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友爱的政治学:现代文学对传统的重写--从《铸剑》与《石秀》谈起
1
作者 陈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在20世纪文学的不断变革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学(包括文史资源)与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发生的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是以断裂、疏离乃至对立的方式进行。直到80年代后期,才又重提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论题... 在20世纪文学的不断变革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学(包括文史资源)与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发生的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是以断裂、疏离乃至对立的方式进行。直到80年代后期,才又重提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论题。中国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的传承成为近年的重要论题,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并未切断与古典文学的内在联系,一些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恰恰是对古代本事或经典文本改写而显现出独特而有力量的创新意义。《铸剑》和《石秀》两篇作品描写了为朋友“复仇”或为结拜兄弟见义勇为的行动--此关系及行动可以在德里达的“友爱的政治学”名义下来审视,也是在这一名义的映射下,或可从一个特殊视角透视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传统发生的关联,也可由此审视富有革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作家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施蛰存 传统 现代 友爱的政治学
下载PDF
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
2
作者 刘森林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超人诞生在上帝之死后由类是超强之人承担职责的历史空间内。在施蒂纳、尼采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超人(“人神”)做了质疑性思考。(他笔下的)地下室人成长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可视为思想成熟、要做大事的所谓“超人”之诞生。这种“超人... 超人诞生在上帝之死后由类是超强之人承担职责的历史空间内。在施蒂纳、尼采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超人(“人神”)做了质疑性思考。(他笔下的)地下室人成长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可视为思想成熟、要做大事的所谓“超人”之诞生。这种“超人”崇尚力量、超越法则,信奉“一切都是可允许的”。关心幸福、安宁、享受、财富,不关心真理、崇高意义(即尼采笔下的“末人”气象),恰是这种超人的精神追求。他们心中的上帝已死,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企图通过世俗功利的分配、靠凯撒的宝剑建构和维持秩序,并试图重建新巴比塔的这种“超人”,必定因此陷入虚无主义。他们是标准的现代犬儒主义者,往往会在“一切都是可允许的”信念中走向疯狂和死亡。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共同的批判性洞见,而不同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种“超人”却被尼采视为“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尼采 现代犬儒主义
下载PDF
空间书写的叙事法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绘图与现代性
3
作者 向洁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罗伯特·塔利提出的“文学绘图”概念结合了空间研究与叙事学,以之为视角,陀氏的空间书写在思想隐喻和叙事功能中的多重意蕴得以浮现。一方面,陀氏的文学绘图解构了其所属时代主流的“地图”式空间观,经由对主人公在彼得堡“行走”... 罗伯特·塔利提出的“文学绘图”概念结合了空间研究与叙事学,以之为视角,陀氏的空间书写在思想隐喻和叙事功能中的多重意蕴得以浮现。一方面,陀氏的文学绘图解构了其所属时代主流的“地图”式空间观,经由对主人公在彼得堡“行走”体验的描述,陀氏展现了彼得堡空间复杂的现代性维度。另一方面,出于对现代性语境的认知,陀氏在使用空间书写表征宗教主题时陷入了“绘图焦虑”,这也决定了作家在表现救赎主题时绘图策略的转变。不同于书写彼得堡空间时对主体性视角的强调,陀氏在描绘具有宗教救赎意味的自然风景时刻意转变了叙事视角,在与东正教圣像画类似的对主体性视角的搁置中,陀氏完成了对救赎主题的文学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空间书写 文学绘图 现代性
下载PDF
两种伟大与两种激情——“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被引量:3
4
作者 耿传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世界近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伟大”的作家 ,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鲁迅和陀氏创作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性 ,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可以相互阐释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他们置于“现代...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世界近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伟大”的作家 ,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鲁迅和陀氏创作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性 ,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可以相互阐释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他们置于“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代性” 文学史 创作 作家 历史文化语境 价值 阐释 相似性
下载PDF
鲁迅“文学自觉”说的现代性语境及其局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念然 叶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6-171,共6页
鲁迅关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的看法是在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形成的,是中国文学观念西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中西比较视域、形式美感视域和情感视域三重视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其论断的局限... 鲁迅关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的看法是在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形成的,是中国文学观念西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中西比较视域、形式美感视域和情感视域三重视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其论断的局限主要在于:一、鲁迅对"文学自觉"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并不清楚;二、文学史研究中的自相矛盾;三、不能有效解释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内在关系;四、对文学自觉的标志的看法也并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自觉”说 现代性语境 局限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9-693,共5页
归纳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特色,对其类型进行划分,发掘这些形象所具备的现代性因素,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性所在。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人物 现代性因素 经典性 形象 划分 归纳
下载PDF
