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模样的文章”:周氏兄弟与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文类塑造
1
作者 王海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
从晚清的《域外小说集》到“五四”时期的《点滴》《呐喊》,鲁迅、周作人在各自著译实践的过程中着力于凸显现代“短篇小说”的文类意识,从而构成了一条潜在的观念脉络:其核心在于“诗化”与“文章化”的统一。这种文体间的渗透造就了... 从晚清的《域外小说集》到“五四”时期的《点滴》《呐喊》,鲁迅、周作人在各自著译实践的过程中着力于凸显现代“短篇小说”的文类意识,从而构成了一条潜在的观念脉络:其核心在于“诗化”与“文章化”的统一。这种文体间的渗透造就了典型的艺术风格,能够在抒发内心抒情意识的同时兼具外在的“写实”精神。“小说模样的文章”既承接了近代西方文艺观念的启示,也是对中国传统史学资源的继承,它并不恪守固有的书写规则,而是着眼于获得自身与社会存在的关联性,这与周氏兄弟通过文学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鲁迅与周作人将“短篇小说”这一文类型塑出来并导入中国现代文学的过程体现出二者在读写层面的呼应关系,本质上是现代作家在新文学认识装置作用下共同表达“立人”思想的产物,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人生的艺术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短篇小说 文类 “立人”
下载PDF
鲁迅、周作人兄弟与日本现代文坛的接触——以《现代日本小说集》、芥川龙之介、江马修、《罗马字小说集》等为线索
2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由鲁迅、周作人兄弟合编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日本现代文学选集,收录了日本明治、大正时期15位作家的30篇小说。它的意义很深刻,但一直以来几乎为学界所忽视。从《现代日本小说集》周边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始探讨,并分... 由鲁迅、周作人兄弟合编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日本现代文学选集,收录了日本明治、大正时期15位作家的30篇小说。它的意义很深刻,但一直以来几乎为学界所忽视。从《现代日本小说集》周边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始探讨,并分析中国作家如何接触日本文坛,又如何通过日本现代文学作品和文艺杂志来吸收和消化日本文学,以及日本文坛与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现代日本小说集》 芥川龙之介 江马修 《罗马字小说集》
下载PDF
发现“讽刺”与“类型”:周作人论《阿Q正传》
3
作者 王海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在《阿Q正传》诞生初期的阐释史上,周作人写作的同题评论文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推动鲁迅小说“经典化”的关键环节。面对“索引癖”式的接受语境对于文本的误解,周作人以舶来的知识系统为“讽刺”之概念正名,将它从晚清以... 在《阿Q正传》诞生初期的阐释史上,周作人写作的同题评论文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推动鲁迅小说“经典化”的关键环节。面对“索引癖”式的接受语境对于文本的误解,周作人以舶来的知识系统为“讽刺”之概念正名,将它从晚清以降文坛的污名化理解中打捞出来,并且以之为契机从观念上撬动层年累月塑造的文类习见与文学成规。周作人对讽刺中“类型描写”的概括则开辟了文学典型性的论域,使得《阿Q正传》能够摆脱驱遣一己私意的指摘,创造出一条具备强大公共效力,凝聚时代共名的意义路径。在这种分析思路的干预下,读者能够从作品中看取与“五四”初期纯粹生命主体不同的社会性主体形象,后者以“复数”而非“单体”的形式出现。“阿Q”的典型性不仅意味着它是一个指涉中国社会“真实性”的文化能指,更在于知识者围绕此一形象的思想阐释,能够激发出改变现实的“方向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鲁迅 《阿Q正传》 讽刺 类型
下载PDF
披沙拣金奖掖备至:丁祖荫于鲁迅兄弟的“编辑”之功——以《女子世界》为考察中心
4
作者 韩廷俊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9-96,共8页
编辑之功,不仅在于文字作品的编修提升,更在于人才的发现与助力成长.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鲁迅和周作人一生中与无数的编辑有着程度不一的关联.《女子世界》创办者兼主编丁祖荫则是他们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编辑,其意义... 编辑之功,不仅在于文字作品的编修提升,更在于人才的发现与助力成长.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鲁迅和周作人一生中与无数的编辑有着程度不一的关联.《女子世界》创办者兼主编丁祖荫则是他们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编辑,其意义非凡.这不仅在于丁祖荫独具慧眼最先发现当时籍籍无名的周作人,开掘其文学创作才能和翻译潜能,而且以其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着周作人的人生抉择和自我建构.同时,通过周作人的推荐,丁祖荫发现了鲁迅,使鲁迅得以第一次在中国本土的报刊上发表翻译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祖荫 周作人 鲁迅 《女子世界》 编辑
下载PDF
媒介位移与再造的新文学——《呐喊》出版始末探
5
作者 何旻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78,共8页
讨论鲁迅的第一本小说创作集《呐喊》未实现的出版可能及其实际的出版过程,阐释《呐喊》出版故事背后新文学人对自为的生产方式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借助上海书业的媒介迅速风靡,而其成果被迅速收编,成为晚清以来中国印刷资本业知识生产... 讨论鲁迅的第一本小说创作集《呐喊》未实现的出版可能及其实际的出版过程,阐释《呐喊》出版故事背后新文学人对自为的生产方式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借助上海书业的媒介迅速风靡,而其成果被迅速收编,成为晚清以来中国印刷资本业知识生产中的品类之一。《新青年》同人分散后,周氏兄弟从新文化运动的多重主题中清理线头,继续文学革命。为了避免文学成为均质的现代知识商品,他们选择搁置与既有书业的合作,与新潮社共同探索另起的文学生产之路。《呐喊》及其所属的新潮社文艺丛书的出版,既延续着周氏兄弟晚清时期对文学媒介形式的设计,又在新潮社青年奔走于北京印厂书摊之时,开启了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小型知识共同体的转型。而新潮社以北京为市场,借助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资本形成了在地的生产循环。后五四时代的开初,经周氏兄弟晚清经验与新潮社学生五四经验的合流,新文学人在上海书业以外,以北京为中心,开始造成媒介的位移:新的文学产品、新的出版机构及新的文学市场在北京出现,提供新文学专属的媒介形式和生产环流。而发生不久的新文学亦经此得以再造:避开为印刷资本业迅速收编的风险,将知识共同体的组织与生产及物的联结于媒介。新文学人暂时找到了自己的文学生产方式,亦找到了此后不断革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鲁迅 周氏兄弟 新潮社 新文学出版
