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冶》“陆云精艺”句再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贾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注释未臻完善。通过仔细审读原文3处相关记载,针对《〈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注释未臻完善。通过仔细审读原文3处相关记载,针对《〈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一文所论证的"陆云精艺"应为"陵云精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此处的"陆云"实为人名而非建筑之名,并对陆云代表作《登台赋》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以供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陆云 《登台赋》
下载PDF
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 被引量:3
2
作者 冷卫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3,共5页
西晋是赋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浏亮”与“清”,是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的核心,也是西晋赋论受玄学思维的影响,走向成熟与深化的标志。陆氏兄弟的赋学批评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赋体物而浏亮”,在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的基础上,进... 西晋是赋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浏亮”与“清”,是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的核心,也是西晋赋论受玄学思维的影响,走向成熟与深化的标志。陆氏兄弟的赋学批评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赋体物而浏亮”,在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的基础上,进一步划清了诗与赋的分野;对声韵的重视,是促使永明声律说出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情的感发作用的强调,则是对汉代赋学批评奉“讽谏”为圭臬的彻底突破。在继承建安、正始赋学批评的基础上,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完成了对汉代赋学批评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赋学批评
下载PDF
理境:陆云对赋体之开拓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运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9,192,共9页
理境,不惟是诗,也是赋的基本审美形态。从对话说理,到通篇说理;再从单纯说理,到藉象说理,使赋之说理,从最初游离于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外,逐渐融入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中,从而形成理境。赋之理境的形成,楚辞开其端,汉赋拓其宇... 理境,不惟是诗,也是赋的基本审美形态。从对话说理,到通篇说理;再从单纯说理,到藉象说理,使赋之说理,从最初游离于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外,逐渐融入文本体物言志的书写体系之中,从而形成理境。赋之理境的形成,楚辞开其端,汉赋拓其宇,魏晋毕其功。其中,陆云是魏晋赋理境形成的关键人物。因象成思,藉思成理,由本质抽象,到哲理升华,从而使象、情、理构成互生互证的圆融关系,是其理境的营构特点;藉象言理,藉事说理,藉志成理,是其理境的展开方式。寓理于象,理由象生;藉思成理,情理合一;说理精警,清省雅洁,是其理境的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理境
下载PDF
“二陆”的悲情与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跃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被钟嵘称为"二陆",陆氏为东南望族,"二陆"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国的大司马。吴亡,陆机、陆云隐退故里10年,后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受到器重,但政治上...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被钟嵘称为"二陆",陆氏为东南望族,"二陆"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国的大司马。吴亡,陆机、陆云隐退故里10年,后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受到器重,但政治上却不得志,陆机甚至死于"八王之乱"。陆机和陆云的性格迥异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形成了不同的风貌,陆机繁缛,陆云鲜净。然而两人都很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承的作用。陆机的作品《文赋》精微地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在艺术构思、谋篇布局、美学标准和文体的分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文学创作 《文赋》
下载PDF
以情纬物,藉思成理:论陆云赋的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成林 刘运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如果说陆机以情境胜,以文辞胜,以诗笔写赋,格调偏于沉郁,那么陆云则以理境胜,以结构胜,诗赋界限判然,其格调偏于上扬。陆云赋的物象描摹,无论是平面静态抑或立体动态,无论是大处落笔抑或细处渲染,有层叠铺排,却绝少繁缛,用笔清省,又简... 如果说陆机以情境胜,以文辞胜,以诗笔写赋,格调偏于沉郁,那么陆云则以理境胜,以结构胜,诗赋界限判然,其格调偏于上扬。陆云赋的物象描摹,无论是平面静态抑或立体动态,无论是大处落笔抑或细处渲染,有层叠铺排,却绝少繁缛,用笔清省,又简约有致;藉物言理,叙述说理,因景寓理,则是陆云赋以情纬物、藉思成理的三种基本方式,情、景、理生生互证,构成了其独特的理境;注意"转句"与"结"的起承关合,文句之间的"流泽""无间",杜绝"言语流行断绝"等,又使其赋的艺术结构主旨突出而严谨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赋 表达体式 理境 结构
