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氏春秋》言“辩”的语言哲学审视 被引量:2
1
作者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4,共8页
通过对“辩”(辩说)的多方面分析,《吕氏春秋》不仅初步论及了主体间交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阐明了成功交际的若干规范性要求,而且对普通名言在表达普遍之道方面的限度也有所涉及。这些论述吸取了先秦诸子在语言之思方面的诸多积极成果,... 通过对“辩”(辩说)的多方面分析,《吕氏春秋》不仅初步论及了主体间交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阐明了成功交际的若干规范性要求,而且对普通名言在表达普遍之道方面的限度也有所涉及。这些论述吸取了先秦诸子在语言之思方面的诸多积极成果,并有所创新,构成了中国古代语言哲学历史演进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辩说 语言哲学
下载PDF
《吕氏春秋》与黄帝、三皇五帝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霍有光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Huangdi and the Five Lords culture which came into being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770-476B.C)and the Warring States(475-221B.C)was systematically formed and perfected in Lu Shi Chun Qiu which originated the con... Huangdi and the Five Lords culture which came into being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770-476B.C)and the Warring States(475-221B.C)was systematically formed and perfected in Lu Shi Chun Qiu which originated the concept of “the August Ones and the Five Lords”and established the Five Lords culture which holds that Huangdi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direction and position as well as the course of history.Huangdi and the August Ones and the Five Lords not only lai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 outlook on nature and theory of knowledge of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music,politics,etc.Lu Shi Chun Qiu plays an indispensable historical role in making the Five Lords with Huangd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cestors of Chinese nation and making Huangdi and the August Ones and the Five Lords culture the original civi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三皇五帝 吕氏春秋
下载PDF
简论《吕氏春秋》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5-50,共6页
从兼容各家的成书特征到有关艺术理论的具体方面 ,《吕氏春秋》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在作家修养上 ,都主张屏弃外在功利的影响 ;在文学艺术的理论构建方面 ,都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主张和观点 ,如文学的发展观点、... 从兼容各家的成书特征到有关艺术理论的具体方面 ,《吕氏春秋》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在作家修养上 ,都主张屏弃外在功利的影响 ;在文学艺术的理论构建方面 ,都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主张和观点 ,如文学的发展观点、执一思想、内容形式的关系以及因势理论和鉴赏理论等等。将它们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加深《文心雕龙》的理论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文心雕龙》 执一 心性修养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中乐正氏之儒
4
作者 许富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1-85,共5页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的主要思想——重孝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作为治国的根本;其贵信等思想亦被《吕氏春秋》合理吸收,作为君主修身的重要内容;乐正氏之儒具有兼儒墨的学术特点,这与杂家"...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的主要思想——重孝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作为治国的根本;其贵信等思想亦被《吕氏春秋》合理吸收,作为君主修身的重要内容;乐正氏之儒具有兼儒墨的学术特点,这与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学术特点十分接近;乐正氏之儒是通过尸子而在秦地传承,从而为吕不韦所熟悉与采用;研究《吕氏春秋》杂家思想的形成,尸子这个人不应该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乐正子春 儒家
下载PDF
《吕氏春秋》中表高程度的副词研究
5
作者 林雪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表高程度的副词7个:"极"、"最"、"至"、"太"、"大"、"甚"、"殊"。所用副词不多,但用例情况复杂,小类齐全,已非常成体系...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表高程度的副词7个:"极"、"最"、"至"、"太"、"大"、"甚"、"殊"。所用副词不多,但用例情况复杂,小类齐全,已非常成体系。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中表高程度的副词与其他先秦同类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表高程度的副词 计量分析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反问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9-62,71,共5页
在穷尽考察《吕氏春秋》疑问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反问句从形式特征、语义模式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和阐释,着重揭示不同形式的反问句的语义蕴涵和语义模式。认为《吕氏春秋》中反映出来的反问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已经... 在穷尽考察《吕氏春秋》疑问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反问句从形式特征、语义模式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和阐释,着重揭示不同形式的反问句的语义蕴涵和语义模式。认为《吕氏春秋》中反映出来的反问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已经十分接近现代汉语的反问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反问句 疑问句 形式特征 语义模式 语用功能 古代汉语