下载PDF
疗愈写作视野下的周氏兄弟童年回忆散文写作论
6
作者 魏维 《写作》 2023年第6期81-90,121,共11页
将周氏兄弟的童年回忆散文放在疗愈写作的视野下进行观照,引入心理学的家族系统排列法来对周氏兄弟的家族关系做排序与分析,通过文本的比较分析,可重新解读周氏兄弟的成长路径及童年情结,辨析周氏兄弟在不同的散文创作方式中的疗愈共性... 将周氏兄弟的童年回忆散文放在疗愈写作的视野下进行观照,引入心理学的家族系统排列法来对周氏兄弟的家族关系做排序与分析,通过文本的比较分析,可重新解读周氏兄弟的成长路径及童年情结,辨析周氏兄弟在不同的散文创作方式中的疗愈共性。在疗愈个体心灵的目的和效果上,鲁迅与周作人是殊途同归的,童年回忆散文的写作给他们提供一条宣泄、反思、重建的表达通道。但由于父亲情结与童年创伤在其个人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选择上的不同反映,周氏兄弟散文创作又呈现出暴露与隐藏两种不同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写作 鲁迅 周作人 散文 家族系统排列法
下载PDF
宋明江右儒学主静工夫之旨趣
7
作者 郭诺明 聂威 曹蓉玫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33-42,共10页
宋明时期,江右是宋明理学的重镇。江右思想家对主静工夫的关注和阐发异彩纷呈,将周敦颐所开启的静论思想一以贯之。周敦颐提出的“无欲故静”“主静立人极”的思想不仅对之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开创了江右的静论传统。... 宋明时期,江右是宋明理学的重镇。江右思想家对主静工夫的关注和阐发异彩纷呈,将周敦颐所开启的静论思想一以贯之。周敦颐提出的“无欲故静”“主静立人极”的思想不仅对之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开创了江右的静论传统。陆九渊以“心赅动静”为标识,以动静如一检视心性修养之功效,开创了心学的静论传统,同时也是抚州地区静论的代表。胡居仁自觉接续朱熹之学统,以“敬贯动静”为标识,以常存天理,拒入虚寂无实为学问进路,是上饶地区静论的代表。聂豹、罗洪先承阳明之教,浑融心学、理学之静论,默契濂溪主静之旨,以“主静归寂”“主静立体”为标识,立足于以主静之学消化良知学,他们属于阳明后学中主工夫一派,是吉安地区王学静论的代表。江右静学的传统连绵不绝,横贯理学与心学,可谓是宋明时期熠熠生辉的地域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静 宋明理学 江右文化 周敦颐 陆九渊 胡居仁 聂豹 罗洪先
下载PDF
隋卢诠墓志考释
8
作者 赵汗青 郑旭东 马倩娜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4,共7页
2019年隋代卢诠墓志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镇陶家村考古发掘出土,志主为西魏时期依周礼建六官的卢辩次子。卢诠历官北周和隋两代,以武功见长。可从卢辅世系、卢诠经历、家族文治武功来解读该墓志,同时探索西魏北周时期山东望族... 2019年隋代卢诠墓志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镇陶家村考古发掘出土,志主为西魏时期依周礼建六官的卢辩次子。卢诠历官北周和隋两代,以武功见长。可从卢辅世系、卢诠经历、家族文治武功来解读该墓志,同时探索西魏北周时期山东望族的分裂和西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诠墓志 范阳卢氏 西魏北周 关陇集团
下载PDF
从《鹿洲公案》看清初知县对乡村社会的控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日根 王亚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有关古代县官,学界过去多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加以探讨。此文则试图从乡村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过解读蓝鼎元的《鹿洲公案》,以雍正年间蓝鼎元任知县时审判过的案件为例,分析处在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交汇点上的知县,在鲜活的海疆乡村社会... 有关古代县官,学界过去多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加以探讨。此文则试图从乡村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过解读蓝鼎元的《鹿洲公案》,以雍正年间蓝鼎元任知县时审判过的案件为例,分析处在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交汇点上的知县,在鲜活的海疆乡村社会里所开展的社会控制实践、实际效果、局限性及其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鼎元 《鹿洲公案》 知县 乡村社会控制
下载PDF
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究中不应带有“左祖右社”之《周礼》习见 ,同时尝试提出中国西周春秋宗礼制度时期“择中立庙”的宫城 (甚至都城 )制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宫城制度 《周礼》 鲁都曲阜
下载PDF
鲁迅与周作人对日本文化选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伟 柴红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鲁迅很少谈及日本和日本文化,周作人一生把日本文化当作研究对象。探讨二者在异文化选择上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鲁迅和周作人,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异文化的选择与研究、交流与传播,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日本文化选择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周作人、茅盾、鲁迅与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荣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6-153,共8页
