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prini量表的预防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潘国霞 仇珍珍 《全科护理》 2021年第30期4236-423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的预防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Caprini量表的干预。两...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的预防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Caprini量表的干预。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行患肢超声多普勒检查,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患肢疼痛程度,采用专用医用卷尺测量两组病人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肿胀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患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aprini量表的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肢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量表 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疼痛 髋关节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血栓素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研究
2
作者 赵允 胡文晋 +1 位作者 赵骁虎 王爱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TKA的15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下肢DVT将其分为并发组(n=52)和非并发...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TKA的15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下肢DVT将其分为并发组(n=52)和非并发组(n=104)。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KA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对TKA后并发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术后24 h血清D-D、TXB2水平均高于非并发组(P<0.05),术后24 h血清6-K-PGF1α水平低于非并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是TKA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预测TKA后并发下肢DVT的灵敏度为94.23%,曲线下面积为0.92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基本一致。结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对TKA后并发下肢DV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康复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艳 马旭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所有患...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应用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巴塞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标(M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且在康复护理路径的使用之后可以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路径 髋关节置换术后 髋关节功能 假肢脱位 下肢静脉血栓 关节僵硬
下载PDF
老年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裕民 胡永成 +2 位作者 李欣 王敬强 郭术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及围手术期的治疗等问题。[方法]将1997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6例,65岁以上有并存症,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R)。[结果]486... [目的]评价老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及围手术期的治疗等问题。[方法]将1997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6例,65岁以上有并存症,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R)。[结果]486例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36.5±6.2个月,两组在并存症等级、手术时间[THR平均(80.5±20.6)min,PR平均(60.2±10.7)min],失血量[THR平均(380.4±150.6)ml,PR平均(230.5±120.2)ml]方面,差异显著(P<0.05)。功能评价按照Harris[1]评分标准,优良率[THR(92.6±1.5)%],PR[(86.2±1.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并存症的等级情况,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伴有并存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较好的方法,有助于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恢复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并存症 髋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分析 Harris评分标准 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刘付明 周良安 姜志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按照Harris[1] 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显示 ,本组优良率为 83 .9%。全髋置换组明显优于半髋组 ,优良率为 93 .9% ,半髋组则为 46.2 %。结论 :(1)在并存症得到控制稳定后 ,及时地根据病人伤前生活质量来选择全髋或半髋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2 )强调术中注意观察及处理麻醉开始、扩髓与灌注骨水泥这三个时段病情的变化 ;(3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前不适宜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索南昂秀 周京元 +4 位作者 祁腾民 祝海年 刘立民 王增顺 林旭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行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45例)和无DVT组(51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行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45例)和无DVT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和年龄的构成比。结果 96例人工关节置换中,45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6.88%。其中单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较低(12.5%),单侧、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病率均较高(65.00%、80.66%)。DVT组非肥胖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无DVT组,DVT组病理性肥胖、肥胖及超重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无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40岁患者构成比明显低于无DVT组,DVT组中>40~60岁、>60~70岁及>70岁患者构成比均高于无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和年龄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高危因素,故对于肥胖及高龄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加强DVT的预防,尽早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体重指数 年龄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秀梅 黄世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4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为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缩短恢复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疼痛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8
