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origin of acid mine drainage and its computer simulation with Phreeqc—A case study of Zibo coal mining district 被引量:1
1
作者 Yaoguo WU Zhaoli SHEN Zuoshen ZHO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煤矿 矿山酸性排水 化学热力学 计算机模拟 环境管理
下载PDF
Sulfur in Coal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1 位作者 杨萍玥 王桂梁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3期273-281,共9页
Sulfur is one of the hazardous elements in coal.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fur are relatively high in coal. The major forms of sulfur in coal are pyritic, organic and sulfate. Pyritic and organic sulfur generally accou... Sulfur is one of the hazardous elements in coal.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fur are relatively high in coal. The major forms of sulfur in coal are pyritic, organic and sulfate. Pyritic and organic sulfur generally account for the bulk of sulfur in coal. Elemental sulfur also occurs in coal, but only in trace to minor amounts. When coals are burned, leached and washed, sulfur will be released in the form of sulfide and H\-2S, which then react with O\-2, water and other substances to change into vitriol, and in some places it may form acid rain. And they will impact water environment, acidify the soil and do great harm to plants and human health.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from the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s of sulfur are analyzed and the existing forms of sulfur are studied. The variation of sulfur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s also are described when coal i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中国 有害元素 地质构造 硫化铁矿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shes in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and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m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2 位作者 杨萍玥 桂和荣 王桂梁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In the process of combustion of coal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in it will undergo a complex variation. Part of them will become volatiles and, together with coal smoke, enter into atmosphere, some will remain in... In the process of combustion of coal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in it will undergo a complex variation. Part of them will become volatiles and, together with coal smoke, enter into atmosphere, some will remain in micro-particulates such as ash and dust and find their way into atmosphere in the form of solid particles, and the rest will be retained in ash and slag. Coal ashes are the residue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ubstances in coal left after coal combus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coal ashes is dependent on that of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in coal.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al ashes,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m and their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eld of coal ash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addition, a preliminary study is also undertaken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al ashes. As viewed from the analyses of coal ash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it can be seen clearly that coal ashes from the region studied are composed chiefly of crystalline materials, glassy materials and uncombusted organic matter and the majo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re SiO 2, Al 2O 3, Fe 2O 3, and CaO, as well as minor amounts of SO 3, P 2O 5, Na 2O, K 2O and TiO 2.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coal, its trace elements will be redistributed and most of them are enriched in coal ash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race elements in flying as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bottom ash, i.e.,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size of coal ashes their concentrations will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So th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are negatively proportional to the particle-size of coal ashes. There has been fou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ce elements Th, V, Zn, Cu and Pb and the yield of coal ashes whil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l and the yield of coal as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地球化学特征 示踪元素 有机物质 无机物质