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的分歧,根本点不在于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中的“乡土”内涵的不同理解,而在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上。中国文学传统中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但没有乡土文学的概念和理论。新文学初期,对于美国local colour小说... 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的分歧,根本点不在于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中的“乡土”内涵的不同理解,而在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上。中国文学传统中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但没有乡土文学的概念和理论。新文学初期,对于美国local colour小说理论如何与中国文论对接与转换,在茅盾与周作人之间初步形成了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两个向度。这两个向度后来被鲁迅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乡土文学理论,即寓乡土思念、民生关怀和乡土批判于一体的乡土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理论 鲁迅 周作人 茅盾
下载PDF
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确立与传统社会的关系裂变--以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失和作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宗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40,194,共12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既定关系是预先设定好的,所谓“兄弟怡怡”便是人们理想中的兄弟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确立,传统社会的这种既有关系开始出现裂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既定关系是预先设定好的,所谓“兄弟怡怡”便是人们理想中的兄弟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确立,传统社会的这种既有关系开始出现裂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便是其中的代表。传统社会所谓“兄弟怡怡”事实上是建立在“人”作为自我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确认、个性意识没有觉醒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周氏兄弟失和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个人从家庭这一地理空间的羁绊中走出并最终确立自我主体性的历史必然,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带有某种普遍性文化现象。兄弟失和对周氏兄弟各自主体精神和主体情感世界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由此改变了他们两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他们文学世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兄弟失和 家庭伦理
下载PDF
历史不能臆说——也谈周氏兄弟的“失和”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剑华 买琳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1,共6页
鲁迅与周作人两人之间的兄弟"失和",是学界一直都在探讨的一宗公案。许多研究者出于维护鲁迅崇高的社会声誉,完全按照许广平或周海婴的一面之词,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周作人和羽太信子,进而彻底遮蔽了该事件发生的历史真相。在查... 鲁迅与周作人两人之间的兄弟"失和",是学界一直都在探讨的一宗公案。许多研究者出于维护鲁迅崇高的社会声誉,完全按照许广平或周海婴的一面之词,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周作人和羽太信子,进而彻底遮蔽了该事件发生的历史真相。在查阅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界目前所持有的见解或观点,几乎都属于主观臆说,根本就站不住脚。从《鲁迅日记》和《周作人日记》比照来看,这桩遭到兄弟二人误解的家庭矛盾,其实与鲁迅和周作人的思想人格,都没有太大的关联性或因果关系。因此走出"偷窥"隐私的学界偏见,回归学术研究的正常轨道,用历史事实说话而不是去捕风捉影,才是鲁迅研究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兄弟“失和” 主观臆说
下载PDF
绅士、名士、斗士与流氓——知识人的内战与“文化惯习”的冲突(1924-1926)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61,177,共19页
1924—1926年间,正是五四与国民大革命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期,在外部环境遽变的刺激之下,五四启蒙阵营内部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分化与冲突。现代评论派与语丝派由于在学术文化体制中的不同位置,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惯习”,发生了绅士与名... 1924—1926年间,正是五四与国民大革命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期,在外部环境遽变的刺激之下,五四启蒙阵营内部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分化与冲突。现代评论派与语丝派由于在学术文化体制中的不同位置,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惯习”,发生了绅士与名士的论战。而在语丝派文人内部,周作人的名士风度与鲁迅的斗士性格也有微妙的差别。鲁迅因此联合激进青年另办《莽原》杂志。但后五四一代的狂飙派青年,高唱“新流氓主义”,企图打倒五四的老师一辈取而代之,掌控新的话语主导权。这几场论战形成的风气,为之后连绵不绝的“知识人内战”开创了恶性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陈源 《现代评论》 《语丝》 《莽原》
下载PDF
论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译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传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7,共10页
