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IN1/PPARA通过抑制SLC47A1介导的神经元铁死亡缓解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病情进展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曹明月 王巍 周美宁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1(lipin1,LPIN1)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病情进展的影响及其调控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hydrobromide,6-OHDA)注射大鼠单侧的内侧前脑束构建PD大鼠模型,并稳定转... 目的探究脂蛋白1(lipin1,LPIN1)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病情进展的影响及其调控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hydrobromide,6-OHDA)注射大鼠单侧的内侧前脑束构建PD大鼠模型,并稳定转染LPIN1过表达腺病毒,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检测大鼠脑组织中Fe^(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构建体外PD细胞模型,检测细胞中TH,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LPIN1蛋白水平及细胞活力;转染LPIN1小干扰siRNA序列和过表达载体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PPARA)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过表达载体,或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细胞24 h,后用6-OHDA处理细胞48 h。检测各组细胞中Fe^(2+)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GSH和炎症因子水平以评估铁死亡;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通过STRING数据库预测LPIN1的互作蛋白PPARA,利用Co-IP分析进行验证;JASPAR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PPARA与溶质载体蛋白家族47成员A1(solute carrier family 47 member 1,SLC47A1)启动子的结合位点,利用Ch-IP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大鼠皮毛悚立,表现出身体持续震颤、动作迟缓、活动能力减弱等PD症状;LPIN1组大鼠运动行为及PD症状较模型组改善/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运动总路程缩短、平均速度降低、步长减小、总静止时间延长、步宽增宽、步态变异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16,7.026,26.556,7.454,8.503,7.971,均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Fe^(2+)含量升高,GSH含量及TH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05,13.305,7.709,均P<0.05)。LPIN1组大鼠行为学评估、各指标水平及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减轻。6-OHDA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C-12细胞活力及TH,LPIN1蛋白水平,升高α-syn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023,7.350,9.124,15.841,均P<0.05)。沉默LPIN1加剧了6-OHDA对PC-12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t=2.209,P<0.05),过表达LPIN1则可抵消6-OHDA的作用(t=4.989,P<0.05)。过表达LPIN1降低IL-1β,IL-6分泌,升高SLC47A1和GPX4蛋白水平,降低Fe^(2+),MDA含量和ROS水平,升高GSH含量(t=3.013~11.639,均P<0.05);Erastin可逆转LPIN1过表达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降低PC-12细胞活力(t=3.087~7.581,均P<0.05)。LPIN1与PPARA蛋白互作并促进PPARA表达,PPARA与SLC47A1启动子结合并促进SLC47A1转录激活。过表达PPARA可抵消LPIN1沉默对PC-12细胞的影响。结论过表达LPIN1可能通过抑制PPARA/SLC47A1轴介导的铁死亡,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进而缓解PD模型大鼠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脂蛋白1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A 溶质载体蛋白家族47成员A1 铁死亡
下载PDF
绵羊LPIN1基因的克隆和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魏琳琳 高晋生 +8 位作者 王景霖 程俐芬 乔利英 贾夏丽 张静 杨凯捷 刘建华 梁琛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71-1379,共9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的LPIN1基因,分析其mRNA在2个不同脂尾型绵羊品种的7种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揭示该基因在绵羊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克隆LPIN1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ipin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域;利用Real-ti...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的LPIN1基因,分析其mRNA在2个不同脂尾型绵羊品种的7种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揭示该基因在绵羊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克隆LPIN1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ipin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域;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2、4、6、8、10和12月龄共96个个体(每品种公、母各半)在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腹膜后、皮下、肾周和尾部脂肪中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LPIN1基因CDS区长2 688bp,编码985个氨基酸。Lipin1是1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88个磷酸化位点,但无跨膜域和信号肽。在其氨基酸序列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各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序列,分别为Lipin-N和LNS2(Lipin/Ned1/Smp2)超家族特征序列。LPIN1mRNA在所研究的脂肪组织中都表达,其中肾周脂肪中表达最高,肠系膜脂肪中表达最低。品种、组织和月龄及其二阶互作对该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影响。LPIN1基因直接参与并间接调节脂肪代谢,对绵羊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lpin1基因 序列特征 脂肪组织 MRNA表达
下载PDF
6个猪群Lpin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戈新 邢晋祎 +3 位作者 刘忠琛 王建华 李培培 张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1-304,共4页
