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译”与现代汉语文学语言:1930年代鲁迅翻译论争背后的文化与语言问题
1
作者 汪卫东 刘晓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1930年代围绕鲁迅“硬译”的论争,不仅关乎翻译的具体策略,而且与近代以来的汉语革新问题深度相关。梁实秋等人对鲁迅的论争,聚焦于“信”与“顺”的孰先孰后,作为同一阵营的瞿秋白对鲁迅的批评和要求,则将“信”与更高要求的“顺”—... 1930年代围绕鲁迅“硬译”的论争,不仅关乎翻译的具体策略,而且与近代以来的汉语革新问题深度相关。梁实秋等人对鲁迅的论争,聚焦于“信”与“顺”的孰先孰后,作为同一阵营的瞿秋白对鲁迅的批评和要求,则将“信”与更高要求的“顺”——“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白话”——相结合。鲁迅在论争中坚持了“信”的原则,其背后既有文化启蒙的深刻动机,也有现代汉语革新的深度考量,鲁迅在现代汉语革新问题上保持了复杂的历史性态度,将现代汉语视为正在生成的现代民族语言,通过取法异域语言革新创造新的现代汉语。鲁迅在自己的“直译”实践中,结合传统汉语和异域语言的长处,形成了极富表现力的现代汉语文学语言,为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成熟作出了贡献。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的成熟得益于文学翻译,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作家在自己的文学翻译中锻造文学语言,当代作家莫言、余华、王小波等的文学语言也受惠于当代杰出文学翻译家优秀的翻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翻译 “硬译” “欧化” 梁实秋 瞿秋白 现代汉语文学语言
下载PDF
论鲁迅与梁实秋翻译论战的本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子洋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07-110,共4页
新文化运动后,以鲁迅和梁实秋为代表的两派之间的翻译论战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探究这场论战的本质和爆发原因,不仅涉及到对鲁迅和梁实秋翻译思想的研究,还涉及到对当时中国文学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展情况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以翻... 新文化运动后,以鲁迅和梁实秋为代表的两派之间的翻译论战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探究这场论战的本质和爆发原因,不仅涉及到对鲁迅和梁实秋翻译思想的研究,还涉及到对当时中国文学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展情况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以翻译角度为视角对文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因此,文章基于操纵学派理论,认为此次论战是新旧文学系统碰撞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鲁迅 硬译 操纵学派 多元系统理论 控制论
下载PDF
语料库驱动下的译者风格研究——以《阿Q正传》两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郭文杰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整体可读性、词汇和句子3个层面对梁社乾与蓝诗玲英译《阿Q正传》两译本进行考察。从译者个体差异、翻译目的和时代变化3个角度对译者风格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蓝诗玲译本词汇丰... 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整体可读性、词汇和句子3个层面对梁社乾与蓝诗玲英译《阿Q正传》两译本进行考察。从译者个体差异、翻译目的和时代变化3个角度对译者风格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蓝诗玲译本词汇丰富度高于梁社亁译本;蓝诗玲译本整体阅读难度大于梁社亁译本,梁社亁译本平均句长大于蓝诗玲译本。整体而言,梁社亁译本风格简单全面,忠实质朴;蓝诗玲译本风格精致简洁,流畅易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阿Q正传》 梁社乾 蓝诗玲 鲁迅
下载PDF
吕梁山区黄土边坡工程地质分区及强度参数选取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慧丽 龙建辉 +2 位作者 刘海松 籍延青 张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 a)、晋西(I b)和晋西南(I c)3个亚区;并对53个边...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 a)、晋西(I b)和晋西南(I c)3个亚区;并对53个边坡的黄土进行了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边坡黄土在不同直剪试验方法下的峰值强度、"启动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参数值。根据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调查类比,对3个亚区边坡在3种强度参数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统计和数值分析,结合应力变形计算实例分析发现:强度参数在不同地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晋西北区(I a)降雨少,构造活动不频繁,边坡以坡面破坏为主,采用峰值强度进行边坡设计更为合适;晋西区(I b)构造发育,老滑坡较多,且地震活动使得土体强度相对下降,公路边坡设计的强度参数选用残余强度,有较高的安全保证;晋西南区(I c)降雨多,优先选用"启动强度",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黄土边坡 工程地质分区 强度 参数
下载PDF
艾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春 李水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6,共3页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法 ,试验了以水、丙酮、乙醇、氯仿、乙醚为溶剂的艾蒿提取物及艾蒿精油对菜青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 ,乙醇提取物和精油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 ,乙醇提取物主要表现为触杀活性 。
关键词 杀虫剂 艾蒿提取物 生物活性 室内毒力测定法 杀虫活性 乙醇提取物 精油 触杀活性 胃毒 拒食活性
下载PDF
从岭南三郡至南越国——秦汉之际“陆梁”说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50-56,共7页
历史上的岭南地区纳入统一王朝版图,经历了从秦始皇的岭南三郡之设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国的历程。司马迁对秦汉之际中央王朝经略岭南的记述中,以"陆梁"指称岭南百越之地,既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所指,更是岭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性格... 历史上的岭南地区纳入统一王朝版图,经历了从秦始皇的岭南三郡之设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国的历程。司马迁对秦汉之际中央王朝经略岭南的记述中,以"陆梁"指称岭南百越之地,既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所指,更是岭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性格的指称。其中寄寓了秦汉之际官方话语系统中的岭南观念和为解决岭南百越孤悬问题所采取的特别措施。"陆梁"之说兼有了地理和文化的双重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陆梁 岭南三郡 南越国