1909年《域外小说集》的出版是周氏兄弟在晚清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在《域外小说集》中,周氏兄弟审慎地选择了代表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世纪之交文艺思潮的小说作品,来践行以文艺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目标。《域... 1909年《域外小说集》的出版是周氏兄弟在晚清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在《域外小说集》中,周氏兄弟审慎地选择了代表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世纪之交文艺思潮的小说作品,来践行以文艺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目标。《域外小说集》能够在1909年出版,与周氏兄弟之前较长一段时间里在翻译领域的摸索和准备是分不开的。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3—1906年是裹挟在晚清译介潮流中的摸索阶段。在晚清译界登场以后,周氏兄弟大致选择了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进行翻译。1906—1908年是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的酝酿阶段。在合作翻译《红星佚史》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文以移情"的翻译理念。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此时他们开始关注俄国文学。周氏兄弟最早关注并认真译介的弱小民族文学是匈牙利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域外小说集》 翻译
下载PDF
周公旦为鲁国始封之君说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衡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7-31,共5页
谁是鲁国的始封之君 ,周公旦抑或其子伯禽 ?自古至今聚讼未决。今天的学者多主“伯禽封鲁”说 ,其主要依据为《鲁颂·宫》与《左传》定公四年所载的两条材料 ,但这两条材料明显有可疑之处。“伯禽封鲁”说之所以影响大 ,盖由崔述... 谁是鲁国的始封之君 ,周公旦抑或其子伯禽 ?自古至今聚讼未决。今天的学者多主“伯禽封鲁”说 ,其主要依据为《鲁颂·宫》与《左传》定公四年所载的两条材料 ,但这两条材料明显有可疑之处。“伯禽封鲁”说之所以影响大 ,盖由崔述的鼓荡所致 ,然而崔氏的考证远非一贯正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鲁”是“文之昭”,这是一条铁证 ,证明了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历史上 ,周公旦曾两次封于鲁。但由于他是武王、成王两代人的助手 ,所以两次受封均不曾就国 ,而是由其长子伯禽代就封 ,故有“伯禽封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国 周公旦 伯禽 始封之君
下载PDF
“立人”之路的两种风景——试比较鲁迅与周作人的儿童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7,共7页
鲁迅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人的发现"与"儿童的发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儿童教育的看法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二人的思想渊源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探索"立人"之路的过程中差生了不少看似细微而... 鲁迅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人的发现"与"儿童的发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儿童教育的看法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二人的思想渊源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探索"立人"之路的过程中差生了不少看似细微而又显著的区别。试从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主体、儿童教育的目标、儿童读物以及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等五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儿童教育
下载PDF
“下去”与“上去”——“五四”时期鲁迅、周作人复出的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先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五四"前期现代人道主义思潮与"人的文学"文艺运动均发端于周氏兄弟的"复出",他们自愿走出返归自我的精神"退隐"并转而投身新的社会改造运动,这一事件成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学史研究的重要... "五四"前期现代人道主义思潮与"人的文学"文艺运动均发端于周氏兄弟的"复出",他们自愿走出返归自我的精神"退隐"并转而投身新的社会改造运动,这一事件成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考察促使周氏兄弟作出抉择的个体心理动因与外部思潮原因,探究他们的精神动机、思想演变历程,以及其抉择的真实含义与新的自我身份定位等,可以发现,1918年前后周氏兄弟受到两条重要思路的强烈触动:其一,"下去"即为"上去"的"尼采思路"为周氏兄弟提供了理论上的驱动力;其二,民初知识界第二次思想"陡转"中梁漱溟、蔡元培等智识者富于强烈道德自许、道义担当的思想行动,以及"一战"后新的世界大势的强烈冲击与启示,这些促使深受"中国问题"困扰的周氏兄弟最终作出投身社会改造的抉择,亦即他们的"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现代人道主义 复出 “下去”与“上去” 知识界的“陡转”
下载PDF
鲁迅与周作人新诗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永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7,共5页
周氏兄弟都积极地从事过新诗的创作,都为草创期的"五四"诗坛做出了不易的贡献。二人新诗创作数量虽不多,时间也不长,但却引领了新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诗性守望 诗风追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