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膜技术治疗下肢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皓月 杨明辉 +1 位作者 黄飞 罗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骨缺损是指骨感染、骨肿瘤、先天性疾病或严重创伤导致的骨结构缺失。由于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增加和自身解剖结构特点,下肢骨缺损尤其常见,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技术、开放植骨技术和骨... 骨缺损是指骨感染、骨肿瘤、先天性疾病或严重创伤导致的骨结构缺失。由于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增加和自身解剖结构特点,下肢骨缺损尤其常见,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技术、开放植骨技术和骨搬运技术等,但这些技术都存在固有的不足。近年来,诱导膜技术因其操作步骤标准化、简单高效而逐渐用于重建节段性骨缺损。诱导膜技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成具有生物效应的诱导膜,第二阶段是将骨填充物(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或生物活性物质等)填充到缺损区域,填充后,使用特定的固定方法将骨填充物固定在原有的骨骼结构中。本文对诱导膜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国内外治疗下肢骨缺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讨论其潜在的基础和临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 下肢骨缺损 骨移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骨短缩-延长肢体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谢锡洪 林泽金 +4 位作者 林利忠 吴海东 吴耿 邓凯 陈飞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 探讨使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通过骨短缩-延长肢体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3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使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通过骨短缩-延长肢体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 目的 探讨使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通过骨短缩-延长肢体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3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使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通过骨短缩-延长肢体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25例,男性18例,女7例,年龄20~57岁,平均38.6岁,股骨8例,胫骨17例,左侧14例,右侧11例,GustiloⅢC型5例,GustiloⅢB型20例,交通事故17例,重物砸伤8例,2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软组织缺损23例,合并大动静脉缺损3例(缺损长度分别为9 cm, 5 cm, 4 cm),合并踝关节骨折5例。所有病例经清创后出现骨缺损,骨缺损长度5~23 cm,平均缺损长度1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8 cm×5 cm~18 cm×10 cm。GustiloⅢC型患者根据缺损动静脉长度进行相应长度骨短缩并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直接闭合创面或封闭负压引流。GustiloⅢB型患者一期骨短缩3~7 cm并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直接闭合或封闭负压引流,合并大动静脉缺损患者1.5月后安装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并行股骨或胫骨截骨延长术,未合并大动静脉缺损患者术后1周左右复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正常后,安装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股骨或胫骨截骨延长术。结果 随访12~36个月,所有患者骨及软组织缺损均愈合,未出现下肢不等长>2.5 cm、骨延长区域或骨折端再发骨折等并发症。骨性愈合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性愈合指数为31.7~120.2 d/cm,平均63.8 d/cm;外固定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20.6个月;外固定指数为32.3~117.2 d/cm,平均56.8 d/cm。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 of Ilizarov, ASAMI)骨愈合评价:优23例,良2例;ASAMI下肢功能评价:优17例,良7例,可1例。结论 使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通过骨短缩-延长肢体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可同时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无须移植血管神经及皮瓣修复,降低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延长术 骨短缩 下肢 骨缺损 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茂伦 张锋 +2 位作者 王布雨 骆艳飞 阮世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40例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方案,详细记录两个... 目的:分析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40例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方案,详细记录两个阶段手术治疗结果,分析影响患者骨愈合时间和下肢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术后1年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感染未再复发,患者术后1年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淀率、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和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与患者年龄、病灶部位相关,年龄越大患者骨愈合速度越慢,股骨愈合速度快于胫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C-M分型、植骨类型、间断期时间、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及病因无较大关联性(P>0.05);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LEFS评分)与其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相关,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P<0.05);与其他因素无较大关联性(P>0.05).结论: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对于控制感染率有较好的效果,而影响患者术后骨愈合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和病灶部位,除此之外,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选择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 病灶扩大切除 膜诱导技术 感染率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联合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下肢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梅晓龙 张涛 +1 位作者 徐卫国 陆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更短,骨愈合指数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下肢骨缺损,不仅可缩短康复时间,更好地改善炎症,而且安全性高,术后生活质量更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缺损 Ilizarov骨搬移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股骨与胫骨骨缺损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张磊 胡玉亮 商志恒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 评估下肢股骨、胫骨骨缺损等病变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分为股骨组36例、胫骨组40例,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恢复优良... 目的 评估下肢股骨、胫骨骨缺损等病变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分为股骨组36例、胫骨组40例,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组骨愈合时间(8.50±1.62)个月长于胫骨组(6.03±1.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5);两组骨缺损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骨愈合率、半年骨吸收率及半年功能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诱导对胫骨、股骨骨缺损能达到相当的治疗效果,产生的下肢活动障碍和不良愈合事件较少,均有较好远期疗效,其中胫骨愈合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诱导技术 安全性 胫骨 下肢功能 股骨 骨缺损
