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8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效果分析
1
作者 徐春华 朱士玉 +7 位作者 胡屹 易可华 宋灿磊 王紫纯 邬勇 王青 杨芊茹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方法: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14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和金山区共选取140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名研究对象同时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EC皮肤试验进行结核感染检测,采用Kappa值检验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0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55例,女性85例;IGRA阳性率为15.00%(21/140),EC皮肤试验阳性率为14.29%(20/140),两种试验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6),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高度一致性;以IGRA作为结核感染的参考标准,EC皮肤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8.32%(117/119)、阳性预测值为90.00%(18/20)、阴性预测值为97.50%(117/120);男性EC阳性率(32.73%,18/55)明显高于女性(2.35%,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3,P<0.001)。结论:EC皮肤试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用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但受限于使用年龄和接种禁忌证,可采用IGRA对无法进行EC皮肤试验者进行补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接触者追踪 分枝杆菌感染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王燕玲 王丽娜 +5 位作者 黄巧玲 王燕燕 宋娜娜 刘旭蓉 吴静 蔡兴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后7、14、21 d)的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评分平均值,50%DASI(DASI50)、75%DASI(DASI75)、90%DASI(DASI90)所占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体温下降时间、皮疹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21 d后,TEN患者中,显效18例(90.00%),有效2例(10.00%)。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DASI评分分别为(30.44±5.68)、(5.28±2.31)、(2.04±1.1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2.34±7.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1 d后的DASI50(100.00%)、DASI75(100.00%)、DASI90(90.00%)的改善比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2.73±5.58)、(15.99±4.60)、(4.44±1.10)pg/mL,均低于治疗前[(33.63±17.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体温下降时间为(2.49±0.81)d,皮疹控制时间为(5.19±1.90)d,住院时间为(11.92±4.20)d。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终止治疗或失访,均未出现急性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病情未见复发,定期复查结果显示并无合并症、活动性肝炎与结核疾病等。结论rhTNFR:Fc作为治疗TEN疾病的药物其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生物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在CHO-S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及功能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千爱君 萧耿苗 +4 位作者 李壮 梁志成 穆云萍 赵子建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6,共7页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将其瞬时转染CHO-S悬浮细胞中,大量表达纯化并验证rhCGH-CTP蛋白生物学活性;通过干预3T3-L1成熟脂肪细胞24 h,观察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CGH-CTP蛋白在CHO-S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量可达715.4 mg·L^(-1);用AKTA pure蛋白纯化系统纯化蛋白,SDS-PAGE方法鉴定纯化出的蛋白纯度较高可达90%。此外,在高表达TSHR基因的成熟脂肪细胞3T3-L1中,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后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说明rhCGH-CTP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组的成熟脂肪细胞中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rhCGH-CTP融合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并能有效降低TG,该研究为后续深入揭示CGH蛋白的生理作用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悬浮CHO-S细胞 cAMP活性 基因工程 脂代谢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曾宪林 李曼 谢永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6期25-28,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8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抗风湿组和常规...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8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抗风湿组和常规抗风湿组,每组49例。常规抗风湿组采取常规抗风湿治疗,联合抗风湿组在常规抗风湿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类风湿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6(IL-6)],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抗风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常规抗风湿组81.63%(χ^(2)=5.018,P=0.025)。治疗6个月后,2组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压痛指数评分、疼痛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抗风湿组短/低于常规抗风湿组(P均<0.01);2组CRP、RF、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SR较治疗前缩小,且联合抗风湿组低/小于常规抗风湿组(P均<0.01)。联合抗风湿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常规抗风湿组的18.37%(χ^(2)=5.018,P=0.025)。结论 常规抗风湿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利于临床症状、血清指标的改善,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病症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因子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
5
作者 孙武 陈水龄 +5 位作者 周婉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褚利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 葡萄膜炎 副作用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视力
下载PDF
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6