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狂人日记》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6-38,57,共14页
《狂人日记》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站在五四新文学立场上揭露这个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历史以及礼教下的中国人心之黑暗;但反过来,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张扬的人道主义、人性至上、现代文明,也表示了深刻的怀疑。... 《狂人日记》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站在五四新文学立场上揭露这个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历史以及礼教下的中国人心之黑暗;但反过来,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张扬的人道主义、人性至上、现代文明,也表示了深刻的怀疑。读《狂人日记》我们能够举一反三地来看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一个最高的精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吃人 现代性
下载PDF
鲁迅的版权观念与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明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6-41,共6页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著作家。他为了新文学革命 ,曾自动不要稿酬 ,自费赔钱出书 ,放弃版权。同时 ,他为了维护著作家的权益 ,曾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审查机关对著作文稿的查禁、删改及对著作家的迫害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著作家。他为了新文学革命 ,曾自动不要稿酬 ,自费赔钱出书 ,放弃版权。同时 ,他为了维护著作家的权益 ,曾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审查机关对著作文稿的查禁、删改及对著作家的迫害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版税权利 ,几乎与北新书局对簿公堂。鲁迅的版权意识的觉醒 ,在中国近代版权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版权史 鲁迅 版权观念 版权实践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复调与现代性 被引量:2
9
作者 俞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放弃了作者的权威话语,采用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构成的复调来表现思想冲突。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体裁上具有狂欢化的特征,表现了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作为艺术形式的革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 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放弃了作者的权威话语,采用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构成的复调来表现思想冲突。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体裁上具有狂欢化的特征,表现了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作为艺术形式的革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复调与19世纪俄国所经历的现代转型紧密相关。一方面,如果没有俄罗斯社会的现代转型,就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性的表现,他的作品很难呈现出如此强烈的对话意识;另一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性过度追求理性与秩序的一面持批判态度,而复调中的对话意识所释放出的对平等、未完成性的追求又有效地解构了现代性对理性秩序的迷恋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巴赫金 复调 现代性
下载PDF
俄罗斯东正教圣像学与现代性——兼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圣像学的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航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0-58,共9页
不同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的发现"所产生的艺术领域的"神的衰落",俄罗斯的圣像画恪守着拜占庭传统,在东正教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在艺术创作层面还是审美欣赏层面,俄罗斯东正教圣像学都不同... 不同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的发现"所产生的艺术领域的"神的衰落",俄罗斯的圣像画恪守着拜占庭传统,在东正教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在艺术创作层面还是审美欣赏层面,俄罗斯东正教圣像学都不同于从文艺复兴开始转变的西欧宗教绘画。从18世纪彼得大帝改革开始,俄罗斯走上了现代转型的道路,但俄罗斯没有西欧那样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因此现代化进程较为独特。俄国作家在创作中通过对西欧"他者"的观察,对现代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像学刻画了圣人形象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现了俄罗斯人在现代性体验中的迷茫、信仰和痛苦,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思考了人在神性消失的现代世界中如何寻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圣像 现代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圣像学
下载PDF
永远的红色旋律 经典的音乐史评——评《红色经典音乐概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安潮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红色音乐"给人的印象可能仅限于于某些特定对象的"革命歌曲",其实远非这些。《红色经典音乐概论》从历史的宏观视角对从19世纪之初就已经开始的、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那部分声乐、器乐创作进行了历史的形态与线索研究。... 红色音乐"给人的印象可能仅限于于某些特定对象的"革命歌曲",其实远非这些。《红色经典音乐概论》从历史的宏观视角对从19世纪之初就已经开始的、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那部分声乐、器乐创作进行了历史的形态与线索研究。书评从著作本体论断立论的解析出发,对著作进行了结构与撰述手法的解析,力图引领读者对著作有更为简洁、明了的认识,更为人们认识"红色经典音乐",为发扬这类音乐文化,重申它们的历史形态及其贡献、时代价值,做些导引的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音乐史 红色主题 鲁艺 历史形态 传统优秀经典文化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12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73-77,共5页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
关键词 鲁迅 中国 现代女性文学 平民立场 文学研究 萧红 《生死场》 小说 丁玲 《莎非女士的日记》 文学精神 思想内涵
下载PDF
由《收获》风波引发的思考──谈谈当前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漱渝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4-61,共8页
针对2000年《收获》杂志第2期“走近鲁迅”专栏引起的文坛风波进行了全面述评.强调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其中包括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思想家的影响和日本思想界的影响,同时也有其植根的现实... 针对2000年《收获》杂志第2期“走近鲁迅”专栏引起的文坛风波进行了全面述评.强调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其中包括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思想家的影响和日本思想界的影响,同时也有其植根的现实土壤。《阿Q正传》等剖析国民性弱点的作品,是一种文学审丑行为,其目的是通过民族的自我反省,实现民族的自我拯救,决非受西方人东方观的蒙蔽,遮盖了殖民者的“西方中心主义”;反对根据个人政治理念改变鲁迅历史原貌的“重塑”行为,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选择的趋利避害原 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收获》 改造国民性思想 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主义 政治 文化 鲁迅研究 文学杂志 章太炎 思想影响 梁启超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祥林嫂型女性