作者 山卉 王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疼痛管理,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疼痛管理,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HSS)评分、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24、48、72 h及出院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24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90°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HSS、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自我效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管理 下肢功能 自我效能感 睡眠
下载PDF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冯秀玲 王昱 魏清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针剌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硬膜外局麻用药... 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针剌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硬膜外局麻用药量、麻醉效果,监测麻醉前、麻醉后30、60min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糖变化。结果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为83%、B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腔首次用量A组较B组增加35.5%(P<0.01);在30、60min时A组心率较B组快(P<0.05);A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在30、60 min时下降较B组明显(P<0.05或P<0.01);A组血糖水平在30、60min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循环稳定,术中应激反应轻,可作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下肢骨科手术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强 王增春 +1 位作者 王嵘 熊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期39-40,64,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 (HJRS)两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 ,为临床上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或静吸复合全麻 (CII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比较失血量、骨水泥反应及麻醉效果等项目。结果与结...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 (HJRS)两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 ,为临床上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或静吸复合全麻 (CII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比较失血量、骨水泥反应及麻醉效果等项目。结果与结论CEA组较CIIA组骨水泥反应明显 ,失血量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但CIIA组操作及术中管理更为容易。尽管CEA与CIIA在麻醉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连续硬膜外麻醉 静吸复合全麻
下载PDF
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秋枫 闫瑞芬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人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75岁以上2型DM患者131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作生化及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轻~重度下肢血管病变,另选择无下肢血管病变老年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人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75岁以上2型DM患者131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作生化及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轻~重度下肢血管病变,另选择无下肢血管病变老年2型DM患者40例,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患者中,轻度血管病变者47例(35.8%),中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重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均>0.243,P<0.05或<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0,P<0.05)。结论高龄老人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同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蛋白尿等多种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糖尿病 2型 下肢血管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坤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82-3983,共2页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精神心理表现。结果:1例长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4级者的躯体化(1.25±0.53)、人际关系(1.25±0.50)、抑郁(1.38±0.47)、焦虑(1.29±0.32)、敌对(1.48±0.59)和精神病性(1.34±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5级者(t=2.136~2.363;P均<0.05)。ROM<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ROM≥120°者(t=2.146~2.307;P均<0.05)。ADL<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75分者,(t=2.026~2.274;P均<0.05)。结论: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功能、ROM和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下肢长骨 骨折 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 关节活动度 ROM ADL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印红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将目前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的有关文献,按辨证治疗、分期治疗、专方治疗及外治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下肢肌力主动锻炼仪的研制及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艳 董丽娟 严洁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轻便、可计数、可调节负重力量,进行下肢主动功能锻炼的仪器并研究其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关节专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 目的研制一种轻便、可计数、可调节负重力量,进行下肢主动功能锻炼的仪器并研究其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关节专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常规组和锻炼仪组,常规组按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训练,锻炼仪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下肢肌力康复锻炼仪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3 d,7 d、1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术后14 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比较,锻炼仪组(2.52±0.89)d,常规组(3.24±0.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HSS评分比较:锻炼仪组术后3 d(60.54±5.02)分,7 d(66.78±4.89)分,1个月(71.88±4.88)分,常规组术后3 d(54.24±5.30)分,7 d(60.70±4.58)分,1个月(65.90±4.37)分,锻炼仪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ADL量表比较:锻炼仪组(91.20±3.23)分,常规组(84.90±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锻炼仪组(9.48±2.08)天,常规组(10.68±3.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仪使用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感,操作简单,治疗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下肢肌力康复锻炼仪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能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生活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力主动锻炼仪 研制 膝关节置换 股四头肌肌力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下肢步进摄影获取下肢全长片的精确与可靠性(英文)