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Lpin1基因第2外显子C93T突变在6个猪群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经TaqⅠ酶切后发现了CC、TC和TT 3种基因型。在6个猪群中C均为优势等位基因,CC为优势基因型。χ2检验发现,基因型分布在莱芜猪、沂蒙猪、杜... 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Lpin1基因第2外显子C93T突变在6个猪群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经TaqⅠ酶切后发现了CC、TC和TT 3种基因型。在6个猪群中C均为优势等位基因,CC为优势基因型。χ2检验发现,基因型分布在莱芜猪、沂蒙猪、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群均达到了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里岔猪未达到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1.4808;多态信息含量里岔猪为0.2720,属于中度多态,其余猪群均低于0.25,为低度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基因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PCR-RFLP
下载PDF
Lpin1基因多态性与黄牛经济性状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卫利选 常振华 +4 位作者 何诚 郭本玲 蓝贤勇 陈宏 雷初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6个黄牛品种502个个体为材料,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脂素1(Lpin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黄牛Lpin1基因存在3个SNPs:31735A>G、46137A>C和65969G>A,分别位于... 以6个黄牛品种502个个体为材料,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脂素1(Lpin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黄牛Lpin1基因存在3个SNPs:31735A>G、46137A>C和65969G>A,分别位于内含子1、外显子6和内含子15,其中位于外显子6的突变导致脂素蛋白质第82位的组氨酸变为脯氨酸,为错义突变。3个SNP多态位点与秦川牛的体尺和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31735A>G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胸深、胸围、背膘厚显著高于AA和AG基因型个体(P<0.05);46137A>C位点AC和CC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和大理石花纹评分等级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65969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胸深、胸围、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评分等级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可见,Lpin1基因可能是影响秦川牛眼肌面积、大理石评分和背膘厚性状的主效QTL或者是与之紧密连锁,可作为秦川牛品质改良的辅助选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lpin1基因 PCR-SSCP 多态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LPIN1表达及AMPK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庄向华 刘元涛 +2 位作者 倪一虹 孙福敦 陈诗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76-2280,共5页
目的: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二甲双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LPIN1表达和AMPK通路的影响,探讨LPIN1在肝脏胰岛素抵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Con)12只;(2)高脂饮... 目的: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二甲双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LPIN1表达和AMPK通路的影响,探讨LPIN1在肝脏胰岛素抵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Con)12只;(2)高脂饮食组(HF)24只。8周后高脂组再随机分为高脂(HF)组和二甲双胍干预(MET)组,继续喂养8周。测定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得葡萄糖输注率,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RT-PCR检测LPIN1、AMPKα1和AMPKα2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LPIN1、AMPKα1、AMPKα2和p-AMPKα蛋白表达。结果:HF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以及肝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均高于Con组;二甲双胍干预后上述指标下降;HF组葡萄糖输注率低于Con组(P<0.01),MET组高于HF组(P<0.05)。3组大鼠肝脏AMPKαl、AMPKα2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F组大鼠肝组织p-AMPKα和LPIN1蛋白表达低于Con组(P<0.01),MET组高于HF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胰岛素抵抗,AMPKα活性及LPIN1表达降低,应用二甲双胍干预后AMPKα活性以及LPIN1表达均增加,LPIN1和AMPK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AMP活化蛋白激酶 lpin1蛋白
下载PDF
LPIN1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润之 黄艳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13-415,共3页
LPIN1基因是LPIN家族的一员,是调控脂肪细胞分化与脂类代谢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突变将改变血浆中胰岛素抵抗性及葡萄糖含量,导致体内脂肪组织功能性紊乱,造成多种代谢疾病。随着对LPIN1基因的研究不断深入,将该基因多态与相关疾病或药物... LPIN1基因是LPIN家族的一员,是调控脂肪细胞分化与脂类代谢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突变将改变血浆中胰岛素抵抗性及葡萄糖含量,导致体内脂肪组织功能性紊乱,造成多种代谢疾病。随着对LPIN1基因的研究不断深入,将该基因多态与相关疾病或药物反应进行关联分析,可以揭示复杂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与疾病的不同临床表型,也可作为实行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本文就LPIN1基因的研究现状、生物学功能、突变和表达差异对脂肪的影响及其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基因 Lipin1蛋白 肥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LPIN1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文荣 贾彦彬 +1 位作者 周成江 杨宁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40-142,共3页
磷脂酸磷酸水解酶(Lipid phosphate phosphohydrolase)基因,也称为脂素基因(LPIN),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可以双向调控机体脂肪代谢的一个基因家族。这个基因家族包括LPIN 1、LPIN 2、LPIN 3(哺乳动物),其中LPIN 1基因是调控脂肪组织形成与... 磷脂酸磷酸水解酶(Lipid phosphate phosphohydrolase)基因,也称为脂素基因(LPIN),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可以双向调控机体脂肪代谢的一个基因家族。这个基因家族包括LPIN 1、LPIN 2、LPIN 3(哺乳动物),其中LPIN 1基因是调控脂肪组织形成与分化的关键基因,LPIN 1基因表达具有影响脂肪沉积的效应,LPIN 1基因的不表达、正常表达、过量表达均能引起脂肪沉积的剧烈变化。本文主要从LPIN 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LPIN 1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基因 肥胖 脂肪 功能性
下载PDF
鸡Lpin1基因5'侧翼区微卫星变异的鉴定
8