作者 曹森林 辜转荣 程铁兵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8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以及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及HLA-B27和免疫炎症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脊柱关节疼痛度,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藤壮骨片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康献刚 牛军强 +1 位作者 赵冬霞 霍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对下颌骨缺损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只(雌雄各半)7~8周龄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10只)、对照组(3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于大鼠骨缺损处注入含有Rh TNFR:Fc(45 mg/kg)的Bio-Oss骨颗粒,其上覆盖Bio-Gide胶原膜;对照组:于大鼠缺损处注入含25μL 0.9%氯化钠溶液的Bio-Oss骨颗粒,同样覆盖Bio-Gide胶原膜;空白对照组为健康大鼠。取所有大鼠下颌骨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于术后3、6、9周时被分批处死,取其左侧下颌骨进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的检测,同时检测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缺损面积显著减少,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下降,而凋亡相关分子Bax、p-JAK2和p-STAT3的表达显著下降,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缺损面积显著增加,缺损模型建立成功。结论:局部注射rh TNFR:Fc与Bio-Oss骨颗粒能够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并且效果显著优于只使用Bio-Oss骨颗粒的组别,其修复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相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JAK2-STAT3细胞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 下颌骨缺损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通路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临床综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倪晓凤 刁莎 +22 位作者 何思颐 焦雪峰 程晓 陈哲 刘峥 曾力楠 康德英 吴斌 万朝敏 应斌武 张慧 赵荣生 缪丽燕 王卓 李晓宇 刘茂柏 蔡本志 邱峰 孙峰 初乃惠 林明贵 沙巍 张伶俐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为遴选结核杆菌感染诊断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的皮肤检测药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分析EC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为遴选结核杆菌感染诊断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的皮肤检测药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分析EC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评价EC与TB-PPD的短期经济性,采用成本-效用分析评价两者的长期经济性;采用系统评价法、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的指标,通过各指标的权重计算EC和TB-PPD的各维度的综合评分。结果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评分均高于TB-PPD;两药的可负担性评分一致,EC的可获得性评分低于TB-PPD。考虑维度和指标权重后,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评分及其综合评分均高于TB-PPD。结论相较于TB-PPD,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均表现更优;但在可及性维度下,EC的可获得性应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病 诊断药品 临床综合评价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P46-P65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杨振宇 李璇 +7 位作者 刘一宁 谢邵波 郑金 刘春燕 林美婷 刘腾 唐红剑 余兴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5,共7页
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hp)血清学调查及免疫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对Mhp的P46和P65进行抗原表位分析,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获得P46-P65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P46-P65,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 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hp)血清学调查及免疫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对Mhp的P46和P65进行抗原表位分析,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获得P46-P65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P46-P65,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后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重组P46(aa33~aa419)-P65(aa307~aa627)蛋白(rP46-P65)。以纯化的r P46-P65为包被抗原,经优化各反应条件后建立了检测Mh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与CSFV、FMDV、PEDV、PCV2、PRV、PRRSV和APP等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到最高稀释至6 400倍的Mhp阳性血清,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IDEXX试剂盒和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同时检测298份临床血清样品,前者的检测阳性率为62.4%(186/298),后者的检测阳性率为73.8%(220/298),两者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8.6%。IDEXX检测为阳性的血清,采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也均为阳性;而部分Mhp阳性猪经IDEXX试剂盒检测为阴性的血清,该ELISA方法检测结果却为阳性,其中79.4%(27/34)检测结果有差异的血清经Mhp颜色变化试验证明均为阳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DEXX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猪Mh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相比优势明显,为临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抗体水平评估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重组 融合蛋白P46-P65 间接ELISA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芳 金樱 +5 位作者 吴凯 刘巧 丁晓艳 竺丽梅 陆伟 卢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 评估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某医院67例肾透析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试验(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 目的 评估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某医院67例肾透析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试验(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并以TST和Quanti FERON-TBgold(QFT,种IGRA方法)作为参照标准,衡量EC皮肤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67例肾透析患者中,EC皮肤试验、TST、QFT阳性率分别为11.3%(7/62)、25.8%(16/62)、22.4%(1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51,P=0.105)。