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 rup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tember 5,2022 Luding M_(S)6.8 earthquake at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Guohui Li Anjian Wang Yuan Gao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On September 5,2022,at Beijing time 12:52 p.m.,an M_(S)6.8 earthquake struck Luding County,Garzê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ichua... On September 5,2022,at Beijing time 12:52 p.m.,an M_(S)6.8 earthquake struck Luding County,Garzê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ichuan Province.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ichuan-Yunnan,Bayankala,and South China blocks.The tectonic background is extremely complex,and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 frequently.Based on a predetermined focal loca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for the earthquake,we reversed the focal depth and rupture process of the earthquake by fitting the teleseismic P and SH waves recorded by the global seismic network.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cal depth is 16 km,with the main rupture having a length of about 45 km near the epicenter,with a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1.02 m.Although the rupture mainly propagates from the north–northwest(NNW)to the south–southeast(SSE)along the fault strike,there is a small-scale rupture slip zone at shallow depths in the north–northeast(NNE)direction along the epicenter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This rupture image corresponds to the cluster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in the NNW and SSE directions starting from the epicenter,correspon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recorded landslides.The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Moxi fault,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section of the Xianshuihe fault.The major tectonic feature in this area is the south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Chuandian block relative to the Bayanhar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ing M_(S)6.8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Xianshuihe fault Southeastern marg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Simulating 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the 2022 MS6.8 Luding,Sichuan,China Earthquake 被引量:1
2
作者 Libao Zhang Lei Fu +1 位作者 Aiwen Liu Su Chen 《Earthquake Science》 2023年第4期283-296,共14页
Stochastic finite-fault simulations are effective for simulating ground motions and ar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to determine the impacts of ground motion and develop relevant predictive equations.In this study,the ... Stochastic finite-fault simulations are effective for simulating ground motions and ar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to determine the impacts of ground motion and develop relevant predictive equations.In this study,the source,path,and site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China,and stochastic finite-fault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acceleration time series,Fourier amplitude spectra,and 5%damped response spectra of 28 strong-motion stations with rupture distances within 300 km of the 2022 MS6.8 Luding earthquake.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14 stations at rupture distances of 45-185 km match the observation.Howev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3 near-and 6 far-field stations at rupture distances of 12-36 km and 222-286 km,respectively,were obviously deviated from the observations.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near-field stations are larger than the observations at high frequencies(>6 Hz).The discrepancy likely comes from the nonlinear site effect of near-field stations,which reduced the site amplification at high frequencies.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far-field stations is smaller than the observation at frequencies above 1 Hz.As these stations are located close to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LFZ),thus,we obtained a new quality factor(Q)from data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stations located around LFZ.Using the new Q value,the discrepancies of the high-frequency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far-field stations were corrected.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laterally varying Q values can be used to address the impact of strong crustal lateral heterogeneity on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finite-fault simulation response spectrum quality factor site nonlinearity luding MS6.8 earthquake