作者 张建宏 张淑平 +2 位作者 陈文 康相涛 黄艳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掌握鸡Lpin1基因组内微卫星的分布特性,采用SSR hunter软件搜索位于鸡Lpin1基因组序列内的微卫星序列,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位于预测的启动子区域的复合微卫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鸡Lpin1基因组... 为了掌握鸡Lpin1基因组内微卫星的分布特性,采用SSR hunter软件搜索位于鸡Lpin1基因组序列内的微卫星序列,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位于预测的启动子区域的复合微卫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鸡Lpin1基因组内搜索到9个微卫星,其分布频率为每5.5 kb 1个微卫星;对位于鸡Lpin1基因的5'侧翼区(预测的启动子区域附近)的复合微卫星(命名为CLP532)进行多态性研究,共检测到7个等位基因,其序列长度变异在25 bp.从6个鸡品种(固始鸡、河南斗鸡、卢氏鸡、白洛克、来航鸡、丝毛乌骨鸡)中检测到CLP532微卫星的6种等位基因.TFSEARCH软件预测CLP532微卫星长度的变异可引起鸡Lpin1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鸡Lpin1基因组内存在丰富的微卫星,CLP532微卫星具有丰富的多态,CLP532微卫星长度变异对鸡Lpin1基因的表达调控具有潜在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基因 微卫星变异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下载PDF
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的H-FABP和LPIN1基因多态性分布
9
作者 印崇 孙博兴 +3 位作者 赵志辉 白春艳 杨润军 邢沈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146,共6页
为探索H-FABP和LPIN1基因在不同猪种中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和51头藏猪H-FABP和LPIN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发现,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在H-FABP基因的HinfⅠ多态性位点上均表... 为探索H-FABP和LPIN1基因在不同猪种中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和51头藏猪H-FABP和LPIN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发现,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在H-FABP基因的HinfⅠ多态性位点上均表现为单一的HH型,而HeaⅢ多态性位点上均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475、0.2255和0.7647,MspⅠ多态位点上,军牧1号白猪表现为单一的aa型,杜洛克猪和藏猪则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078和0.4609。在LPIN1基因的Eco88Ⅰ多态性位点上,杜洛克猪表现为单一的AA型,军牧1号白猪和藏猪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262和0.2059;在Bsh1236Ⅰ多态性位点上,杜洛克猪表现为单一的TT型,军牧1号白猪和藏猪则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459和0.2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牧1号白猪 杜洛克猪 藏猪 H-FABP基因 lpin1基因
下载PDF
鸡Lpin1基因c.1727C>T位点遗传变异及其与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伯君 孙玲 +2 位作者 黎绍波 朱志明 刘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6-1081,共6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鸡Lpin1基因编码区进行扫描,选取该基因3个引起错义突变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其中c.391G>A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sp131→Asn131突变,c.1727C>T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la576→Val576突变,c.2287A>C位点引起...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鸡Lpin1基因编码区进行扫描,选取该基因3个引起错义突变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其中c.391G>A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sp131→Asn131突变,c.1727C>T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la576→Val576突变,c.2287A>C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Met763→Leu763突变。应用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PCR(Amp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 PCR,ACRS-PCR)的方法进行引物设计扩增3个突变位点,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PCR产物,以藏鸡、隐性白羽鸡、藏隐(藏鸡♂×隐性白羽♀)和藏藏隐[藏鸡♂×(藏鸡♂×隐性白羽♀)♀]群体为材料对3个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在5个中国地方鸡种(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中进行变异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鸡Lpin1基因c.1727C>T在不同品种中具丰富的多态性;而另2个位点在所检测的群体中无多态性存在,c.391G>A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c.2287A>C位点全部为AA基因型;(2)对c.1727C>T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C等位基因占优势地位,且固始鸡和北京油鸡群体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在萧山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三品种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3)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1727C>T位点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关联(P<0.05),与腹脂质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中CC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极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 腹脂质量 皮下脂肪厚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鸡Lpin1基因3′-UTR遗传变异及其对miRNA结合位点的潜在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素雅 张建宏 +4 位作者 陈文 黄艳群 孙桂荣 韩瑞丽 康相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13-1620,共8页
【目的】研究鸡Lpin1基因3′-UTR遗传变异/单倍型及其在品种间的分布,并预测这些变异对miRNA结合位点的潜在效应。【方法】根据鸡Lpin1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06090)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进行... 【目的】研究鸡Lpin1基因3′-UTR遗传变异/单倍型及其在品种间的分布,并预测这些变异对miRNA结合位点的潜在效应。【方法】根据鸡Lpin1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06090)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进行鸡Lpin1基因3′-UTR及其邻近外显子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单倍型分析【。结果】①从6个品种中发现了8个变异位点,包含两个插入/缺失变异。这些变异均位于鸡Lpin1基因的3′-UTR,3′-UTR的变异频率为17SNPs/kb;②在鸡Lpin1基因3′-UTR区域,从固始鸡、卢氏绿壳蛋鸡中分别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未检测到河南斗鸡品种内的变异;③用次要等位基因频率≥5%的6个变异位点(g.11A>T,g.77C>G,g.108_109delinsG,g.110_111delinsG,g.270A>G和g.348G>T)进行单倍型的构建和分析,从6个品种鸡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其中P1和P4单倍型是群体的优势单倍型,频率均大于30%,河南斗鸡仅包含一种单倍型;④g.77C>G变异可引起多个miRNA结合位点的增加/丢失。【结论】鸡Lpin1基因3′-UTR具有丰富的变异,3′-UTR变异位点/单倍型在品种间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基因 3′-UTR 遗传变异 miRNA靶位点