分别以TST、QFT、TST&QFT为参照标准,EC皮肤试验灵敏度分别为31.3%(95%CI:11.0%~58.7%)、50.0%(95%CI:23.0%~77.0%)、83.3%(95%CI:35.9%~99.6%),特异度分别为95.7%(95%CI:85.2%~99.5%)、100.0%(95%CI:92.6%~100.0%)、96.4%(95%CI:87.7%~99.6%)。结论 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诊断价值低于QFT,推荐使用Q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潜伏性感染 肾透析患者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γ-干扰素释放实验 结核菌素试验皮肤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正贵 马瑛龙 +7 位作者 马玲玲 程瑞霞 顾春娥 蒋泽顺 李振刚 杨超 任立芳 韩雪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4-175,I0001,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融合蛋白(EC)对艾滋病(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EC注射在受试者的右前臂1/3处,结核菌素(PPD)注射于受试者左前臂1/3处,观察注射部位72小时后红晕和硬结直径的大小,判断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融合蛋白(EC)对艾滋病(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EC注射在受试者的右前臂1/3处,结核菌素(PPD)注射于受试者左前臂1/3处,观察注射部位72小时后红晕和硬结直径的大小,判断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结果对122例HIV/AIDs进行了2种方法的结核潜伏性感染(LTBI)筛查,PPD阳性人数31名,阳性率25.41%;EC阳性人数22名,阳性率18.03%;2两种筛查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筛查方法均为阳性21人,均为阴性90人,不一致11人,一致率90.98%,Kappa值0.737。结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HIV人群筛查结核潜伏感染有一定的价值,该产品不受卡介苗疫苗接种的影响,且该产品特异度实优于TST,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潜伏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与TST在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苏倩 汪清雅 +1 位作者 张婷 刘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 比较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C)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检测方法的筛查效能及成本效益,探讨更适合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9月重庆市某中学高一新生共计283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为EC组(... 目的 比较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C)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检测方法的筛查效能及成本效益,探讨更适合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9月重庆市某中学高一新生共计283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为EC组(138名)和TST组(145名),分别于左前臂皮内注射0.1 mL EC或0.1 mL TST,观察注射72 h后皮肤反应。皮肤试验前采集283名学生的静脉血,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以IGRA检测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EC、TST试验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并分析三者的成本效益。结果 EC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分别为54.55%、93.70%、45.45%、90.58%;TST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一致率分别为61.11%、81.10%、38.89%、78.62%。每检出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TST、EC、IGRA的检测成本分别为124.29、492.86、4 879.31元。结论 EC与IGR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较TST的特异度和一致率更高,检测成本效益较高,简便易行,有望成为学校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新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感染 肺结核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下载PDF
重组牛乳铁蛋白(融合因子)作为新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勇 全冰华 +2 位作者 方伟 魏启明 李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本研究介绍了重组牛乳铁蛋白(融合因子),作为一种创新生物材料的物理作用原理和安全性评价。融合因子是将具有天然生物防御功能的乳铁蛋白与其他肽段融合表达而成的重组乳铁蛋白。其理论分子量约32kDa,远大于大分子透皮吸收的1kDa限制,... 本研究介绍了重组牛乳铁蛋白(融合因子),作为一种创新生物材料的物理作用原理和安全性评价。融合因子是将具有天然生物防御功能的乳铁蛋白与其他肽段融合表达而成的重组乳铁蛋白。其理论分子量约32kDa,远大于大分子透皮吸收的1kDa限制,因此上皮黏膜外用不被吸收。融合因子中的乳铁蛋白生物防御功能肽段,可通过电荷吸附的物理作用中和病毒,也可与细胞受体结合竞争抑制病毒。融合因子中的穿膜肽PEP-1片段与载运蛋白片段摩尔比是1:1,所以仅运输蛋白并锚定到细胞表面,形成抗病毒抗细菌的物理隔离蛋白防护墙,不穿透细胞,也不破坏细胞膜。融合因子及其衍生阴道阻菌凝胶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观察试验均没有显著毒性、致敏性,不引起动物和人体的过敏或者迟发性超敏反应,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乳铁蛋白 融合因子 物理作用 生物防御蛋白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王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3期97-99,共3页
目的 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患有银屑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50例... 目的 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患有银屑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随访1年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PASI)90%、PASI 75%、PASI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结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银屑病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 皮损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彬 晋华程 房宇晨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7]水平、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活动指数(BASF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IL-17水平以及BASFI、BAS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BASFI、BASDA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氨甲蝶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炎性因子 BASFI评分 BASDAI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莉萍 杨婷婷 +4 位作者 张会昌 莫入 魏雅稚 尹志华 叶志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强克次髎穴穴位注射治疗,每次50 mg...