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款可家用的下肢康复CPM设备的研制
1
作者 陶慧孙 陈璐 +2 位作者 胡大勇 郑亮 梁振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9期14-20,共7页
目的为解决现有髋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仪无法满足患者居家康复需求的问题,研制一款新型家用下肢康复CPM设备。方法本设备由主机和髋关节固定带组成。主机控制髋关节固定带进行周期运动,实现患者下肢关节反... 目的为解决现有髋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仪无法满足患者居家康复需求的问题,研制一款新型家用下肢康复CPM设备。方法本设备由主机和髋关节固定带组成。主机控制髋关节固定带进行周期运动,实现患者下肢关节反复衩动屈伸。根据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进行样机的设计和制作,并对其角度参数、角速度、静载荷、噪声、运动周期等参数和安全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该设备可使患儿髋臼骨与股骨头在60°~90°范围内,以4~8°/s的角速度进行下肢关节反复衩动屈伸。设备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参数均达到了设计目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本文研制的家用下肢康复CPM设备可满足患儿居家康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持续被动运动 家用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居家康复 痉挛性脑瘫
下载PDF
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A型肉毒毒素肌注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作用
2
作者 王莉 刘晓鸣 +2 位作者 李新剑 吴野 张梦然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73-678,共6页
目的研究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A型肉毒毒素肌注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 目的研究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A型肉毒毒素肌注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入组后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内注射和传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重复外周磁刺激胫前肌治疗;治疗期间观察组退出1例,最终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纳入研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踝关节主动背曲活动度、平衡功能测定(BBS)、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MFM-88)D、E区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估(MAS)评价2组患儿的踝关节主动背曲功能、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以及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踝关节主动背曲活动度、BBS、GMFM-88 D、E区评分、MAS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外周磁刺激应用于A型肉毒毒素肌注后痉挛型双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重复外周磁刺激 胫前肌 A型肉毒毒素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生物力学及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3
作者 黄绍雄 马竞 +5 位作者 周信波 王琛琰 宋伟 王子聪 罗秋 刘海婷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9,216,共8页
目的:观察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生物力学及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6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生物力学及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6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3D矫形鞋垫,观察2组在观察1组基础上加用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三组患儿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的D功能区、E功能区评分和下肢生物力学评估[包括立姿跟骨休息位(RCSP)角度、腓肠肌平均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测三组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行周期、步速、步长、单支撑时间及髋、膝、踝关节最大屈曲度)。结果:量表评分方面,观察2组GMFM的D功能区和E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2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方面,观察2组左、右侧RCSP角度、腓肠肌RMS以及SWE腓肠肌Emean值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方面,观察2组步长以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最大屈曲度均大于其他两组(P<0.05),单支撑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0.05);步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可以通过纠正下肢力学分布、缓解痉挛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 3D矫形鞋垫 脑瘫 痉挛型 下肢生物力学 三维步态时-空参数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艳 张琦 +2 位作者 胡晓诗 马婷婷 李思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4-1469,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偏瘫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偏瘫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1次FES康复踏车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偏瘫侧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10米步行测试评价步行速度的改变,6分钟步行测试评价步行耐力的改变,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的D区和E区评价步行功能,生理消耗指数(PCI)评价能量消耗。结果观察组脱落2例。训练后,两组腓肠肌MAS评分无明显变化(t<1.145,P>0.05);观察组腘绳肌MAS评分显著降低(t=4.869,P<0.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1.458,P>0.05)。训练后,两组10 m步行速度、6 min步行距离、GMFM评分和PCI均显著改善(|t|>6.241,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097,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踏车 下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步行移动功能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婷婷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步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对儿童心理和运动独立性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痉挛型脑瘫儿童需要提高步行功能以获得独立的移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传统的步行训练操作标准无法规范统一,评定指标不能标准量... 步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对儿童心理和运动独立性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痉挛型脑瘫儿童需要提高步行功能以获得独立的移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传统的步行训练操作标准无法规范统一,评定指标不能标准量化。下肢康复机器人以高强度、重复性运动为特征,是近年来改善神经疾患步行移动功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分类和康复机制,并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框架总结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移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关节活动度、肌力和步态时空参数效果显著,对短期运动和平衡功能有明显改善,但对降低异常肌张力、减少能量消耗和提高参与能力方面研究尚存争议,对长期疗效及干预措施的标准仍需深入研究。今后需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使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传统物理治疗的补充手段为痉挛型脑瘫儿童进行全方位的量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下肢 痉挛型脑瘫 步态 综述