14
作者 王吉鹏 李红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2-67,共6页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是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代表 ,祥林嫂形象出现后 ,现代作家塑造了一大批命运及精神气质与祥林嫂十分相似的劳动妇女形象。阶级、父权的压迫 ,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共同造就了妇女的悲惨命运。从祥林嫂妇女形象中 。
关键词 中国 现代小说 祥林嫂型 女性 鲁迅 宗法制度 批判意识
下载PDF
略论鲁迅的反现代主义艺术观
15
作者 陈占彪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方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方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方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方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分裂的根源在于他将艺术当作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看法所致,因为在战斗的时代里,艺术虽然未必反映真实,但至少与写实是孪生的。只有使人"懂"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写实才能使人"懂",这就决定了他的反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反现代主义 “懂”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四部作品评析
16
作者 丁世鑫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67-570,共4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有着迥异的遭遇,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四部作品《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和《罪与罚》相比其他作品,更具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味,其受欢迎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家以&qu...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有着迥异的遭遇,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四部作品《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和《罪与罚》相比其他作品,更具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味,其受欢迎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家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国人所接受的历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品 现代中国 影响力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现代中国的接受情况概述
17
作者 沈露儒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7-62,共6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被读者的接受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带有"反动倾向"之类的作品遭到严重的冷落;而揭露社会黑暗和同情社会底层的作品却大受欢迎。其中,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作品有四部———《穷人》、《死屋手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被读者的接受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带有"反动倾向"之类的作品遭到严重的冷落;而揭露社会黑暗和同情社会底层的作品却大受欢迎。其中,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作品有四部———《穷人》、《死屋手记》、《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从这些作品的译介和接受的情况可见,陀氏是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国人所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代中国 接受
下载PDF
鲁迅与当代文化的思考
18
作者 王伊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7-79,共3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无限接近却又似乎永远无法到达的话题,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鲁迅作品中延伸出的关于国民性改造、中西方文化碰撞等话题的论争几乎从未停息。文章从个体、群体、文化与时代关系等角度,揭示走近鲁迅其人其...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无限接近却又似乎永远无法到达的话题,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鲁迅作品中延伸出的关于国民性改造、中西方文化碰撞等话题的论争几乎从未停息。文章从个体、群体、文化与时代关系等角度,揭示走近鲁迅其人其文的现代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人如何做出合理的文化选择、确证自身乃至民族身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克鲁泡特金和梅列日科夫斯基对中国现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影响
19
作者 丁世鑫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59-63,共5页
在中国现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克鲁泡特金的《俄国文学的理想和现实》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参考、移植、甚至原封照搬其中的观点及论述,前者对陀氏作品艺术性的质疑和对... 在中国现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克鲁泡特金的《俄国文学的理想和现实》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参考、移植、甚至原封照搬其中的观点及论述,前者对陀氏作品艺术性的质疑和对思想性的定位、后者所提出的"审问灵魂"的问题,都成为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陀氏研究的基本论调和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泡特金 梅列日科夫斯基 中国现代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下载PDF
梅州版画发展及其创新研究
20
作者 梁嘉 《嘉应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2-34,共3页
在梅州的艺术长廊中,版画有着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梅州的版画艺术就在全国的版画艺术浪潮中唱响了号角,涌现了一批名垂历史的版画大家,他们为梅州的绘画艺术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时至今日,当代版画的发展已经呈现多... 在梅州的艺术长廊中,版画有着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梅州的版画艺术就在全国的版画艺术浪潮中唱响了号角,涌现了一批名垂历史的版画大家,他们为梅州的绘画艺术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时至今日,当代版画的发展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并向传统观念发出挑战。梅州版画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又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是今后梅州版画创作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版画 鲁迅 创新 现代性 多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