下载PDF
陆良争创旅游文化大县的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65,共3页
本文分析了陆良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陆良争创旅游文化大县的思路。
关键词 陆良县 旅游资源 旅游业 旅游文化 发展策略
下载PDF
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之争及对翻译批评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琳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和梁实秋就翻译的性质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硬译和汉语文法欧化等几个问题。其中涉及的翻译原则,是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批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
关键词 鲁迅 梁实秋 硬译 翻译批评
下载PDF
“饮冰”与“死火”——论梁启超与鲁迅的创作心境与文化心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亚明 宋剑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4,共6页
"饮冰子"是梁启超的笔名,表达了梁启超对国家忧虑焦灼的痛苦情绪;"火的冰的人"是鲁迅的自况,表达了鲁迅在绝望的冰谷中燃烧的悲壮情怀。如果用"饮冰"意象来形容梁启超创作中热烈而奔放的美学风格,那么,&q... "饮冰子"是梁启超的笔名,表达了梁启超对国家忧虑焦灼的痛苦情绪;"火的冰的人"是鲁迅的自况,表达了鲁迅在绝望的冰谷中燃烧的悲壮情怀。如果用"饮冰"意象来形容梁启超创作中热烈而奔放的美学风格,那么,"死火"意象则最能体现鲁迅创作中的冷峻与悲凉。无论表现为"饮冰"还是"死火"的创作心境,其实都源自启蒙的焦虑。因此,"荷戟独彷徨"不再是单纯个体的寂寞与哀伤,而是表现了更深沉的忧患精神与进取意识,代表了这一过渡时期知识分子最具象征意义的精神姿态与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鲁迅 饮冰 死火 创作心境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秉福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2期97-103,共7页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梁漱溟 卢作孚 乡村建设运动 比较 借鉴
下载PDF
试论梁启超对鲁迅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春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形成,受到多种文化资源的影响,其中梁启超的影响不容忽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整套话语:将国民性作为政治变革的前提、以文学作为改造国民性的工具、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概括,都是对梁启超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梁启超的国民... 鲁迅国民性思想的形成,受到多种文化资源的影响,其中梁启超的影响不容忽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整套话语:将国民性作为政治变革的前提、以文学作为改造国民性的工具、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概括,都是对梁启超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梁启超的国民性理论是鲁迅国民性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梁启超 国民性 影响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之争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美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84,共4页
通过多元系统论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就翻译问题展开的论战。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分析鲁梁的翻译论战,并以此验证多元系统论在解释翻译现象时的合理性和局限... 通过多元系统论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就翻译问题展开的论战。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分析鲁梁的翻译论战,并以此验证多元系统论在解释翻译现象时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认为多元系统论站在整个文化背景下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和策略的选择有其合理性,但同时该理论忽略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论 翻译 鲁迅 梁实秋
下载PDF
乡村教育运动先驱者的教育精神——以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为典型代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勇樽 李晓兰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6期5-9,37,共6页
黄炎培(1878-1965)、陶行知(1891-1946)、晏阳初(1890-1990)、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1893-1952)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和典型代表人物。他们从教化农民入手,试图以此来改进农村生活和推进农村建设,折射出农村教育是农村... 黄炎培(1878-1965)、陶行知(1891-1946)、晏阳初(1890-1990)、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1893-1952)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和典型代表人物。他们从教化农民入手,试图以此来改进农村生活和推进农村建设,折射出农村教育是农村乃至国家整体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审视先驱者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三教并举的主张,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相结合的愿景,实施大教育观以及一系列试验实践教育探索,发掘其已经积淀凝炼的优秀的教育精神,颇具历史镜鉴与现实观照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运动 教育精神 黄炎培 陶行知 晏阳初 梁漱溟 卢作孚
下载PDF
反抗绝望与超越绝望——鲁迅《野草》和梁实秋《雅舍小品》生命哲学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7-112,130,共7页