下载PDF
胫神经缩窄术在治疗脑瘫下肢痉挛肢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谢轩贵 李鹏 +3 位作者 蔡德成 张洪良 周学斌 蔡毅骁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胫神经缩窄术在治疗脑瘫下肢痉挛肢体及矫正内翻马蹄足中的应用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12月对27例脑瘫患儿53肢下肢痉挛肢体行胫神经缩窄术,单侧1例,双侧26例。术前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对下肢挛缩肌肉及神经支配进... 目的探讨胫神经缩窄术在治疗脑瘫下肢痉挛肢体及矫正内翻马蹄足中的应用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12月对27例脑瘫患儿53肢下肢痉挛肢体行胫神经缩窄术,单侧1例,双侧26例。术前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对下肢挛缩肌肉及神经支配进行详细分析。术中以神经电刺激对运动神经肌肉支配进行定位。手术显微镜下行胫神经缩窄术。结果共行胫神经缩窄术27例(53肢)。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年3个月,平均10.3个月。术后手术肢体功能全部改善。踝关节增加15~50度背屈,改善率96%。内翻足19例,16例足改善,改善率84.2%。27例患儿术后足底位置正常(足底完全着地)11例(40.8%),基本正常(与地面夹角小于10度或足底外侧3分之2以上着地)13例(48.1%),尚不正常3例(11.1%)。随访期间下肢肢体随意运动功能改善22例(81%),其中显著改善7例(26%)。术后下肢肢体无感觉障碍。3例(11%)肌力不同程度下降,康复训练后肌力均有恢复和增强。结论胫神经缩窄术可有效矫正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性瘫痪及内翻马蹄足,改善脑瘫下肢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下肢痉挛肢体 内翻马蹄足 胫神经 神经缩窄术
下载PDF
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内收肌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全莉娟 陈建贵 +2 位作者 冯珍 应德霞 曾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张力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疗法 脑瘫 痉挛型脑瘫 康复训练 内收肌
下载PDF
MRI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评估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玛依努尔·买买提明 居来提·阿扎提 +3 位作者 马景旭 塔娜 李文娟 阿丽娅·吉力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5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MRI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评估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专业性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前后进行MRI与超声弹性成像;对比训练前... 目的探讨MRI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评估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专业性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前后进行MRI与超声弹性成像;对比训练前肌肉最大运动速度、杨氏模量、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并分析MRI、超声弹性成像与GMFM的相关性。结果康复训练前,患儿腓肠肌[(8.21±1.13)mm/s]、比目鱼肌[(6.54±1.02)mm/s]最大收缩速度明显低于康复训练后3个月[(10.18±0.97)mm/s,(7.62±0.91)mm/s]。超声弹性成像显示:康复训练前,患儿腓肠肌自然位纵切(48.13±12.24),自然位横切(46.15±10.27)杨氏模量值与比目鱼肌自然位纵切(50.28±13.12),自然位横切(48.23±10.56)杨氏模量值均较高,康复训练后3个月,患儿腓肠肌自然位纵切(20.63±5.36),自然位横切(19.15±5.27)杨氏模量值与比目鱼肌自然位纵切(22.74±5.26),自然位横切(20.32±5.35)杨氏模量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明显(P<0.05)。康复训练前,患儿GMFM评分为(39.27±13.41)分,康复训练后3个月患儿GMFM评分为(59.38±12.76)分,差异明显(P<0.05)。MRI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GMFM评分均呈正比。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MRI均能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前后小腿肌群变化,但超声弹性成像花费较低,且使用方便,对患儿伤害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超声弹性成像 痉挛型脑瘫患儿 下肢康复训练 小腿肌群变化
下载PDF
下肢机器人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亮 王涛涛 +4 位作者 刘黎明 秦菊芳 罗亮 许秀 赵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6期723-725,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机器人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下肢机器人... 目的研究下肢机器人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下肢机器人及悬吊训练,治疗均为1次/日,每周训练5天,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项)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3个月后GMFM88项测评分别为7.18±2.76、12.15±3.70,Berg平衡量表测评分别为6.52±3.18、9.75±3.06,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测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9和2.89,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下肢机器人及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下肢机器人 悬吊治疗技术(SET) 粗大运动功能 BERG平衡量表
下载PDF
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悦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6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偏瘫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偏瘫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悬吊运动锻炼。对两组患儿D区、E区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腓肠肌、内收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及躯干功能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区、E区运动敏感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腓肠肌、内收肌表面肌电RM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S、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锻炼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还能改善患儿腓肠肌、内收肌等部位肌肉的张力,增加患儿足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锻炼 痉挛型脑性瘫痪 患儿 下肢康复 护理
下载PDF