下载PDF
LPIN1基因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安琴 陆杏蓉 +2 位作者 马小娅 梁莎莎 邓廷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40-3148,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构建腺病毒pDC316-LPIN1-eGFP载体并包装出相应的脂素腺病毒颗粒(Ad-LPIN1),探索LPIN1基因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酯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将Ad-LPIN1腺病毒颗粒感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i... 本试验旨在通过构建腺病毒pDC316-LPIN1-eGFP载体并包装出相应的脂素腺病毒颗粒(Ad-LPIN1),探索LPIN1基因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酯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将Ad-LPIN1腺病毒颗粒感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LPIN1基因和lipin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测定甘油三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PN1基因对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成功构建pDC316-LPIN1-eGFP载体并获得高质量的Ad-LPIN1腺病毒颗粒。Ad-LPIN1腺病毒颗粒感染水牛乳腺上皮细胞(MOI=50)后LPIN1基因mRNA相对上调>5000倍,差异极显著(P<0.01),lipin1蛋白表达量增多且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LPIN1基因后细胞中的脂滴明显减少。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显示,过表达LPIN1基因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LPIN1基因过表达会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a,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P1)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同时使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长链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 alpha,ACAC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降,分别下调至83.17%、51.30%、44.24%和41.18%(P<0.01)。以上结果表明,腺病毒高效介导LPIN1基因在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lipin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量增加,lipin1蛋白作为转录共同激活因子下调ACACA、FASN、ACSL1和SCD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乳腺上皮细胞 lpin1基因 甘油三酯 脂肪酸
下载PDF
LPIN1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华杰 季苏琼 +4 位作者 马雪 毕抓劲 张清 杨梦歌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0期572-575,共4页
目的:报道1例LPIN1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肌病,加强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LPIN1基因突变相关表型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先天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肌肉病理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 目的:报道1例LPIN1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肌病,加强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LPIN1基因突变相关表型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先天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肌肉病理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为男性儿童,自幼肢体肌力差。体格检查见肌张力低下,肢体肌力差,Gower(+)。血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核磁见双侧大、小腿肌群广泛受累。肌肉病理见I型纤维占明显优势,约70%~80%。Sanger测序示LPIN1基因纯合突变(c.357_358insCT)。搜索既往报道的LPIN1基因相关肌病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显著增高、肌痛、血红蛋白尿),肌肉核磁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合并心肌受累。结论:本病例系国内首次报道LPIN1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肌病。肌肉活检有助于病理诊断,基因检测对遗传方式确定具有决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病 横纹肌溶解 lpin1基因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高脂喂养OLETF大鼠脂肪组织LP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喜兰 赵紫琴 +1 位作者 田凤石 雒瑢 《天津药学》 2018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喂养的OLETF大鼠脂肪组织中脂素基因(LPIN1)表达的影响及其部位差异性。方法:4周龄OLETF雄性大鼠30只,LETO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NC组)。8周龄开始OLETF大鼠饲以高脂饲料,22周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未发生临床糖...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喂养的OLETF大鼠脂肪组织中脂素基因(LPIN1)表达的影响及其部位差异性。方法:4周龄OLETF雄性大鼠30只,LETO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NC组)。8周龄开始OLETF大鼠饲以高脂饲料,22周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未发生临床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将OLETF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高脂喂养OLETF大鼠组(OH组)10只、吡格列酮干预组(O-P组)10只和替米沙坦干预组(O-T组)10只。48周龄时,复查OGTT,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实时PCR检测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SAT和VAT)中LPIN1的基因表达。结果:在内脏脂肪组织(VAT)中,O-P及O-T组与O-H组比较LIPIN1表达均降低(P<0.05),O-P组与O-T组无明显差异。在皮下脂肪组织(SAT)中O-T组与O-P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中LPIN1表达存在部位差异性(P<0.01)。O-T组LPIN1表达未见明显部位差异性。O-P组LPIN1表达在VAT低于SAT,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可能通过调节LPIN1表达部分激活PPARγ,促进OLETF大鼠内脏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脂,改善代谢综合症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沙坦 代谢综合征 脂素基因 脂肪组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下载PDF
LPIN1基因研究进展
15
