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A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Crohn’s Disease
1
作者 Wei-wei Wu Xue-ying Jiang +2 位作者 Chang-wei Liu Yong-jun Li Rong Ze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67-17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CD). Methods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9 cases suffering f...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CD). Methods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9 cases suffering from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on and CD was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less than 50 years old and the most were females (8/9). Arterial occlusions occurred in either active (5/9) or inactive (4/9) stage of CD. Besides the arteries of lower extremities, other arteries could also be involved such as aorta, iliac artery, renal artery or mesentery artery. Seven cases had atherosclerotic imaging findings (4 had aortic plaques and 6 had iliac artery stenoses). Embolectomy or thromboendarterectomy were mostly performed. Four (44.4%) cases had recurrent lower limb ischemia. Conclusions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s a rare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 of CD. A thorough inspection of aorta is necessary. Embolectomy is mostly preferred.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highly recommended after th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lower extremity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于青 郑媛媛 +1 位作者 张莉 张志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76-979,共4页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对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91例,均行PTA治疗。按术中释放球囊不同分为DCB组(46例)和普通球囊(POB)组...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对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病人91例,均行PTA治疗。按术中释放球囊不同分为DCB组(46例)和普通球囊(POB)组(45例)。POB组行POB-PTA,DCB组行DCB-PTA。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2周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P选择素],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一期通畅率、再狭窄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靶血管狭窄程度、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踝肱指数(ABI)、卢瑟福血管外科(Rutherford)分级。结果 DCB组术后6小时、2周血清NO水平分别为(30.83±3.95)pg/ml、(33.62±4.20)pg/ml,高于POB组的(26.70±3.58)pg/ml、(29.96±3.82)pg/ml, ET-1、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70.25±7.24)pg/ml、(67.29±7.05)pg/ml、(30.12±3.68)μg/L、(25.61±3.32)μg/L,低于POB组的(75.98±7.63)pg/ml、(70.73±7.31)pg/ml、(37.03±3.90)μg/L、(27.29±3.50)μg/L(P<0.05);DCB组一期通畅率(82.61%)高于POB组(55.56%),再狭窄率(10.87%)低于POB组(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靶血管狭窄程度、Rutherford分级为(18.07±5.25)%、(25.68±4.35)%、(2.05±0.64)级、(2.24±0.81)级,低于POB组的(41.20±5.86)%、(57.36±5.18)%、(2.60±0.72)级、(2.75±0.94)级,MLD、ABI分别为为(3.37±0.68)mm、(3.02±0.59)mm、(0.85±0.19)、(0.82±0.15),高于POB组的(1.59±0.41)mm、(1.46±0.38)mm、(0.65±0.15)、(0.62±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CB-PTA可显著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提升一期通畅率,增加血管直径,缓解下肢缺血症状,降低再狭窄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长段闭塞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普通球囊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指标对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王志波 陶华洁 +2 位作者 张楠 袁涛 刘阳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3、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下肢支架植入术...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3、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下肢支架植入术后9个月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再狭窄组47例和无再狭窄组131例。比较两组术前1天血糖、血脂、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中miR-143、CRP、NO水平,并进行再狭窄的预测分析。结果两组术前1天的血糖、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的TBIL、DBIL及血清NO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miR-143相对表达水平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43、CRP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BIL为其保护因素(P<0.05)。miR-143、CRP、NO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95%CI:0.720~0.868,cut off值为4.425)、0.957(95%CI:0.915~0.999,cut off值为9.345 mg/L)、0.774(95%CI:0.691~0.856,cut off值为28.571μmol/L)。结论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比较常见,术前检测miR-143、CRP、NO水平对于预测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再狭窄 MIR-143 C反应蛋白 一氧化氮
下载PDF