下载PDF
城中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以山东济宁太白湖新区为例
4
作者 王志亮 李传夏 +5 位作者 尹亚军 郑国栋 张慧敏 薄怀志 卢国宏 刘康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57-67,共11页
城中采煤塌陷地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因此,城中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利用2000—2021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模型研究了太白湖新区采煤塌... 城中采煤塌陷地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因此,城中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利用2000—2021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模型研究了太白湖新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探讨了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水域占优,其次是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再次之;各地类间的转移以耕地向水域转出为主,其次是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ESV)呈长期显著增加后小幅回落;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增加,耕地价值显著减少,林地和草地价值较小;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3项服务功能价值量相对较大;ESV高值区由西南向东南、中部、北部不断扩张,随后向中部聚集。土地利用和ESV变化主要是由城镇化建设、采煤塌陷、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和政策驱动共同驱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分析 太白湖新区 山东济宁
下载PDF
近距离下层煤开采区段煤柱合理错距研究
5
作者 毛华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0,共7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形成的煤柱群合理错距问题,以山西甘庄煤矿8~#和11~#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构建了煤柱群合理错距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区段煤柱的应力扰动特征和合理错距长度,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形成的煤柱群合理错距问题,以山西甘庄煤矿8~#和11~#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构建了煤柱群合理错距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区段煤柱的应力扰动特征和合理错距长度,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研究的科学合理性。研究表明,煤柱群应力扰动范围可分为3个区,分别为应力集中区、应力扰动区、应力叠加区,应力分布范围受煤柱应力传递角、层间距和上煤柱留设宽度影响,且与层间距成线性关系,与煤柱应力传递角成三角函数关系,层间距对煤柱合理错距长度的影响最大。由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得到,区段煤柱的合理错距长度为40 m,同时采用YHY30本安型钻孔应力计对现场展开监测,监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接近,验证了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区段煤柱 合理错距 应力传递 煤柱群
下载PDF
新型阻燃泡沫在煤矿防自燃和灭火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丁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煤炭自燃和火灾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损失和人员伤亡,但目前使用的常用灭火材料如水、普通泡沫等难以长期有效抑制煤自燃且无法快速灭火,因此,研发了一种新型阻燃泡沫。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阻燃泡沫的最佳成分配比,从自由基、官能团和CO生... 煤炭自燃和火灾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损失和人员伤亡,但目前使用的常用灭火材料如水、普通泡沫等难以长期有效抑制煤自燃且无法快速灭火,因此,研发了一种新型阻燃泡沫。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阻燃泡沫的最佳成分配比,从自由基、官能团和CO生成速率3个方面考察了其阻燃性能,从煤在灭火过程中温度降低的速率和时间来考察其灭火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阻燃泡沫在抑制自由基生成和煤氧化复合反应方面优于水和普通泡沫;低温阶段主要依靠水蒸发冷却、隔离煤与氧接触等物理抑制方法,高温阶段主要依靠Mg Cl2抑制煤氧化复合反应;与水和普通泡沫相比,阻燃泡沫可以快速扑灭煤火,防止闷烧。工程实践结果表明,使用新型阻燃泡沫后能明显降低煤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泡沫 防自燃 灭火 潞安煤矿
下载PDF
关于双碳战略下济宁市任城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
7
作者 李甲 高蕊 +1 位作者 张园园 郭天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文章基于双碳战略视角,解析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双碳战略的内涵及关联,在总结任城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治理规划引领、完善治理规范体系、深化治理技术研究、加强破坏源... 文章基于双碳战略视角,解析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双碳战略的内涵及关联,在总结任城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治理规划引领、完善治理规范体系、深化治理技术研究、加强破坏源头控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采煤沉陷区 综合治理 济宁市任城区