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强克次髎穴穴位注射治疗,每次50 mg,每周1次;对照组使用同等剂次强克常规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总体评分(PG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PGA、BASFAI、ESR、CR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36例(85.71%)、28例(66.67%)、18例(42.86%),优于对照组的12例(60.00%)、8例(40.00%)、4例(20.00%)(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40例(95.24%)、35例(83.33%)、33例(78.57%),优于对照组的15例(75.00%)、11例(55.00%)、10例(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结论:采用生物制剂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穴位注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LrrG-Sip融合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祖聪 可小丽 +5 位作者 卢迈新 刘志刚 曹建萌 高风英 朱华平 王淼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LrrG(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from GBS)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串联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将原核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分别以0.5μg·g^(-1)(R1组)...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LrrG(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from GBS)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串联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将原核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分别以0.5μg·g^(-1)(R1组)、1.0μg·g^(-1)(R2组)和1.5μg·g-1(R3组)每尾200μL腹腔注射免疫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时以Sip蛋白(S组)、LrrG蛋白(L组)以及PBS(P组)作为对照。2周后对所有免疫鱼体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人工攻毒,攻毒剂量为其半致死浓度(LD_(50):4.0×108CFU·mL^(-1))。结果显示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R1组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9.14%;且免疫后第14和第28天,该组鱼体血清抗体OD_(450nm)值分别达0.63和0.64,均显著高于单一蛋白对照组(S和L组)和PBS组(P<0.05);R1组鱼体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上述2个时间点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溶菌酶(LZM)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表明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原性明显优于单个蛋白,且能有效减少免疫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 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表达新城疫病毒F48E8株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 被引量:24
18
作者 吴艳涛 彭大新 +2 位作者 刘秀梵 刘伟忠 张如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1-594,共4页
将新城疫病毒 (NDV)F48E8株融合蛋白基因导入鸡痘病毒 (FPV)插入载体 pFG1175 1的P7 5启动子下游 ,得到转移载体pFG1175 1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 ,将该质粒转染FPV2 82E4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经过多次蓝斑筛选纯化 ... 将新城疫病毒 (NDV)F48E8株融合蛋白基因导入鸡痘病毒 (FPV)插入载体 pFG1175 1的P7 5启动子下游 ,得到转移载体pFG1175 1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 ,将该质粒转染FPV2 82E4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经过多次蓝斑筛选纯化 ,获稳定的重组病毒rFPV ND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 ,rFPV NDF感染的CEF中表达了NDV的融合蛋白。用rFPV NDF免疫的SPF试验鸡能产生对NDV强毒攻击的免疫力 ,保护率达9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鸡痘病毒 新城疫 融合蛋白 免疫力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艳 万敏 +4 位作者 程岩 张培因 吴秀丽 王燕媚 王丽颖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91-392,共2页
目的 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4 (rhIL 4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方法 研究rhIL 4的体外诱导条件 ,包括诱导时间、IPTG浓度、诱导温度、菌体密度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表达条件是诱导时间为 4h ,诱导温度为 4 2℃ ,A6 0 0 为 0 ... 目的 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4 (rhIL 4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方法 研究rhIL 4的体外诱导条件 ,包括诱导时间、IPTG浓度、诱导温度、菌体密度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表达条件是诱导时间为 4h ,诱导温度为 4 2℃ ,A6 0 0 为 0 7~ 1 0 ,而IPTG的浓度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结论 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菌体密度的优化能提高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人白细胞介素-4 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 表达 基因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翊 高凯 +2 位作者 韩春梅 饶春明 王军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建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 用中和TNF α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测定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效价 ,用胰蛋白酶酶切分析肽图 ,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蛋白A、残留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 目的 建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 用中和TNF α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测定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效价 ,用胰蛋白酶酶切分析肽图 ,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蛋白A、残留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含量。结果 建立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肽图分析、残留蛋白A等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结论 建立的方法和质量标准已用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 质控 质量标准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