下载PDF
Is the September 5,2022,Luding MS6.8 earthquake an‘unexpected’event? 被引量:1
3
作者 Shengfeng Zhang Zhongliang Wu Yongxian Zh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After the September 5,2022(Beijing time).Luding Ms6.8 earthquake(29.59°N.102.08°E.depth 16 km.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determination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CENC)).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 After the September 5,2022(Beijing time).Luding Ms6.8 earthquake(29.59°N.102.08°E.depth 16 km.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determination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CENC)).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CEA).which associated the earthquake to the Moxi segment on the south par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system.This segment,with horizontal slip rate 5-10 mm/a.locates in the convergent part among the Xianshuihe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ing MS6.8 earthquake ‘nowcasting earthquakes’ ‘natural time’ earthquake potential score(EPS)
下载PDF
Focal mechanism of Luding M 6.8 earthquake, September 2022 and analysis of the loading role of the tectonic stress on the seismogenic fault
4
作者 Yansong Hu Zhenyue Li +1 位作者 Ruifeng Liu Zibo W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To reveal the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Luding earthquake, we employed the 118 China Seismic Network stations to collect the P-wave polarity data from each station, which was then used in the P-wave first motion ap... To reveal the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Luding earthquake, we employed the 118 China Seismic Network stations to collect the P-wave polarity data from each station, which was then used in the P-wave first motion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M6.8 Luding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September 5,2022. We have also studied the loading effect of tectonic stress on the Luding earthquake fault based on the stress field data for the research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earthquake was a strike-slip type, the nodal plane I:strike 167°, dip angle 78°, slip angle 2°;Nodal plane II: strike 77°, dip angle 88°, slip angle 168°. The two fault planes’ instability coefficients of the Luding earthquake a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region’s background stress field’s condition. The nodal plane I in the Moho circle is discovered to practically coincide with the Coulomb failure line and the tangent point of the Moho circle, indicating that this nodal plane has a high instability coefficient compared to the nodal plane II.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odal plane I has a higher likelihood of being the seismogenic fault plane, which is congruent with the seismogenic fault plane suggested by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the earthquake radi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of a single station, and seismic intensity distribution.The Luding earthquake’s focal mechanism is highly like the theoretical focal mechanism of the fault situated at the location where the Coulomb failure line intersects the Mohr circle, demonstrating that background stress is what caused the earthquake. The substantial fault instability and similarity between the solved and theoretical focal mechanisms make it easier to comprehend the loading effect of tectonic stress on the Luding earthquake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ing M 6.8 earthquake P-wave first motion Focal mechanism Background stress
