黄哲元 芮昊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在下腰椎椎间融合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体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下腰椎98例,其中椎间盘脱出症30例,椎间盘突出症复发11例,腰椎不稳4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在下腰椎椎间融合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体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下腰椎98例,其中椎间盘脱出症30例,椎间盘突出症复发11例,腰椎不稳45例,椎管狭窄12例。结果10例失访,88例术后随访12—56个月,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腰椎间融合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减少。结论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在下腰椎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及融合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下腰椎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柱疾病/外科学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一期前路松解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童杰 刘社庭 +4 位作者 刘晓岚 房佐忠 谭震 胡文军 兰图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2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高位颈脊髓压...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2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高位颈脊髓压迫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51岁;病程6-30年。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5例,游离齿突小骨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1分。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寰枢椎脱位,术前平均颈髓角122.3°,寰枢椎处最小椎管矢状径平均11.5 m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个月。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及复位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11-16分,平均14.5分。术后平均颈髓角155.8°,最小椎管矢状径平均18.4 mm。结论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的数字化影像学观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俊堂 侯瑞 +2 位作者 贾卫斗 赵丹 马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选择应用螺钉的直径、长度、角度,进钉点定位及判断手术复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颈椎CT图像,并依据性别与身高等因素分组,对椎弓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测量... 目的:探讨成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选择应用螺钉的直径、长度、角度,进钉点定位及判断手术复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颈椎CT图像,并依据性别与身高等因素分组,对椎弓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椎弓根皮质、松质骨高度、宽度,第3~7颈椎同节段侧别间比较因性别和身高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较女性均宽大,第3~7颈椎总的趋势均逐渐增大。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椎弓根长同节段侧别间比较与性别和身高因素关系密切,男性第3颈椎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最短,第7颈椎椎弓根长度最短;女性第4颈椎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最短,第7颈椎椎弓根长度最短。椎弓根外展角度及向头、尾侧倾斜角度,无性别差异。结论:下颈椎椎弓根等骨性结构个体差异较大(性别、身高因素关系密切),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术中螺钉直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下颈椎椎弓根松质骨的宽度,但应注意个体差异,第3~7颈椎均可用3.5mm的螺钉;螺钉长度选用范围29~32mm,置入角度有明显规律性,是术中螺钉进钉定位、判断手术复位程度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椎弓根 影像学测量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定祥 林达强 +1 位作者 唐天生 何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8期168-17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笔者医院行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共筛选48例,其中以脊柱中前柱损伤为主的患者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术(27...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笔者医院行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共筛选48例,其中以脊柱中前柱损伤为主的患者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术(27例)设为A组,以脊柱中后柱损伤为主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2l例)设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颈椎生理曲度重建率、神经损伤恢复(ASIA分级)方面的差异。结果除B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多于A组外,骨折愈合时间、颈椎生理曲度重建率和神经损伤恢复情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各自的适应证、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颈前路钢板固定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并创伤性不稳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飞 何波 +3 位作者 张春强 王兵 黄河 赵学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49-145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创伤性颈椎不稳(multilevel degenerativestenosis with traumatic instability MDSTl)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本科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加双开门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创伤性颈椎不稳(multilevel degenerativestenosis with traumatic instability MDSTl)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本科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加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9例MDSTI患者,结合螺旋CT扫描、VR及MPR重建辅助术前诊断、计划及测量以指导手术,术后MPR重建量化螺钉穿破情况、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切面积增加情况。[结果]9例置入颈椎椎弓根钉44枚,按Richter穿破分级法,1级72.7%(32/44),2级27.3%(12/44),无3级穿破及医源性损伤发生;双开门椎管成形42个节段,术后椎管矢状径及横切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增加均值可信区间分别为前者23.43~40.65mm,后者23.18~42.07mm2;术后6个月76.2%的节段(32/42)植骨完全融合,23.8%(10/42)植骨部分吸收,所有节段双侧开槽部均完全融合;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7.8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的ASIA评分,2例上升2级,5例上升1级,2例与术前一致,无低于术前水平病例。[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MD-STI可以提高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颈椎 创伤性不稳 多节段椎管狭窄 椎管成形术 椎弓根钉固定(PSF)