鲁迅的《野草》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充满对生命执着的探寻,大体来说,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向下扎根,具有深刻性、真挚性;梁实秋的生命哲学是向上飞升,具有超越性、平和性。《野草》是鲁迅对黑暗社会"绝望"和"反抗绝望&q... 鲁迅的《野草》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充满对生命执着的探寻,大体来说,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向下扎根,具有深刻性、真挚性;梁实秋的生命哲学是向上飞升,具有超越性、平和性。《野草》是鲁迅对黑暗社会"绝望"和"反抗绝望"的刻骨铭心的生命箴言;《雅舍小品》则是梁实秋对现实社会"绝望"从而"超越绝望"的从容典雅的生命诗篇。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韧性战斗精神,是执着现在的现实主义,归根结底是"真",真中有善,是一种大善;梁实秋"超越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儒雅为业,是执着现在的理想主义,溯本探源是"善",善中有真,是一种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梁实秋 生命哲学 反抗绝望 超越绝望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的三位最杰出战略家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亚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7-102,共6页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第二位的战略家;诸葛亮完整规划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毕生坚持复兴汉朝的战略目标,成为第三位的战略家。罗贯中在主观上力图使曹操妖魔化、鲁肃边缘化、诸葛亮神圣化,但是终究无法改变他们战略家身份的实际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战略家 曹操 鲁肃 诸葛亮
下载PDF
国民性:沉郁的世纪关怀──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的思想个案出发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宝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中国国民性改造是20世纪思想家们关注的重大课题。梁启超、陈独秀、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颇具典型意义。三位先哲的相同点是:家世与个人际遇使他们同时拥有传统与现代两个头脑;济世报国的情怀使他们同唱一首歌:由立人而立国;都在... 中国国民性改造是20世纪思想家们关注的重大课题。梁启超、陈独秀、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颇具典型意义。三位先哲的相同点是:家世与个人际遇使他们同时拥有传统与现代两个头脑;济世报国的情怀使他们同唱一首歌:由立人而立国;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艰难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民性改造思潮 20世纪 梁启超 陈独秀
下载PDF
《梦粱录》俗语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虎 樊亚楠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48-52,共5页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词汇的最主要特点是具有种类繁多的俗语词。采用"追根溯源""同类比较""整体考察"等方法,从《梦粱录》中选取商业、嫁娶、生育三方面词语进行考释,论述《梦粱录》中俗语词的特点,揭...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词汇的最主要特点是具有种类繁多的俗语词。采用"追根溯源""同类比较""整体考察"等方法,从《梦粱录》中选取商业、嫁娶、生育三方面词语进行考释,论述《梦粱录》中俗语词的特点,揭示其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粱录 俗语词 词汇特点 语料价值
下载PDF
“龙虎榜”与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演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恩铭 《殷都学刊》 2008年第3期98-102,共5页
"龙虎榜"的录取过程为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一次代群承传提供了最佳机遇,"龙虎榜"是中唐文体文风改革思想承传的一个联接点。陆贽、梁肃等人继承了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人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时代... "龙虎榜"的录取过程为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一次代群承传提供了最佳机遇,"龙虎榜"是中唐文体文风改革思想承传的一个联接点。陆贽、梁肃等人继承了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人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他们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通过贞元八年(792)的这次科举取士被韩愈等人接受下来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才有了文体文风改革运动的发展高潮。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发展从陆贽、梁肃传至韩愈、李观等人已日臻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榜 陆贽 梁肃 中唐文学 文体文风改革
下载PDF
论陆贾思想与《春秋穀梁传》思想的一致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德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7-50,共4页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因此,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的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穀梁传》 陆贾 思想 一致性
下载PDF
呈现忠厚木讷儒生本性的鲁肃形象之惑——从鲁肃衬托诸葛亮的创作角度谈当代鲁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光峰 《阴山学刊》 2017年第3期68-72,共5页
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仙形象,罗贯中使鲁肃形象矮化,并呈现出一种忠厚木讷、柔弱胆小的"儒生"品德与性格特征。当代某些学者只着眼于对鲁肃忠厚木讷的形象维护上,看不出鲁肃忠厚木讷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儒生"身份与本... 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仙形象,罗贯中使鲁肃形象矮化,并呈现出一种忠厚木讷、柔弱胆小的"儒生"品德与性格特征。当代某些学者只着眼于对鲁肃忠厚木讷的形象维护上,看不出鲁肃忠厚木讷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儒生"身份与本性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肃 诸葛亮 儒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