CTA与3D CE⁃MR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莉 刘芝克 +1 位作者 董景宣 刘义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A、3D CE⁃MRA与DSA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下肢各段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的检出情况。结果1684段血管中,DSA检测狭窄693段,非狭窄991段;CTA检测680段狭窄,1004段非狭窄,其中漏诊61例,误诊48例,诊断敏感度为91.20%,特异度为95.15%,准确率为93.53%,kappa值为0.866;3D CE⁃MRA检测687段狭窄,997段非狭窄,其中漏诊44例,误诊38例,诊断敏感度为93.65%,特异度为96.16%,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899;CTA、3D CE⁃MRA各段检出率与DS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3.703、0.408,P>0.05);CT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89.56%、92.14%、88.30%、88.67%、91.80%,总准确率为90.20%;3D CE⁃MR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91.04%、92.96%、88.20%、93.79%、90.63%,总准确率为91.63%。结论CTA与3D CE⁃MRA对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3D CE⁃MRA对早期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略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 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峰 陈铃雄 +2 位作者 刘羽 张旭明 尹志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53例。所有患者术前经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评... 目的探讨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53例。所有患者术前经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评估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并依此将患者分为P0组34例,P1组61例,P2组58例。术后3、6、12个月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统计靶血管通畅率以及靶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靶血管通畅率和再狭窄发生率差异,分析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因素。结果P0组术后3、6、12个月一期、二期靶血管通畅率高于P1组、P2组(P<0.017),P1组和P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随访期间3组靶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0,P<0.05)。TASCⅡ分级D级、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是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药物涂层球囊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踝下流出道不良可能与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治疗后靶血管再狭窄有关,改善踝下流出道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膝下动脉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球囊扩张 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
下载PDF
Silverhawk斑块旋切结合国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与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波 孙显飞 +2 位作者 刘文菊 张洁 赵鸿志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Silverhawk斑块旋切、国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病人101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进行Silverhawk斑块旋切治... 目的探讨Silverhawk斑块旋切、国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病人101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进行Silverhawk斑块旋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国产紫杉醇DCB+金属裸支架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指标、临床驱动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以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B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指标优于A组,治疗后12小时两组病人的血浆P选择素、ET-1水平降低,治疗后12小时两组病人的NO水平上升,且治疗后B组病人的血浆P选择素、ET-1及NO水平均优于A组,B组病人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再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ilverhawk斑块旋切+国产紫杉醇DCB+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病人的血管通畅率、ET-1、NO以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提高其踝肱指数,降低靶病变血流重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hawk斑块旋切 国产紫杉醇DCB 金属裸支架 下肢动脉闭塞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
7
作者 马文尧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检查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糖尿病史者8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检查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糖尿病史者8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检出率及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与血管内径,以X线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术作为诊断依据,分析超声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检出率为56.25%,高于正常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少于正常组,血管内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X线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术作为诊断依据,诊断为下肢周围血管病变84例,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5.24%、86.84%、91.25%。结论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管 超声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斑块形成 血管狭窄 血管闭塞
下载PDF
双源CT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影像学价值
8
作者 陈丽丽 刘俊华 王憬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7期20-22,30,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双源CTA检查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高度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双源CTA检查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高度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血管造影(source CT angiography, CTA)与DSA检查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情况,并分析双源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DSA检查阳性128例,阴性32例;双源CTA检查阳性126例,阴性34例。CTA的符合率为96.25%(154/160)、敏感性为96.88%(124/128),特异性为93.75%(30/32),阳性预测值为98.41%(124/126),阴性预测值为88.24%(30/34)。且在160例患者下肢动脉2652节段中CTA检查1、2、3、4、5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09%、89.47%、90.74%、97.32%、93.08%。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双源CTA检查的影像学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源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下肢动脉下肢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发生部位及侧支血管形成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步林 朱家安 +2 位作者 胡兵 冯亮 罗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49例糖尿病(DM)下肢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方法对49例下肢动脉闭塞的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DU常规检测。