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roduces more powerful anti- inflammatory an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than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6
1
作者 Zhang Jia-qiang Wang Qiang +5 位作者 Xue Fu-shan Li Rui-ping Cheng Yi Cui Xin-long Liao Xu Meng Fan-m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949-3955,共7页
Background Bo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OC)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 Background Bo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OC)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 but no study has compared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IPC and LRIPOC during myocardial IRI process. We hypothesized that IPC and LRIPOC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an in vivo rat model with myocardial 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limb remote!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原文传递
Mechanism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noninvasive limbs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8
2
作者 CHEN Xiao-guang WU Bin-yang WANG Jun-ke BAI T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723-1727,共5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limb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nitric oxide and neurogenic pathw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limb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nitric oxide and neurogenic pathw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acute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Methods Fo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In Group I , the rats underwent 30-minute occlus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120-minute reperfusion. In Group PL, the rats underwent four cycles of 5-minute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 of both hind limbs using a tourniquet before the experiment was continued as in Group I. In Group PL-N and Group PL-,, we administered L-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 10 mg/kg or hexamethonium chloride 20 mg,/kg intravenously, 10 minutes before IPC. Infarct siz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area at risk was determined by 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among these groups at any time point during the experiment ( P〉0. 05 ). The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IS)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PL and Group PL-U compared with Group I , and the IS/AAR was 34. 5%± 7.6%, 35.9%±8.6% and58.5%±8.5%, respectively (P〈0.05). The IS/AAR was 49.1%±6.5% in Group PEN,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Group I (P〉0. 05 ).Conclusions Noninvasive limb IPC is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the myocardium from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Nitric oxi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acute remote IPC, in which the neurogenic pathway is not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b precondition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yocardial protection· nitric oxide·neurogenic pathway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n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s
3
作者 杨军 姜志胜 +4 位作者 董林旺 庞永政 苏静怡 唐朝枢 刘乃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2-72,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on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s and the mechanism Methods The hind limb isch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on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s and the mechanism Methods The hind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male SD rats was induced by tourniquet for 2 hours and then reperfusing for 12 hours with administration of different agents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bFGF 10 and bFGF 50, VEGF 10 and VEGF 50 group by infusing physiological saline, 10 and 50?μg/kg bFGE, 10 and 50?μg/kg VEGF, respectively Blood was collected to determine malonyldialdehyde (MDA), and the ischemic reperfused gastrocnemius muscle and the contralateral control one were harvested together for measurement of tissue viability, water content, myeloperoxidose (MPO) activity, ATP and MDA concentr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issue viability of ischemia/reperfusion limb in bFGF 10 and bFGF 50 group increased by 16 0% ( P <0 05) and 32 8% ( P <0 01), ATP content increased by 14 8% and 35 6% ( P <0 01), and plasma MDA level decreased by 45 2% and 56 2% ( P <0 01) 10?μg/kg bFGF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issue water content, MPO activity, MDA concentration of ischemia/reperfusion limb, while 50?μg/kg of bFGF lowered these values by 15 7%, 32 5% and 13 6% ( P <0 05) and 14 7% ( P <0 01), MPO activity augmented by 44 9% and 96 1% ( P <0 01), ATP content decreased by 13 1% ( P <0 05) and 33 3% ( P <0 01) Plasma and tissue MDA concentrations in VEGF 10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 P >0 05), while in VEGF 50 group, these values were elevated by 46 4% and 38 6% ( P <0 01) Conclusion bFGF attenuated, while VEGF exacerb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 limb significantly, the mechanism of which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preventing or enhancing lipid peroxide, and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energy st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n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s