下载PDF
泸定M S6.8地震震前变形特征及鲜水河断裂南东段地震活动性
5
作者 申星 梁洪宝 宋成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和近10 a该断裂带上发生的中小震群展布特征,利用GNSS观测数据给出2022年泸定M S6.8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区域的速度场、应变率场,识别此次地震震前的变形特征。GNSS速度场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 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和近10 a该断裂带上发生的中小震群展布特征,利用GNSS观测数据给出2022年泸定M S6.8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区域的速度场、应变率场,识别此次地震震前的变形特征。GNSS速度场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走滑速率约为10 mm/a,区域整体运动为ES向,与断裂构造运动具有一致性;应变率场结果显示,发震断裂仍存在较强的剪切应变积累,汶川特大地震后随着应变能不断释放,龙门山断裂带的卸载作用间接影响鲜水河断裂带的南东段,该断裂长期处于应变积累高值的过渡区,现今仍具有较高的断层闭锁状态,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和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应变率场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聪 周宝峰 +4 位作者 任叶飞 王晓敏 余桦 张亚军 吴华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地震动衰减 竖向地震动 速度脉冲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泸定地震大渡河区域灾害调查及格林函数库应用可行性探讨
7
作者 黄亭 李宗超 +6 位作者 唐方头 孙吉泽 付长华 王晓辉 纪志伟 高孟潭 叶坤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40-452,共13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震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考队对泸定M_(S)6.8地震中大渡河干流上的几座梯级水电站和极震区等附近区域进行了灾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梯级电站在本次地...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震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考队对泸定M_(S)6.8地震中大渡河干流上的几座梯级水电站和极震区等附近区域进行了灾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梯级电站在本次地震中受影响较小,不影响正常运转.地震发生后,我们也采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并考虑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特征,对震区的石棉擦罗地区(位置①)、大渡河流域兴康高速特大桥区域(位置②)、历史地震古滑坡—摩岗岭附近区域(位置③)等三个典型位置合理范围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进行了快速估计.初步结果表明:位置①和③建筑物存在被本次地震破坏的可能性;位置②桥梁受地震破坏的可能性较小.最后,结合本次灾害调查结果、工程自建地震监测台网、典型位置地震动快速估计的结果,本文对重点工程区域建设基于实际小震波形的格林函数数据库应用前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灾害调查 大渡河梯级水电站 格林函数数据库 地震动评估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发震机制研究——来自震前噪声成像和b值分布的共同约束
8
作者 花茜 裴顺平 +5 位作者 杨宜海 薛晓添 李磊 李佳蔚 刘翰林 刘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7-1780,共14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定地震震源区布设的50台短周期流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及区域地震台网震相走时数据,分别采用背景噪声成像、双差定位和改进的b值成像技术,获得了震前震源区浅层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地震空间分布及b值横向变化图像.结果揭示,泸定地震主震初始破裂起始于鲜水河断裂磨西段、具有高速异常和高应力特征的凹凸体内;主震西侧存在一条隐伏的正断型伴生分支断裂,5.0级的最大余震即发生在该断裂上;主震凹凸体的破裂同时造成了东南方向另一个较小高速凹凸体的破裂并形成密集余震群.由此可见,震源区跨断层高速异常"铆钉"结构和震前的高应力积累在整体上控制了泸定地震的发生和强余震活动.通过浅层高分辨率结构成像识别这种特殊的"铆钉"结构,同时通过b值成像识别高应力区,可有效评估断层的发震能力,对重点区域地震危险性研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S波速度结构 b值成像 高速凹凸体 地震发震机制
下载PDF
地震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
9
作者 侯泽宇 马康熙 +2 位作者 朱永莉 王宇航 李萍萍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基本一致;预警台站观测资料的加入能够增加各个方位的台站覆盖率,增加近台数量,提供地震事件S波完整震相,有效地约束地震定位结果中的震源深度,提升了地震定位精度,为地震定位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地震预警台站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被引量:7
10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10 位作者 梁明剑 赵敏 张会平 周荣军 李勇 刘欢 吴朋 王思维 李俊 吴微微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3-1384,共2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分析了该序列的发震构造及其几何结构特征和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序列重新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余震区长轴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磨西段呈NNW向展布,余震密集区长约55 km,北端和南端大致止于泸定新店子北侧和石棉草科乡南侧.余震存在明显的分区丛集特征,且在南门关南侧和湾东附近各存在一个余震稀疏区,将余震区自然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和南段相对较窄、中段较宽.M_(S)6.8主震与10月22日泸定M_(S)5.0余震位于中段,9月7日石棉M_(S)4.5余震位于南段,北段无M_(S)4.0以上余震活动.CAP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矩震级MW6.44,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为:节面Ⅰ75°/90°/155°,节面Ⅱ165°/65°/0°,矩心深度3.0 km;7次M_(S)>3.0余震的矩心深度在2.5~7.5 km之间,反映本次泸定主震及其3.0级以上余震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上地壳浅部.面应变As值揭示主震为纯走滑型,而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段特征显著,南段和北段均为纯走滑型,中段为拉张(正断)型.