不同角度楔形板矫正对痉挛型双瘫下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钰飞 陈建华 李强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楔形板矫正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选取最佳治疗角度。方法随机选取可扶站能配合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①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采取控髋位,让其正向(踝关...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楔形板矫正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选取最佳治疗角度。方法随机选取可扶站能配合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①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采取控髋位,让其正向(踝关节背伸)站立到不同角度的(5°、10°、15°、20°)楔形板上,测量其膝关节角度。②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采取自主位,让其正向(踝关节背伸)站立到不同角度的(5°、10°、15°、20°)楔形板上,测量其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背伸时,控髋位和自主位膝关节平均角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踝关节背伸时,控髋位和自主位膝关节平均角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踝关节背伸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和髋关节平均角度比较皆在5°和10°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15°和20°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楔形板进行踝背伸牵伸时,最佳角度为稍大于伸膝位最大被动背伸角度,尤其适用于伴有膝关节屈曲时,大多数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角度 楔形板矫正 痉挛型双瘫 下肢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常规康复对痉挛型双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光丽 杨军 孙向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对痉挛型双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儿童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对照组各45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及康复功能常规训练,对照组给予普通针灸及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在训练前... 目的:研究温针灸对痉挛型双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儿童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对照组各45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及康复功能常规训练,对照组给予普通针灸及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在训练前及训练结束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下肢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儿童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GMFM、MA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GMFM<0.05,PMAS<0.001,PADL<0.01),并且温针灸组治疗后效果更佳(P<0.05)。结论:温针灸能进一步改善痉挛型双瘫儿童下肢功能,降低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温针灸 常规康复 下肢功能 肌张力
下载PDF
中药循经贴敷法改善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辉 宋虎杰 +5 位作者 杜晓刚 樵成 朱朝辉 白新朝 欠雅蓉 李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循经贴敷法改善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住院治疗的1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中药循经贴敷法+神经生... 目的探讨中药循经贴敷法改善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住院治疗的1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中药循经贴敷法+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疗法)]和对照组(90例,Bobath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内收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内收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循经贴敷法可改善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循经贴敷法 痉挛型脑瘫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菲 刘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1期65-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RAS)联合推拿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下肢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6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组和联合组,各48例.推拿组采用推拿治疗,联合组采用推拿联合RA...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RAS)联合推拿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下肢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6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组和联合组,各48例.推拿组采用推拿治疗,联合组采用推拿联合RAS治疗.对比两组的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关节活动度、智力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CSS评分、MAS评分分别为(10.58±1.35)分、(1.40±0.18)分,均低于推拿组的(11.40±2.16)分、(1.50±0.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左腘窝角、右腘窝角、内收肌角分别为(137.58±14.20)°、(139.97±12.40)°、(110.42±10.71)°,均大于推拿组的(130.64±13.80)°、(134.56±13.11)°、(105.44±11.69)°,左足背屈角、右足背屈角分别为(67.15±6.22)°、(63.55±6.37)°,均小于推拿组的(70.11±5.34)°、(67.40±7.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动作行为、大运动行为评分分别为(47.56±7.40)分、(46.80±6.81)分、(48.33±7.50)分、(46.50±6.34)分、(46.33±7.64)分,均高于推拿组的(40.25±6.81)分、(39.46±6.44)分、(41.32±6.15)分、(38.42±5.11)分、(40.25±6.3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S联合推拿能显著缓解SCP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和痉挛程度,改善其关节活动度,且有助于促进其智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节律性听觉刺激 推拿 下肢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祐光 陈烈 +4 位作者 彭继红 黄建凯 余海浪 纪科伟 庹秀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除外脑瘫所致下肢痉挛型瘫痪3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例,脑积水4例,脑脊髓损伤后遗症19例,不明原因5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除外脑瘫所致下肢痉挛型瘫痪3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例,脑积水4例,脑脊髓损伤后遗症19例,不明原因5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术前、术后的下肢肌张力,步态分析及肢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均获随诊,时间3~18月,平均5.3±1.8月。术后步态分析及行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痉挛改善,肌张力评分由术前3.5±0.2分下降至术后1.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可改善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疗效
下载PDF