下载PDF
下颈椎经前路椎弓根置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瑞峰 吴一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ATPS)的推广提供相关应用解剖学参数。方法随机选取30例成人正常颈椎CT影像学资料,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测量C3~7椎体相关解剖学参数及颈前... 目的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ATPS)的推广提供相关应用解剖学参数。方法随机选取30例成人正常颈椎CT影像学资料,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测量C3~7椎体相关解剖学参数及颈前路椎弓根内固定(ATPS)的置钉参数,并统计分析。结果得到选择最佳进钉点及通过最佳进钉通道所测得的置钉参数。经测量得出,C3~7椎弓根的高度要大于宽度,可以容纳最大直径4.5 mm的螺钉,进钉长度可达30 mm。结论 ATPS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技术可以应用于下颈椎疾患的治疗中。对某些颈椎疾患如肿瘤、严重骨质疏松及颈椎三柱损伤等疾患的治疗,可能提供更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入路 解剖学 椎弓根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个体化改良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松 张斌 +7 位作者 戴闽 黄山虎 宗世璋 姚浩群 曹凯 刘志礼 杨东 段满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12期24-25,3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改良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9例须行下颈椎后路椎弓根固定术的患者,术前行薄层三维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确定手术椎体椎弓根进钉的投影点及角度;采用改良的Abumi椎弓根螺钉置... 目的探讨个体化改良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9例须行下颈椎后路椎弓根固定术的患者,术前行薄层三维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确定手术椎体椎弓根进钉的投影点及角度;采用改良的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再行三维CT扫描,观察每个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 9例患者下颈椎共置入48枚椎弓根螺钉;术后CT复查优37枚,良6枚,差5枚,成功率89.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个体化改良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安全、可靠,适合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bumi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个体化 下颈椎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解剖学及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华 付金利 +3 位作者 裴铎 孙贺 李哲 刘正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解剖学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由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健康完整的寰椎标本予以解剖学测量,明确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置钉的角度。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后路寰枢椎... 目的研究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解剖学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由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健康完整的寰椎标本予以解剖学测量,明确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置钉的角度。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患者30例为对照组,置钉方式为传统置钉。另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同院接受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患者33例为实验组,以局部解剖标志为参考的寰椎徒手椎弓根置钉方式置钉。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置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局部解剖标志为参考的寰椎徒手椎弓根置钉方式置钉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以及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颈椎 椎弓根螺钉/骨螺丝 解剖学 脊柱功能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内镜引导下经后路上颈椎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特坚 曾铁功 +1 位作者 易德保 屈庆元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引导下经后路上颈椎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为临床经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干骨28套(C1-7),对其滋养孔的位置、椎弓根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C2/3的滋养孔距后正中线分别为(17.26±... 目的探讨内镜引导下经后路上颈椎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为临床经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干骨28套(C1-7),对其滋养孔的位置、椎弓根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C2/3的滋养孔距后正中线分别为(17.26±7.36)和(16.05±7.95)mm;椎弓根的长、高、宽(mm)分别为6.18±1.36、8.87±2.22、11.54±3.21和4.95±3.5、7.00±0.97、10.50±4.11;椎弓根的中轴线与正中矢状切面所构成的夹角分别为(43.83±3.09)°和(41.53±3.29)°。结论临床经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螺点可选定在C2/3侧块距其外侧缘5mm、距下关节突下缘8mm处,螺钉进入的延长线与正中矢状切面的夹角应为40°~45°,并向头侧倾斜10°为宜,螺钉的长度为24~30mm,覬为5mm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经后路 螺钉内固定 内镜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