基于余震空间分布、序列震源机制解与余震区构造展布,推测本次泸定M_(S)6.8地震的主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NNW走向的磨西段(磨西断裂),左旋走滑,其断层面走向、倾角和倾向均呈现明显的分段差异,揭示主发震构造几何结构具有复杂性,但应变花形态揭示石棉草科乡以北的主发震断层构造变形模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呈NE向拉张、NW向挤压等量的纯走滑变形模式.余震区中段主震西侧3次M_(S)>3.0正断型余震与2016年泸定震群4次M_(S)≥3.4纯正断和斜滑正断型地震应变花揭示该区域发震断层呈NE向拉张分量为主或NE向纯拉张的变形模式,主震西侧可能存在一系列走向SSE(NNW)的正断型微破裂(~2 km),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两个节面倾向表明高海拔的贡嘎山山体在震间及同震过程中或存在垮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构造变形模式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前地下介质视电阻率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解滔 任越霞 +4 位作者 廖晓峰 何畅 于晨 韩盈 卢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8-1437,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个观测站的异常变化与此次地震晚期孕育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冕宁、江油和甘孜3个台站的视电阻率异常变化形态与地震前观测站所在区域相对的变形特征吻合,其中甘孜站为下降异常,位于此次地震孕育过程产生的挤压增强区域;冕宁和江油站为上升异常,位于相对膨胀区域;红格站为下降异常,但却位于相对膨胀区域,其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可能不仅仅受此次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视电阻率 异常变化 电阻率模型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6.8地震灾害主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翼 宴金旭 +7 位作者 赵雪慧 周琪 吴今生 陈维锋 范开红 郑逸 刘杨 吴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一手资料,从灾情获取的时间序列、震害的空间分布、生命损失、建筑物破坏、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等方面开展了本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分析.初步得到如下认识:①黑箱期时间为1.5h,死亡人数统计比小于1%,24h获得了半数以上伤亡信息,符合中强地震灾情渐进式获取的一般规律;②本次地震影响面较广,有感面积为816194km^(2),烈度Ⅵ度区域以上面积为19089km^(2),Ⅸ度区面积为280km^(2),与一次7级地震受灾范围相当;③地震灾害重且破坏集中,截至2022年9月11日17时共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导致房屋垮塌415间,严重损坏5566间,一般损坏19890间,新增有威胁对象的地震地质灾害点565处,其中,约92%的死亡人员地点、68%的地震地质灾害点、多数的毁坏及严重破坏房屋位置,集中分布在Ⅷ度和Ⅸ度区;④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总死亡(含失联)人数的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定6.8级地震 地震灾害 灾害特征 烈度分布 生命损失 次生灾害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鹏 李萍萍 +4 位作者 李同林 曾均 王竞 苏金蓉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次增大,反映出局部地形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高烈度区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较为一致,Ⅵ度以下区域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等值线方向差异较大,反映出在震害不显著情况下两种烈度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初步震相分析发现,近断层台站垂直方向峰值较大,多个台站记录到水平向速度大脉冲现象。基于基岩地震动峰值统计了本次地震的衰减特性,PGV随距离衰减相比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更慢,综合震相特征认为本次地震更符合浅源地震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地震动与震害的关系,选取了2个震害较为严重乡镇的强震动记录计算5%阻尼比的拟加速度反应谱,在设计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T g取值到1.5 s之间,台站记录反应谱值远超出设计地震反应谱,在部分周期区间还超出了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值,体现出反应谱与震害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衰减关系
下载PDF
利用Virtual Quake地震模拟器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复发周期
14
作者 李晓帆 马延路 +2 位作者 解滔 岳冲 吉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2-492,共21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断裂上。本文依据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断层面物理力学参数、断层滑移速率等基础资料,构建断裂带三维模型,基于Virtual Quake地震模拟器开展鲜水河断裂带准静态数值模拟。...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断裂上。本文依据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断层面物理力学参数、断层滑移速率等基础资料,构建断裂带三维模型,基于Virtual Quake地震模拟器开展鲜水河断裂带准静态数值模拟。对七条分支断裂独立模拟的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的最大震级和复发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模型长度影响震级大小,滑移速率影响地震复发周期。断层面几何弯曲展布使得断层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弯曲处出现应力积累的现象,易触发地震,并出现了地震分段破裂现象,降低了几何弯曲断层的地震频次,为强震的孕育创造了条件。联合模拟的10000年时间内,鲜水河断裂带共发生了33次M≥7.0地震,最大震级为M7.6,地震活动性呈现一定的活跃期与平静期。断层系统地震间的相互应力作用和复杂的断层几何结构影响着地震迁移的复杂性。道孚断裂上相距40年发生两次M≥7.0地震,乾宁断裂北端相距5.8年发生M≥7.0双震,此类现象与历史地震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泸定M_(S)6.8地震 三维数值模拟 地震活动性 VIRTUAL QUAKE
下载PDF
2022年四川3次强震的断层位移协调比短临形变异常
15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2 位作者 陈长云 占伟 夏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15-118,共4页
1研究背景2022年四川连续发生了3次6级以上强震。分别是6月1日雅安芦山M_(S)6.1、6月10日阿坝州马尔康M_(S)6.0及9月5日甘孜州泸定M_(S)6.8。其中泸定地震造成当地人员较大伤亡和严重的建筑物破坏(徐泰然,2022;罗若帆,2022)。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短临形变前兆 鲜水河断裂 芦山M_(S)6.1地震 马尔康M_(S)6.0地震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卫星红外辐射异常
