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华 周洁 +2 位作者 汤婷 王星岑 冯冉冉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手术的老年(60~80岁)患者60例,其中给予常规补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经...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手术的老年(60~80岁)患者60例,其中给予常规补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经下腔静脉超声评估并以IVC-CI 40%为阈值导向补液治疗30例,为IVC-CI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入恢复室时(T_(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以及麻醉诱导后不良反应和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PASP、PAM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T_(1)时MAP、HR、PASP、PAMP均明显升高,T_(2)时MAP、PASP、PAM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均未出现肺水肿、严重的心动过缓、酸中毒、术后谵妄、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使用率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以IVC-CI 40%为阈值导向补液可以减少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但术后肺动脉压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老年人 下肢静脉手术 肺动脉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者的MAP、NT-proBNP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南 沈迎雁 +1 位作者 郑卫国 华有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者的平均动脉压(MA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者的平均动脉压(MA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GDFT)治疗和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T_(1))、手术开始(T_(2))及术毕(T_(3))时刻的MAP及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T_(1)~T_(3) MAP逐渐升高,血清NTproBNP、hs-CRP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83、68.59、6.40,P均<0.05);对照组T_(1)~T_(3) MAP逐渐升高,血清NT-proBNP逐渐降低(F分别=6.27、5.80,P均<0.05),但hs-CRP无明显变化(F=0.55,P>0.05)。实验组患者T_(2)、T_(3)时MA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0、9.89,P均<0.05),血清NT-proBNP及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7、-10.58、-2.03、-2.74,P均<0.05)。结论GDFT治疗可以提高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者MAP水平,降低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改善和预防该类患者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下肢骨折手术 平均动脉压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BNP)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关系
3
作者 林家旺 封加涛 +4 位作者 苏艳玲 简劲峰 赵铎 叶华安 杨宗达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心外科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房间隔缺损28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8例,经右... 目的观察心外科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房间隔缺损28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8例,经右胸小切口封堵12例,经颈静脉封堵8例。平均年龄(17.9±12.2)岁,平均体质量(44.6±24.8)kg。分别于封堵当天术前及术后24 h、术后3个月抽血检测BNP浓度。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变化。结果补片修补组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的mPAP分别为(36.2±6.1)mm Hg,(35.8±5.3)mm Hg和(28.8±4.2)mm Hg,血浆BNP浓度分别为(175.2±58.3)pg/ml,(556.5±191.6)pg/ml和(169.0±43.4)pg/ml;经胸封堵组mPAP分别为(23.8±4.8)mm Hg,(22.3±3.9)mm Hg和(22.6±4.5)mm Hg,血浆BNP浓度检测分别为(138.5±63.2)pg/ml,(404.6±188.5)pg/ml和(113.0±41.4)pg/ml;经颈静脉封堵组mPAP分别为(21.3±5.2)mm Hg,(18.8±3.6)mm Hg和(17.9±2.7)mm Hg,血浆BNP浓度检测分别为(102.5±78.5)pg/ml,(392.8±263.1)pg/ml,(78.6±35.4)pg/ml。从总体上讲,手术后各组mPAP逐渐下降,BNP短暂升高后明显下降(P<0.05);BNP与mPAP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采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中,mPAP与BN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心功能及mPAP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脑钠肽 肺动脉压 补片修补 经胸封堵 经颈静脉封堵
下载PDF
止血带与驱血带联合使用对膝关节镜术后短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阳 李纳玺 +3 位作者 张建 王勉 龚泰芳 辜刘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8-903,共6页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3个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驱血带 膝关节镜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肌间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凝血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AE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温雅 黄娟 张倩云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25期3582-358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017年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的患者16例为AECOPD+PE组,以同期诊断为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017年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的患者16例为AECOPD+PE组,以同期诊断为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为AECOPD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结果。结果在临床症状方面,AECOPD+PE组中具有气促症状的病例数多于AECOPD组;在合并疾病方面,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例数多于AECOPD组;血液检查结果方面,AECOPD+PE组的血浆D-二聚体高于AECOPD组,血常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大于AECOPD组,BNP、肌钙蛋白I大于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血浆D-二聚体及相关炎症指标、心肌标志物可以提示AECOPD合并肺栓塞可能,临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氧分压 D-二聚体 B型脑钠肽 肌钙蛋白
下载PDF
数控压力充气泵预防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胡思彦 程凌 +1 位作者 袁娟 彭天忠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70-72,76,共4页
目的探讨数控压力充气泵对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处理,试验... 目的探讨数控压力充气泵对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数控压力充气泵干预,比较两组的下肢血流速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的下肢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左、右下肢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APTT、TT、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APTT、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数控压力充气泵可提升其下肢血流速度,改善凝血指标,有效控制下肢DVT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压力充气泵 脊髓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肢血流速度
下载PDF
空气压力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文晓 洪都 +1 位作者 顾庆香 陆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5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5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凝血、纤溶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在预防DVT的发生率中有明显作用,护理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空气压力波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下经中心静脉置管左房测压的应用
8
作者 王志勇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2期90-92,127,共4页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下经中心静脉左房测压在术后监护的准确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手术的18岁以上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2~68岁。全麻诱导后经中心静脉分别置入单腔18G聚乙烯无侧孔静脉导管和8F鞘管,并由...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下经中心静脉左房测压在术后监护的准确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手术的18岁以上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2~68岁。全麻诱导后经中心静脉分别置入单腔18G聚乙烯无侧孔静脉导管和8F鞘管,并由鞘管内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体外循环结束前由卵圆孔或房间隔切一小孔,将18 G单腔管尖端放入左房,并荷包缝合。体外循环拔出左心引流后,把另一根18G单腔无侧孔聚乙烯导管经胸壁穿刺,通过右上肺静脉置入左房测压,三根导管排净空气后与同一压力转换器相连,分别记录三个导管在回到监护室后的测压值,其中肺动脉漂浮导管记录肺动脉楔压值(PAWP),并评估测压值相关性及准确性,操作难易程度,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中心静脉测左房压值和经肺静脉测左房压值及经肺动脉漂浮导管测楔压值有相关性。经中心静脉测左房压值与经右上肺静脉测左房压值相关系数r=0.989;经中心静脉测左房压值与经肺动脉漂浮导管测肺动脉楔压值相关系数r=0.767;经右上肺静脉测左房压值与经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得楔压值相关系数r=0.771。经中心静脉左房测压导管使用时间最长,经右上肺静脉左房测压导管使用时间最短。三种测压方法术后监护中均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无死亡。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下经中心静脉左房测压应用于手术后监护能够使用更长时间,且操作简便,无导管相关并发症;测量值与PAWP相比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中心静脉 右上肺静脉 肺动脉楔压 左房压 测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