下载PDF
下肢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的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其常 苗旭漫 +1 位作者 张志刚 卞传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总结 1 99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 1 2 8例下肢长骨缺损性骨不连 ,按其缺损程度、软组织情况及有否感染分为Ⅲ度二型。Ⅰ度一型 :单纯部分皮质缺损 ,自体髂骨移植 ,钢板...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总结 1 99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 1 2 8例下肢长骨缺损性骨不连 ,按其缺损程度、软组织情况及有否感染分为Ⅲ度二型。Ⅰ度一型 :单纯部分皮质缺损 ,自体髂骨移植 ,钢板或髓内针固定 ;Ⅱ度一型 :≥ 1 5cm而 <5 0cm的单纯段状骨缺损 ,以半片腓骨、迭合髂骨、髓内植骨加梯形钢板或迭合髂骨闭锁髓内针固定 ;二型 ,即伴有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者 ,外固定架断端固定 ,骨延长术 ;Ⅲ度 :骨缺损≥ 5cm ,无论一型或二型 ,应用Ilizarov骨段输送技术。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骨性愈合 ,其中Ⅰ度 75例 ,术后 2例发生深部感染 ,1例畸形愈合 ,2例作了补充植骨 ;Ⅱ度 4 3例 ,2例螺丝钉松动 ,再次手术愈合 ,1例髓内植骨折断 ,4例遗有≤ 1 5cm短缩 ;Ⅲ度 1 3例 ,其中 2例作了缺损处的软组织修整或补充植骨。结论 下肢缺损性骨不连的分型治疗有利于术者选择简便、有效、患者痛苦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缺损性骨不连 临床分型 术式选择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带血管腓骨移植加桥接固定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焦晓虎 陈时高 孙军锁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总结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7例骨折后下肢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 目的总结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7例骨折后下肢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8.9岁。骨缺损部位:胫骨40例,股骨17例。所有患者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修复下肢骨缺损,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Enneking系统评价方法对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4个月,移植骨瓣与胫骨或股骨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为3~7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的下肢功能Enneking系统中肢体疼痛(3.8±1.0)分、功能活动(3.2±0.7)分、自我感受(3.5±0.8)分、支具使用(4.0±0.6)分、步态(3.1±0.7)分、行走能力(2.9±0.8)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的(4.4±0.5)、(4.5±0.3)、(4.4±0.4)、(4.8±0.2)、(4.2±0.6)、(4.2±0.5)分(P<0.05),术后12个月患者的Enneking总分(26.5±2.8)分显著高于(20.5±2.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手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下肢骨折 骨缺损 带血管腓骨移植
下载PDF
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肢体功能障碍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纪振钢 周大鹏 +6 位作者 韩天宇 赵勇 刘兵 薛海鹏 解冰 张昊 宋夏楠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00-604,共5页
目的分析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所致肢体功能障碍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下肢长骨骨缺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其中男43例,女9例;年龄15~73岁,平均(36.7±4.5)岁。原... 目的分析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所致肢体功能障碍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下肢长骨骨缺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其中男43例,女9例;年龄15~73岁,平均(36.7±4.5)岁。原始受伤原因:交通伤28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2例,军事训练伤3例,骨肿瘤3例,骨髓炎1例。病变部位:胫骨28例,股骨22例,腓骨2例。均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分期治疗。Ⅰ期彻底清创、微生物学检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Ⅱ期在6~8周后植骨。术后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和X线片对下肢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得12~92个月随访,平均(41.9±6.7)个月。47例获得骨性愈合。按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31例,良9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达76.9%。1例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再次出现骨髓炎复发,仍在治疗中。1例浅部感染,通过换药方式获得痊愈。1例植骨后感染再次复发,经清创后再次诱导膜、植骨后愈合。2例出现植骨区骨重塑欠佳,2例植骨感染复发行截肢术。2例患者植骨后再次出现深部感染,因无法恢复正常活动,需要助行器辅助行走。3例活动后膝关节轻微疼痛,1例出现轻微下蹲痛,7例膝关节活动度0°~45°,3例膝关节活动度0°~90°,1例行踝关节融合,2例踝关节轻度屈伸受限。结论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骨干部骨缺损的延迟治疗、干骺端骨缺损固定时间长是关节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下肢骨折 骨缺损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思灿 胡德志 +2 位作者 李春 张文戈 黄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施行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施行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者,除行干骺端截骨延长外,还必须将假关节处两骨端予以修正,使之略成"V"形互相对合嵌插,并加压固定。结果:35例患者骨延长3~17cm,平均延长7.5cm,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其中11例有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者均得到良好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短缩畸形及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短缩 骨缺损 外固定架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在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福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6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Ilizarov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临床治疗资料、优良率、...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Ilizarov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临床治疗资料、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膝关节HHS评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00%,均未并发症发生。。其住院的时间为9~26d,平均(16.38±5.11)d。患者术毕至负重时间6~13个月,平均(10.37±3.30)个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时间5~13个月,平均(7.36±2.64)d。优33例,良2例,治疗的优良率为100.00%。治疗后,患者HHS及Baird-Jackson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izarov技术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在控制感染和改善患肢功能方面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下肢创伤 感染性骨缺损