下载PDF
Stress distribution rule of roadway affected by overhead mining in gently inclined coal seams group 被引量:5
8
作者 KANG Qin-rong1, 2, TANG Jian-xin1, 2, HU Hai1, 2, ZHANG Wei-zhong1, 3 1.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Mine Disaster Dynamics and Control,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3. School of Safety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4,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11年第S3期529-535,共7页
In light of the sever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strict raise tunnel in the mining area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Lubanshan colliery, by the theoretic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oth the mining st... In light of the sever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strict raise tunnel in the mining area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Lubanshan colliery, by the theoretic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oth the mining stress distribution in seams group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mechanism of floor district rais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tance of 40 m, the abutment stress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recovery of 2# and 3# coal seam and 8# coal seam at distance of 30 m. As a result, the recovery of 8# is rather than those of 2# or 3# coal seam,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strict raise surrounding rock.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abutment stress include the mining depth, mining height, residual gob space, adjacent working faces and short spacing coal seam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seams group STRESS distribution district RAIS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BUTMENT STRESS
下载PDF
清洁燃煤热电联产与燃气调峰结合的新型集中供热系统优化
9
作者 李岩 王玲玲 +1 位作者 张淑彦 许抗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646-9654,共9页
我国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推行清洁高效的集中供热方式。降低热网回水温度,既能拉大供回水温差,降低管网投资和水泵耗电,又能为回收低温余热创造有利工况,可以提升集中供热的可行性。为此,以热水型和燃气型... 我国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推行清洁高效的集中供热方式。降低热网回水温度,既能拉大供回水温差,降低管网投资和水泵耗电,又能为回收低温余热创造有利工况,可以提升集中供热的可行性。为此,以热水型和燃气型吸收式热泵为基础,构建新型热网大温差换热系统,在大幅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的同时,实现了清洁燃煤热电联产和燃气调峰的有机结合。基于此,为提升新系统的综合能效和经济性能,对不同应用条件下的系统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与常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相比,综合?效率提高29.2%,电厂供热能力提高47.5%,单位热量输送综合成本降低18.6%。结果对于构建能效更高、可实施性更强的新型集中供热系统具有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热电联产 燃气调峰 集中供热 吸收式热泵 大温差换热 综合能效
下载PDF
急倾斜中厚煤层采场顶板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10
作者 姜永东 李腾 +2 位作者 邹勇 刘华君 杨启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05-1010,1020,共7页
为了实现急倾斜煤层智能化开采,需弄清急倾斜煤层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规律,以石洞沟煤矿3132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现场矿压监测、微地震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急倾斜煤层采场矿山压力岩层移动范围。获得了急倾斜煤层工... 为了实现急倾斜煤层智能化开采,需弄清急倾斜煤层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规律,以石洞沟煤矿3132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现场矿压监测、微地震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急倾斜煤层采场矿山压力岩层移动范围。获得了急倾斜煤层工作面采动影响下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应力集中系数、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得到了急倾斜煤层垮落带的自动充填特性与充填高度,采场“三区三带”的分布范围,弄清了急倾斜煤层采场垮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岩层的移动范围,进一步揭示了急倾斜煤层老顶断裂形成的“厂型”结构。研究结果为石洞沟煤矿实施智能化综采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矿山压力 三区三带 来压步距 岩层移动
下载PDF
增量荷载作用下沿空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研究
11
