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LU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he 1930s Viewed Through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1
作者 XU L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7年第7期446-449,共4页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LI5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he 193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rdieu'ssociological theory. It elaborates on his text selection and his strategy choice in particular and finds ...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LI5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he 193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rdieu'ssociological theory. It elaborates on his text selection and his strategy choice in particular and finds out that hisunique translation practice is determined by his translation habitus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n his time.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s translation habitu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is life experiences, political stand, and loftypatrio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lu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ield HABITUS
下载PDF
写实基础上的表现主义观——从指导与创作之间的错位看鲁迅的木刻艺术观
2
作者 蒋霞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作为中国早期木刻的精神导师,鲁迅对于木刻青年的指导强调写实与素描,但木刻家们的创作却倾向于表现风格。这与作为译介者的鲁迅不无关系:他编选出版的版画集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对木刻家形成了潜在的影响。鲁迅强调写实是出于科学、民... 作为中国早期木刻的精神导师,鲁迅对于木刻青年的指导强调写实与素描,但木刻家们的创作却倾向于表现风格。这与作为译介者的鲁迅不无关系:他编选出版的版画集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对木刻家形成了潜在的影响。鲁迅强调写实是出于科学、民主、启蒙等功利目的,而他本心却对富于主观意志与激情的表现主义美术称心喜欢。但他对表现主义的赞赏是有限度的,这便是具有一定的写实基础,而对于完全脱离了客观物象、任意解构的艺术,他则坚决反对。因此,鲁迅关于木刻的艺术观可说是基于写实的表现主义,内在的是革命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受他指导的中国早期木刻,一方面吸取了珂勒惠支、苏联版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汲取了其中的表现性技法、语言及西欧现代派艺术的营养,在思想内涵的深化和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中进行着相对独立的艺术表达,创作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独特的绘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写实 表现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 木刻艺术观
下载PDF
先立其大,易简工夫,道不外索——论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
3
作者 曾文婕 石书奇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道不外索”三项“学”的价值规范,提出学习应先立其大而不应立卑小志向和目标,应易简工夫而不应支离事业,应道不外索而不应向外求知真理,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学而不应怎样学的问题。以“成人”和“行道”的价值理想体现“学”的最高价值追求。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有主次本末之分,应以德为先;学习须先立志,应志存高远;学习应整体明悟,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学习应独立思考,不能迷信书本教条;学习应躬行实践,不能埋没于文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价值观 先立其大 易简工夫 道不外索
下载PDF
关联、异同、比照、影响——赛珍珠与鲁迅的中国小说观比较
4
作者 朱希祥 王从仁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从4个方面对赛珍珠与鲁迅的中国小说评述言语与理论的关系及其两者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探讨,即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观的关联、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观的异同、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评论的比照、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观的学术影响等,借以... 从4个方面对赛珍珠与鲁迅的中国小说评述言语与理论的关系及其两者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探讨,即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观的关联、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观的异同、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评论的比照、赛珍珠与鲁迅中国小说观的学术影响等,借以认识鲁迅与赛珍珠的中国小说观念与论说的重要意义,希冀引起更全面、深入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鲁迅 中国小说观