下载PDF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崇州二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 目的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崇州二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42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住院的时间、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时间、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时间、治疗的优良率、患肢的膝关节HHS评分及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结果 :接受治疗后,这42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0%,均未发生并发症,其使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的平均时间为(8.00±1.58)d,其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平均时间为(13.21±1.85)个月,其治疗的优良率为100.00%。与接受治疗前相比,这4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肢的膝关节HHS评分及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Ilizarov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白头翁联合夏枯草治疗下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骨皮缺损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文静 王新卫 +3 位作者 赵治伟 查朱青 卢凯 李承恭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8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联合夏枯草治疗下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骨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手外中心收治的80例下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骨皮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头翁组、夏枯草... 目的探讨白头翁联合夏枯草治疗下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骨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手外中心收治的80例下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骨皮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头翁组、夏枯草组、白头翁夏枯草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三组分别给予白头翁、夏枯草、白头翁联合夏枯草煎剂熏洗治疗,治疗21 d。结果白头翁组、夏枯草组、白头翁夏枯草组的总有效率(80.00%,16/20;85.00%,17/20;90.00%,18/20)均高于对照组(50.00%,10/20),P均<0.05。治疗7、14、21 d,白头翁组、夏枯草组和白头翁夏枯草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白头翁组、夏枯草组、白头翁夏枯草组的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耐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白头翁、夏枯草、白头翁与夏枯草联用对下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骨皮缺损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更快修复创面,抑菌作用较强且耐药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白头翁 夏枯草 下肢骨皮缺损 疗效
原文传递
外固定与内外联合固定骨搬移治疗下肢骨缺损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1例
13
作者 夏依买尔旦·买买提 谢增如 +2 位作者 刘凯 陈辉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建立外固定与髓内钉联合外固定骨搬移治疗股骨和胫骨骨缺损的术前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稳定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29岁,身高175 cm,体重65 kg... 目的:建立外固定与髓内钉联合外固定骨搬移治疗股骨和胫骨骨缺损的术前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稳定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29岁,身高175 cm,体重65 kg,采用64排CT扫描右下肢,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建立正常的股骨及胫骨几何模型。以此为基础,根据股骨、胫骨行不同固定方式骨搬移,分为股骨外固定架组、股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胫骨外固定架组及胫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等4组。采用Hypermesh 10.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在Ansys v.11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测量2种治疗方式中搬移骨段、胫骨近端及远端和固定装置的等效应力分布及特点。结果:股骨与胫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中皮质骨与外固定架及螺钉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高于外固定架组,其皮质骨应力降幅分别约为76.9%和77.8%,外固定结构应力降幅分别为81.4%和76.3%。股骨与胫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组中结构位移峰值低于外固定架组,其位移降幅分别约为78.4%和60.1%。结论:股骨、胫骨缺损后行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骨搬移手术治疗可能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有利于牵张期和矿化期新骨形成和骨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下肢 骨搬移 外固定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愈合情况、骨再生相关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4
作者 艾晓明 申博统 李磊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应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骨再生相关因子、安全性及患者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82例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 目的研究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应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骨再生相关因子、安全性及患者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82例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行Ilizarov骨搬移术,观察组41例加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再生相关因子,对比两组愈合情况、对合端接触后即刻与接触后10d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血清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外固定时间低于对照组,骨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端接触后即刻,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后10d,观察组骨再生相关因子(bFGF、PDGF、VEGF、TGF-β)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钉道感染、力线不良、对合端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效果确切,能够提高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 下肢大段骨缺损 骨再生相关因子
