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contralateral C7 root transfer to the lower trunk versus the median nerve 被引量:6
1
作者 Ye Jiang Li Wang +1 位作者 Jie Lao Xin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968-1973,共6页
Contralateral C7(cC7) root transfer to the healthy side is the mai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brachial plexus root injury. A relatively new modif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volves cC7 root transfer to the lower trunk... Contralateral C7(cC7) root transfer to the healthy side is the mai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brachial plexus root injury. A relatively new modif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volves cC7 root transfer to the lower trunk via the prespinal route.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us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analyses. To this end, we used a rat model of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nd cC7 root transfer was performed to either the lower trunk via the prespinal route or the median nerve via a subcutaneous tunnel to repair the injury. At 4, 8 and 12 weeks, the grasping tes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hanges in grasp strength of the injured forepaw.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were examined in the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muscle. The change in the wet weight of the forearm flexor was also measured. Atrophy of the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muscle was assessed by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Toluidine blue staining was used to count the number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in the injured nerv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cC7 root transfer to the lower trunk via the prespinal route increased grasp strength of the injured forepaw, increased the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maximum amplitude, shortened latency, substantially restored tetanic contraction of the forearm flexor muscles, increased the wet weight of the muscle, reduced atrophy of the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muscle, an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for finger flexion functional recovery in rats with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transfer of the cC7 root to the lower trunk via the prespinal rout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ransfer to the median nerve via subcutaneous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 contralateral C7 root nerve transfer lower trunk median nerv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超声下臂丛上干阻滞对肩关节镜肩袖损伤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邱晓红 张桂云 杨路宽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下臂丛上干阻滞对肩关节镜肩袖损伤全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肩关节镜肩袖损伤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43例。单一组施以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下臂丛上干阻滞对肩关节镜肩袖损伤全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肩关节镜肩袖损伤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43例。单一组施以全身麻醉,联合组施以超声下臂丛上干阻滞结合全麻。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药物用量。结果T_(2)时,联合组心率为(65.32±3.28)次/min、平均动脉压水平(84.32±3.27)mmHg较单一组(71.81±4.29)次/min、(86.81±4.05)mmH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1、3.137,P均<0.05);T_(1)、T_(2)时,联合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单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舒芬太尼、七氟烷用量较单一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下臂丛上干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肩袖损伤全麻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应激反应、麻醉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下臂丛上干阻滞 肩关节镜 肩袖损伤
下载PDF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应用
3
作者 宫帅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8期19-21,共3页
该研究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角度出发,将其与羽毛球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需求结合探讨。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羽毛球的技术动作主要包含挥拍动作和多方向移动等,关键的体能要素则是灵敏、速度和力量、耐力。该研究依照... 该研究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角度出发,将其与羽毛球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需求结合探讨。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羽毛球的技术动作主要包含挥拍动作和多方向移动等,关键的体能要素则是灵敏、速度和力量、耐力。该研究依照功能解剖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将训练重点放在躯干支柱力量、多方向移动速度、下肢爆发力和专项击球动作模式等方面,对羽毛球项目适宜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进行初探。适宜的身体运动功能测试、神经肌肉整合训练以及针对性的能量代谢系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动力链能量传输效率,同时有效降低受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羽毛球 躯干支柱力量 多方向移动 下肢爆发力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尿情况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纪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尿情况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灌云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尿情况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灌云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下肢肌力、下肢功能、平衡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均增多,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肌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有利于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尿情况及下肢肌力,增强下肢功能、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低频电刺激 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 排尿情况 下肢功能