记录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动脉分布等声像图表现。结果49例DM患者下肢动脉中有9... 目的回顾分析49例糖尿病(DM)下肢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方法对49例下肢动脉闭塞的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DU常规检测。记录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动脉分布等声像图表现。结果49例DM患者下肢动脉中有99条动脉闭塞。主要分布于胫前和胫后动脉,其中73%分布在胫前动脉(72/99),18%在胫后动脉(18/99)。99条闭塞动脉中仅8%发生在股-腘动脉(8/99),而92%发生在小腿动脉(91/99)。闭塞动脉的上游或下游均探及侧支动脉。结论DM患者下肢动脉闭塞主要累及小腿动脉,且有广泛的侧支血管形成。CDU能准确地检测出闭塞动脉和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下肢动脉 闭塞 糖尿病 侧支血管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光超 邓钢 +7 位作者 秦永林 杨明 靳激扬 李国昭 丁慧娟 沈志萍 吴旻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晓华 张焱 +6 位作者 胡宪清 何建荣 金红来 林开勤 胡晓钢 吴素理 梅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3%)。主要并发症有动脉穿孔(1例)、痉挛(1例)及穿刺点血肿(1例)。随访6个月,临床成功率92.11%(35/38)。11例坏疽患者中,1例膝上截肢,救肢率90.91%(10/11)。结论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为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膝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微球囊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承志 林印胜 +3 位作者 张红 刘玉龙 李王海 张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5-409,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接受减容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8肢),按照不同减容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43例46肢,接受置管溶栓术)、取栓组(42例49肢,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术)及旋切组...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接受减容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8肢),按照不同减容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43例46肢,接受置管溶栓术)、取栓组(42例49肢,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术)及旋切组(82例93肢,接受定向斑块旋切术)。分析各组术中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处理方式及治疗有效性。结果对溶栓组46条患肢均行置管溶栓术。取栓组中,16肢采用Angiojet取栓导管治疗,33肢采用Rotarex取栓导管治疗。旋切组中,21肢采用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72肢采用Turbo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减容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4%(186/188)。溶栓组、取栓组、旋切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26%(13/46)、6.12%(3/49)及6.45%(6/93)。术中并发症包括血管破裂出血14例、栓子脱落引发栓塞5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及导丝断裂1例(1条患肢),分别给予压迫止血、覆膜支架植入、栓子抽吸、置管溶栓及断裂导丝抓捕处理,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者。3组间血管破裂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全部患者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Z=2.730,P=0.002)。结论减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血管破裂出血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且于置管溶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及时干预有利于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闭塞性疾病 减容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继 赵小二 +2 位作者 吴慧 夏金翔 连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DF患者行3D FLASH CE-MRA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DF患者行3D FLASH CE-MRA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树像;1周内同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A级(正常/狭窄程度<50%)、B级(狭窄程度≥50%)、C级(闭塞)3个级别。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 (1)15例3D CE-MRA检查,显示满意的血管率达100%。(2)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4>0.75,P<0.05);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4、0.84,均>0.75,P均<0.05);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8,<0.75>0.4,P<0.05)。(3)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6.0%,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3%、2.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6.7%。(4)3D CE-MRA对血管狭窄程度A、B、C级敏感性分别为96.7%、80%、84.6%;特异性分别为98.0%、92.9%、97.1%。结论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尤其是A、C级判断,3D CE-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虽无法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但CE-MRA敏感性、特异性很高且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有望取代DSA和CTA,作为DF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足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辅助普通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杨 谷涌泉 +6 位作者 郭连瑞 齐立行 崔世军 佟铸 郭建明 齐一侠 高喜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57~88(76.1±9.5)岁。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和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跛行患者跛行距离较术前增加50~200 m,6例静息痛患者静息痛均消失,溃疡愈合率为7/8。术后裸-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21例患者均获平均8.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80.0%。结论ELA联合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症安全,近中期疗效尚可,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膝下动脉 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 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晓萍 宋杰 +3 位作者 蒋天鹏 安天志 王黎洲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5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卧位的护理,肢体血运和伤口出血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阳 董徽 +4 位作者 蒋雄京 车武强 熊洪亮 邹玉宝 刘加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临床资料、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结果。