针刺结合棍棒操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海军 王勇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棍棒操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72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棍棒操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观察患儿3个...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棍棒操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72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棍棒操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观察患儿3个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7.8%,观察组达到97.2%,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71.93±8.24)分和(59.28±11.42)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5.22±9.42)分和(45.11±10.49)分(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痉挛评分与智力发育评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痉挛评分与智力发育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棍棒操在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应用能缓解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患儿的痉挛状态,提高智力发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棍棒操 痉挛性脑瘫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智力发育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设备的开发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胜 胡大勇 +1 位作者 郑亮 梁振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6期29-33,49,共6页
目的针对当前儿童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患者对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巨大需求,依据临床指导意见设计一款被动康复型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方法设备由控制系统、编程推杆和外骨骼支具等组成。在系统的控制下编程推杆带动... 目的针对当前儿童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患者对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巨大需求,依据临床指导意见设计一款被动康复型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方法设备由控制系统、编程推杆和外骨骼支具等组成。在系统的控制下编程推杆带动外骨骼支具进行相应模式的被动康复运动。根据医疗器械设备的相关规定进行样机的设计、制作和测试,为验证设备的性能,对角度参数、角速度、臀宽和负载进行测量。结果设备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参数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设计的预期目标。设备可使患儿髋臼骨与股骨头在50°~110°范围内,以5~16°/s进行髋关节康复运动,能有效帮助患儿进行髋关节的持续被动康复训练。结论本文研发的被动康复型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可用于儿童SCP髋关节脱位术后的康复训练,干预髋关节发育不良进程,降低髋关节脱位风险,提升患儿的下肢运动能力,具有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被动康复运动 编程推杆
下载PDF
ICB矫形鞋垫有纠正痉挛型双瘫患儿平衡、步行能力及下肢生物力线的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帅 孙强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272-5276,共5页
背景:痉挛型双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改善一直是儿童康复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常规康复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理想。ICB矫形鞋垫是一种新型的可定制的康复辅助工具,用于诊断并改善生物力学问题,国内将其用于痉挛型双瘫患儿康复的报道不多... 背景:痉挛型双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改善一直是儿童康复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常规康复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理想。ICB矫形鞋垫是一种新型的可定制的康复辅助工具,用于诊断并改善生物力学问题,国内将其用于痉挛型双瘫患儿康复的报道不多。目的:探讨ICB矫形鞋垫对痉挛型双瘫患儿平衡、步行能力及纠正下肢生物力线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根据肢体功能障碍情况给予相应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穿戴ICB矫形鞋垫进行矫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下肢生物力学参数、Berg平衡量表、GMFM88量表D、E功能区对两组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组患儿立姿根骨休息位角度、胫骨扭转角度、髋部活动范围、Berg平衡量表、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ICB矫形鞋垫可以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用以纠正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下肢生物力线、提高平衡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 鞋垫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平衡 步行 力学 下肢
下载PDF
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9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健 尹靖宇 +2 位作者 郑炳铃 徐涛 陈熙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umba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L-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施行L-SPR手术,通过观察下肢肌张力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的变化... 目的探讨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umba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L-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施行L-SPR手术,通过观察下肢肌张力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99例,时间3~88个月。术后肌张力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同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畸形完全消失26例,症状减轻49例,不变24例。近期并发症为一过性头痛23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一过性痉挛加重20例,锥体外系症状加重6例;远期并发症为腰部乏力2例,痉挛复发3例,均治疗后改善。结论 L-SPR手术能有效解除脑瘫性下肢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根切断术 痉挛 下肢
下载PDF
补髓柔筋推拿配合平衡肌力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小利 罗欢欢 洪浩然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7期946-949,共4页
目的:研究补髓柔筋推拿配合平衡肌力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9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脱落2例)和联合组(47例,脱落3例)。对照组接受平衡肌力训练,联合组予平衡肌力训练... 目的:研究补髓柔筋推拿配合平衡肌力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9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脱落2例)和联合组(47例,脱落3例)。对照组接受平衡肌力训练,联合组予平衡肌力训练配合补髓柔筋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下肢活动度、表面肌电图信号均方根(RMS)值、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下肢活动度和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图RMS值和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补髓柔筋推拿联合平衡肌力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良好,可提高患儿下肢功能与粗大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补髓柔筋推拿 平衡肌力训练 下肢功能 表面肌电图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