15
作者 吴昊 石泽锋 +5 位作者 李荣祝 尹东 周艳芳 董慧萍 梁红 陈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39-646,共8页
背景:精确和可靠的下肢全长片在胫骨高位截骨和膝关节置换前准备和置换后评估中都非常重要。目的:通过下肢步进摄影一次性曝光成像方法获取下肢全长片,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方法:对 13 例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患者进行站立位和平卧位的... 背景:精确和可靠的下肢全长片在胫骨高位截骨和膝关节置换前准备和置换后评估中都非常重要。目的:通过下肢步进摄影一次性曝光成像方法获取下肢全长片,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方法:对 13 例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患者进行站立位和平卧位的下肢步进摄影获取下肢全长片,由骨科医师在 X 射线底片上用量角器测量下肢力线角,由放射科医师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下肢力线角的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对比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与结论:应用下肢步进摄影法一次曝光所得的 X 射线下肢全长片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手工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r=0.638-0.975)。说明下肢步进摄影获取下肢全长片是一种快捷,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下肢步进摄影 下肢全长片 下肢力线角 测量 精确性 可靠性 胫骨高位截骨 膝关节置换 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单髁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和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甲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8期3131-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单髁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学参数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单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行UKA的患者为UKA组,23例行TKA的患者为TK... 目的:探讨单髁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学参数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单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行UKA的患者为UKA组,23例行TKA的患者为TKA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步态和运动学参数,并随访术后6个月的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步频、步速、步长、支撑相和摇摆相时间占比等步态参数,髋膝踝角、胫骨角等下肢力线参数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FJS评分随访显示,UK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FJS评分低于TKA组,时间和分组交互作用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UKA和TKA均能有效矫正下肢力线,改善步态,且效果相当,但UKA患者短期内假体的接受程度更佳,主体感受优于T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步态 下肢力线 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嵇家燕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观...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法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体征参数、出血情况,并统计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局麻药物辅助剂量。结果观察组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肌肉松弛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局麻药物辅助剂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法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麻醉起效较快、麻醉满意度高,适用于手术、麻醉耐受性较差到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邹林汝 高云华 +1 位作者 王晓燕 谭开彬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101例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2、3、7 d下肢血管,观察有无血栓及血栓特点。结果膝、髋关节置换术后58例患者发生血栓(57.4%),患肢79条... 目的探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101例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2、3、7 d下肢血管,观察有无血栓及血栓特点。结果膝、髋关节置换术后58例患者发生血栓(57.4%),患肢79条,血栓均位于小腿部,77条发生比目鱼肌静脉血栓,发生率97.5%;35例患者血栓直径>7 mm(60.3%),血栓累及多支静脉17条(21.5%)。临床常规抗凝治疗,术后第7天8例患者血栓消失,19例患者血栓缩小,31例患者血栓大小变化不明显。结论膝、髋关节置换术后超声可有效检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及其进展,临床上应重视小腿血栓的检测,以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深静脉血栓 下肢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季玲 党爱林 +1 位作者 郭琼 孙霞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浅谈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对年龄61~85岁的35例手术患者进行护理配合要点总结。结果:该组患者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老年患者因生理特点及其它的疾病引发并发症等因素,故护理配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患者血栓预防现状及抗凝方案疗效和安全性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宇飞 洛佳坤 +8 位作者 李涛 于焱 孙沙沙 黄鑫 杨明艳 刘睿涵 刘昱彤 曹剑 何昆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7期54-59,共6页
目的 分析单中心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预防现状,并评价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 610例,详细记录患者病... 目的 分析单中心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预防现状,并评价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 610例,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抗凝方案的应用现状,最终纳入长期就诊的随访患者867例,中位随访时间23d。根据在院抗凝方案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358例,胃肠外抗凝组290例和未抗凝组219例。记录各组终点(出血、缺血、全因死亡)事件发生,比较减低剂量利伐沙班、胃肠外抗凝和未抗凝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全部患者在院期间抗凝率为74.8%,口服抗凝率为10.4%,胃肠外抗凝率为64.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胃肠外抗凝组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较未抗凝组增加(HR=12.385,95%CI:2.733~56.130,P=0.001),胃肠外抗凝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未抗凝组增加(HR=3.505,95%CI:1.158~10.614,P=0.026),利伐沙班组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未抗凝组降低(HR=0.178,95%CI:0.043~0.736,P=0.017);胃肠外抗凝组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6.398,95%CI:3.189~12.834,P<0.001),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12.519,95%CI:4.452~35.208,P<0.001),新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16.405,95%CI:5.350~50.308,P<0.001)。结论 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患者临床抗凝现状仍不理想,需要加强抗凝宣教和普及;低剂量利伐沙班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仍对老年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胃肠外抗凝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关节置换 老年 抗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