下载PDF
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廖亮华 罗伟良 +1 位作者 陈树丹 江兴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8-609,616,共3页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FMA...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FMA平衡功能评分和下肢FMA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783和0.746(P<0.01)。结论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控制 偏瘫 平衡 下肢
下载PDF
全臂丛神经损伤残留神经根与下干直接缝合重建屈指功能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树锋 栗鹏程 +2 位作者 薛云晧 李文军 郑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3-5,9,共4页
目的:观察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残留神经根与下干直接缝合术后屈指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11月,对11例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患侧下干与残留神经根直接缝合术。C5与下干或内侧束或C8神经根直接缝合5例;C6与下干或... 目的:观察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残留神经根与下干直接缝合术后屈指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11月,对11例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患侧下干与残留神经根直接缝合术。C5与下干或内侧束或C8神经根直接缝合5例;C6与下干或内侧束直接缝合4例; C7与内侧直接缝合1例;上干后股起始处与内侧束直接缝合1例。结果术后随访36~60个月,平均46个月。屈指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的比率:中、环、小指为72.7%(8/11);拇、食指为54.5%(6/11);屈腕肌力3级或以上比率为72.7%(8/11)。结论残留神经根与下干直接缝合重建屈指功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创伤与损伤 下干 残留神经根
下载PDF
对抓举动作技术身体各环节运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任景萍 王惠棣 叶鸣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中身体躯干、髋、膝、踝等环节的运动学参数,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为抓举技术的理论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抓举动作技术过程中杠...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中身体躯干、髋、膝、踝等环节的运动学参数,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为抓举技术的理论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抓举动作技术过程中杠铃重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及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表明:1)通过研究杠铃和身体的垂直速度发现,运动员除李卓和唐功红杠铃垂直速度在引膝阶段存在下降趋势外,其他运动员均能在整个提铃过程保持上升趋势,技术较为合理;2)在抓举技术过程中,膝角和踝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为双峰单谷型;髋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为持续增加趋势,呈单波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举 杠铃 身体环节 诊断与评价
下载PDF
健侧颈_7神经移位与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树锋 胡琪 潘勇卫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67-69,F003,共4页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为提高健侧颈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屈指功能,寻找一种新术式。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设定左侧为臂丛神经损伤侧,右侧为健侧。将健侧通过颈...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为提高健侧颈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屈指功能,寻找一种新术式。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设定左侧为臂丛神经损伤侧,右侧为健侧。将健侧通过颈7神经根的前后股向远端进行干支分离,使其长度增加后再切断。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颈7向患侧颈部牵拉,测量其远端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患侧经锁骨上、下切口显露臂丛神经,将下干向近端游离至颈8、胸1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切断之。然后沿下干向远端游离至上臂中段。在患侧肩关节前屈、内收位,将下干经锁骨后向对侧颈部牵连,测量其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临床选择7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果颈7神经根与前股和后股长度之和分别为(6.8±0.7)cm、(6.3±1.0)cm,前后股过颈7椎体中线的长度分别为(2.8±0.67)cm、(2.3±0.98)cm;患侧下干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为(1.0±0.3)cm。临床应用7例均成功将健侧颈7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论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可直接与患侧下干进行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创伤 下干直接缝合 颈椎 解剖学 健侧颈7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健康成年女性穿倒跟鞋和普通运动鞋行走时的运动学参数及下肢肌电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友廉 王琳 李静先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5-910,共6页
目的:比较受试者穿着倒跟运动鞋和普通运动鞋在跑台上行走时,躯干和下肢的运动学特征,以及躯干和下肢肌肉活动特征。方法:13名健康女大学生志愿受试者,分别穿着倒跟和普通两种运动鞋在测试跑台上以1.33 m/s的速度行走。采用摄像机和Arie... 目的:比较受试者穿着倒跟运动鞋和普通运动鞋在跑台上行走时,躯干和下肢的运动学特征,以及躯干和下肢肌肉活动特征。方法:13名健康女大学生志愿受试者,分别穿着倒跟和普通两种运动鞋在测试跑台上以1.33 m/s的速度行走。采用摄像机和Ariel运动解析系统记录和分析矢状面的行走的运动学参数。采用BTS表面肌电系统采集和分析优势侧竖脊肌、腹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肌电。结果:与普通运动鞋相比,穿着倒跟鞋行走时,步频加快、步幅缩短;躯干和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膝关节最大弯曲角度、踝关节支撑相的背屈角度以及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5);胫骨前肌、腓肠肌的外侧头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肌肉激活时间和平均振幅显著增加(P<0.05)。结论:穿着倒跟鞋行走改变了躯干和下肢的运动学特征,并增加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股二头肌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 肌电 躯干 下肢 行走 倒跟鞋