作者 王超 孔令海 +3 位作者 王光民 张勇 韩宁宁 孙麒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深部沿空工作面容易发生冲击地压,造成矿井停产,治理难度大,煤柱留设的实际效果已成为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问题。以鄂尔多斯地区深部开采为背景,在分析巨厚基岩地层结构、工作面大煤柱和沿空巷破坏等冲击地压发生特征的基础上,... 深部沿空工作面容易发生冲击地压,造成矿井停产,治理难度大,煤柱留设的实际效果已成为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问题。以鄂尔多斯地区深部开采为背景,在分析巨厚基岩地层结构、工作面大煤柱和沿空巷破坏等冲击地压发生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沿空侧向覆岩结构及荷载特征下冲击地压发生规律。根据实际条件,计算分析了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了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及急增载破坏特征,得到小煤柱留设是减弱巨厚基岩地层下沿空工作面冲击危险的最优方案,并进行了实践,实现了石拉乌素煤矿小煤柱工作面的安全开采,结果可为类似条件工作面沿空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荷载增量 深部工作面 覆岩荷载迁移 区段煤柱 冲击地压防治
下载PDF
沿空工作面终采线外错诱冲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子晗 郭伟 冯美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掌握终采线外错开采时沿空巷道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冲击危险,基于崔木煤矿22307工作面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终采线内错、外错和平齐3种情况下的应力变化特征,提出采空区顶板联动是造成沿空巷道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并对顶板联... 为掌握终采线外错开采时沿空巷道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冲击危险,基于崔木煤矿22307工作面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终采线内错、外错和平齐3种情况下的应力变化特征,提出采空区顶板联动是造成沿空巷道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并对顶板联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终采线外错后与侧向采空区发生的顶板联动会带来更高的冲击危险,而顶板联动同时受厚层坚硬顶板、区段煤柱和双工作面开采宽度的影响。通过对终采线外错区域采取顶板预裂爆破措施后,微震事件能量和频次得到了明显降低,保障了末采期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沿空工作面 终采线外错 顶板联动 区段宽煤柱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过区段集中煤柱矿压显现机理及顶板控制技术研究
13
作者 罗文 贾士耀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1,共7页
以神东矿区复合煤层开采条件为研究对象,对采空区、区段煤柱下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殊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区段煤柱下采煤工作面静载模型与动载模型;在静载模型中推导了上组煤与下组煤的应力解算方法;在动载模型中计算了因采动破坏... 以神东矿区复合煤层开采条件为研究对象,对采空区、区段煤柱下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殊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区段煤柱下采煤工作面静载模型与动载模型;在静载模型中推导了上组煤与下组煤的应力解算方法;在动载模型中计算了因采动破坏、煤柱失稳导致上组煤基本顶岩块垮落所带来的附加载荷,分析了采煤工作面进出区段煤柱时对液压支架受力的影响规律。以神东哈拉沟煤矿工作面地质条件与采动条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模拟采煤工作面进出煤柱时顶煤压力变化规律,经分析煤壁前方5~10 m处顶板应力监测数据,得到出煤柱比进煤柱应力提高超10%以上的结论;该结论一方面验证了动载模型推导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为动载模型中进出煤柱动载系数的选择提供依据。神东哈拉沟煤矿工作面对即将经过的B煤柱区采取水力压裂卸压措施进行岩层软化卸压处理,现场实测数据表明进出B煤柱其液压支架阻力由A煤柱区域的22333 kN减小至19616 kN,周期来压步距由21.7 m减小至18.28 m,有效缓解了进出区段煤柱其压力变化对液压支架支护状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同或相似条件下的煤层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复合煤层 区段煤柱 矿压显现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塔拉壕矿井优化设计与扩能改造
14
作者 宋国忠 付小敏 +1 位作者 王正超 王中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1,共5页
为了提升塔拉壕矿井生产能力,依据矿井现场地质条件,论述了塔拉壕矿井基本情况,并分别从工业场地选择、地形利用、开拓方式、井筒支护、辅助运输、巷道布置、永磁电机应用、工作面产量等8个方面对矿井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了1个钻孔... 为了提升塔拉壕矿井生产能力,依据矿井现场地质条件,论述了塔拉壕矿井基本情况,并分别从工业场地选择、地形利用、开拓方式、井筒支护、辅助运输、巷道布置、永磁电机应用、工作面产量等8个方面对矿井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了1个钻孔向多层巷道下料、掘锚一体机软岩应用、三软地层长距离工作面巷道支护等技术,给出了三软地层矿井生产能力提高的途径和决定参数,为今后同类型矿井建设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设计 矿井开拓 采区布置 三软煤层
下载PDF
单侧工作面沿空留巷全生命周期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
15
作者 陈大广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4,共7页
为了研究单侧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破坏规律,以高河煤矿W2306、W23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对W2306工作面单侧双留巷掘进、留巷、复用三个阶段围岩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 为了研究单侧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破坏规律,以高河煤矿W2306、W23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对W2306工作面单侧双留巷掘进、留巷、复用三个阶段围岩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掘进阶段围岩变形和应力变化基本以顶板中心为对称结构;留巷期间巷道存在着超前支承应力作用,留巷稳定性被破坏的程度最高,围岩发生的塑性变形最大;复用阶段留巷平衡遭受二次破坏,直到工作面后方一定距离逐渐减小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段煤柱 煤柱稳定性 围岩应力 塑性区分布 巷道复用
下载PDF
潞安煤矿控制高浓度煤尘扩散的通风参数分析
16
作者 李丁 《煤矿现代化》 2023年第6期52-55,60,共5页
