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马迁评鲁仲连“指意虽不合大义”辨析
1
作者 张艳丽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3-50,共8页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擅长辩论而急人困危,功成之后不受赏赐而飘然世外。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主要讲述鲁仲连的两件史事,一是力劝新垣衍不复言帝秦,二是一射箭书解聊城之围。司马迁在文末赞语中,认为鲁仲连“指意虽不合...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擅长辩论而急人困危,功成之后不受赏赐而飘然世外。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主要讲述鲁仲连的两件史事,一是力劝新垣衍不复言帝秦,二是一射箭书解聊城之围。司马迁在文末赞语中,认为鲁仲连“指意虽不合大义”,却颂扬他的高风亮节。围绕这一评价,后世文人或肯定鲁仲连宗周、不屑名利、排难解患等“义”的秉性;或围绕司马迁的看法,指出鲁仲连“指意虽不合大义”主要体现在宣扬的“势数”思想不符合“圣贤大义”、说服的时候使用了“恫吓”的方式、诱使燕将投降齐国不符合“忠君”大道等方面。学者对鲁仲连的多元评价,显示出鲁仲连独特的历史地位,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仲连 “义” 《史记》 司马迁
下载PDF
鲁仲连精神与运河文化——以聊城“鲁连台”吟咏为中心
2
作者 宋致东 高元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64-68,共5页
鲁仲连(又名鲁连)是战国时期齐国高士,不但能够以布衣之身成就“却秦兵”“下聊城”的非常功业,更以“义不帝秦”“辞金逃赏”“蹈海明志”的精神为世人所传颂。鲁仲连能够成为李白的崇拜对象,是因为他既能取众家之长,创非常之功,又能... 鲁仲连(又名鲁连)是战国时期齐国高士,不但能够以布衣之身成就“却秦兵”“下聊城”的非常功业,更以“义不帝秦”“辞金逃赏”“蹈海明志”的精神为世人所传颂。鲁仲连能够成为李白的崇拜对象,是因为他既能取众家之长,创非常之功,又能保持独立自由之人格的精神内核。在国家大力弘扬运河文化的当下,聊城应积极探讨重修“鲁连台”,深度挖掘鲁仲连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该文尝试以李白诗歌和聊城“鲁连台”吟咏为中心,探寻鲁仲连的精神内核,分析鲁仲连精神的传播与鲁连台及运河的密切关系,并提出聊城在挖掘和宣传鲁仲连精神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仲连 李白 鲁连台 运河文化 运河诗 聊城
下载PDF
历代诗歌咏鲁仲连论
3
作者 张艳丽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39-46,共8页
鲁仲连是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士人,《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对鲁仲连事迹进行记载,聊城茌平保存着鲁仲连村、鲁仲连墓、鲁仲连庙、射书台、高士台等遗迹。历代很多诗人以此为基础,把鲁仲连作为吟咏对象,并沿用司马迁、李白、韩愈等人对鲁... 鲁仲连是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士人,《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对鲁仲连事迹进行记载,聊城茌平保存着鲁仲连村、鲁仲连墓、鲁仲连庙、射书台、高士台等遗迹。历代很多诗人以此为基础,把鲁仲连作为吟咏对象,并沿用司马迁、李白、韩愈等人对鲁仲连的评价,作诗吟咏鲁仲连。诗中或赞美其排忧解难的谋略和能力,或称颂其功成不留恋名禄的高风亮节,或批评其浮夸的口辩之才,或哀婉其箭射聊城之后给城内百姓带来血腥屠杀,或借评价鲁仲连与其他历史人物对比,以引申自我的价值追求和评判标准。这些吟诵鲁仲连的诗歌,从各个角度全面展现出鲁仲连的文化形象,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诗人对鲁仲连的评说,体现出后世对鲁仲连人物形象的接受和再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仲连 《史记》 诗歌 排忧解难 功成身退
下载PDF
李白与齐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楠 陈元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李白对齐文化始终怀有极大的热情。齐文化在李白诗歌中集中表现为三大主题:纵横捭阖的帝师王臣,倜傥任侠的布衣游士,以及燕齐海滨的神仙道术。李白的文化取向是盛唐士风和时代精神的映射。
关键词 李白 齐文化 鲁仲连 蓬莱 盛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