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陆机对形成“诗中有画”传统的奠基性贡献 |
徐伯鸿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2
|
六朝诗赋观考辨——以《文赋》、《文章流别论》、《文选》、《文心雕龙》为中心 |
周萌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试论陆文夫作品的茶文化内涵 |
高建国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3 |
1
|
|
4
|
《美食家》人物塑造的原型考察与文化分析 |
高建国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5
|
《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浅析 |
史国强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6
|
试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四种“吃”法 |
张海生
吴玉玉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7
|
舌尖上的世俗与革命——陆文夫《美食家》中的大众形象分析 |
翟永明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8
|
论陆文夫“小巷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
刘清生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陆文夫“美食思想”的艺术审美内涵 |
高建国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0
|
试论《美食家》民国符号的文化寓意 |
高建国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1
|
文体周流:《文赋》理论体系论 |
刘运好
|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2
|
“儒玄揉合”精神下的“文学”理论——陆机《文赋》中的审美意识 |
朱雅琪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7
|
|
13
|
陆机《文赋》道家思想发微 |
杨晓昕
|
《天中学刊》
|
2007 |
1
|
|
14
|
日常本能·味觉认同·政治隐喻--陆文夫《美食家》的饮食书写 |
范科苑
|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5
|
“诗缘情而绮靡”说论辩 |
张登勤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1 |
1
|
|
16
|
《美食家》的荒诞性探究 |
姜丽媛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9 |
1
|
|
17
|
试论《文赋》在文论史上的贡献 |
张强强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8
|
陆文夫与《苏州杂志》——由《苏州杂志》解读陆文夫的三重身份 |
曾晨亚
刘玉梅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9
|
“以小写大”——论陆文夫《美食家》“宏观着眼,微观落笔”之笔法 |
徐汀
|
《科教导刊》
|
2018 |
1
|
|
20
|
试论《文心雕龙》对《文赋》的继承和发展(二)——构思与灵感 |
刘莹
陈树生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