原文传递
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分期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 被引量:15
15
作者 沈余明 陈辉 +2 位作者 胡骁骅 黄雷 马春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严重股骨或胫骨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37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压电烧...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严重股骨或胫骨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37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压电烧伤2例,CO中毒烧伤1例。伤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3~14 d,平均6.5 d。骨缺损长度8~18 cm,平均14 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8 cm^25 cm×19 cm。一期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和病变股骨或胫骨断端,组织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二期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延长架或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修复骨缺损。结果术后1例修复术后2个月皮瓣下出现一窦道,经扩创、去除坏死股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填充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延长期间,1例出现针道感染,经换药和加强护理后控制感染。患者截骨段延长8~18 cm,平均14 cm;停止延长后外固定支架继续保留4~12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骨缺损均修复,骨愈合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未见骨髓炎、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下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可获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组织瓣移植 骨延长
原文传递
下肢严重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46
16
作者 范启申 周祥吉 膝秀灵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损伤后显微修复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对644例严重下肢损伤,采用18种显微外科方法修复。结果:364例皮瓣、肌皮瓣均成活,所修复的创面完全愈合;204例骨(膜)瓣、骨皮瓣治疗骨缺损、骨折不连接,除8例股... 目的:研究下肢损伤后显微修复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对644例严重下肢损伤,采用18种显微外科方法修复。结果:364例皮瓣、肌皮瓣均成活,所修复的创面完全愈合;204例骨(膜)瓣、骨皮瓣治疗骨缺损、骨折不连接,除8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外均愈合。对创伤重、多组血管长段受累、组织缺损范围大,采用对侧胫后血管桥接皮瓣移植修复获得较好效果。结论:对于下肢严重的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下肢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义军 胡锐 +5 位作者 严立 赵晶晶 陈森 金志辉 叶佳 陈任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 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肌皮瓣2例,切取面积3.5 cm×15.0 cm^8.0 cm×25.0 cm;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架或自行设计的牵张器,采用Ilizarov环形架44例、自行设计牵张器7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3例皮瓣术后感染,其余47例皮瓣全部成活。36例胫骨采用骨搬运方法修复骨缺损,8例采用骨搬运与肢体延长结合恢复长度,4例跟骨采用横行或纵向牵张恢复跟骨外形,3例前足跖骨缺损采用纵向或横行牵张恢复足弓。随访9个月~2年,无骨髓炎复发,骨搬运对合端及延长区均获骨性愈合。按Paley骨性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8.0%,按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平均88.9分,按美国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79.5分。结论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Ilizarov骨牵张技术 骨缺损 外科皮瓣 重建
原文传递
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磊 邢志利 +1 位作者 姬涛 郭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9~21岁,平均12.3岁。骨肉瘤11例,尤文肉瘤4例。肿瘤部位:股骨中段8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中段... 目的探讨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9~21岁,平均12.3岁。骨肉瘤11例,尤文肉瘤4例。肿瘤部位:股骨中段8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中段3例。病程2~6个月,平均3.2个月。手术彻底切除肿瘤,遗留骨缺损长度为8~23 cm,平均17.7 cm。以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其中8例股骨缺损者联合瘤体骨灭活后回植。结果手术时间180~390 min,平均280 min;出血量200~480 mL,平均31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4.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除1例随访2个月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3个月,移植腓骨均有活跃代谢,患侧骨代谢值为111~257,平均184;健侧为127~259,平均193;健患侧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Enneking评分为20~30分,平均24.6分。随访期间无供区踝关节不稳、疼痛及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发生。结论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术后骨缺损,可显著降低骨不愈合率,恢复良好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运腓骨 骨移植 骨肿瘤 骨缺损 修复 下肢
原文传递
骨搬移技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昌请 桑莉莉 +1 位作者 梁武胜 郑臣校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48-53,共6页
目的:探究Ilizarov骨搬移技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Paley和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 目的:探究Ilizarov骨搬移技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Paley和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7例资料中2例失访,1例失效,共14例获得35~46个月随访,中位数42个月。14例获得随访的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骨延长长度2~18 cm,中位数4.75 cm,软组织缺损得到不同程度修复。末次随访根据Paley和肢体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78.57%和85.71%.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搬移 下肢 单边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思灿 杨林 +3 位作者 肖文 胡德志 张文戈 罗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者,...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者,除行干骺端截骨延长外,还必须将假关节处两骨端予以修整,使之略成“V”形互相对合嵌插,并加压固定。结果20例患者骨延长3~17cm,平均延长7.5cm,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其中7例有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者均得到良好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短缩 骨缺损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