下载PDF
试论《吕氏春秋》的修辞观
7
作者 曹波 朱翔 张利桃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与其门人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杂陈各大流派的学说思想而又自成体系,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修辞学研究方面。《吕氏春秋》的修辞观以儒、墨、道、法为主,也吸收了先秦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其修辞学思...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与其门人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杂陈各大流派的学说思想而又自成体系,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修辞学研究方面。《吕氏春秋》的修辞观以儒、墨、道、法为主,也吸收了先秦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其修辞学思想来源于社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修辞观 杂家
下载PDF
以“鲁史”指《春秋》源于李程律赋考
8
作者 肖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80-83,共4页
"鲁史"最早指的是鲁国的史书,后来以"鲁史"代指《春秋》也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以李程《汉章帝白虎殿观诸儒讲五经赋》为代表的唐代律赋中所使用的"鲁史",则是以"鲁史"来代指孔子《春秋... "鲁史"最早指的是鲁国的史书,后来以"鲁史"代指《春秋》也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以李程《汉章帝白虎殿观诸儒讲五经赋》为代表的唐代律赋中所使用的"鲁史",则是以"鲁史"来代指孔子《春秋》这一用法最早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史” 春秋 李程 律赋
下载PDF
《吕氏春秋》中的民与君民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庞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80,共10页
《吕氏春秋》所理解的民,是与天同气的群氓。一方面,民愚昧无知,只知逐欲求利;另一方面,民又是与天同气的,民心反映着天心。民是群氓,故必须立百官来治理;民与天同气,故举事必顺民心。民本与君本于是表现为一种循环的逻辑,君与民互为目... 《吕氏春秋》所理解的民,是与天同气的群氓。一方面,民愚昧无知,只知逐欲求利;另一方面,民又是与天同气的,民心反映着天心。民是群氓,故必须立百官来治理;民与天同气,故举事必顺民心。民本与君本于是表现为一种循环的逻辑,君与民互为目的,亦互为工具。民心不可违背,但民只能以天为中介间接影响于君。民因为与天同气而客体化了,只是治的对象,不能成为治道的主体。这是《吕氏春秋》中民本思想的真实涵义,它与民主(民治)毫无关系。中国古代的“民本”之说,大抵如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民本
原文传递
道家生命气化论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霞 《黄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道家将生命产生的机制归结为“气”的变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命气化论。道家生命气化论萌芽于《老子》,在《老子》第42章中初见端倪;形成于《庄子》,《庄子》运用“气”的聚散变化及其“交通成和”的原理来解释生命现象产生的机制;《... 道家将生命产生的机制归结为“气”的变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命气化论。道家生命气化论萌芽于《老子》,在《老子》第42章中初见端倪;形成于《庄子》,《庄子》运用“气”的聚散变化及其“交通成和”的原理来解释生命现象产生的机制;《管子》和《吕氏春秋》中的部分道家篇章通过对生命孕育和产生之具体过程的解释,发展了道家的生命气化论;至汉代道家集大成之作《淮南子》,则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阴阳气化产生生命现象的内在机制,将道家生命气化论推向理论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命气化论 《老子》 《庄子》 《管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下载PDF
以儒道谈吕不韦齐家
11
作者 安彩凤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91-94,共4页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以独特的商人眼光,以异人为"奇货",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泽可以遗世之利"的资本,并有计划地使赵姬有身而献于异人,为加...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以独特的商人眼光,以异人为"奇货",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泽可以遗世之利"的资本,并有计划地使赵姬有身而献于异人,为加强与秦王室的关系奠定基础,最终促成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一系列之手段,与其后来所编的《吕氏春秋》极为不符,最终导致自杀身亡。究其原因,乃齐家失败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不韦 齐家 儒道 吕氏春秋
下载PDF
《吕氏春秋·音律》“阴将始刑”新诂
12
作者 周硕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1,共3页
《吕氏春秋·音律》有"阴将始刑"一语,前人或疑本作"阴气将刑",或疑"刑"字为"杀"字之讹。新近刊布的阜阳双古堆汉简《吕氏春秋》对应文句作"阴将始",应读为"阴将始茀(刜)&q... 《吕氏春秋·音律》有"阴将始刑"一语,前人或疑本作"阴气将刑",或疑"刑"字为"杀"字之讹。新近刊布的阜阳双古堆汉简《吕氏春秋》对应文句作"阴将始",应读为"阴将始茀(刜)"。据此,可知作"阴气将刑"之说实非;今本所作之"刑",或因"刜"、"刑(?)"形近,又涉上文"刑"字而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阴将始刑 [艹沸]
原文传递
释清华简《尹至》“汝告我夏隐率若■(诗)”之“■(诗)”
13
作者 王文意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汝告我夏隐率若■”之■的本字是“寺”,此几无疑义。李学勤将“寺”进一步释为“时”,可以认为是目前对这个字最有代表性的释读。廖名春曾提出应释为“诗”,但未得到主流认可。其实,这个字释为“诗”更为妥当。一佐以“时”说的漏洞... “汝告我夏隐率若■”之■的本字是“寺”,此几无疑义。李学勤将“寺”进一步释为“时”,可以认为是目前对这个字最有代表性的释读。廖名春曾提出应释为“诗”,但未得到主流认可。其实,这个字释为“诗”更为妥当。一佐以“时”说的漏洞,二佐以俞樾释读《吕氏春秋》之“诗”时的论述,三佐以李学勤等对清华简《金滕》“诗”的释读和“寺”“志”字形的比较,四佐以诗学源头概念,可以得出“■释为‘诗’比释为‘时’更合适”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与“诗” 尹至 金滕 吕氏春秋 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