16
作者 张铁宝 路茜 +2 位作者 杨星 王玮铭 管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66-267,共2页
1研究背景将卫星遥感红外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后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涡度、RST、ZS、距平和功率谱等异常提取方法,取得了大量震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张元生等,2002;Tramutoli... 1研究背景将卫星遥感红外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后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涡度、RST、ZS、距平和功率谱等异常提取方法,取得了大量震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张元生等,2002;Tramutoli et al,2005;Ouzounov et al,2007;Freund,2011;Jing et al,2022)。张铁宝等(2016)研究表明,川滇块体东边界带强震前,川滇块体存在显著的超阈值辐射增强异常。利用该地区通过震例总结得到的红外辐射异常特征,持续对川滇块体红外辐射进行了多年跟踪,在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川滇块体又再次出现了类似的异常变化。泸定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本研究主要分析泸定地震前红外辐射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辐射 泸定M_(S)6.8地震 异常 川滇块体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基本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喆 房立华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7-1408,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次地震震源的基本特征.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具有丛集性,3个地震丛分别集中在震中附近以及相距30 km左右的东南端和西北端,总体上西北端地震较浅,东南端地震较深.矩心矩张量反演表明,矩心位于29.55°N,102.14°E,深度16 km,释放地震矩1.0068×10^(19)N·m,相当于矩震级MW6.60,双力偶成分占88%,是一次近纯走滑的地震事件.结合余震分布可以断定,地震发生在走向163°、倾角77°(倾向西南),滑动角为-5°的断层面.有限断层反演显示,破裂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破裂起始点及其周围是主要破裂区;另一破裂区位于其东南,总体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的单侧破裂,最大滑动量约1.4 m,位于起始破裂点附近.从矩心矩张量反演和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均表明,地震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释放分两个阶段.根据视震源时间函数的方位依赖性推断,破裂优势方向在165°方位,与断层走向一致,由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估计的标量地震矩几乎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完全一致,且与矩心矩张量反演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定M_(S)6.8地震 双差定位 矩心矩张量反演 有限断层反演 时空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人员震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娟 赵雪慧 +4 位作者 周琪 肖本夫 毛利 肖术连 周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3-610,共8页
基于系统整理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中93名遇难人员资料,探讨人员震亡与烈度分布、地域分布、社会特征等要素的关系,通过与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人员震亡进行对比,分析本次地震人员震亡的特征。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 基于系统整理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中93名遇难人员资料,探讨人员震亡与烈度分布、地域分布、社会特征等要素的关系,通过与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人员震亡进行对比,分析本次地震人员震亡的特征。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人员震亡数量大,主要因地质灾害所致,分布方向基本上与烈度区长轴方向一致,中老年段震亡比高,以本地户籍为主。灾区地质灾害发育、地形地貌特殊、房屋抗震性能不高、地震强度大等是此次地震人员震亡多的主要原因。川西高山高原地区人员震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人员震亡 地质灾害 抗震性能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深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莹 田建慧 +3 位作者 李心怡 李抒予 王琼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5-1396,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各向异性等资料,综合分析了震源区的深部结构.结果显示: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地壳厚度、泊松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最大剪切应变率的快速变化区内;震源附近S波速度在横纵向均表现为高、低速的过渡区域.震源西南侧有一个相对较小的低速体,可能是泸定地震发震的主要深部构造原因.GNSS应变场显示泸定地震位于最大剪切应变率显著高值区.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震中处于WNW向挤压、EN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结构,与鲜水河断裂的构造应力场一致.构造应力方向与GNSS主压应变方向有良好的一致性.近场地震记录得到的上地壳S波分裂结果显示,Y形交汇区内快S波主要有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中WNW(近EW)方向为交汇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本文推测,鲜水河断裂是泸定地震的主控断裂,但龙门山断裂对本次地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S波速度 地壳结构 应力与应变 深部蕴震环境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前后川滇强震活动幕式图像分析
20
作者 朱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55-257,共3页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有着相同的新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紧密相连的充分依据。川滇之间没有像四川和甘肃或四川和青海之间存在的EW向秦岭构造带的横亘、阻截,将四川和云南作为整体研究,其幕式活动图像明显,可以比较容易把握强震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强震活动 活跃幕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