作者 何小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肥胖与脂肪营养障碍是体内脂肪沉积的2种极端情况,LPIN1基因与机体脂肪沉积密切相关,LPIN1基因超表达导致小鼠肥胖,LPIN1基因缺失导致小鼠出现类似脂肪营养障碍的症状。鉴于LPIN1基因在脂肪沉积中的重要性,对国内外LPIN1基因研究的最新... 肥胖与脂肪营养障碍是体内脂肪沉积的2种极端情况,LPIN1基因与机体脂肪沉积密切相关,LPIN1基因超表达导致小鼠肥胖,LPIN1基因缺失导致小鼠出现类似脂肪营养障碍的症状。鉴于LPIN1基因在脂肪沉积中的重要性,对国内外LPIN1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 肥胖 脂肪营养障碍 转基因 超表达
下载PDF
熊果酸对HepG2细胞AMPK和LP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文荣 周成江 +2 位作者 王翠峰 任美英 张智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研究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中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对HepG2细胞AMPK和LPIN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明其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方法: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法)观察熊果酸在不同用药浓... 目的:研究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中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对HepG2细胞AMPK和LPIN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明其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方法: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法)观察熊果酸在不同用药浓度下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最佳实验条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分别抽提两组细胞总RNA与总蛋白,RT-PCR检测LPIN1,AMPKα1和AMPKα2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LPIN1,AMPKα1,AMPKα2和p-AMPK蛋白表达量。结果:熊果酸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RT-PCR结果显示,熊果酸AMPKα1,AMPKα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 LPIN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熊果酸AMPKα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AMPKα2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LPIN1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 <0. 01); p-AMPK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 <0. 01),且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熊果酸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熊果酸对HepG2细胞AMPKα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提高AMPKα2蛋白表达量。同时可显著降低LP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可使p-AMPK蛋白表达量升高,提示熊果酸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磷酸化,使其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 熊果酸 AMPK lpin1
原文传递
LPIN1与人类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淑娴 吕赵劼 +2 位作者 王志浩 寇瑶 田静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1-1158,共8页
Lipin 1是磷脂酸磷酸水解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脂质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作为转录辅助活化因子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LPIN1在人体脂肪组织、骨骼肌、周围神经系统均高表达,LPIN1突变会引起人类肌红蛋白尿症、肌病、脂代谢... Lipin 1是磷脂酸磷酸水解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脂质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作为转录辅助活化因子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LPIN1在人体脂肪组织、骨骼肌、周围神经系统均高表达,LPIN1突变会引起人类肌红蛋白尿症、肌病、脂代谢紊乱及2型糖尿病。该文从分子和遗传角度阐述人类LPIN1与以上四种疾病的内在联系,为该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in1 PAP1 肌红蛋白尿症 肌病 脂质代谢紊乱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野艾蒿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AMPK和LP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文荣 周成江 +1 位作者 贾彦彬 仲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研究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中木犀草素、柚皮素、槲皮素、芹菜素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脂酸磷酸水解酶1(LPIN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明其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方法:以He... 目的:研究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中木犀草素、柚皮素、槲皮素、芹菜素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脂酸磷酸水解酶1(LPIN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明其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方法: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法)观察野艾蒿中4种单体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用药时间和浓度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用药浓度和作用时间。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根据筛选出的用药时间和浓度对培养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分别抽提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总RNA与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PIN1、AMPKα1和AMPKα2 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LPIN1、AMPKα1、AMPKα2和p-AM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在用药质量浓度0.01mg·mL^(-1),作用时间24h(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在15%~25%)为最适合作用条件。(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AMPKα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AMPKα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柚皮素、槲皮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水平升高;LPIN1 mRNA表达中,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量均显著降低。