下载PDF
鲁迅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5
作者 王建刚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8,F0003,共9页
鲁迅终生奉行“拿来主义”。他很早就着手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向革命文学运动转变,他的翻译重心逐渐转向苏俄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对苏俄文艺政策与无产阶级文学、“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等... 鲁迅终生奉行“拿来主义”。他很早就着手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向革命文学运动转变,他的翻译重心逐渐转向苏俄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对苏俄文艺政策与无产阶级文学、“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等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除了“硬译”相关著作之外,鲁迅还撰写了大量的“译序”或“译后记”。这些文字及其对译著的“挑选”展现了鲁迅逐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苏俄文艺政策 抵抗 回心
下载PDF
早期鲁迅“迷信”观的逻辑进路与命题建构
6
作者 薛晨鸣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7,共11页
“迷信可存”是早期鲁迅提出的重要观点,学界在关注其思想价值时,对于“迷信”的词源演进和“迷信可存”的命题建构,研究尚显薄弱。作为早期鲁迅自觉使用并主动建构的“迷信”,不仅关涉其在现代语境中的词义汉化过程,也是鲁迅“托词言... “迷信可存”是早期鲁迅提出的重要观点,学界在关注其思想价值时,对于“迷信”的词源演进和“迷信可存”的命题建构,研究尚显薄弱。作为早期鲁迅自觉使用并主动建构的“迷信”,不仅关涉其在现代语境中的词义汉化过程,也是鲁迅“托词言志”的重要见证。梁启超的报刊传播和章太炎的宗教观念构成了鲁迅了解并建构“迷信”词义的思想资源。鲁迅发掘出处于科学对立面的是“妄信”,实现“迷信”反科学释义的松绑。由于“农人/伪士”“迷信/科学”“鲁迅/日本”三者存在权力压制关系同构的现象,鲁迅寻觅到“迷信”的对接主体--农人,实现从“科学+小说”到“迷信+农人”的救国策略转向。“迷信可存”是在“迷信”词义赋予的过程中,融汇早期鲁迅的诸多思想观念建构而成的阶段性命题,旨在以“迷信可存”唤醒传统资源中的“古民神思”,进而取今复古,实现国族自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迷信观 迷信可存 农人 古民神思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化批评的范式探究——论鲁枢元的生态文化观
7
作者 朱鹏杰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0-16,共7页
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中说聊斋》是生态文化批评的代表作,前者对陶渊明的历史影响、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后者则聚焦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以生态文化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为中国生态文化批评提... 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中说聊斋》是生态文化批评的代表作,前者对陶渊明的历史影响、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后者则聚焦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以生态文化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为中国生态文化批评提供了跨学科研究个案。在这两部专著及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访谈中,鲁枢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批评观,这是建立在精神生态、乡土思考、传统文化和绿色话语之上的研究范式,推动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批评 范式 鲁枢元 文化观
下载PDF
文人色彩观在卢辅圣作品中的运用表现
8
作者 彭越 《色彩》 2023年第11期52-54,共3页
文人是促成中国绘画历史成就与发展的重要审美群体,文人的绘色审美,以及诗意化的审美意趣与书法的形式美感渗入这方寸之间,将“墨色审美”运用到了极致,卢辅圣的作品在此基础上,立足形与色,放大文人色彩观在作品中的绘画表现,创造出卢... 文人是促成中国绘画历史成就与发展的重要审美群体,文人的绘色审美,以及诗意化的审美意趣与书法的形式美感渗入这方寸之间,将“墨色审美”运用到了极致,卢辅圣的作品在此基础上,立足形与色,放大文人色彩观在作品中的绘画表现,创造出卢辅圣独有的笔墨形式感,重构绘画的心理空间,打造出富有哲学意识的时代美学用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观 文人 卢辅圣
下载PDF
以爱代恩与幼者本位:论鲁迅的父子观及其实践
9
作者 徐仲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4-50,共7页