原文传递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下肢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双双 杨曦 杨梅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下肢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020年2月~2022年6月收治的所有下肢损伤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两组...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下肢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020年2月~2022年6月收治的所有下肢损伤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两组,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法进行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神经阻滞。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上止血带前(T0)、止血带充气10 min(T1)、止血带充气30 min(T2)止血带充气60 min(T3)、止血带充气90 min(T4)、松止血带后10 min(T5)、松止血带后30 min(T6)、松止血带后60 min(T7)心率(HR)情况、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术后镇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术后发热以及肺不张)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0、T6、T7时刻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刻,观察组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刻MDA、SOD、TNF-α和IL-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7时刻观察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MDA、TNF-α和IL-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镇痛药物服用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48 h镇痛泵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下肢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能有效减轻止血带为患者所带来的疼痛,避免脏器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的可能,提高疾病的预后效果,运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下肢 止血带 缺血再灌注损伤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通过miR-675/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慎富 朱付平 黄泓珺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1592-1597,共6页
目的:基于miR-675/NF-κB信号通路研究桃红四物汤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78只大鼠分为四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0、2、4、8 h四个时间点取材骨骼肌,HE染色观察骨骼肌形态;TU... 目的:基于miR-675/NF-κB信号通路研究桃红四物汤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78只大鼠分为四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0、2、4、8 h四个时间点取材骨骼肌,HE染色观察骨骼肌形态;TUNEL荧光染色观察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miR-675-5p、NF-κB p65、p5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p50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桃红四物汤组、miR-675阻滞剂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均P<0.05);桃红四物汤、miR-675阻滞剂干预,可保护骨骼肌细胞,减轻凋亡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可降低NF-κB p65、p50的表达(均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保护骨骼肌细胞,这一过程可能与miR-675/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675-5p 核转录因子ΚB 桃红四物汤 炎症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离断肢体保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贾志博 管延军 +5 位作者 宋翔宇 董阳辉 杨博尧 崔梦一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29,共6页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同时这项技术有望为离断肢体的保存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参考。因此,本文就静态冷保存在离断肢体保存中存在的问题、机械灌注的发展历程、离断肢体常温机械灌注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有待解决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断肢体 肢体保存 静态冷保存 常温机械灌注 肢体再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灌注液 含氧载体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对人断肢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董阳辉 宋翔宇 +7 位作者 杨鎏璞 贾志博 陈蕾佳 陈恒 杨占程 左浩辰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1,共8页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变化。灌注0 h、6 h取适量前臂浅层屈肌,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骨骼肌细胞间隙及糖原消耗情况。每2 h取适量前臂血管,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灌注开始前及灌注6 h行X线造影,观察指端末梢血管充盈度。结果灌注过程中氧分压处于正常范围。Na^(+)在1 h出现高峰,达到138.7 mmol/L,之后波动于正常范围;K^(+)在2 h出现高峰,为6.08 mmol/L,之后下降,波动于正常范围;Ca^(2+)在4 h达高峰,为1.03 mmol/L。葡萄糖在灌注开始时逐渐降低,灌注2 h时达最低值17.7 mmol/L,之后维持动态平衡。pH值在灌注6 h降低为7.28,乳酸水平在灌注1 h时升高,达到9.6 mmol/L,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肌酸激酶水平从灌注开始升高,于2 h到达高峰,为20030 U/L,之后下降,在灌注结束时保持稳定。灌注结束肌纤维形态正常,肌纤维间隙略有增大,骨骼肌糖原未见明显蓄积。灌注0 h时血管内皮凋亡细胞数量较多,6 h时凋亡细胞数量减少。灌注0 h时血管充盈明显,6 h时指间部分血管充盈程度减低。结论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人断肢能持续稳定的供能供氧,保持灌注液离子酸碱度平衡,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对离断肢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基因修饰猪 红细胞 离断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酸碱度 乳酸
下载PDF
基于生物模型网络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关键基因及免疫浸润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彦丰 郝洋 石淇允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9期917-928,共12页
目的:建立生物模型网络,分析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关键基因及免疫浸润机制并实验验证。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IRI芯片。使用随机森林、LASSO回归和SVM算法筛选IRI相关特征基因。构建肢体IRI动物模型,用RT-qPCR实验验证关键基因mRNA... 目的:建立生物模型网络,分析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关键基因及免疫浸润机制并实验验证。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IRI芯片。使用随机森林、LASSO回归和SVM算法筛选IRI相关特征基因。构建肢体IRI动物模型,用RT-qPCR实验验证关键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用CIBERSORT算法预估IRI与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生物信息学关联。结果:共获取差异基因169个,其中上调基因116个,下调基因53个。通过2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到最相关的4个相关特征基因(WNT5A、PLCG、ITPR1、CAMK2A),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RI组中WNT5A、PLCG、ITPR1、CAMK2A表达量上调(P<0.01)。免疫细胞浸润显示,IRI组中浆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初始世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降低(P<0.05);M1型巨噬细胞、静止树实状细胞、活化肥大细胞的浸润程度增高(P<0.05)。静息状态肥大细胞与单核细胞(r=0.76)、M2型巨噬细胞与CD8+T细胞(r=0.75)、M2型巨噬细胞与活化肥大细胞(r=0.75)等呈现正相关;静息状态肥大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r=-0.88)、M2型巨噬细胞与M1型巨噬细胞(r=-0.86)、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与初始B细胞(r=-0.75)等之间呈现负相关。WNT5A记忆B细胞、记忆CD4+T细胞呈负相关;PLCG与NK激活细胞呈正相关;CAMK2A与初始B细胞呈正相关;ITPR1与γδT细胞呈正相关。结论:WNT5A、PLCG、ITPR1、CAMK2A可能在肢体IRI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多种免疫细胞存在相关性,在防治肢体IRI的过程中,同时应重视免疫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型网络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吸入性七氟烷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9