为了控制潞安煤矿高浓度煤尘扩散,确定各通风参数对煤尘控制的重要程度,研究了4个通风参数(压缩风管位置L_(c)、排风管位置L_(e)、压缩风量Q_(c)、排风量Q_(e))对粉尘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浓度粉尘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Q_(c)>... 为了控制潞安煤矿高浓度煤尘扩散,确定各通风参数对煤尘控制的重要程度,研究了4个通风参数(压缩风管位置L_(c)、排风管位置L_(e)、压缩风量Q_(c)、排风量Q_(e))对粉尘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浓度粉尘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Q_(c)>L_(c)>L_(e)>Q_(e);低浓度粉尘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Q_(c)>Q_(e)>L_(e)>Lc。多因素对比分析,获得了最佳控尘参数组合:L_(c)=5 m,L_(e)=4 m,Q_(c)=150 m^(3)/min,Q_(e)=250 m^(3)/min。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粉尘扩散距离减小到9.3 m,低浓度粉尘扩散距离减小到36.3 m,有效改善了煤矿开采期间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 煤尘控制 潞安煤矿
下载PDF
山西大同口泉老街及其文化遗产观察
17
作者 王子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5-59,70,共6页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口泉老街,作为晋北煤田地区煤炭文化的缩影,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学价值。近年来,随着城市转型发展,该地区快速衰落,人口大量流失,部分历史建筑保存不善,对于研究和发掘该地独特文化内涵和潜在的旅游价值极为不利。从...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口泉老街,作为晋北煤田地区煤炭文化的缩影,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学价值。近年来,随着城市转型发展,该地区快速衰落,人口大量流失,部分历史建筑保存不善,对于研究和发掘该地独特文化内涵和潜在的旅游价值极为不利。从文化遗产视角观察口泉老街,其作为文化街区和工业遗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复原,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发展旅游业,推进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泉老街 文化遗产 煤炭文化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遥感生态环境调查的黄河中游矿群地表覆盖及景观格局研究
18
作者 李莉 张祺 +1 位作者 仇丰 王韶伊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0期69-74,82,共7页
黄河中游拥有中国最大的井工煤矿基地,井下采煤影响地表覆盖及景观格局的规律尚不明确,生态修复工作缺乏理论支撑。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现场调查,研究矿群裸地、草地、林地和人造地表等的空间分布规律,讨论生态修复措施对景观格局的... 黄河中游拥有中国最大的井工煤矿基地,井下采煤影响地表覆盖及景观格局的规律尚不明确,生态修复工作缺乏理论支撑。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现场调查,研究矿群裸地、草地、林地和人造地表等的空间分布规律,讨论生态修复措施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该矿群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灌木和草本植物互生形成的灌木草地,占总面积的63.1%,乔木林占比11.8%,主要呈带状,沿冲沟、沉陷区、河流分布,在地表形成“绿脉”,香农多样性指数高,是天然的生态廊道;矿区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主要河流乌兰木伦河渠化程度高,部分河段蓄水形成水库,部分河床裸露,遥感影像呈现人造地表的特征,表明经过防渗处理;2022年5月30日拍摄的卫星影像显示,矿区植被覆盖度均值0.45,乌兰木伦河西岸和东岸南部植被覆盖度主要呈现高—高聚类特征,乌兰木伦河东岸大部分区域呈现低—低聚类特征。研究成果可为井工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修复 井工煤矿 遥感 地表覆盖 景观格局
下载PDF
高校自供热系统改造节能效果分析
19
作者 梁昱升 《江苏建材》 2023年第2期12-14,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工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建筑供热节能改造是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文章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进行了“煤改气”分时分区供热节能改造策略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分时分区供热可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能产生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工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建筑供热节能改造是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文章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进行了“煤改气”分时分区供热节能改造策略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分时分区供热可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能产生巨大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系统 分时分区供热 煤改气 天然气 锅炉
下载PDF
中国几个主要煤产地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38
20
作者 庄新国 杨生科 +1 位作者 曾荣树 徐文东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3-66,共4页
采用原煤直接溶样和使用ICP-MS方法对我国平朔、大同、六盘水和唐山几个主要煤产地煤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报道了这几个主要煤产地煤中51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对其含量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与海水有关的过渡相沉积环境中的煤的Li... 采用原煤直接溶样和使用ICP-MS方法对我国平朔、大同、六盘水和唐山几个主要煤产地煤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报道了这几个主要煤产地煤中51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对其含量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与海水有关的过渡相沉积环境中的煤的Li,Be,Sc,Ti,V,Zn,Cu,Ga,As,Se,Y,Zr,Sn,Pb,Th,U和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内陆湖泊沉积环境中的煤的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主要煤产地 煤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