礼教的父子观以血缘的“恩”为基础,通过自然化,复制着王权专制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恩”中的血缘之爱被礼教秩序异化为“毒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礼教父子观被新的儿童教育观所否定。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出以爱代... 礼教的父子观以血缘的“恩”为基础,通过自然化,复制着王权专制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恩”中的血缘之爱被礼教秩序异化为“毒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礼教父子观被新的儿童教育观所否定。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出以爱代恩、幼者本位,从根本上颠覆了礼教父子观的合法性。海婴出生后,鲁迅大体按照这一观念来实践:尊重孩子的天性,以无功利的爱和科学的知识教育孩子。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鲁迅的父子观及其实践是儒家家庭伦理向现代转化的一个具有启示性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爱代恩 幼者本位 鲁迅 父子观
下载PDF
文学史教学中的经典作品解析——以鲁迅文本为例
10
作者 孙海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在文学史教学中,对经典作品展开深度解析是常用方法,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如何解读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操作层面的实践意义,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文学史有其自身的建构逻辑,对于经典作品的解析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要素... 在文学史教学中,对经典作品展开深度解析是常用方法,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如何解读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操作层面的实践意义,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文学史有其自身的建构逻辑,对于经典作品的解析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要素展开。日常教学中对于经典作品的解析必须注意三点:第一,不仅要洞察作家的创作意图,更要注意将其置于特定的文学史脉络中去讲解;第二,辩证地看待文学史著作对于经典作品的具体分析;第三,自觉树立“大文学史”观,注意从不同维度拓展经典作品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教学 经典作品 鲁迅 话语建构 “大文学史”观
下载PDF
“魏晋风度”论的学术渊源--从刘师培到鲁迅
11
作者 张军强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清末民初的刘师培从重新肯定魏晋文学和文化地位的角度出发,由魏晋文学风格的变迁入手,在论汉魏、魏晋文学风格变迁中谈及了魏晋主要文士的人格精神,开启了近世对魏晋文士精神风貌大规模考察的先河,对后来的魏晋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者产... 清末民初的刘师培从重新肯定魏晋文学和文化地位的角度出发,由魏晋文学风格的变迁入手,在论汉魏、魏晋文学风格变迁中谈及了魏晋主要文士的人格精神,开启了近世对魏晋文士精神风貌大规模考察的先河,对后来的魏晋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者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直接启发了鲁迅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和阐释。而鲁迅第一次以“魏晋风度”来定义魏晋文人精神的总体风貌,从而确立了魏晋风度的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鲁迅 魏晋文学观 “魏晋风度”论 渊源
下载PDF
论鲁迅的电影观
12
作者 卢思宇 《媒介批评》 2023年第1期263-276,共14页
不同于在书信、日记等文体中对于观影活动相对平和的“记述”,鲁迅在杂文中以犀利的笔法“议论”电影,穿过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媒介的表象,从国产影片出发批判中国国民安于“被描写”、国家长久“无声”的弊病,继而发现了外国产中国题材影... 不同于在书信、日记等文体中对于观影活动相对平和的“记述”,鲁迅在杂文中以犀利的笔法“议论”电影,穿过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媒介的表象,从国产影片出发批判中国国民安于“被描写”、国家长久“无声”的弊病,继而发现了外国产中国题材影片所潜藏的殖民话语,并提出以“自知”疗救国民性中的“自欺”,进而呼唤国民拒绝“被描写”,重掌“描写”自身的话语权,将“无声的中国”变为“有声的中国”。鲁迅杂文中的电影观以国民性批判为思想源泉,散发着启蒙思想的光芒。本文着眼于鲁迅的杂文创作,将鲁迅杂文对电影的“论”与日记、书信等文体对观影经历的“述”进行了一定的分隔,以期更加接近鲁迅创作与电影相关之杂文时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半殖民地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电影观 殖民话语 话语权
下载PDF
鲁迅幼儿体育观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永骏 郭平 黄贵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对鲁迅幼儿体育观进行研究。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中外哲学思想家的影响和丰富的教育经历等诸多原因,形成了鲁迅独具特色的幼儿体育观。鲁迅幼儿体育观包含养成幼儿体育锻炼的习惯,尊重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视游戏... 对鲁迅幼儿体育观进行研究。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中外哲学思想家的影响和丰富的教育经历等诸多原因,形成了鲁迅独具特色的幼儿体育观。鲁迅幼儿体育观包含养成幼儿体育锻炼的习惯,尊重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视游戏为幼儿最正当行为,提倡女童放足、提出母壮儿肥的主张等。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今天,应充分认识与挖掘鲁迅的幼儿体育观,高度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安排体育活动时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游戏看作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重视妇女儿童体育运动、树立健康审美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体育观 教育思想 游戏 鲁迅