下载PDF
上中下三干后股对指总伸肌及肱三头肌长头交叉支配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树锋 栗鹏程 +5 位作者 李玉成 李文军 金亚娣 杨昀 薛云皓 郑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中找到指总伸肌支配神经的相对集中区,为神经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新术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2月-2009年10月,17例臂丛神经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应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术中分别...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中找到指总伸肌支配神经的相对集中区,为神经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新术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2月-2009年10月,17例臂丛神经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应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术中分别对上、中、下三干后股进行电刺激,在指总伸肌及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结果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有76.5%(13/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17.6%(3/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5.9%(1/17)为电刺激上干后股。电刺激上、中、下三干后股在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波幅平均值分别为:0.75±1.16mV,1.64±1.54mV,5.32±4.58mV。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最大CMAP波幅有53%(9/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47%(8/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电刺激中干及下干后股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4.57±3.84mV,5.98±8.43mV。结论支配指总伸肌的神经纤维来自下千后股比C7后股的多,而下干后股亦是肱三头肌长头的主要支配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电生理学 神经移位 指总伸肌 下干后股
下载PDF
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震 耿晓东 +1 位作者 秦素玲 蒋建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9,共5页
该文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高密度林分的接干单株中,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接干侧芽的对生侧芽萌发不利于接干枝高生长,并降低接干形率;接干处向下数第... 该文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高密度林分的接干单株中,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接干侧芽的对生侧芽萌发不利于接干枝高生长,并降低接干形率;接干处向下数第1对侧芽萌发成枝倾角越小接干形率越高,第1、2对侧枝长度和粗度仅与胸径生长正相关;第3对侧枝倾角与接干处主干直径和接干基径呈负相关.增加成枝数量,减少单枝生长量,而枝长、基径合计不减少,能增大接干高度和接干处主干直径;第4对侧枝长度、粗度与主干、接干粗生长正相关;第5对侧枝长度、粗度与胸径生长正相关,而其以下侧枝对主干和接干的生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上侧芽接干 下侧芽成枝 接干与成枝间关系
下载PDF
巴氏球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及下肢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晓影 金玉霞 李学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7期2542-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巴氏球(Bobath)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及下肢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7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1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7例为观察组,开展巴氏球... 目的探讨巴氏球(Bobath)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及下肢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7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1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7例为观察组,开展巴氏球技术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躯干及下肢控制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躯干协调评分及FMA、BBS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氏球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能提升患者躯干及肢体(下肢)的控制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球技术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躯干控制能力 肢体控制能力 平衡控制能力
下载PDF
健侧C_7移位后的下干分支修复受损神经
13
作者 冯俊涛 王涛 顾玉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78-379,共2页
2007年3~6月,我们采用健侧C7移位后的下干分支修复受损神经治疗2例全臂丛撕脱伤患者,现将手术方法及最初的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健侧C7 下干分支 动力神经
下载PDF
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冲 孙善斌 +4 位作者 郝盼富 孙晓丽 李延菊 田浩文 马利娜 《中国康复》 201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刺激疗法 常规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小心脏综合征的X线诊断(附50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顺吉 滕树春 +2 位作者 党润民 范力军 杨立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心脏综合征 (SHS)的X线诊断。方法 :对 5 0例SHS患者进行X线胸部远达后前位平片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肺血改变。结果 :SHS的右下肺动脉干直径 ,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和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肺血管影改变是诊... 目的 :探讨小心脏综合征 (SHS)的X线诊断。方法 :对 5 0例SHS患者进行X线胸部远达后前位平片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肺血改变。结果 :SHS的右下肺动脉干直径 ,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和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肺血管影改变是诊断SHS的又一重要指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心脏综合征 X线诊断 肺门 右下肺动脉干 肺纹理
下载PDF
不同提重负荷对躯干屈伸过程中下腰力学指标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时维飞 单信海 成向荣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3-496,共4页
采用肌电及同步摄像的方法,对20名成年男性在7种不同提重负荷下的躯干屈伸过程中,左右两侧竖脊肌肌电信号及腰部运动学参数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重负荷对竖脊肌肌电关闭及开启时的躯干倾斜角、屈腰角、竖脊肌的弯曲放松现象... 采用肌电及同步摄像的方法,对20名成年男性在7种不同提重负荷下的躯干屈伸过程中,左右两侧竖脊肌肌电信号及腰部运动学参数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重负荷对竖脊肌肌电关闭及开启时的躯干倾斜角、屈腰角、竖脊肌的弯曲放松现象的特性等方面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提重负荷的不断增加,下腰部的最大力矩、竖脊肌肌电的开启及关闭时的下腰部力矩的增大有统计学意义;在负荷分担关系中,随着提重负荷的增加,腰背部韧带等被动组织上过大的张力并没有得到竖脊肌工作的补偿,这会使被动组织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提重负荷 弯曲放松现象 下腰部力矩 躯干倾斜角 屈腰角