作者 刘攀攀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吸入性七氟烷麻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4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吸入性七氟烷麻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4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术中均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全程予以吸入性七氟烷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基础体征、肾脏组织及心肌组织功能,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及苏醒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的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上腺皮质醇(Cor)等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4、29.043、15.350、8.682,P<0.05);术后,观察组的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95、5.177、19.790、14.086,P<0.05);术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35、7.605、7.123,P<0.05);术后,观察组的肾脏损伤、心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6、5.994,P<0.05);苏醒后,观察组Ricker镇静评分(SA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0.756、1.895、1.808,P>0.05)。结论: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吸入性七氟烷辅助麻醉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肾脏、心肌损伤发生,对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此麻醉方案为影响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苏醒后基础体征指标也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吸入性七氟烷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功能 苏醒质量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1
10
作者 蓝旭 刘雪梅 +1 位作者 葛宝丰 许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72-573,共2页
目的 :观察 β 七叶皂甙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兔造成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 β 七叶皂甙钠组。取血浆测定丙二醛、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取骨骼肌标本... 目的 :观察 β 七叶皂甙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兔造成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 β 七叶皂甙钠组。取血浆测定丙二醛、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取骨骼肌标本测定丙二醛、髓过氧化酶活性、肌细胞线粒体钙含量和组织湿 /干重比值。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 (P <0 .0 1) ;使用 β 七叶皂甙钠后 ,血浆及骨骼肌各项测定指标较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β 七叶皂甙钠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甙钠 肢体 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晓光 白涛 +1 位作者 王俊科 吴滨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分别结扎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组CK及LDH含量明显升高(P<0.05);PC组、PL组与I组比较,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结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晓光 马虹 +1 位作者 王俊科 吴滨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及神经节阻滞剂,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及神经节阻滞剂,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组),L-NAME+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N组),神经节阻滞剂六甲双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H组)。实验结束,用TTC染色的方法测定大鼠心梗面积。每组另取8只大鼠,待实验结束后取缺血区心肌组织,测定NO、NOS及iNOS,应用反转录PCR技术,测定iNOS mRNA。结果PL组和PL-H组心肌梗死面积较Ⅰ组明显缩小(P<0.05),而PL-N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L组和PL-H组心肌组织NO含量较Ⅰ组明显升高,NOS、iNOS活性亦升高(P<0.05);PL-N组NO含量较I组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组和PL-H组较I组心肌组织iNOS mRNA明显升高(P<0.05);而PL-N组iNOS mRNA表达较Ⅰ组无变化。结论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早期心脏保护中起重要作用,而神经元途径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中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大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一氧化氮 神经元途径
下载PDF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及滑膜损伤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建常 史振满 +1 位作者 王乐农 卢开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和滑膜病理变化。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缺血 2、5h和正常对照 3个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 1d和 1、4、8、12、16周取关节软骨和滑膜行大体和光镜观察 ,测量 8和 16周软骨各...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和滑膜病理变化。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缺血 2、5h和正常对照 3个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 1d和 1、4、8、12、16周取关节软骨和滑膜行大体和光镜观察 ,测量 8和 16周软骨各层厚度 ,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肢体缺血再灌注 1周内关节软骨及滑膜表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4周后渐出现退行性关节炎的早期改变 ,缺血 5h组重于缺血 2h组。结论 :缺血再灌注肢体关节软骨、滑膜有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节软骨 滑膜 组织学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门秀丽 张连元 +2 位作者 孙树勋 董淑云 张一兵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ontrol)、缺血 /再灌注组 (LIR)、牛磺酸 +缺血 /再灌注组 (Tau +LIR) ,各组动物通过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ontrol)、缺血 /再灌注组 (LIR)、牛磺酸 +缺血 /再灌注组 (Tau +LIR) ,各组动物通过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测定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及肺组织活性氧和MDA含量。结果 :大鼠LIR后肺组织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细胞损伤 ,光镜下显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肺泡腔中有大量蛋白渗出物 ,电镜下可见肺泡上皮细胞之间、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松解 ;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升高 ;肺组织活性氧及MDA含量增加。提前给予外源性牛磺酸可使肺组织损伤变化减轻。