下载PDF
鲁迅,为何成为中国现代儿童观的经典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妍 孙巧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99-104,共6页
鲁迅所确立的"立人"为旨归的现代启蒙主义儿童观,作为鲁迅思想世界和文学世界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始终处于变动状态。其实,鲁迅儿童观的独特性正是在于鲁迅对儿童观体验和表达上的深刻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由此开... 鲁迅所确立的"立人"为旨归的现代启蒙主义儿童观,作为鲁迅思想世界和文学世界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始终处于变动状态。其实,鲁迅儿童观的独特性正是在于鲁迅对儿童观体验和表达上的深刻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由此开启并探索了中国现代儿童观的诸多要义并居于中国现代儿童观的经典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儿童观 启蒙主义 儿童本位 矛盾性
下载PDF
鲁迅的戏剧观 被引量:10
15
作者 彭万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352-357,共6页
鲁迅的戏剧活动和戏剧观念很少被人提及。他的戏剧活动是丰富的,他的戏剧观念不乏偏激与片面,但也具有敏锐深刻的洞见。这对当代中国戏剧理论与创作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鲁迅 戏剧活动 戏剧观
下载PDF
多重批评理论视野下的《白鹿原》文本解读——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十年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慧 汤玲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无论就《白鹿原》的思想容量、文化内涵、历史深度 ,还是艺术表现 ,都足以显示 2 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实绩。从社会历史学角度 ,它构建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 ;从女权主义出发 ,它描绘出一个“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 ;在文化研究方面 。
关键词 陈忠实 《白鹿原》 文本 批评 视野
下载PDF
鲁迅的语言文字观与日本语言文字发展之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1,共3页
鲁迅的语言文字观与日本语言文字发展有重大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现代汉语的拉丁化;二是现代汉语的言文一致;三是翻译。在这三个层面上,鲁迅都从日语的现代转型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 鲁迅 语言文字观 日语
下载PDF
超性别书写——鲁迅作品的女性主义立场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建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鲁迅在他的妇女问题论著中 ,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 ,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 ,并书写了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探索、指引女性解放道路。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男性视角和意识 ,具有鲜明的... 鲁迅在他的妇女问题论著中 ,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 ,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 ,并书写了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探索、指引女性解放道路。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男性视角和意识 ,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男性视角 超越 女性主义立场
下载PDF
鲁迅早期翻译观溯源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朝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鲁迅早期(1907-1909年)翻译观,与其早期文学观实际上是同质异构,同时形成,相互呼应,呈一种互动的状态。至于其中所谓译语的"词致朴讷",其特色不乏"简约"、"刚健",十分讲究译语的"力"度,既与译... 鲁迅早期(1907-1909年)翻译观,与其早期文学观实际上是同质异构,同时形成,相互呼应,呈一种互动的状态。至于其中所谓译语的"词致朴讷",其特色不乏"简约"、"刚健",十分讲究译语的"力"度,既与译者的文学观相呼应,又渗透了译者自身的艺术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观念 翻译观
下载PDF
论鲁迅、陈寅恪对唐传奇的考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庆东 张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2,287,共9页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唐代小说迎来了新一波的研究关注,在确立唐传奇小说地位之前对前人的研究——鲁迅、陈寅恪,是不可或缺的。鲁迅以历时性的文献整理方式形成对中国小说的价值研究体系,陈寅恪则擅长以共时性的角度在新旧资...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唐代小说迎来了新一波的研究关注,在确立唐传奇小说地位之前对前人的研究——鲁迅、陈寅恪,是不可或缺的。鲁迅以历时性的文献整理方式形成对中国小说的价值研究体系,陈寅恪则擅长以共时性的角度在新旧资料中发现唐传奇小说问题,两者的治学风格及文化背景虽不尽相同。但在唐传奇研究上皆无疑给了一条思路让后辈学人开展,同时也给予了后辈仰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陈寅恪 唐传奇 文学角度 文化大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