下载PDF
《文赋》“短韵”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柳春蕊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短韵”不是指小文章,而是指赋文写作当中的事类单薄,不能使所赋对象浏亮明白。并进一步讨论了“韵”与文思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文赋》 “短韵” 中国 文学评论 陆机
下载PDF
清宗室怡府藏书来源考——读杨保彝《南北诸家藏书源流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敏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3期110-112,117,共4页
关于怡府藏书的来源,陆心源的说法影响比较大,清代笔记大都沿用其说,直至今日,涉及到怡府藏书时仍被引用。但通过杨保彝《南北诸家藏书源流记》一文却发现了不同于陆氏的说法,杨氏讲到的由纳兰家入怡府和何焯之书亦归怡府的藏书来源之... 关于怡府藏书的来源,陆心源的说法影响比较大,清代笔记大都沿用其说,直至今日,涉及到怡府藏书时仍被引用。但通过杨保彝《南北诸家藏书源流记》一文却发现了不同于陆氏的说法,杨氏讲到的由纳兰家入怡府和何焯之书亦归怡府的藏书来源之说均是前所未有的新说法,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怡府藏书来源提供了重要史料,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怡府藏书 陆心源 允祥弘 晓纳兰揆 叙何焯
下载PDF
《祝福》的食色文化底韵
8
作者 林方直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1,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冲破封建礼教对人欲的禁锢扼杀,解放民众的自然人性,肯定张扬食色文化。鲁迅也是张扬食色文化最有力的一员。《祝福》中的"我"寄寓作者的食色文化意识:通过"我"对身临...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冲破封建礼教对人欲的禁锢扼杀,解放民众的自然人性,肯定张扬食色文化。鲁迅也是张扬食色文化最有力的一员。《祝福》中的"我"寄寓作者的食色文化意识:通过"我"对身临境界和心造境界的依违去就,结合"鱼"的符意、《祝福》篇名、祥林嫂悲剧,论述作品的食色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鲁迅 “存天理 灭人欲” “鱼” 食色文化底蕴
下载PDF
李商隐《白云夫旧居》考辨
9
作者 王东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2,共2页
刘学锴、余恕诚合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汇集了明清以来有关《李商隐诗集》的注、笺、评点等重要研究成果,并详加甄别和匡谬。可以说该书是目前致力于李商隐研究者的最为可靠和权威的资料凭据。但书中也存在着许多牵强附会的误释... 刘学锴、余恕诚合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汇集了明清以来有关《李商隐诗集》的注、笺、评点等重要研究成果,并详加甄别和匡谬。可以说该书是目前致力于李商隐研究者的最为可靠和权威的资料凭据。但书中也存在着许多牵强附会的误释,《白云夫旧居》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诗歌集解》 《白云夫旧居》 考述
下载PDF
傅青主“有故无殒”理论治疗妊娠病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皮阿琼 朱晨晨 +1 位作者 吴李征 曾诚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4期726-728,752,共4页
"有故无殒"是中医药治疗妇科妊娠疾病的理论之一,起源于《黄帝内经》,实践于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扬于妇科名家傅青主。傅青主在其《傅青主女科·妊娠》中阐述并运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妊娠病的中医药治疗。本文总结了傅青主&... "有故无殒"是中医药治疗妇科妊娠疾病的理论之一,起源于《黄帝内经》,实践于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扬于妇科名家傅青主。傅青主在其《傅青主女科·妊娠》中阐述并运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妊娠病的中医药治疗。本文总结了傅青主"有故无殒"治疗妊娠病的用药思路,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即辨证精准是前提,药证相符是关键,治病与安胎并举是保障,通过对以上特点的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有故无殒"理论治疗妊娠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病 有故无殒 傅青主 《傅青主女科》
下载PDF
从《与兄平原书》看陆云辞赋
11
作者 张照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太康文学,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主,其中又以陆机潘岳成就最高。作为“二陆”之一的陆云,受其兄文学成就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们忽视。但陆云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辞赋创作上,都颇有自己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我们实在不该厚此薄彼。... 太康文学,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主,其中又以陆机潘岳成就最高。作为“二陆”之一的陆云,受其兄文学成就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们忽视。但陆云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辞赋创作上,都颇有自己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我们实在不该厚此薄彼。试从《与兄平原书》浅析陆云辞赋在清省、出语、主情三个方面的特色,以进一步认识陆云在太康乃至整个西晋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赋 清省 出语 先情后辞