下载PDF
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中元 方素珠 +2 位作者 余李强 聂平英 刘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Medline,收集所有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 目的系统评价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Medline,收集所有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资料提取表提取数据,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最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个临床试验研究,共1 664例受试者,下肢功能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分别为FMA下肢功能评分[WMD=4.39,95%CI=(3.53,5.25),Z=10.01,P<0.000 01]、FAC评分[WMD=0.71,95%CI=(0.48,0.94),Z=5.96,P<0.000 01]、步速[WMD=3.04,95%CI=(1.87,4.21),Z=5.10,P<0.000 01]、TUGT[WMD=6.64,95%CI=(5.18,8.10),Z=8.90,P<0.000 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躯干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躯干肌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黑河干流拟建水利工程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兴荣 丁宏伟 +4 位作者 沈永平 蓝永超 赵玉苹 曹晓辉 尹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4-941,共8页
依据典型年份实际调查资料和以往研究成果,采用地下水均衡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了黑河拟建水利工程对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并利用Visual Modflow三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软件系统模型对下游盆地未来20a(2008—2028年)地下水位及其生态环... 依据典型年份实际调查资料和以往研究成果,采用地下水均衡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了黑河拟建水利工程对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并利用Visual Modflow三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软件系统模型对下游盆地未来20a(2008—2028年)地下水位及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拟建工程实施20a后黑河下游地下水位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呈逐年减少状态直至趋于新的动态平衡.金塔-鼎新盆地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段是黑河沿岸为0.51~0.87m,但由于人工农业绿洲补充,故生态环境不会有大的改变.额济纳盆地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段是古日乃及外围,分别为1.0m以上和0.5~1.0m,将引起植被的衰亡和种群的更替变化;大部分地段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介于0.0~0.50m之间,对现有的生态与环境影响不显著;桃来三达-额济纳旗以北地下水位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10~0.87m,东居延海一带上升幅度大于0.87m,这一地区植被长势趋于良好,植被覆盖率会有所增加,将形成围绕海子的天然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建水利工程 下游生态环境 地下水位变化 影响分析 黑河干流
下载PDF
腹横肌控制训练结合PNF骨盆模式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康复效果
19
作者 李德权 李佳航 +1 位作者 贾丹 张维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1期24-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横肌控制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骨盆模式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 目的探讨腹横肌控制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骨盆模式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恢复期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出血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并应用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针对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受损,对照组选择常用的Bobath躯干控制训练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通过腹横肌控制训练结合PNF骨盆模式训练进行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heikn躯干控制能力评分、Berg平衡能力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躯干控制Sheik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躯干控制Sheik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Berg平衡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横肌控制训练结合PNF骨盆模式训练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常用的Bobath躯干控制训练方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控制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出血偏瘫 躯干控制能力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膈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下干后股重建伸趾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剑云 虞聪 +1 位作者 王涛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明确动力神经移位到下干后股可否恢复大鼠伸趾功能。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6只,对下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两者在脊髓内分布情况。再取12只SD健康雌性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移位组:将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移位到下... 目的明确动力神经移位到下干后股可否恢复大鼠伸趾功能。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6只,对下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两者在脊髓内分布情况。再取12只SD健康雌性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移位组:将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移位到下干后股。直接缝合组:切断下干后股直接缝合。于术后3个月行大体观察、电生理和肌肉检测。结果下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在颈。胸,节段均有染色阳性细胞,前者较后者多。移位组大鼠均于术后31~38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伸趾动作。电生理和肌肉检测显示,二组大鼠尺侧腕伸肌、趾总伸肌和肱三头肌内侧头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直接缝合组优于移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动力神经移位到下干后股可以部分恢复大鼠伸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下干后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