(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药物组AMPKα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MPKα2蛋白表达中,药物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表达量升高;LPIN1蛋白表达中,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量均降低;p-AMPK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野艾蒿乙酸乙酯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磷酸化使AMPK活化。结论:(1)野艾蒿乙酸乙酯提取的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2)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HepG2细胞AMPKα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作用;柚皮素和槲皮素可提高HepG2细胞内AMPKα2基因表达水平;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均使AMPKα2蛋白表达量升高。同时均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内LP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均可增加p-AMPK蛋白表达,提示均可激活AMPK磷酸化,使其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 木犀草素 柚皮素 槲皮素 芹菜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磷脂酸磷酸水解酶1 活性分析 细胞毒性分析 MTT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水牛LPIN 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安琴 庞春英 +4 位作者 邓廷贤 陆杏蓉 马小娅 梁莎莎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53-2660,共8页
试验旨在克隆获得水牛脂素1(LPIN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揭示该基因在水牛脂肪沉积、生殖发育和泌乳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水牛卵巢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了LPIN1基因CDS区全长后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 试验旨在克隆获得水牛脂素1(LPIN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揭示该基因在水牛脂肪沉积、生殖发育和泌乳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水牛卵巢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了LPIN1基因CDS区全长后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及分析蛋白质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等。结果表明,水牛LPIN1基因编码区长2 793bp,编码930个氨基酸。MegAlign软件分析显示,水牛LPIN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水牛(预测)、牦牛、黄牛、山羊、藏羚羊、绵羊、猪、骆驼、人和小鼠LPIN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7.9%、97.7%、97.5%、97.4%、97.1%、89.9%、89.8%、86.2%和83.5%;水牛lipin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牦牛、山羊、藏羚羊、骆驼、猪及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9%、99%、94%、94%及90%。应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水牛与黄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绵羊和山羊,LPIN1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的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对lipin1蛋白分析发现,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T-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呈弱酸性,无信号肽,亚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存在Lipin_N、LNS2和AF1Q等结构域,其中Lipin_N、LNS2为保守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脂素1基因(lpin1)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m^(6)A Regulates Liver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Hepatogenous Diabetes 被引量:13
20
作者 Yuhuan Li Qingyang Zhang +5 位作者 Guanshen Cui Fang Zhao Xin Tian Bao-Fa Sun Ying Yang Wei Li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71-383,共13页
N6-methyladenosine(m^(6)A)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modifications on m RNAs and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The formation of m^(6)A is catalyzed by a 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MTC)containin... N6-methyladenosine(m^(6)A)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modifications on m RNAs and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The formation of m^(6)A is catalyzed by a 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MTC)containing a key factor 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However,the functions of Mettl3 and m^(6)A modification in hepatic lipid and glucose metabolism remain unclear.Here,we showed that both Mettl3 expression and m^(6)A level increased in the livers of mice with high fat diet(HFD)-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s.Overexpression of Mettl3 aggravated HFDinduced liver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insulin resistance.In contrast,hepatocyte-specific knockout of Mettl3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HFD-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s by slowing weight gain,reducing lipid accumulation,and improving insulin sensitivity.Mechanistically,Mettl3 depletion-mediated m^(6)A loss caused extended RNA half-lives of metabolism-related genes,which consequently protected mice against HFD-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Our findings reveal a critical role of Mettl3-mediated m^(6)A in HFD-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hepatogenous diab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3 RNA methylation High fat diet Insulin resistance lpin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