下载PDF
陆云“作赋以言情”的赋论观及其《九愍》的创作
12
作者 宋小芹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作文解愁"与"作赋言情",是陆云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与辞赋观念。而遥承楚辞"发愤以抒情""忧与愁其相接"的抒情传统,且与晋人"深情"的文学风尚及陆云兄弟坎坷悲凄的人生经历相联系,陆... "作文解愁"与"作赋言情",是陆云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与辞赋观念。而遥承楚辞"发愤以抒情""忧与愁其相接"的抒情传统,且与晋人"深情"的文学风尚及陆云兄弟坎坷悲凄的人生经历相联系,陆云所谓"作赋以言情"之"情",更偏重于"生于愁思"的哀怨"愁情"。这种"言情""解愁忘忧"的文学观念体现在《九愍》等辞赋创作中,又普遍表现出既哀悯屈子又充满个人迁逝之感与生命之悲的悲愁情绪,从而具有浓郁的楚骚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九愍》 言情 拟骚赋 《与兄平原书》
下载PDF
“我欲因之梦天姥,渝州云乐即予宫”——忆爷爷吴觉农的好友吕允福先生
13
作者 吴宁 《茶叶》 201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吕允福先生自1930年与吴觉农在上海劳动大学相识以后,为中国茶业工作奉献了他的一生。本文记述了吕允福先生在浙江和四川重庆为茶业研究和教学的、鲜为人知的几件往事。
关键词 吕允福 浙江嵊州三界茶场 中国茶叶公司 吴觉农 西南农学院 川红
下载PDF
Collisions of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Texts, and History
14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ll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4期581-615,共35页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Fu 严复 (1854-1921)--namely, faithfulness (xin 信), conveyance (da 达), and elegance (ya 雅)--should in fact be the one that is least often discussed, da. The author principally interprets da as "conveying" the mood and then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position is then illustrated by specific examples from Lu Xun's (1881-1936) emotive and highly allusive classical-style poetry, engaging issues regarding its annotation, exegesis, and translation which have arisen in Chinese literary and scholarly circl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since the deployment of affective images has often been designated as an essential and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etry,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into Western languages must make an effort to engage with the original images--not simply resorting to paraphrases or substitutions--and concludes that poetry in translation can and does have important and lasting effect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Lin shu Yan fu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ory 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lu Xun's poetry
原文传递
茶饮有道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培凯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15,146,共13页
本文首先探讨饮茶起源,结合考古发现与古代文献,指出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已经开始喝茶。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后,饮茶出现茶仪规矩以及茶道意识,为社会上层精英提供了审美与文化修养的途径。唐代饮茶的主流方式是制团研末,烹煎成... 本文首先探讨饮茶起源,结合考古发现与古代文献,指出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已经开始喝茶。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后,饮茶出现茶仪规矩以及茶道意识,为社会上层精英提供了审美与文化修养的途径。唐代饮茶的主流方式是制团研末,烹煎成沫饽;宋代则讲究点茶与斗茶,击拂拉花,享受视觉美感;明清时期,以芽叶冲泡为主,清代以后闽赣皖山区出现茶业发酵工艺。茶器的使用,也因茶饮方式而改变,由唐代崇尚越窑青瓷,到宋代讲求建窑黑瓷,至明清珍爱白瓷与青花,并对紫砂茶器特别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 茶道 茶器 考古 陆羽 沫饽 点茶 击拂拉花 芽叶冲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