结论 :牛磺酸对大鼠LIR后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保护机理之一与其抗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 牛磺酸 肺损伤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段永壮 王增涛 +5 位作者 钟世镇 丁自海 付庆林 郝丽文 何波 缪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成年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冻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只暴露股动、静脉,不离断肢体;余两组制作深低温保存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成年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冻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只暴露股动、静脉,不离断肢体;余两组制作深低温保存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药物组洗脱液中含依达拉奉0.5 m g/kg。选取相同时点骨骼肌标本,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线粒体丙二醛(M 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及抗氰呼吸,并对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冷冻组与药物组线粒体中的M DA显著增高,抗氰呼吸显著增加,SOD显著降低,呼吸控制率显著下降。与冷冻组比较,药物组的M DA水平及抗氰呼吸显著降低,SOD显著增高,呼吸控制率显著升高(P均<0.05);病理改变在冷冻组最为严重,药物组再灌注骨骼肌大部分线粒体完整。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深低温保存大鼠断肢再植骨骼肌线粒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与依达拉奉直接抑制羟自由基,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内SOD活性,减少M DA的产生,使细胞进行正常的氧化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低温保存 断肢再植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减轻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愉 刘绍凡 +3 位作者 杨婧 冉金伟 郭波 万锐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7期2476-2478,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减轻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该院骨科病房收治的62例需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4)、咪达唑仑组(n=23)及对照组(n=15)。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减轻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该院骨科病房收治的62例需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4)、咪达唑仑组(n=23)及对照组(n=15)。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组于穿刺后给予,负荷量1μg/kg,维持量0.5μg/(kg·h);咪达唑仑组于穿刺后给予,负荷量0.06mg/kg,维持量0.05μg/(kg·h)。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使用止血带前(T0),松开止血带时(T1),松开止血带后30min(T2)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3组患者血清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OH、O_2^-、H_2O_2、MDA水平在T1时低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血清SOD水平在T2时高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O_2^-、H_2O_2水平在T2时仍低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SOD仍高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P<0.05);与T0时相比,3组患者血清OH、O_2^-、H_2O_2、MDA水平在T1时均升高,SOD均降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血清OH、O_2^-、H_2O_2、MDA在T2时均升高,SOD均降低(P<0.05);与T0时相比,右美托咪定组血清OH、H_2O_2、MDA水平在T2时明显升高(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血清O_2^-、SOD水平在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使用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下肢手术 止血带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蓝旭 刘雪梅 +1 位作者 葛宝丰 许建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8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作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检测不同时相点白细胞自发活化率和白细胞表面CD11/CD18表达率,测定骨骼肌髓过氧化酶MPO、丙二醛MDA含量和...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作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检测不同时相点白细胞自发活化率和白细胞表面CD11/CD18表达率,测定骨骼肌髓过氧化酶MPO、丙二醛MDA含量和组织湿/干重量比值Wet/Dry。结果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各项指标变化明显(P<0.01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液 肢体 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方针强 叶钢 +2 位作者 刘永亮 贾维胜 肖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能否产生保护作用,并通过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等检测评估其效果。方法(1)建模: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和预处理(LIP)组各16只,后2个组兔采...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能否产生保护作用,并通过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等检测评估其效果。方法(1)建模: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和预处理(LIP)组各16只,后2个组兔采用右肾切除、左肾动静脉阻断1h开放法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动静脉但不阻断。(2)肢体缺血预处理方法:LIP组在阻断前,先以止血带在双下肢根部绑扎,阻断血流5min,完全开放10min,反复4次。(3)评估指标:对比各组兔在再灌注后8、24h和3、7d时肾功能、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差异。结果LIP组再灌注后血清Scr和BUN升高幅度要明显低于IR组(P<0.05),在再灌注后3d内血Scr和BUN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再灌注后24h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P<0.05),且在各时间点SOD活性均明显高于IR组(P<0.05),MDA含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光镜下病理改变轻于IR组。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肾组织MDA含量并增加SOD活性,改善肾功能,对急性肾脏IRI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安英 杨宁江 +6 位作者 李强 王爽 钟秀宏 张以忠 赵丽微 张雷 杨淑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适应组、灯盏花素组及灯盏花素预适应五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适应组、灯盏花素组及灯盏花素预适应五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灯盏花素和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灯盏花素预适应组较灯盏花素组更明显。预适应、灯盏花素和灯盏花素预适应组均明显降低肝匀浆MDA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的活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灯盏花素预适应组明显减轻肝损伤。结论:与灯盏花素组比较,灯盏花素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 肝损伤 灯盏花素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霞 龙小菊 +1 位作者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min(T0)、再灌注后1 h(T1)、6 h (T2)、24 h(T3)、48 h(T4)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血样测定 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 T0比较,T1~T4时两组血清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与 C 组比较,T1~T4时 R 组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能与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血清 TNF-α、HMGB1的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