结果:55例患者中男性49例,年龄(60.7±14.8)岁。慢性、亚急性和急性下肢缺血分别为38例、14例和3例。Fontaine分期Ⅱb期35例,Ⅲ期13例,Ⅳ期7例。55例患者中25例术中溶栓后再通,其余30例持续置管溶栓24~48 h。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其中22例因残余狭窄>50%或夹层明显限制血流而置入支架。手术再通成功率为85.5%(47/55)。与术前比较,溶栓后下肢动脉平均闭塞长度明显缩短[(50.6±28.3)mm vs(145.4±43.6)mm,P<0.01],患侧踝臂指数(ABI)显著升高(0.67±0.41 vs 0.15±0.27,P<0.01)。围术期介入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随访(39.0±24.3)个月,失访6例(10.9%),患肢血管通畅率65.3%(32/49),保肢率为93.9%(46/49),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5例(10.2%),其中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2例;死亡7例(14.3%)。结论: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合并急慢性血栓的下肢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并可显著减少病变部位支架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血栓 置管溶栓 腔内成形
下载PDF
多点穿刺技术在复杂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佟铸 谷涌泉 +8 位作者 郭连瑞 李学锋 崔世军 郭建明 武欣 刘梦霞 李建新 汪忠镐 张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多点穿刺的类型、优势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多点穿刺技术对46例复杂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46例次腔内治疗,分析该组病例的病变分型、多点穿刺优势及经多点穿刺技术行腔内治疗的成功率。结果多点穿刺... 目的探讨多点穿刺的类型、优势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多点穿刺技术对46例复杂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46例次腔内治疗,分析该组病例的病变分型、多点穿刺优势及经多点穿刺技术行腔内治疗的成功率。结果多点穿刺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相反方向处理同一靶血管,Ⅱ型为直接穿刺靶血管,Ⅲ型为相同方向处理不同靶血管。腔内治疗成功率为80.4%。结论多点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复杂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的成功率。充分认识多点穿刺的优势、良好的术前设计、精准的穿刺技术及合适介入器材的应用有助于多点穿刺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多点穿刺 下肢动脉 腔内治疗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减影诊断下肢血管疾病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道伟 郭文力 +2 位作者 卢再鸣 乞文旭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血管能量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直接去骨CTA(DE-BR-CTA)检查,经工作站减影处理,获取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其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血管能量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直接去骨CTA(DE-BR-CTA)检查,经工作站减影处理,获取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其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评价DE-BR-CTA图像的动脉血管可见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DE-BR-CTA与DSA图像的血管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标准评价32例被检查者328个节段中,12个偏心性狭窄节段被DE-BR-CTA高估,6个节段狭窄程度被低估。DE-BR-CTA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10%的诊断准确性为94.51%,敏感性96.15%,特异性93.02%,阳性预测值92.59%,阴性预测值96.39%。结论DSCT能量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术前评价和筛选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京雨 张强 +2 位作者 路军良 徐力扬 刘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7例经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诊断的下肢主要动脉起始部平齐闭塞患者,病变分别位于髂总动脉(4例)、髂外动脉(2例)、股浅动脉(8例)、胫后或胫前动脉(3例),临... 目的探讨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7例经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诊断的下肢主要动脉起始部平齐闭塞患者,病变分别位于髂总动脉(4例)、髂外动脉(2例)、股浅动脉(8例)、胫后或胫前动脉(3例),临床表现为静息痛等下肢严重缺血症状。经同侧、对侧股动脉或右肱动脉等途径,主要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方法对平齐闭塞端血管进行顺行开通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成功使导丝和导管经平齐闭塞端进入并通过闭塞端,完成再通治疗,其中11例(11/12)使用了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在髂、股动脉共植入支架19枚;1例髂总动脉、2例股浅动脉和2例胫(胫前、胫后)动脉平齐闭塞病变因无法使导管导丝嵌入闭塞起始部而终止再通操作,再通成功率为70.59%(12/17)。未发生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再通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踝臂指数(ABI)平均值从0.47上升至0.71。6个月近期随访无症状复发,8、12和24个月各有1例患者症状加重,其中1例复查CAT显示支架内完全闭塞。结论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对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进行再通治疗可以获得安全而良好的临床疗效,拓展了介入治疗对于复杂、严重下肢缺血病变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平齐闭塞 血管成形术 内膜下
下载PDF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在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锦林 王伟 +4 位作者 李云松 杜亚辉 郭跃辉 李春雷 陈硕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内接触性溶栓(intraarterial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I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在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13例(18处)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先行ICDT,再联合球... 目的评价动脉内接触性溶栓(intraarterial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I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在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13例(18处)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先行ICDT,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观察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94.44%。尿激酶用量(211.54±84.54)万单位;溶栓后缺血症状改善,肢体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8±0.11)升高至(0.8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DT能够溶解部分血栓,显露血管真正狭窄范围,减少支架放置数目,缩短支架长度,从而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及节约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